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成本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2612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成本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五章成本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五章成本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五章成本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五章成本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成本论.docx

《第五章成本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成本论.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成本论.docx

第五章成本论

第五章成本论

一、成本的概念

1.生产成本:

生产一定产量所支付的费用。

取决于:

产量Q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P。

2.生产成本=经济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显成本:

会计学成本,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

对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的要素应支付的费用。

不在帐目上反映。

如自有房屋作厂房,在会计账目上并无租金支出。

3.利润

经济学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必须加入机会成本来研究厂商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会计利润-机会成本

经济学中的利润与会计利润不一样。

企业所追求的利润是经济利润最大。

正常利润:

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支付的报酬。

隐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1.生产和成本分别从实物量和价值量角度研究生产问题。

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有密切联系。

短期生产函数

2.劳动价格w和资本价格r固定。

短期中,资本为固定投入,L为变动投入,L与产量Q有关。

短期总成本:

3.由TP曲线可以推导出TC曲线

rk为常数,用b表示,w*L(Q)用φ(Q)表示。

短期总成本函数:

STC(Q)=φ(Q)+b

⏹总产量曲线上,找到每一产量水平相对应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再用L去乘价格w,便可得到每一产量的可变成本。

将产量与可变成本的对应关系描绘在产量与成本的平面图中,即可达到总可变成本曲线。

加上固定成本,就得到TC曲线。

三、短期成本曲线

1.长期与短期的问题,是要素是否全部可变的问题。

部分投入可调整-可变成本variablecostVC:

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包括:

原材料、燃

短期料支出和工人工资。

部分投入不可调整-固定成本fixedcostFC:

固定不变,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短期

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要素费用。

包括:

厂房和设备折旧,及管理人员工资。

长期:

一切成本都可以调整,没有固定与可变之分。

 

2.短期总成本STC

STC=FC+VC

STC不从原点出发,而从固定成本FC出发;

没有产量时,短期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

 

3.短期平均成本SAC

(1)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FixedCost)AFC。

短期内平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

AFC随产量Q的增加一直趋于减少。

但AFC曲线不会与横坐标相交,因为总固定成本不会为零。

(2)平均变动成本。

短期内生产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总变动成本。

AVC初期随着产量增加而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到一定量时,

AVC达到最低点,而后随着产量继续增加,开始上升。

(先下降,后上升)

(3)短期平均成本。

SAC

SAC=AFC平均固定成本+AVC平均可变成本

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4.短期边际成本SMC

边际成本:

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FC始终不变,因此SMC的变动与FC无关,SMC实际上等于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可变成本。

MC=dTC/dQ=dVC/dQ(因为dTC=dVC+dFC,而dFC=0)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是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开始时,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

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原因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MP递增,MC就递减。

投入增加超过一定界限,MP递减,所需MC就递增。

5.推导

请注意STC的两个特殊点A、B。

SAC最低点对应B点。

SMC最低点对应A点。

 

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STC=0.04Q3-0.8Q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及相应的边际成本值。

【解答】

(1)VC=0.04Q3-0.8Q2+10Q,FC=5。

(2)AVC=VC/Q=0.04Q2-0.8Q+10,AVC/=0.08Q-0.8=0。

Q=10。

代入AVC=0.04Q2-0.8Q+10=6。

(3)MC=STC/=0.12Q2-1.6Q+10=6。

6.成本函数与产量函数间关系

(1)平均产量与平均可变成本。

◆AP与AVC成反比。

AP递减,AVC递增;AP递增,AVC递减。

AP最大,AVC最小。

AP顶点对应AVC最低点。

◆MC曲线与AVC曲线相交于AVC最低点。

MP曲线与AP曲线在AP顶点相交,所以MC曲线在AVC曲线最低点相交。

(2)边际产量与边际成本。

◆MC与MP成反比。

MP先升后降,所以MC先降后升。

且MC最低点对应MP顶点。

◆TP递增,TC和TVC递减;TP递减,TC和TVC递增;

◆TP上的拐点对应TC和TVC上的拐点。

 

7.综合分析

SMC与SAC、AVC相交于SAC和AVC的最低点。

(1)SMC与AVC相交于AVC最低点。

SMCAVC,AVC↑

SMC=AVC,AVC最低

●M点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

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一定增加。

(2)SMC与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

SMCSAC,SAC↑;SMC=SAC,SAC最低

⏹相交之前,边际成本<平均成本;相交之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

相交,边际成本=平均成本这时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

(3)收支相抵点与停止营业点:

短期分析。

M点——停止营业点

●在MR=MC=P原则下

M点之上,产品价格能弥补AVC,损失的是全部或部分AFC;

M点之下,无法弥补AVC,停止生产。

M点:

厂商收益不足以弥补可变成本,为把损失减到最低,应停止生产。

N点——收支相抵点

例题某厂商的成本方程:

TC=Q3-10Q2+17Q+66。

(1)指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

(2)分别求AVC/AFC/SAC/MC。

(3)求出停止营业点。

(1)可变成本VC=Q3-10Q2+17Q。

固定成本FC=66

(2)AVC=Q2-20Q+17。

AFC=66/Q。

SAC=Q2-10Q+17+66/Q

(3)停止营业点=AVC最低点。

令AVC/=(Q2-20Q+17)/=2Q-20=0,Q=10

练习已知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增加1单位产量后,成本增加100-95=5边际成本是5

产量Q

FC

VC

TC

AFC

AVC

AC

MC

0

20

0

 

 

 

 

 

1

20

 

50

 

 

 

 

2

20

56

 

 

 

 

 

3

20

 

95

 

 

 

 

4

20

80

 

 

 

 

 

5

20

 

125

 

 

 

 

6

20

132

 

 

 

 

 

7

20

 

202

 

 

 

 

8

20

320

 

 

 

 

 

9

20

 

740

 

 

 

 

 

四、长期成本long-runcost

1.长期总成本LTC:

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是厂商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

厂商能根据产量调整全部要素。

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总

可以选择最优规模进行生产。

●开始阶段OQ1,要素无法充分利用,成本增加幅度大于产量增加幅度,LTC曲线较陡。

Q1Q2阶段,要素充分利用,属于规模经济,LTC曲线平坦。

Q2以后阶段,规模产量递减,成本增加幅度又大于产量增加幅度,LTC曲线较陡。

LTC可以由STC线推导出

●假设长期中只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生产规模,分别由三条STC表示。

三条STC截距不同。

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依次为STC1、STC2、STC3。

●假定生产Q2的产量。

厂商面临三种选择:

STC1是较小规模:

最低总成本在d点;

STC2是中等规模:

最低总成本在b点;

STC3是较大规模,最低总成本在e点。

规模调整得到LTC

长期中可以调整选择最优规模,以最低总成本生产。

●在d、b、e三点中b点的成本最低,所以长期中厂商在STC2规模生产Q2产量。

●b点是LTC曲线与STC曲线的切点,代表着生产Q2产量的最优规模和最低成本。

同理,可以找出长期中每一产量水平上的最规模和最低

长期总成本,也就是可以找出无数个类似的b点,连接即

可得到LTC。

LTC可以由生产扩展线推导出

生产扩展线上的每一点都是

最优要素组合,代表长期生产中

某一产量的最低总成本投入组合

E1点产量为50单位,成本为A1B1。

假设劳动价格为w,则E1点的成本为Wob1=rOA1。

将E1点的产量和成本表示在图(b)中,即可得到LAC上的E1点。

同理,可得到LTC曲线。

⏹LTC曲线表示厂商在长期内进行生产的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低总成本。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

长期平均成本LAC:

长期内厂商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成本。

●LAC是LTC曲线连接相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可从LTC曲线推导出LAC曲线。

●LAC的变动规律是:

呈U型变化,先减而增

LAC的推导

假设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只有三种,规模依次为:

SAC3、SAC2、SAC1。

生产Q1,选择SAC1,OC1是最低成本。

生产Q2,选择SAC2,成本为OC2。

生产Q3,选择SAC3。

●生产Q1′,可选较小规模SAC1,也可选中等规模SAC2,成本相同。

究竟选哪一种规模,要看长期中的销售

量是扩张还是收缩。

销售扩张,则应选用SAC2规模;销售收

缩,则应选SAC1规模。

得出只有三种生产规模时的LAC曲线,即SAC曲线的实线部分。

LAC与SAC的关系

存在无数生产规模,有无数条SAC曲线,

得到LAC曲线是无数条SAC曲线的包络线。

在每一产量水平,都有一个LAC与SAC的切点,

切点对应的平均成本就是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

低平均成本。

⏹在切点之外,SAC高于LAC: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短期成本要高于长期成本。

LAC包络线的形状

原因:

规模经济。

规模收益通常都是先上升,后下降,所以,LAC曲线通常是U型。

包络线不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接

LAC递减,处于生产规模递增阶段,与SAC最低点左端相切;

LAC递增,处于生产规模递减阶段,与SAC最低点右端相切;

只有在LAC最低点,LAC才与SAC最低点相切。

LAC曲线呈U形的原因:

内在经济或规模经济。

3.内在经济与规模经济EconomyofScale

内在经济:

厂商由自身内部规模扩大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也称作规模经济。

其他情况不变,产量增加倍数>成本增加倍数

假定多种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是相同的,就是规模报酬问题

内在经济的原因:

第一,使用更先进技术;

第二,实行专业化生产;

第三,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第五,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

内在不经济

内在不经济:

随着厂商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由于本身规模过大而引起的经济效益的下降。

也称作规模不经济。

其他情况不变,产量增加倍数<成本增加倍数

原因:

(1)企业内部合理分工被破坏,生产难以协调;

(2)管理阶层的增加;

(3)产品销售规模庞大、环节加长;

(4)获得企业决策的各种信息困难。

特殊的长期平均成本

(1)长期平均成本不变

产量的变化不会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

如小商品的生产

(2)长期平均成本递增

生产要素有限,生产能力已经挖尽,基本上没

有规模经济的空间。

矿业的生产

(3)长期平均成本递减

规模扩大会引起平均成本下降。

汽车的生产

 

4.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外在(部)性:

正负

外在经济:

行业规模扩大,给个别厂商带来产量与收益的增加。

外在经济的原因第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更为经济和更好地供给。

第二,行业信息和人才更容易流通和获得。

外在不经济:

行业规模过大,给个别厂商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减少。

外在不经济的原因:

竞争加剧,要素价格提高

环境污染,

对基础设施的压力增加。

外在经济使LAC下移

 

5.长期边际成本LMC

长期边际成本LMC:

长期中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LMC是LTC曲线上相应点的斜率,可以从LTC曲线推导出LMC曲线。

以下根据短期和长期的关系由SMC曲线推导出LMC

LMC推导

LTC是STC的包络线。

在每个产量水平,LTC都与代表最规模的STC相切,切点斜率相同,斜率分别是LMC和SMC。

即在切点,LMC=SMC。

从STC得出LMC

长期中,假设只有三种规模,SAC3,SAC2,SAC1。

相应短期边际成本线SMC3,SMC2,SMC1。

LMC与SMC必然相交于一点。

在Q1产量,最优规模SMC1和SAC1。

此时,Q1产量的SMC是P,该点LMC=SMC。

类似,可以得到无数个P点,比如R、S等。

形成LMC。

LAC与每条SAC只有一个切点,分别为A、B、C

A点:

LAC=SAC,对应产量是Q1,此时LTC=STC。

Q1是LAC=SAC时的产量,

P点是Q1与SMC线的交点,

P点的成本也是Q1产量上的长期边际成本。

即当LAC=SAC时,LTC与STC斜率相等,LMC

=SMC。

同理,得出LMC曲线。

 

SMC与LMC

交点左边,SMC位于LMC下面,或SMC<LMC;

交点右边,SMC位于LMC上方,或SMC>LMC。

LMC

LMC>LAC,LAC

LMC=LAC,在LAC最低点。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

一、厂商和市场类型

1.决定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

第一,卖者和买者的集中程度或数目。

数目越多,集中程度越低,竞争程度就越高。

第二,不同卖者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各厂商提供的产品愈是相似,可以预料,竞争就愈激烈。

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

单个厂商若无法控制价格,表明市场竞争愈激烈。

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如果存在进入市场的障碍,意味着原有厂商拥有了一些新加入者不具备的有利条件。

2.市场结构共有4种

市场结构厂商数量产品性质典型部门

完全竞争很多产品无差别农产品

垄断竞争较多产品有差别轻工业

寡头垄断几家有或无差别重工业

完全垄断一家产品有特点公用事业

划分不同市场结构的依据是:

根据市场上竞争和垄断的程度

3.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

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

如:

农产品市场。

存在条件:

(1)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他们都只是价格的接收者,竞争地位平等

(2)商品同质,不存在产品差别。

(3)资源自由流动。

(4)市场信息畅通。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完全竞争市场的表现

(1)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为P0。

v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

P0一旦确定,个别厂商和消费者只能接受,而不能影响。

2.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需求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线。

市场中对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从既定市场价

格出发的平行线。

 

3.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revenue)

收益=全部收入=P·Q,包括成本和利润。

收益是出售产品所得到的钱,而不是所赚取的钱。

(1)总收益TR:

销售一定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TR=P*Q=AR·Q

(2)平均收益AR:

销售每一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入。

(3)边际收益MR:

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

4.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AR=MR=P=dd

MR不变,MR=AR,AR也不变

 

三、利润最大化

1.数学推导。

π表示厂商的利润:

π=TR-TC

2.利润最大化原则:

MR=MC反证法

MR>MC,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这一单位的成本,厂商有利可图,必然扩大产量;

MR

⏹只有在MR=MC时,厂商既不扩大,也不缩小产量,而是维持产量,表明该赚的利润都赚到,即实现生产者利润最大化。

一般情况是生产规模最佳点。

3.利润最大化图形分析

E点左边,MR>MC

E点右边,MR<MC

 

四、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供给曲线

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厂商均衡:

当厂商的生产水平保持不变,既不扩大也不缩小时,厂商处于均衡状态。

短期:

价格既定,不变要素投入量固定。

☐厂商只能变动可变要素,来调整产量,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

●短期内,完全竞争市场,供求作用形成价格,可能高于、等于、低于厂商的平均成本,

厂商可能处于盈利、盈亏平衡或亏损等不同状态。

(1)行业供给小于需求,价格水平比较高。

利润最大化原则:

MR=MC

E点为厂商决策点,决定产量OM,价格ON。

TR=OMENTC=OMKG

超额利润GKEN(阴影部分)

◆P=AR>SAC,厂商处于盈利状态。

(2)行业供给大于需求,价格水平比较低。

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

E点为厂商决策点,决定产量OM,价格ON。

TR=OMENTC=OMKG

存在亏损GKEN(阴影部分)

(3)厂商需求曲线切于SAC最低点。

P=AR=SAC,

厂商的经济利润恰好为零,处于盈亏平衡状态

E1:

停止营业点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在市场价格低于平均成本最低点、但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进行生产时,该厂商将:

处于亏损状态,仍将继续生产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不能决定和影响价格;

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厂商短期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P=SMC(Q)

◆为了获得短期最大利润,最优产量确定在价格和边际成本相等。

◆在每一短期均衡点,厂商的产量与价格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的推导

 

短期中完全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是MC在AVC之上部分。

4.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厂商实际接受价格与愿意接受价格之间的差额。

⏹厂商愿意接受的价格是边际成本线。

完全竞争,只要P>MC,厂商就可得到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价格与MC所围成面积。

与消费者剩余不同,生产者剩余是实际可以赚得的钱。

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上三角

生产者剩余:

下三角

 

五、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行业供给量=所有厂商供给量的总和。

☐假定生产要素价格不变,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由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水平相加构成的。

⏹行业短期供给曲线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每一点都表示在相应价格水平下能够使所有厂商获得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行业短期

供给量。

六、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供<求,P1高,有超额利润,吸引厂商进入。

价格回落。

 

供>求,P2低,存在亏损,部分厂商退出。

价格回升。

 

 

调整的结果:

价格为ON。

 

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E点为厂商决策点,

没有厂商进入和退出该行业。

决定产量OM,价格ON。

既无超额利润,也无亏损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条件:

MR=AR=MC=

AC=P

某完全竞争厂商成本函数LTC=Q3-12Q2+40Q。

求长期均衡时的价格和单个厂商的

产量。

【解】该成本无固定成本,所以是长期生产。

长期均衡时,必定位于LAC最低点。

LAC=Q2-12Q+40。

求其最低点,令LAC/=2Q-12=0,得到Q=6。

P=LAC=Q2-12Q+40=36-72+40=4。

七、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均衡

成本不变行业:

行业产量变化引起要素需求变化,不对要素价格产生影响。

成本不变,完全竞争行业达到长期均衡的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在不变价格提供产量,该价格等于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市场需求变化时,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化,但长期均衡价格不会发生变化。

成本不变行业长期均衡及供给曲线

 

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均衡

成本递增行业:

行业产量增加导致要素价格上升。

成本递增:

完全竞争行业达到长期均衡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行业LAC

上移。

产量增加,价格上涨。

由于外部不经济提高了投入物的价格或降低了投入物的生产效率。

☐投入物必须提高价格才能获得;

●扩大生产后不得不增雇效率较低的工人;

●一些产业随着行业的扩展,产出率发生递减现象。

成本递增行业长期均衡及供给曲线

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均衡

成本递减行业:

行业产量增加导致要素价格下降。

成本递减,完全竞争行业长期均衡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不但产量增加,价格也降低。

原因:

外部经济:

一是降低了投入物的价格,

二是提高了投入物的生产效率。

成本递减行业长期均衡及供给曲线

八、完全竞争市场简评:

优缺点

●完全竞争市场最理想。

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优点:

(1)供求相等,不会有生产不足和过剩。

(2)平均成本最低,对生产者有利,要素利用最有效。

(3)产品价格最低,对消费者有利。

缺点:

(1)厂商成本最低不一定是社会成本最低。

(2)产品无差别,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

(3)规模都很小,无力实现科技突破。

实际中完全竞争很少,且竞争一般必然引起垄断。

课后复习思考题第6题P212

完全竞争市场的单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C=Q3-20Q2+200Q,市场价格为P=600。

①求该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是多少?

1Π=600Q-Q3+20Q2-200Q=-Q3+20Q2+400Q,求导得-3Q2+40Q+400=0,

得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20,平均成本=200,利润=8000

②该行业是否处于长期均衡?

为什么?

②该行业没有处于长期均衡,因为存在超额利润。

③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是多少?

③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的利润=0,平均成本=Q2-20Q+200应该最低,求导得Q=10,LAC=100。

④判断①中厂商是处于规模经济阶段还是规模不经济阶段?

④在①中,LAC=200>100,厂商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因为其产量处于成本最低点右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