《V5湘约》第一期采访稿父母学堂创始人李忠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356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V5湘约》第一期采访稿父母学堂创始人李忠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V5湘约》第一期采访稿父母学堂创始人李忠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V5湘约》第一期采访稿父母学堂创始人李忠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V5湘约》第一期采访稿父母学堂创始人李忠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V5湘约》第一期采访稿父母学堂创始人李忠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V5湘约》第一期采访稿父母学堂创始人李忠辉.docx

《《V5湘约》第一期采访稿父母学堂创始人李忠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5湘约》第一期采访稿父母学堂创始人李忠辉.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V5湘约》第一期采访稿父母学堂创始人李忠辉.docx

《V5湘约》第一期采访稿父母学堂创始人李忠辉

第一期

本期嘉宾:

李忠辉

嘉宾简介:

(网名:

老李、byzone),家庭教育专家,实战管理专家,南开大学MBA;本源机构(本源学习圈、父母学堂)创始人,首席顾问;畅销书《赢在父母》、《赏识管理》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导师,担任电视台、电台、报刊等多家媒体的嘉宾与特约专家。

个人介绍:

李忠辉一直专注于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文化比较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开创了以网络方式进行家庭教育跟踪咨询的先河,是家庭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成长型家庭模式的提出者。

曾任职大型中央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知识资本运作及海外业务拓展等事务,因为业绩突出而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一直专注于知识资本、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文化比较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精彩独特的系列讲座、父母成长教练、亲子1+1体验营等父母学堂的系列课程,倍受同行专家与家长学员的推崇。

2004年以来,在全国各地巡回讲课,累计1200余场次,听众超过50万人。

个人微博:

 

本期记者:

指尖绚烂

嘉宾简介:

腾讯社区记者团队管理员,本次《V5湘约》第一期特约记者

个人微博:

 

采访内容

 

记者:

大家晚上好!

我是今天晚上的记者指尖绚烂。

这是我的QQ昵称也是我的微博用户名。

上网这么久以来都是这样子的哈!

很荣幸今天能够来做这里的记者,原来我一直是在腾讯社区的各个群里溜达。

而老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下面有情我们的嘉宾老李和大家打个招呼~

 

嘉宾:

大家好,我是腾讯网友,老李

 

记者:

呵呵,老李很谦虚嘛!

对于你的经历,我是有那么一点了解的,不过很想听听你自己的总结,想必和我有同样心思的人不在少数。

老李和大家分享下你的个人经历和感悟吧!

简单的介绍下自己~

 

嘉宾:

我曾经是一个文学青年,在湖南的时候,写很多分行的文章,画插图,挣一点小稿费/后来跟随改革大潮,92年到了深圳,发现大家都关心赚钱,我做了一年企业报刊的执行总编,就转行了

 

记者:

曾经我们都有着一个伟大的梦想,但是后来的后来,我们不是越走越近而是逐步远离。

老李谈谈从一个文青到如今站长的其中的一些经历和重大的事件吧!

时间总是能够记住我们的一切~

 

嘉宾:

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等。

人的成长,总是和环境有关的。

深圳,在我来的那些年头,无论个人,企业,都忙于发展,飞速发展。

这个过程,我有一个小故事分享。

《新周刊》大家都熟悉吧。

我是这个时尚杂志的早期发行推广副总监。

当时的出品人孙冕和总编封新城找到我所在的机构,我的上司就安排我去负责推广。

 

记者:

新周刊我没怎么关注老李分享下其中的辛酸苦辣吧?

 

嘉宾:

我用了3个月的时间,培养了5个片区经理,发行量从1000份,到10万份。

作这个发行,生平第一次。

穿着新周刊的马甲,去到甲A的比赛现场,销售这个杂志!

 

记者: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喜人的成绩老李能够在那个年代做到如此成绩其中所付出的是我们不可以想象的请问老李支持你坚持做下去并成功的因素你认为是什么?

 

嘉宾:

当时戚务生是中国男足总教练,我们出了一个专刊《中国不踢球》黑色的。

我带着几个片区经理,报童一样,在现场叫卖。

这是我的报童生涯。

叫卖,突破了我的心理局限,从此,知道了,好东西,需要让别人知道的。

关门,只能埋没自己。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的职业生涯开始起步。

1年后,调任某大酒店任人事部副部长,3个月后,任企业管理部长。

一年后,调任集团人外贸办主任,集团企业管理副部长,(问下,需要说具体单位么?

 

记者:

不用不用老李你继续。

人事管理这个介绍清楚了,那个家庭教育呢?

 

嘉宾:

接着升任部长,随后2年,陆续调任下属核心企业副总经理,派出加拿大、美国,拟出任CEO。

这档口,企业重组,项目下马。

我就离开了这个企业。

当时,考虑的创业领域,有3个:

高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咨询;教育咨询。

 

记者:

是什么原因促使你选择了教育,而且还是家庭教育呢?

 

嘉宾:

正好这个时候,李阳疯狂英语的合伙人,欧阳维健,当时在推广赏识教育了。

偶然一次见面,我们切磋教育看法,一拍即合,我被聘请成为赏识教育机构的特邀研究员。

我当时也不算热心,我的梦想还希望做管理顾问。

过去的那些经历,一般人的简历都难有的亮点:

集团层面的投资管理、品牌管理,跨国经营、资本市场。

但是,我进入家庭教育领域,却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我无法脱身了。

我后来想了,我做家庭教育的优势有几个!

 

记者:

具体的说说~

 

 嘉宾:

1,我知道孩子该怎样快乐学习和成长;2,我熟悉孩子学习后,怎样才能被市场所接纳,受欢迎;3,出国的经历,我有机会比较东西方的文化和教育理念,这给我机会从教育外看教育,角度独特。

我因此写过很多文章,比如:

有病的中国教育谁来挽救孩子成长的心灵环境假如韩寒是我儿子……批评教育时弊,倡导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变革发展。

 

记者:

这些文章我都曾默默的看过。

确实角度独特,没有看过的,可以去搜来欣赏下~

 

嘉宾:

这时候,和赏识机构合作的,父母学堂开办了。

社会媒体纷纷报道、深圳商报,深圳晚报,电台,电视台。

其后也因为我创办的课堂和开发的独特课程,学员遍布全国各地。

媒体非常主动地关注。

其中我们的口号,“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成为了众所周知的公益口号!

不断地被媒体,节目,甚至其他的网站沿用。

 

记者:

这句口号我听过,教育乃国之大计。

老李从父母学堂创办到如今,其中最值得你和我们大家分享的是一些什么事情呢?

都简单的说下。

 

 嘉宾:

感受很多!

1,中国是一个等级社会,父母对于孩子,就是天。

听话,成为最基本的教育要求。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

这听话,使得父母的错误代代相传2,父母把孩子培养成了庸才,却抱怨孩子:

他们把钢炼成了铁,却恨铁布成钢~~不。

孩子是成长的主体,中国父母,却喜欢包办代替。

结果,成绩归于自己,后果归于孩子。

责权利不平等。

在中国,孩子是最大的弱势群体。

 

记者:

这些东西应该让所有的父母和将要做父母的人都给好好的看看~

 

 嘉宾:

我出去的讲座,很多人说,我像孩子们的辩护律师。

更有一次在乌鲁木齐的讲座,一个孩子举手提问,结果说了一句让我掉泪的话:

做你的孩子,一定很幸福!

我既感动温暖,又觉得辛酸。

他的话,等于告诉我,中国有太多的孩子不幸福!

不是他们没有钱,而是他们不被尊重,不被理解,甚至被摧残。

 

记者:

呵呵,凡事都有个过程,第一个人吃了螃蟹,就会有人跟着。

老李做得比我们很多人都要好。

 

嘉宾:

有很多孩子和我聊天的时候说,我们是物质的富翁,是心灵的孤儿。

这些来自孩子来自家长的肯定、鼓励、信任,使得我无法离开这个领域。

这等于是生命的托付,责任的托付。

我几年前犹豫过,很多次猎头公司找我,希望我出任人力资源总监,行政府总裁、CEO等职务。

不可谓不动心。

但成就感,还是来自家庭教育,那些孩子们,家长们,因为我的帮助,而完全改变了处境,这收获,高于经济收益。

这收获,高于经济收益。

我经常去山东泰安讲课,那里距离曲阜很近,我很敬仰的教育家孔子就是那里的人。

了解他生平的人也知道,他可以做官,但没有他可以发财,也没有!

 

记者:

是的。

心灵的收获是无价的~老李还有要分享的吗?

 

嘉宾:

我于是,就心安了。

专注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咨询和培训,这次,是一辈子的了。

特别是,在研究和咨询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分布各地.过来深圳学习,成本很高。

有个家长为我开了第一个QQ群,我开始这样的敲打键盘的交流。

过来深圳学习,成本很高。

后来有了论坛,还开了语音教室,我称之为本源学习圈,本源,我创办机构的商号,寓意:

探寻教育规律、本源。

今年开了腾讯微博,因为官方推荐,被关注的朋友特别多,有了一个特别的分享平台,我爱这里的朋友,感谢!

 

记者:

微博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老李说说对微博的感受,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个V5的感受~

 

嘉宾:

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

三年前我动摇过2次。

现在可以说,不会更改,一生坚持。

因为我坚持的是爱。

特别的,要感谢V5平台,这个《V5湘约》的直播栏目。

给我一个特别的体验,网络接受采访,这是第一次。

我会克服一切困难。

去坚持。

实话说,我的坚持,得到了太太和孩子的支持。

我们现在生活俭朴。

要补充一点的是,我现在是资深的MBA人,中国首届的南开MBA。

我在创新这个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的模式,希望有一点,可以通过VC(风险资本),获得更大的平台,帮助更多的人。

孩子和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最后的评价标准。

所以,我做的事情,是很累,很快乐,很时尚的。

 

记者:

这没关系,先学习好,备用~

嘉宾:

很多家长说,家长学习?

让我孩子成绩增加,最实际。

我的回答:

你进步了,然后孩子进步。

很多机构也说,很多天才课程,可以一夜改变你的孩子——这显然夸张了,广告,而且误人子弟。

还有机构说,孩子没有错,都是你的错——这让爱孩子的家长无比自责,痛不欲生,最后难以坚持学习与进步。

事实是,我圈子里的很多学员,她们用自己的进步证明了,他们的进步,可以带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孩子因此建立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成长动力。

成绩呢,附带的,都有很大进步。

最后孩子没有学习进步,家长的学习都是很虚无的。

浮云啊。

嘿嘿

记者:

老李给大家分享下最让你感动的家长些做的什么事情吧!

嘉宾:

我讲课多,有慢性咽炎。

经常咳嗽。

以至于,网络的教室交流。

大家听到咳嗽了,就知道老李来了!

没有咳嗽的,一定是假冒的,这,后来严重了。

结果圈子里的家长,四处寻觅药方,偏方,甚至各地邮寄药材过来。

我看着这些包裹,我流泪了。

这是怎样的家长,她们的感恩,让我更需要努力,回报她们。

8月,我因为一个小手术,住院开刀。

圈子里的家长,电话联系的,短信问候的,发笑话给我解闷的。

只要你是人,你都能感觉到!

这不是一般的家长,而是一群把老李当亲人的一群人。

So,我不能辜负。

导演:

谢谢李老师的精彩演讲,下面我们进行互动环节吧!

---------------------------------------------------------------------------------------------------------------------

 

互动环节

 

听众:

我的孩子现在上高一了,还有点不知所措的样子。

对于家长我该怎么样?

 

嘉宾:

高一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的年龄,你需要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更多信息。

现在很多人开始注重父母教育您觉得你优势在哪里?

不知所措,多半是因为你包办代替过多。

孩子习惯了自己不做主,你来作主。

对于家长,观念的更新(与孩子的角色、沟通)、引导技巧,是关键。

因为时间和篇幅,就简单回答,欢迎你进入V5亲子群,我们可以继续探讨。

 

--------------------------------------------------------------------------------------------------------

观众:

现在很多人开始注重父母教育您觉得你优势在哪里?

嘉宾:

这个~~我本身的职业发展经历,是个榜样;我不是关门培育孩子的智商,重要的情商,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后,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核心能力,我比同行更有经验和发言权。

中国教育,最关键的是做到平等;国外教育,需要多一些人情、温情。

中国教育,拼老命地挖掘孩子潜力,追求高分;西方教育,尊重孩子选择,不是说说,是做到的。

一个孩子,如果说,我长大了以后,要做小丑——中国家长的评价是:

没有出息;西方家长的评价是:

祝福你梦想成真,给更多的人带来欢乐。

国外不是什么都好。

我带孩子去过加拿大,她说,不喜欢。

以后读书可以,工作,还是回国。

---------------------------------------------------------------------------------------------------------------

听众:

【家长的信用危机】一项“亲子调查”显示,80%以上的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守信;而超过95%的小孩认为,父母常常不履行承诺。

李老师对此什么看法?

嘉宾:

我的赢在父母离也做了类似调查,是关于角色的。

这个调查说明:

父母不懂孩子;自以为是。

我的圈子,经常有孩子参与其中,找到我交流,现在他们经常在圈子活动。

每年的父亲节,他们会先祝福他们的老李爸爸。

我想说的是,能够被孩子认可,父母、教育者的言行,才是有效的,才可以事半功倍。

---------------------------------------------------------------------------------------------------------------

听众:

我是一名大一的新生,现在教育的改革与传统教育有什么优点呢?

我是湖南教育改革的第一批学生,我现在还不了解,教育改革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好像换汤不换药。

 

嘉宾:

这问题很复杂。

我听到来自官员、校长、老师、家长和孩子的不同声音,山东改革比较早,我去讲课很多。

有家长就现场问,作业没有了,孩子回家干什么?

我就问,回家学习。

不是作业才是学习,滑冰是学习,拆装你家电视机也是学习。

把你做菜的土豆,拿去试验,发芽了,这个试验也是学习。

几个孩子,去街头做一个调查,现在的孩子都喜欢什么功能的手机,这也是学习。

去到国外的中国孩子,甚至写论文《论中国文化》——这个中国博士都不敢下笔的题目。

老师和校长知道推荐改革很仓促,但这是方向。

必须前进。

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追求最后的快乐学习,探究学习。

综合素质,而不是分数唯一的学习环境。

 

---------------------------------------------------------------------------------------------------------------------

 

听众:

现在孩子不作业、多数时间就是看电视和玩电脑啊——大家给了孩子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机会吗?

 

嘉宾:

如果你给,别的孩子没有机会。

这是客观环境,需要家长们更新观念才有可能。

 

听众:

网络的到来是好是坏啊?

 

嘉宾:

网络是工具,如同刀一样,你可以当作娱乐道具,也可以切菜,砍柴。

善用工具。

以前本源学习圈,很多家长和孩子自己玩游戏,开始学习之后,学习挤占了游戏,不是很好么?

网吧的都以孩子为主——原因:

1,家里限制多;2,外面有同伴一起玩;3,网吧管理不完善;

 

--------------------------------------------------------------------------------------------------------------

 

听众:

外国人在培育孩子一般满18岁过后,想读书就自己去银行贷款,这样可以培养他的独立,那么我想说在我们中国人在培养孩子这一方面是不是也该改变一下了!

 

嘉宾:

你有想法,很好,从自己做起。

中国父母不能对孩子说:

爸爸妈妈苦了一辈子,都是为了你。

这压力太大了。

父母们,你们不要为了孩子一个人,也为了自己,减轻压力,保重身体。

这压力,有时候大到,孩子选择放弃。

不必苦口婆心。

你有自己的生活和圈子,孩子又孩子的圈子和生活。

该忙啥忙啥。

对孩子的唠叨,基本废话。

不把孩子当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心态就平和了。

心态平和,是回归亲子的本来关系和环境,不是放任自流。

放任自流,是和之前严格监管相对的概念,教育观念更新,是矫正错误,不是走极端。

 

听众:

是的!

但是为什么在国外这些人我想应该压力也很大的,那么我请问您对国内和国外的有关教育这一方面您有什么看法呢?

或者说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嘉宾:

你的问题很好。

我不回避这个问题!

在加拿大和美国,失业后的保障救济,的确做得很完善。

所以,家长和孩子,除了为了自己梦想拼搏,基本的压力比中国人小很多。

人家望子成龙成凤的比例小很多。

中国人,有特殊的职业、养老、社会舆论压力。

我选择了面对,鼓励更多的人面地,金钱不是所有的财富。

如果精神没有,金钱就是皮囊之外的又一皮囊。

犹太人聪明,很重视家庭教育智慧,因为这个东西,可以世代相传的。

而金钱财富,确实“谋杀”自己孩子的无形的刀——那么多富豪捐款几乎全部家产,你以为他们很傻?

不,他们是真的智慧。

 

----------------------------------------------------------------------------------------------------------------

 

听众: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怎样的老李是否能同我们讲讲呢?

 

嘉宾:

这个很多,你问的简单,我却要很系统回答。

建议:

1,看我的独立博客;2,去注册本源学习圈,参与交流;3,看我的专著《赢在父母》!

 

--------------------------------------------------------------------------------------------------------------

 

听众:

小孩太过正义,怎么教育面对生活是是非非?

 

嘉宾:

家庭教育效果,与财富,知识,关系不是特别大。

教育是艺术,因材施教,是关键,教育最重要的是态度,不是技巧。

如果教育的方向错了,技巧的娴熟,最后是扩大对孩子的伤害程度。

 

听众:

教育孩子的时候,如何把握适度的概念呢?

 

嘉宾:

适度,因人而异的。

这问题最难回答。

但可以让家长了解,尤其是在实践中,知行合一,多思考、总结。

我的独立博客有一文章:

衡量世界的尺子,推荐看看。

度的把握,尺子在孩子手里。

对于服务机构,客户的满意度,是最好的度。

父母教育孩子,孩子的快乐成长,是最好的度!

 

---------------------------------------------------------------------------------------------------------------------

 

听众:

成功具备哪些条件呢 能告诉我吗?

 

嘉宾:

成功,没有统一标准。

成功,是自己梦想的实现。

很多中国人,拿别人的成功标准量自己,把自己搞得很痛苦。

记住了,人生是你的,自己把握,自己体验。

最体谅和心疼自己的,是父母,是朋友。

如果他们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情,你要学会谅解。

谅解和包容,是最好态度。

 

----------------------------------------------------------------------------------------------------------

 

听众:

我想请问现在很多青年自杀,原由是因为压力过大,父母的轻视视,才导致悲剧的发生,那么做为家长的是不是应该反省自己在培养孩子过程中,应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培养孩子.?

 

嘉宾:

这问题,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

孩子压力,有社会环境的,学校的,尤其是父母的。

最关键的是父母,孩子是自己的,社会和学校不能做的,你都要担起来,让自己的孩子快乐,只有快乐了,孩子才能学习、工作有效率。

有效率的人生,才能更容易走向成功。

另外,我们要关注孩子逆商的培养。

孩子遭遇问题,你先关注,别早早去干预,那么功利的做法,其实就是剥夺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

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剥夺孩子解决问题的快乐。

就是家长自以为是,抢孩子的功。

孩子只有不断磨练,才能内心强大,面对社会那么复杂的竞争。

一个人,内心强大,才是真强大。

 

-------------------------------------------------------------------------------------------------

 

听众:

对于现在社会的孩子.3、4岁就开始学这个学那个.等到孩子上学了,星期天还要上补习班,真不理解这些家长,几岁的孩子肩上背负那么多东西,孩子还有快乐吗,还有快乐的童年吗?

···哎

 

嘉宾:

我反对不断让孩子上不同的班。

我一直坚持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承担结果!

报告给大家我的实践结果:

我一直坚持不让孩子课外学科辅导。

但孩子一直快乐学习,如今成绩也很好。

作父母的,要懂得心疼孩子。

不要和孩子说,现在辛苦,以后就快乐了!

这是错误的。

现在不会快乐,以后就难以快乐了,习惯和思维不是一天炼成的。

 

李忠辉友情转告:

今天就互动到这里。

亲子话题,请移步V5亲子群85374328;如果是论坛交流,欢迎注册 

我的微博,欢迎关注,切磋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