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5的认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3215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5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5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5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5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5的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5的认识.docx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5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5的认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5的认识.docx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5的认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

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本单元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同时让学生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口算,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1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这5个数。

2.借助计数器、点子图、小棒等学习用具,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主题画:

奶奶家的小院子。

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它的数量是多少?

师:

同学们说的数量都在1~5之间,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5。

(板书课题:

1~5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1。

师:

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

(学生随意回答)

师:

凡是像图中这样,1个人、1只小狗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师:

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师:

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师:

图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2表示?

请你说一说。

师:

凡是像图中这样,2只鹅、2个盘子等就可以用数字2表示。

师:

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2表示的?

师:

拿出2根小棒,请你摆一摆。

3.认识3。

师:

图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

请你说一说。

师:

凡是像图中这样,3只小鸟、3盆花等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师:

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师:

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5.出示计数器。

先拨一颗珠,问:

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

师: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2)

师: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3)

师: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4)

师: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5)

板书:

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师:

3的前面是几?

后面呢?

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6.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7.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教师先示范,紧接着,让学生书写,然后让学生在书中描红。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8页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课后反思:

“寓教于乐”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在本课中,我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调

动学生的兴趣,创造一个让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

我组织学生们先观察教学情境图,让学生们说一说书上的那幅图里有几只小狗、几只小鹅、几只小鸟、几只小鸡、几个南瓜等,再让学生们在自己的桌子上动手摆摆小棒。

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学到需要的数学知识。

在写数这个环节,我对每一个学生的书写进行把关,亲自指导书写。

学生们正在低年级起步阶段,书写习惯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学生们在一开始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一生都是受益的。

第2课时 比大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重点: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

认识符号“>”“<”或“=”,并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

主题图或小猴图片3张、梨的图片4张、桃的图片3张、香蕉的图片2张。

1~5的数字卡片、“<”“>”“=”的符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

请你说一说。

师:

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3的后面是几?

师:

有谁能够写出1~5的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师:

它们谁比谁大,谁比谁小,你知道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大小。

(板书课题:

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图。

师:

今天,小猴子们摘了很多水果,忙坏了。

我们看看有几只猴子?

它们摘了什么水果,

各有多少?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师:

摘了这么多水果,三只小猴子该怎么分呢?

你能帮帮他们吗?

(学生用学具卡片按

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让学生摆出图片学具表示数量,设疑激趣:

摘了这么多的水果,到底哪一种水果比较多,

哪一种水果够分,哪一种水果不够分,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

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师:

请你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猴 梨 桃 香蕉

3432

师: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

(1)把小猴和水蜜桃的数量做比较。

师:

把水蜜桃分给小猴,够分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摆法,评出好的。

(课件出示)

(2)认识“=”。

师:

小猴有3只,水蜜桃也有3个,我们就说小猴和水蜜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

出示“3=3”,读作:

3等于3。

师:

找找教室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几等于几?

师:

除了“3=3”“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1=1,5=5…)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等号两边的数一样。

教师总结:

两边相同用等号。

3.认识“>”“<”。

(猴和香蕉比、猴和梨比……)

(1)认识“>”。

师:

猴子分香蕉,够分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引出大于号):

3比2多,在3和2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

等号行吗?

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

(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师:

这个式子3>2怎么读?

(生:

3大于2。

课件演示:

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2)认识“<”。

师:

3比2多,用“>”表示,那么3比4少,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课件动画演示:

把大于号转个180度就是小于号。

师:

“<”的名字叫什么?

(生:

小于号。

)这个式子怎么读?

(生:

3小于4。

课件演示:

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

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师:

谁会读?

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师:

你还有其他的比法吗?

4.初步运用。

(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自由看图: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猫和老鼠各有多少?

海狮和皮球各有多少?

小熊和玉米呢?

师: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6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2.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比大小时,这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许多问题。

有些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楚、不流畅;不知该如何说谁和谁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学生表述比较费力,在后面的教学中必须加强训练;易混知识没有按重点进行区分。

我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们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两个符号。

在练习时,有好多学生都混淆了。

知识掌握不扎实,到后面练习时,问题就出现了。

学生虽然认识了两个符号,但仅仅也就是知道了它们的样子,至于它们到底什么时候用才是正确的,学生无法感知。

因此,我认为应该在认识了两个符号之后就进行区分,让学生们观察两个符号的异同,说一说记忆方法,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符号的应用。

第3课时 第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

“第几”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理解序数的含义。

难点:

会区分基数与序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动物园去玩,想去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图:

动物园的售票处,人们井然有序地排队买票。

师:

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有哪些人?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实体。

师:

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买到票?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

小朋友排在第几?

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

后面的阿姨、叔叔呢?

师:

你是怎么知道小朋友排在第2的?

师:

请你说一说叔叔排在第5的理由。

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师:

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

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

师:

穿蓝裙子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问:

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

谁排第4?

小朋友排第几?

解放军阿姨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师:

先请大家数一数讲台上共有几个人?

从左数第3人是谁?

师:

××同学从右数排第几?

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投影出示:

5只小鸟(教材第23页第1题)。

①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

②从左边数,给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③从右边数的第1只小鸟飞走了,还剩几只小鸟?

点名学生说一说,教师给予肯定、表扬。

三、巩固练习:

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谈谈你还有什么疑惑。

课后反思:

“认识几和第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个知

识点很容易混淆。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学生模拟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第4课时 分与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数的组成,并有效地

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