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1446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标准.docx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标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标准.docx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标准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化工安全技术

适用专业: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1.课程定位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培养大学专科层次,具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与管理、产品分析检测能力,从事精细化工生产操作、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原材料及产品质量检验、产品销售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

通过前期的社会调研,结合近期的深入调查和论证,当前三门峡地区以及河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促进了我地区化工类行业的建设和发展壮大。

目前随着精化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工艺、装备的规模化更新,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主要有三类:

一是生产一线的操作岗位,从事精细化工生产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二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化工产品的质量监督与控制等;三是生产管理岗位,从事生产组织、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等。

(3)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专业

主要岗位

职业能力分析

精细化学品

生产技术

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管理

精细化工现场操作

1.能进行生产岗位的操作

2.掌握生产工艺流程

精细化工中控操作

精细化工分析与检验

1.掌握常规的分析方法

2.会使用常用检验仪器

3.能按照检验标准正确分析数据,指导生产

精细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

1.精通精细化工设备管道阀门操作

2.能够进行常规的维护

3.能够更换化工管件和设备

2.课程性质

在化工类生产中,从原料、中间体到成品,大都具有易燃、易爆、毒性、腐蚀性等化学危险性,工艺过程复杂多样化,高温、高压、深冷、负压等不安全的因素很多,这决定了化学工业生产事故的多发性和严重性,因而化工生产对于安全的要求比其他行业更严格,从而决定化工安全技术在化工类专业中的重要性。

《化工安全技术》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本专业重要的专业技能课之一。

化工安全技术贯穿于化工生产全过程,从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厂房修建、设备安装、生产操作、设备管理、紧急预案、事故处理,直至“三废”处理等各个环节,它是一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技术。

因此,本课程同样贯穿于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学习全过程,包括从各专业基础课到各专业课。

本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化工安全技术专业知识和基本安全操作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这些能力所涉及的知识与专业培养目标和现代化工行业人才所需知识结构相一致。

化工安全技术与其它课程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将来进入化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操作、及基层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程作用

化工安全技术旨在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安全习惯,熟悉并系统掌握精细化工生产中所涉及的各类安全知识与基本的安全技能,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练习以及到精细化工企业实习等方式,综合培养学生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工作态度、学习方法和社会能力。

化工安全技术为企业培养既具备化工专业知识,又熟悉化工企业危险源、安全措施、劳动保护装备以及安全管理方法等,并掌握必要安全技能的实用型劳动者。

4.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在第四期开设,前导课程化学分析检测基础、《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化工原理》、《精细化工设备及维护》、《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等课程,为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提供理论支撑,主要为本课程的学习提供化工生产方法、工艺操作、仪表设备等方面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后续课程包括精细化工综合实训和顶岗实训,为学生进入企业从事安全实训和生产操作提供安全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在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以化工安全生产和管理能力培养为重点,听取了化工行业专家以及毕业生的意见,同时在课程组中引进化工行业安全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课

程建设,重组教学内容,基于化工安全生产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设计了10个模块16项目,实现了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都设置了学习目标和任务。

同时,本课程还设有单项实训项目,其在化工安全生产中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通过三地三合(“三地”是教室、实训场地和企业现场;“三合”是理论技能训练相结合、专题训练与生产综合实训相结合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教学做合一,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化工安全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综合技能和化工安全的职业素养。

2.课程设计步骤

第一步,由学校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职业岗位调研,获得企业的岗位职业标准;

第二步,学校和企业合作,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化工安全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化工安全技术课程组,对经过职业岗位调研获得的岗位职业标准,结合化工安全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得出职业能力需求,体现职业性的要求;

第三步,化工安全技术课程组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实践为起点,体现实践性的要求,设计出本课程的教学大纲;

第四步,化工安全技术课程组依据课程标准,组织开发设计课程教学所需的各类教学资源,包括:

校企合编教材、课件、安全案例、试题库、实训实习项目、学生学习指南、实习实训指导书等,满足课程的教学需求;

第五步,联合课程设计小组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过程设计,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和学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学生通过真实的软件开发工作体验后对课程教学新要求的信息反馈,再进行职业岗位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过程设计五个步骤新一轮的循环,体现开放性的要求,使课程内容保持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不断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3.课程设计的职业性

学生在课程中需要化学品安全知识、化工生产防火防爆、化工火灾扑救、机械伤害的预防、锅炉与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化工用电安全、化工静电安全、化工检修安全以及防护器材及用品等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

这完全符合化工安全生产操作、安全管理的工作岗位任务,充分体现了化工安全技术的职业性。

4.实践性

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都是在依据真实的化工安全生产场景设置和开展的。

校内实训项目依据消防演习模拟火灾的发生、火灾的扑灭真实场景开展,校外实训是在化工生产现场进行实训项目,由企业教师辅带,做到零距离教学。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化工安全技术的教学是以易产生的各类事故为主线,对一些特殊的事故,运用设备、工艺和化工方面的基础知识,将课程内容融会贯通。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及对各类事故的剖析,使学生了解在类似的环境下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采取何种措施才是合适的保证安全生产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发挥专业技能打下基础。

2.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当今化学工业概貌及其发展方向;

②掌握化学危险物质的分类、特点及安全贮存与运输。

在物质性质的基础上把握化学危险物质的正确识别与处理;

③掌握防火防爆防尘防毒技术。

重点掌握化工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及火灾与爆炸蔓延的有效控制措施,并把握尘毒防护的方法;

④了解压力容器的分类、安全附件及其定期检验等。

掌握工业锅炉、压力管道及气瓶等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知识;

⑤了解电气安全与静电防护技术。

重点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并熟悉建筑物、化工设备及人体防雷的方法

⑥重点掌握化工装置的安全检修基础知识。

把握装置停车的安全处理,以及检修中的动火安全、动电安全、高处作业、罐内作业等;

⑦掌握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危险性评价的方法。

重点把握“人-机-环境”系统的危险性识别,并熟悉把握危险性预先分析法和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

(2)能力目标:

①能够运用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静电分析和处理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

②能够运用电气安全技术协助化工仪表技术人员分析和处理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系统中的安全问题;

③能够运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知识,安全地操作压力容器,能够发现安全隐患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出现和扩大;

④能够运用化工安全检修技术协助化工设备人员进行化工设备机械的检修、维护和使用;

⑤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工安全技术知识,处理化工生产中的各种危险情况,并能够制订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3)素质目标

①具备化工生产的安全、环保及劳动卫生防护职业素养;

②具备化工生产遵章守纪的职业道德;

③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④具备资料查阅、信息检索和加工等自我学习能力;

⑤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⑥具备表达、沟通和与人合作、岗位与岗位之间合作的能力。

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本门课程作为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主要内容是针对精细化工企业生产者和初级管理者所需各种安全知识的岗位能力需求来设计的。

本课程以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为主线,分别针对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尘毒危害、酸碱腐蚀、压力容器、电气安全、装置检修等不安全因素而采取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以及企业安全管理的方法等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教学中重点分析化工生产中各类危险源的特点、发生规律、控制原理,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的针对性很强。

本课程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情景再现、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技能操作等教学方法进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各环节,使其掌握化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因此,本门课程的实用性很强。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序号

课程名称

教学(考核)内容

学时分配

选择依据

模块

课题

单元

名称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合计

课堂讲授

课内实践

化工专业委员会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化工行业对学生的实际要求,制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了该大纲为本课程的内容选取依据。

0

0

化工安全技术

48

32

16 

1

0

绪论

2

2

化工生产的特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等)决定安全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1

化工生产的特点与安全

1

1

2

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

1

1

2

0

化学危险物质

2

2

4

根据GB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和GB15603-1995(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等国家标准实施教学。

3

化学危险物质的分类与特性

1

1

4

化学危险物质的安全贮存与运输

1

1

3

0

防火防爆技术

4

4

4 

根据行业防火与防爆安全管理制度SY/T5225-2005(储运防火防暴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等进行选择。

5

燃烧与爆炸、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判断方法

1

1

6

点火源的控制方法

1

1

7

工艺参数和事故蔓延的安全控制

1

1

8

各种消防器材的结构与灭火原理

1

1

4

0

工业防毒技术

4

4

4 

按GB2890-1995、GBZ2-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进行选择。

9

工业毒物类别及分布

1

1

10

常见物质的毒性及预防措施

1

1

11

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

1

1

12

防止职业毒害的各种技术措施

1

1

5

0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4

4

2

按GB19521.14-2004(压力容器检验安全规范)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进行。

13

压力容器的分类与安全附件

1

4

14

压力容器的检验方法

1

4

15

锅炉的分类与安全附件

1

1

16

锅炉的安全运行与管理

1

1

6

0

电气安全与静电防护

4

4

2 

按GB4064-83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12158-90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进行选择

17

电气安全基本知识

1

1

18

工业防触电的技术措施

1

1

19

工业静电的产生与防护措施

1

1

20

防雷装置与防雷措施

1

1

7

0

化工装置的安全检修

4

4

按HG2301X企业厂区化工作业安全规程进行选择。

21

化工装置检修的分类与特点

1

1

22

化工装置停车的安全处理

1

1

23

化工装置的安全检修

1

1

24

化工装置的安全检修后开车

1

1

8

0

劳动保护

2

2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

辐射防护规定GB8703-88、GB?

J87-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等进行选择。

25

化学灼伤及其预防措施

1

1

26

工业噪声与电磁辐射的卫生防护

1

1

9

0

安全分析与评价

4

4

按HG20687-1989《化工企业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计规程》进行选择。

27

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1

1

28

危险性的识别及危险性预先分析

1

1

29

危险性评价的方法

1

1

30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

1

1

10

0

安全管理

2

2

结合企业安全文化、企业标准进行选择。

3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

1

32

安全生产责任制

1

1

备注:

实训项目按相关国家、行业、化工单元操作规范和作业指导书进行。

3.知识与技能要点

(1)正确认识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了解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任务和发展动向;

(2)掌握化工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

(3)具有分析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而采取防范措施的能力;

(4)了解基本的劳动保护知识和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授课建议

教学中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多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①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注重基本技能和岗位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淡化过深的理论知识。

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②充分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采用动画、视频、演示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教学不枯燥,教学效果直观。

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③设计课程内容时,经常学习,不断积累,注意收集相关的技术资料,并及时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情况在教学中有选择有重点的向学生加以介绍,使教学内容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不致于和社会脱节。

④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发散性思维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难点单元组织课题组教师集体备课。

(二)考核评价建议

(1)评价原则

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综合评价的原则,突出能力评价优先地位的原则,重点过程评价原则,采取多种方式评价原则,学生自评与其他评价结合的原则等。

本课程的评价主要考虑课堂教学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实验实训操作情况和完成报告情况等综合考评。

评价途径包括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主要由教师进行评定。

(2)评价方法

打破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的模式,对学生的成绩实施了多元化的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注意内容多元化、角度立体化、过程动态化、主体互动化,不仅考察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程度,而且全面评价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采取以下方式来评价学生成绩:

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40%)

其中: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形式,严格按照各项考试规范进行。

平时成绩的构成方式为:

平时成绩=期中考试(50%)+平时作业(30%)+考勤(10%)+课堂表现(10%)

(三)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①实用性。

理论教材的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强调实用性、综合性。

②实践性。

教案中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让学生易于理论联系实践,培养知识应用的能力。

编写的内容贴近工作实际,重点要突出。

③基础性。

教案的深度和广度要符合高等职业职业教育的水平,即包含职业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注重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1)师资配备

每班有教师授课指导,其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关技术资格证书,能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胜任教学工作。

(2)实验实训条件

本课程要求配备仿真软件一套,借助院实验室设备及保卫处消防设备。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建立教学资源库

①电子教案。

将全部课程制成电子教案,并发布到校园网上,学生可随时上网自主学习。

②课件。

将全部课程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在网上发布。

版面美观清新,直观生动,便于理解。

③试题库。

编制各种练习题题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卷,试题库内容随时更新。

(2)重视对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室应配置必需的仪器、设备和实验防护用具,力求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验;应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将教学与培训合一,将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阶段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磨练自已,提升其职业综合素质。

根据企业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课程标准。

(3)重视网络教学资源

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开发网络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4)积极利用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电子书籍,使教学内容更多元化,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5)学习资源

电子文献及优秀学习网站

相关电子文献可登陆中国知网进行查询和阅读。

中国化学化工论坛:

中国高校化学化工课程网:

石油大学《石油化工安全技术》网络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