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县新华小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111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家县新华小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巧家县新华小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巧家县新华小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巧家县新华小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巧家县新华小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巧家县新华小学.docx

《巧家县新华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家县新华小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巧家县新华小学.docx

巧家县新华小学

巧家县新华小学“赏识教育”学习指南

作者:

 来源:

本站  时间:

2011-4-8

 

 

 

自上学期我校开展“有效教学”模式的培训工作以来,我校采用了武汉长青实验小学“主动教育”模式来引领我校的课堂教学工作、教研工作。

本学期起,我校将借鉴南京行知实验小学的“赏识教育”模式的操作框架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将“赏识教育”理念贯穿于班级管理工作中,用“赏识教育”来引领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有效教学”下的“赏识教育”探索实践活动,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高。

一、模式介绍

赏识教育源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以无限的爱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双耳全聋的孩子培养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现在美国读博士。

他使女儿走出了无声的世界,而且成为一个能言善辩、思想健康的姑娘。

20年来,这两个普通的生命,创造了一系列不平凡的奇迹。

如今,这位父亲创立的赏识教育法被公认为世界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

他提出:

赏识,可以理解为欣赏和认识,包含肯定、信任、鼓励和赞扬等等。

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以重塑孩子的自信,发现和发挥孩子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周宏竖起的大拇指真高真漂亮,大拇指代表欣赏、鼓励、找优点、促进良性循环,周婷婷就是良性循环教育的结果。

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走近生命、发现潜能、唤起自信、善待差异、引导自选。

1、走近生命

“走近生命”这个“近”是靠近的“近”,不是进入的“进”。

生命是孩子自己的,教师可以“靠近”,不可以“闯进”,不可以随便打搅生命。

“走近生命”就是强调要克服我们现在的教育“满眼是分”,“目中无人”的倾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凸显主体意识。

教育的终极目标绝不能仅仅是分数意义上“成绩”,也不能仅仅是功利意义上“成功”,而应当是幸福意义上的“成长”。

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一生幸福,一生快乐,童年就让他快乐,教育过程就让他快乐。

2、发现潜能

当我们真正走近生命以后,就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潜能”,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能。

3、唤起自信

开发“潜能”的关键是要“唤起自信”。

班上考第一名的只有一个人,我们时时提醒自己不能只是关注考前几名的学生,关注拔尖的学生。

那些考得不好的孩子,总是灰溜溜的,他们无数次地宣判不行,无数次地被甩到后面,久而久之自信心就会受到损失。

我们的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的精英,但是同时也制造了更大一批的带着失败的心理走向社会的学生。

社会将会为此付出越来越沉重的代价。

我们总感到,让多数人带着阴暗的心理走向社会,成功的人也会觉得不那么安全,不那么美妙。

我们坚信,让孩子们快乐、自信,就等于抱住了西瓜,仅仅忙于考试和分数,只是抓住了芝麻。

4、善待差异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不同,我们要注意善待。

学校建立多重评价机制,给学生更多的衡量的尺度。

不仅用语文数学这把尺度来衡量学生,还用讲道德,用体育运动(如跳绳,跑步等),用写字、画画等各种尺度来衡量学生,甚至还专门为某些学生量身定做一些特定的尺度。

总之,我们要努力通过特殊评价让每一个孩子找到成功感,找到自豪感,让每一个孩子昂起头来做人,这样的教育才能够让他们充满信心。

5、引导自选

真正的善待差异,是“引导自选”,是引导孩子对于学习内容、进度、方式进行自主选择。

他们自己选择的东西哪怕是苦的,也会乐此不疲。

所以我们把“学会赏识”最终落实在自主选择的学习机制上,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集体的主人,做心灵的主人,老师则起一个引导的作用。

赏识教育既关注分数高不高,更关注心情好不好;既强调开发生命潜能,更强调保护生命资源。

赏识教育的深入实施,促进了我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言语方式、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转换。

实施赏识教育,同时要做好3件事。

第一,达成被爱。

就是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教师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社会之爱,让每个生命都成为“爱的聚焦”。

根据调查,有90%的教师说爱学生,却只有10%的学生说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

第二,引导施爱。

引导学生爱同学、爱父母、爱老师、爱社会,让每个生命都成为“爱的源泉”。

第三,启发自爱。

启发学生充分肯定自己,爱护自己,让每个生命都成为“爱的堡垒”。

实施赏识教育首先要解决“不赏识”问题。

改变教育中指责、抱怨的习惯心态,变“食指教育”为“大拇指教育”。

实施赏识教育还要解决“假赏识”问题。

改变教育中一味地溺爱、一味地表扬、一味地奖励的错误倾向。

赏识教育看重优点,不纠缠缺点,用优点激励孩子不断进步,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好孩子”,拥有“好心情”,过上“好日子”,形成良性循环,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充满自信地面对未来的竞争和挫折。

学会赏识的六条原则:

学会尊重—人格(100﹪)

学会相信—潜力(100﹪)

学会理解—个性(100﹪)

学会激励—优点(9﹪)

学会包容—缺点(90﹪)

学会提醒—特点(1﹪)

二、把班级赏识教育作为实施赏识教育的重点,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1、优点分享,让每个学生成为心灵的主人

就是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一个好孩子,不背坏孩子的包袱。

小孩考试成绩差,便是坏孩子;不守纪律遭到一顿批评,便是坏孩子。

其实教育有一个很大的诀窍就在于:

你要想把小孩子培养成好孩子,你必须让孩子从你的一言一行中感觉到他就是好孩子,他就会变成好孩子。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

就是咱们千方百计指出孩子的不足,你有这个毛病,他有那个毛病,意图是想让他们克服了毛病,然后做好孩子,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如何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好孩子呢?

办法之一是:

给学生写“优点卡”。

设计印制精美的卡片,让老师在卡片上写学生的优点,然后颁发给学生。

每一个行知小学的学生每个学期都会收到一两张“优点卡”。

在这张印刷精美的“优点卡”上,记录着学生学习、生活的闪光点,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细节,还有老师的点评,这样的优点卡才算合格。

它着眼于学生的行为细节,真实、生动、感人,行知小学的教师每个学期至少要给每个孩子写一张优点卡。

优点卡重视的是细节,细节真实而动人。

那种“爱学习”、“懂礼貌”式的表扬就显得太空泛了。

在优点卡的教育环境里,孩子的表现是很自然的,然后无意中老师发现了他的闪光点并把它彰显出来,他会有一种意外的幸福感。

优点卡,重点的不在于优点,而在于“优点分享”。

获得优点卡的学生名单在广播里播出,在学校黑板报上面得到表彰,优点卡还可以贴在班级的黑板报栏上,或带回家给爸爸妈妈欣赏,或作为书签夹在课本里面。

一个孩子一学期有可能就得到一张或者两张优点卡,但是他不断地触摸到看到这一份带给他自豪感光荣感的优点卡,这个优点卡对他的激励作用就放大了。

更加重要的是,一个孩子的优点通过宣传成为全校孩子的优点,成为引领全校孩子前进的一个方向;所以每一个小小的优点加在一起,通过分享机制放大,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总以为我们表扬孩子太多了,其实是太少了。

一学期才表扬几个三好学生,太少了!

每一个孩子内心都渴望被激励、被表扬。

“小小的优点卡”给学校带来了评价机制的整体变化。

对孩子的激励性评价第一是要多,第二是要实。

语文的分数是一种评价,数学的分数也是一种评价,有的考倒数,没有关系,倒数就倒数,这是事实你不能回避,回避它又虚假了。

问题是语文、数学学得不好的孩子,跳绳可能是最好的,跑步可能是最快的,打乒乓球可能是最好的,劳动可能是最积极的,画画可能是最认真的,学校要有全方位让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要重视学生长处、优点的迁移价值和分享价值。

2、全员管理,让每个学生成为集体的主人

具体做法是,让学生“人人当组长、轮流做班委”。

人人当组长怎么操作呢?

好比这一个组有10个孩子,过去只有一个组长,现在有10个组长,如果有12个孩子就有12个组长。

有语文组长、数学组长、音乐组长、美术组长、体育组长、值日组长、还有管课外阅读的组长,有管检查自选作业的组长,有登记优点卡的组长等等。

组长的确定会考虑到学生的长处、爱好。

语文组长一般是语文学得比较好的同学,音乐组长一般由爱好音乐的同学担任。

那么班长、学习委员这些“大官”,可以是5个人自由组合,当一周班委,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这5个职位,大家轮流当。

组长与组长之间还可以自由调换。

比如当过一段时间语文组长,我还想当音乐组长怎么办呢?

就可以自己跟音乐组长商量,只要你们俩说好了,再到负责管职务轮换的组长那儿备案一下就可以了。

3、自主选择,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选择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体现。

特别在课外,应当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的余地。

学校提倡不布置或者少布置固定的家庭作业。

比如说告诉孩子:

你们回家去,走在路上,看花看草,就是学习;风吹在你们的头发上,你们感受到风的方向、风的温度、风的强度,就是学习;回家去看好电视、读课外书,更是学习。

作好事也很好,如果自己愿意做点数学题、抄点词语、看看课外书也不错。

取而代之的是“自主选择十二多”:

好身体多练,好家务多干;

好书报多读,好电视多看;

好文章多写,好消息多传;

好节目多演,好作品多玩;

好朋友多交,好事情多办;

大社会多访,大自然多探。

这“十二”多,是有重点引导的。

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看课外书,只要能做到这一“多”,就不得了。

在家自主选择,学生没有过重的学习负担,学生反而变得积极主动,对课堂学习有更好的帮助。

赏识课堂是建构在丰富的生活中的,学生就如荷花池里的荷花,有含苞待放的,有花开灿烂的。

要求同时开花,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事。

我们因此也不能苛求学生必须同时开花,迟开的花,也许开得更大、更美。

我们既要欣赏盛开的鲜花,又要期待含苞待放的花。

所以我们老师要修练出一颗花苞心态:

花苞心态才是真爱;花苞心态缺点可爱;花苞心态耐心等待;花苞心态和谐时代

成绩好的孩子鲜花盛开,成绩不好的孩子含苞待放。

周宏说过这样的话:

教育孩子主要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态度一变,方法无限,态度彻底改变,奇迹就会出现。

所以,态度就是最好的方法。

三、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让孩子输在终点线上。

教育的目标要指向孩子一生的幸福、快乐。

1、学会赏识,为孩子的终身幸福打下基础

陶行知的儿童教育思想是非常深刻的。

他说,要想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要相信孩子,要解放儿童的双手、大脑、眼睛、嘴巴、解放儿童的时间、空间。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恰恰是不相信孩子,紧紧地把孩子束缚住,时间给他安排好,空间给他控制好,不让他乱说、乱动,不让他去乱看、乱讲。

对孩子抱怨多,批评多,而我们的孩子就在这种抱怨、指责中失去了人格当中很多宝贵的东西,特别是失去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的求知欲,不快乐,不舒展。

我们的教育目标其实是在强调培养人上人,培养完美的人。

问题就出在这个“人上人”,出在完美上。

因为苛求完美,而这个完美是永远实现不了的,于是人们就不断地挑刺,不断地挑毛病。

然后把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推向了痛苦。

从陶行知的儿童观和周弘的家教经验中,提炼出了“学会赏识”这个理念。

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学会赏识,是我们应提倡的对孩子的基本态度。

对孩子,特别是对农村孩子,要通过学校教育,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教师在激动和享受中教学,让学生在欢乐和努力中学,让学校成为师生精神家园。

2、“学会赏识”是教育必须遵循的理念

有三个名词都可以用来表现教育的效果,一个是“成绩”,一个是“成功”,一个是“成长”。

这三个词实际上表达的是三种不同的教育境界。

也许我们应该不必太看重“成绩”,成绩并不一定导致成功;也许我们应该不必太看重“成功”,成功并不一定导致幸福。

我们真正应该看重的是“成长”,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人们经常说: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可能这句话你更喜欢:

“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让孩子输在终点线上。

”教育的目标要指向孩子一生的快乐幸福;在教育过程中,要从现在就快乐、就幸福出发,要让孩子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

四、不懂爱不会爱=不爱

  1、“老师为你好学生受不了”

  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说:

“师生关系出现这个落差,显然是‘老师为你好,学生受不了’的明证。

老师不是不爱学生,只是不懂爱,不会爱,结果跟不爱一样。

”这个关系落差,不只出现在学校,也同样出现在家庭,让亲子关系非常紧张。

 “爱是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

很多孩子长期在一个得不到爱的环境里成长,表面看来没有什么,心灵却是千疮百孔。

因此,如何让孩子真切感受到被爱,是教育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他认为家长和教师可以从“走近生命”、“发现潜能”、“唤起自信”、“善待差异”、“引导自选”等方面去让孩子知道“我爱你”。

当长辈们“走近生命”时,会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

 中国教育家周弘曾经说,孩子生下时都是眼睛亮闪闪,充满了灵性,是一块好钢。

但是后来,却被不懂教育的父母或教师炼成铁,还不断抱怨“恨铁不成钢”。

“这是多大的悲哀和讽刺!

  北京有一所“二十二中学”,学生都是基础较差,其他学校不要的学生。

可是在一名好老师孙维刚从初一教到高三的指导下,一班40名学生全上了大学,其中22人还进了中国最顶尖的清华和北大。

  “这个实例证明了我们的孩子潜力有多巨大,长辈们实在不应该过早地、草草地下‘不行’、‘不好’的结论。

2、要孩子脱口说出10条自豪的理由

  如何把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呢?

通过“唤起自信”。

要孩子脱口说出10条自豪的理由,如:

年纪轻,我自豪;身体棒,我自豪;心肠好,我自豪;跑步快,我自豪;懂礼貌,我自豪;写字漂亮,我自豪;唱歌好听,我自豪;不怕困难,我自豪等等。

自信心是打开巨大潜能的金钥匙。

有了这钥匙,孩子的潜能才会像火山那样爆发出来。

  “唤起自信”的同时,长辈必须准备更多“尺度”来衡量,甚至必须为某些孩子量身定做一些特定尺度,孩子才能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获得属于他们的成功。

因此“善待差异”,善待孩子之间的差异就很重要。

 “要把所有科目同样重视起来。

让语文、数学考试不好的学生,能在音、体、美方面去找到成功,而且要让他们知道跳绳第一跟语文考第一有同等价值,不要小看。

今天很多人以为语文很重要,跑步不重要,但是突然出现了一个刘翔,能靠跑步为国争光。

姚明也是一样,他靠打篮球,创造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惊人的。

五、赏识教育与后进生的转化

后进生是学校永远存在的现象,赏识教育法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提供了有效可行的理论依据及方法。

运用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

  

(一)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进步

  许多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开展活动时都非常投入且充满自信,好胜心特别强。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地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普通话比赛、篮球比赛、书法美术比赛、文艺演出、作文比赛等,让后进生也有展现各种能力的机会与舞台,让他们也能在集体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自身的潜能。

在平时,对后进生要注意肯定与鼓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这对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

多对他们说“你能行”,“你可以做到”,“你做得真棒”等鼓励性语言。

学生作业中错误较多,也应注意教育方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进步,让学生在正面的肯定与成功的快乐中逐渐进步。

(二)给学生以宽容,尊重学生人格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

这无疑是对宽容最为生动的注释。

那么教师宽容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优劣,故教育无比崇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对学生的缺点、错误的表现,若是优秀生,教师很容易对他宽容、谅解,给他机会,但对待“后进生”,教师未必能做到宽容。

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缺乏宽容的气度,而无法与学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其实,“后进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方面表现比较差,受到的批评自然也比较多。

父母的训斥,同学的讥笑,教师的挖苦,这些在他们看来已是家常便饭,教师没有技巧的批评,只会让他们更加逆反,更加封闭自己。

相反,如果我们能对他们出现的错误有足够的耐心,能以宽容的态度处理问题,尊重他们的人格,换取他们的信任,学生自会放下心理包袱,向我们打开心扉。

 (三)让学生在自信中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

  莎士比亚说过:

“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赏识教育”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教育。

有一位学生是这样描述自己的:

我的成绩总是在倒数十名内,座位也总是在角落里,我在教师和同学的眼中是“灰色人物”,是“差生”,其实我觉得自己除了学习成绩差点外,其他方面也挺不错的,性格开朗,球技也蛮高超,歌唱得也很棒,但无奈的成绩总让我抬不起头。

显然,这位学生在学习面前畏惧了,教师肯定了他的优点,同时给他讲了爱因斯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教师在手工课上布置做一个小木凳,爱因斯坦交了一只粗糙简陋的小木凳,其中一条凳脚还做偏了。

教师失望地摇头问:

“同学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

”同学们爆发出一阵嘲笑,教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挖苦说:

“我想世界上恐怕没有比这更差的凳子了。

”爱因斯坦满脸通红地站起来,大声地对教师说:

“有的,还有比这更差的凳子,因为它是我第三次做的,比前两只还强呢。

”说完这个故事后教师问学生:

“你说是什么使爱因斯坦成为一代科学巨匠的?

”“不怕失败的精神与自信。

”教师对这位学生说:

“对,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自信,让爱因斯坦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你有信心赶上前面一名同学吗?

”他充满信心,肯定地大声说:

“行,我能行。

  其实,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只要他能努力地追赶前面一个人,每次进步一点,学习就会由难变易,就会变成一种快乐的追赶游戏。

我们不能拿后进生与优秀生比,更不能以他们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这样比掉的很可能是学生的自信,换回的却是学生的自卑。

学生的表现不必是最好的,但如果是他的最好,哪怕还是最后一名,这也是一种进步,我们也要表扬他,鼓励他。

(四)赏识教育要有合适的方法。

  对孩子进行表扬是要有分寸,对于内向和不够自信的孩子,表扬强度要大;对外向和容易产生骄傲情绪的孩子,表扬强度要小。

 在一次班会上,老师面带微笑,用信任的目光望着全班学生,说:

“今天,老师让同学们写写自身的闪光点──优点,看看自己有哪些长处,学会自己赞赏自己。

”话音未落,全班同学炸开了锅。

这个说:

“真新鲜,哪有自己赞赏自己的。

”那个说:

“老师,缺点还写吗?

”顿时,我意识到传统美德教育已在学生心灵深处扎下了根。

但此时,我要让学生们在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中寻找自己的长处,找回自信,树立自尊;我要让学生们明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赏识其实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

听了我的一番解释,同学们渐渐地进入了角色。

过了一会儿,我发现班上一名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里李某只字未写,焦急得抓耳挠腮。

学习上的劣势使他饱尝了失败的痛苦,让他失去了自信。

他时常感觉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所以在班上发言时,总是低声细气,连头都不敢抬。

此刻,鼓励他树立自信的机会来了。

于是,我让同学们帮他找闪光点。

有的说:

“他热爱班集体。

上次他主动出钱买表演道具,我们班表演的舞蹈《嘻嘻哈哈过新年》荣获全校文艺表演第一名,还有他的一份功劳呢!

”有的说:

“他经常与劳动委员检查班上清洁区的卫生。

”还有的说:

“他主动帮助同学修理课桌椅。

”……听到同学们热烈的赞扬,看到老师和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他感动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他第一次沉浸在受人尊重的气氛中,他体会到了受人赞赏的喜悦。

打那以后,他变了,真的变了。

他上课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学习比以前主动了,作业基本能完成了,还多次得到过老师的表扬。

(五)、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

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

没有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是难以获得最佳效果的。

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应用的也比较多,这就出现了两种现象:

第一种是适当地进行赏识教育,会使孩子心胸宽阔、超越挫折、超越自己;第二种是过度的鼓励和表扬,这种教育下的孩子,一般都受不了批评,如果家长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在有意去替他开脱,就会滋长他们的骄傲之气和心灵的脆弱,会使他们对于自己的失败总有推托的理由,不能面对挫折,不能面对自己,更不能面对失败,这种氛围下教育出来的孩子一般会在成绩面前虚荣、骄傲;在失败面前脆弱、自卑;在困难面前退缩,没有责任心;在集体中经常表现为心胸狭隘、爱嫉妒,搞不好群体关系。

 

                                  巧家县新华小

                                               2011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