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231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docx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docx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

说明文阅读出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

“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考题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

(1)给段落标上序号。

(2)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再读题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

一、什么是说明文

1、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

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类型:

(1)按说明的对象来分:

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按说明文的语言风格:

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对象:

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事物说明文以事物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在于说明事物是“怎样”的,介绍事物的性质、特征,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区分开来。

事理说明文以事理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说明事理是“怎么样”和“为什么这样”的,把抽象的、难于理解的事理说得清楚明白。

三、说明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资料、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

通过列举……事例,具体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列数字:

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③打比方: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④作比较:

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引资料:

通过引用……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A、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B、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放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⑥、分类别: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⑦.画图表:

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⑨、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要区分“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前者是精确的科学定义,后者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

四、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

2、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

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

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1)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

(2)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

(3)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5、说明文的结构

常见的形式有:

“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六、说明文的语言

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题型一、考查说明对象:

答题技法:

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等。

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题型二、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答题技法:

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题型三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见说明方法) 

题型四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

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题型五、段落语句顺序:

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不能调换:

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或:

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题型六、说明文语言的品味: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

一般从两个角度谈:

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准确”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

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

答题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词的评析

类型1: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

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同上)

类型3: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并说明理由。

答: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4: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题型七:

分析说明文的句子作用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

在文中抽出一个句子或一个文段,要求分析这个句子或文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对策:

首先判断句子或文段是在文首、文中、还是文末;然后再按如下规律答题即可。

一般情况下,句子或文段在文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

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总起全文或引出下文;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题型八:

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再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如:

在说明文的开头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

①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②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题型九、段意概括:

答题格式:

说明了……或:

介绍了……

方法:

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1、中心句出现的位置:

有时在开头或结尾,有时在文中。

2、中心句的判断:

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

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3、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

(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题型十、“这样”的指代义:

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题型十一、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

技法:

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实战演练

秦岭

(一)

①秦岭横亘于中国中东部,西起甘肃临潭县白石山,东经天水麦积山,穿越陕西,直至河南,全长约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气势磅礴。

②巍峨的秦岭造就了关中的雄胜。

关中盆地“四塞以为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关中“四塞”之东、南、西三塞均由秦岭山脉所成,东边华山、王顺山、骊山,东延为肴山,横亘于黄河与洛水之间;南边太白山、终南山等,雄峙于关中平原的南部;西边岐山、陈仓山等,阻隔于关中西部。

另外再加上尧山、黄龙山等逶迤连绵的北部山系,一起组成了关中四面环山的地形地势。

在四周绵延起伏、层峦叠嶂的山脉之间,藏有许多雄关险隘。

举其要者则有四处:

东为潼关或函谷关,南为武关,西为散关,北为萧关。

潼关是东部进入关中的天然防线,南依秦岭,北有渭洛并黄河之要,西有华山之屏,东面山峰连接,谷深崖绝,险厄峻极;函谷关则扼崤函之险,控制着关中与中原之间的往来咽喉;武关是关中的南方门户,建在秦岭南麓陕南商山的谷涧,悬崖深壑,号称“三秦要塞”;散关则西扼关中交通要道,南依秦岭山脉,乃蜀秦往来之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另外北方的萧关居六盘山东麓,控扼塞北通向关中之要道。

因恃秦岭,关中进可攻、退可守,形成了“制内御外”的绝佳态势。

占据关中,就意味着掌握了天下“要领”、扼制了九州“咽喉”。

③秦岭形成了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

秦岭北翼塑造了两条大河——泾水和渭水,秦岭北麓又发源了六条河流——灞水、浐水、沣水、滈水、潏水和涝水,泾水与灞水等六条河流最后一并汇入渭水。

八百里秦川即为八水的冲积平原,土质疏松肥沃,地势舒展平坦。

早在《尚书•禹贡》中,关中之地即被列为最上等的土地。

加上历代所修渠道,如秦国的郑国渠,汉代的漕渠、龙首渠、六辅、白渠等水利工程,以及汉唐诸运河的开通,关中平原的灌溉条件获得扩展,为农耕生产提供了优良条件。

张良称关中“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乃“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史记•留侯世家》)。

《史记》称“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货殖列传》)。

至隋唐时代,关中仍有“天府”美称。

④秦岭的山林以及河流、湖泊不仅为关中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改善了关中环境,使得关中气候清爽,山水相间,风景如画。

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关中山水也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雅兴,仅一本《全唐诗》就留下诗篇百余首。

⑤由于秦岭与关中的战略地理优势与富庶,关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首选之地。

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

长安政治中心地位前后长达一千一百多年,成为我国建都时代最早、建都王朝最多、定都时间最久、都城规模最大、历史文化遗址最丰富的中华古代首要政治中心。

这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历史中都极其罕见。

以致古人称秦岭为“龙脉”,称关中为中原的龙首。

1、秦岭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结合文意简要概况。

答案:

秦岭造就了关中的雄胜;秦岭形成了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秦岭改善了关中的环境;秦岭使关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首选之地。

2、第③段结尾引用《史记》中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答:

引用《史记》中的文字,说明了八百里秦川肥沃富饶,增加了说明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占据关中,就意味着掌握了天下“要领”、扼制了九州“咽喉”。

(“要领”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有何作用?

答:

要点,关键说明占据关中对掌控天下的重要性。

(2)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

(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

为什么?

答:

不能。

自古以来从时间上限定,说明秦岭作为皇家园林和离宫别管首选之地由来已久。

如果去掉就不要能体现这一点。

4、下列描述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D)

A关中东面有华山、骊山、山等,南边有太白山、终南山、王顺山等,西面有岐山、陈仓山等‘北部有尧山等

B潼关是东部进入关中的天然防线,武关西关中要到,散关是关中南方门户,萧关则是塞北通向关中只要道。

C八百里秦川为八水的冲击平原,其中八水指泾水、渭水、霸水、浐水、沣水、滈水、潏水和洛水。

D秦国的郑国渠,汉代的漕渠、龙首渠、六辅、白渠及汉唐的诸运河等工程,为关中平原上的农耕提供了优条件。

天赐良“源”

(二)

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

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

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

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

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

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

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A

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

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

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

海洋温差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B

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

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路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

逸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随由其他装置重新送回蒸发器。

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深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电力。

广阔的利用前景

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所需换热面积大,导致建设费用较高,并且海水会腐蚀设备,海洋生物也会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进入设备等等。

但是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

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

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1、文章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

列数字、作比较。

突出说明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

(或:

突出说明海洋接受太阳能数量之大)

2、请在文章的A、B两处分别撰写两个适当的小标题。

A:

B:

A.漫长(长久)的研究历史。

B.海洋温差发电机的工作流程。

3、简要说明“海洋温差能”为什么“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答:

(1)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数量最大;

(2)对能源的浪费低;(3)产生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少。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的词语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C)

A.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

B.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C.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D.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的发现或思考。

材料:

上海电力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齐头并进。

根据测算,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并网清洁能源发电将达到146.4兆瓦,其中风电139.4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7兆瓦,可为世博园区提供三分之一的用电量。

这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答:

清洁能源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地球为什么“高烧”不退(三)

2006年6月以来,大范围的高温干旱持续不断。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罕见的热浪夺走了2000人的生命。

印度许多地区的最高气温超过了45℃,巴基斯坦的最高气温一度攀升到53℃,首都伊斯兰堡的最高气温也连续数天保持在43℃。

在瑞士,6月份平均气温创近250年来的最高记录。

在中国,长江以南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大部分地区35℃以上的高温日数达25天~31天,有些地方最高气温达40℃--43℃,不少地方最高气温屡破记录。

与此同时,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8成。

特别是7月以来,有的地区降水量甚至不足l0毫米,造成一些城镇限量供水。

②地球“高烧”,原因何在?

中国l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等气象专家撰文称,大气环流的异常是一个直接的影响因素。

③专家们认为,印度半岛本应于6月上旬开始的季风雨季明显延迟,直到6月中旬,仅在西南沿海的部分地区有少量降雨,大部分地区连续数月降水严重偏少。

其间,印度半岛上空持续被东进的伊朗高压所控制,干热的西北气流造成了持续的干燥酷热天气。

④在欧洲,一个较强的高压脊稳定在欧洲中南部上空,使该地区热浪不断。

同时,我国华南、江南地区高温天气的持续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关,它▲是影响我国夏季雨带变化和高温天气的主要因素,与熟带气旋、江淮梅雨:

暴雨以及持续性高温高湿天气关系极为密切,它的强弱、进退对我国雨带活动及旱涝分布起着决定作用。

从6月底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一直盘踞在江南、华南上空,稳定少动,使得该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微弱,天气晴朗,阳光照射极为强烈且日照时间长,气温自然居高不下。

⑤科学家研究发现,最近100年是过去l000年中最暖的,最近20年是过去l00年中最暖的。

地球正在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

世界气象组织有关专家也称,今年在北半球30多个国家出现热浪,导致洪涝、干旱等灾害频发,其根本原因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密切关系。

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气候诊断专家翟盘茂则认为,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出现是否与全球变暖有关,现在还不能贸然下结论。

翟盘茂说,全球变暖主要体现在冬半年(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有两个最明显的证据:

一是霜冻日数的下降,二是极端冷的天气事件的显著减少。

然而,全球极端暖的天气事件并没有出现和它们相对应的增加趋势。

虽然我国南方今年极端高温现象确实十分异常,但从过去50多年的变化来看,35℃以上的高温日数没有出现明显增多的趋势。

因此,这种高温天气很可能只是一种主要受自然原因支配的年际变化的表现。

⑦专家认为,不管2006年夏季高温与全球变暖有没有直接联系,全球变暖的确会导致某些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地发生,这一年的普遍高温对人类是一次警示,它将引导人们深入地思考极端天气事件与全球变暖的关系,引起国际社会的足够重视,从而采取实际行动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地球大范围高温干旱持续不断的原因(或地球“高烧”不退的原因),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2、在第④段加“▲”的“它”指代的具体内容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3、文章对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作出的解释或猜测主要有哪些?

答:

(1)大气环流的异常

(2)全球变暖

(3)主要受自然原因支配的年际变化的表现

4、第⑤段画线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好处?

答:

列数字、作比较。

通过数字的比较,准确清楚地说明地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

5、第④段加点的“主要”能否删去?

为什么?

答:

不能删去。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夏季雨带变化和高温天气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如果删去该词,与原意不符。

6、文章最后说“不管2006年夏季高温与全球变暖有没有直接联系,全球变暖的确会导致某些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地发生”。

遏制全球变暖,你有哪些科学良策?

答;示例:

(1)减少工业废气排放,保护臭氧层。

(2)大力植树造林,调节气候。

别把植物带回国(四)

①在1845年多雨的夏季里,爱尔兰人从美洲进口了一批马铃薯种薯,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灾难也流进了爱尔兰。

②这批马铃薯种薯,感染了马铃薯晚疫病。

这是一种很厉害的马铃薯传染病,传播速度很快,如果把得了这种病的马铃薯种薯种到地里,薯苗会大面积死亡;侥幸活下来的秧苗,结出的马铃薯,储藏起来也会很快腐烂。

③由于没有防治能力,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迅速传播开来,并一年年加重。

1848年和1849年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肆流行,造成了毁灭性的灾害。

很多爱尔兰人走投无路,或饥饿而死,或由于无力交地租,被地主赶出家门,无家可归。

在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的几年内,爱尔兰有20万人死于饥荒,近200万人移居海外。

④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因此,各国陆续开展了植物检疫工作,以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

⑤植物检疫分为对外检疫和对内检疫两种。

对外检疫又分两部分,一是针对国外的植物或植物产品进行检疫,不让植害进入本国,以保护本国的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平衡;二是检查将要出国的植物或植物产品,避免有危险性的植物病虫害和侵略性杂草向国外传播,以维护本国的贸易信誉。

对内检疫是将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害,封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病虫害传播和蔓延。

⑥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一般给予扣押和封存销毁,或进行除害处理。

目前采用的除害处理的方法主要有:

熏蒸消毒处理法:

在国际贸易中,木材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之一,但有害生物易附着在木质包装上,随商品一起进入进口国。

解决方法就是熏蒸。

熏蒸一般在场地做,把货物放到集装箱里,用溴甲烷等药剂进行灭菌处理。

热处理法:

用微波、高温的方法对植物产品等进行灭菌处理。

机械汰除法:

对植物种子、药材等用筛网过滤、液体漂洗等方法进行淘汰剔除。

隔离试种法:

对种子、植物等先在指定地点进行隔离试种,观察其情况,如无植害,再推广种植。

⑦为把将于今年五月在我国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办得红红火火,组委会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大型景观植物,我国检疫部门都对它们进行了检疫、消毒、隔离试种等处理。

比如从日本引进的600多株日本红枫和日本青枫,在海关机场,就被进行了现场检疫,树体还被消了毒。

上海检疫部门还在一些植物园专门开设了隔离试种区,对那些为世博会服务的引进植物进行隔离试种,基地人员每天进行观察记录,市林业病虫防止监管人员也每周前往观察记录。

⑧为了我国的植物安全,出国旅行时请别把植物带回国。

1、文章开头讲述爱尔兰人从美洲进口了一批马铃薯种薯造成毁灭性灾害的事例有何作用?

答:

①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出了说明对象。

③说明了进行植物检疫工作的必要性。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

(a)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一般给予扣押和封存销毁,或进行除害处理。

(b)木材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之一。

我选()分析:

答:

“一般”指“通常情况下是这样,但并不排除例外”。

意思是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通常给予扣押和封存销毁,或进行除害处理,但并不排除例外。

去掉了以后变成“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一定给予扣押和封存销毁,或进行除害处理”。

这与实际不相符合,说明就不够准确。

“之一”是“其中一种”。

意思是木材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其中一种。

去掉了以后变成“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就只有木材”。

这与实际不相符合,说明就不够准确。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A.为把世博会办得红红火火,我国检疫部门对组委会从国外引进的很多大型景观植物进行了检疫、消毒、隔离试种等处理。

B.植物的对外检疫一是针对国外的植物或植物产品进行检疫,不让植物进入本国。

C.对内检疫是将部分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害,封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病虫害传播和蔓延。

D.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目前采用的除害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4、在第⑤段和第⑦段中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分别是和。

你觉得在第⑦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