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100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docx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docx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

博士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

通过博士阶段的学习,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内全面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教学、科学及组织能力较强,掌握某一方向最新世界技术,能较好地从事该方向的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或较大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专业。

研究方向包括:

(1)软件自动化

(2)分布计算与并行处理(3)新型程序设计(4)先进操作系统(5)软件工程(6)计算机图形学与CAD(7)多媒体计算机技术(8)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

三、招生对象

通过学校组织的博士生人数考试招收合格的博士生源有:

1.应届硕士毕业生

2.提前攻博硕士生

3.往届硕士

四、学习年限

1.一般情况下,学习年限为三年

2.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提前

3.来不及完成博士论文者可适当延长

五、课程设置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学分)

第一外语(4学分)

第二外语(2学分)

计算机科学技术进展(3学分)

软件自动化(3学分)

先进操作系统(3学分)

高性能并行计算(3学分)

形式化开发方法(3学分)

巨量并行算法(3学分)

多媒体技术进展(3学分)

分布式人工智能(3学分)

可视化技术及应用(3学分)

机器学习与神经网络(3学分)

六、培养方式

博士生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

由博士生导师和培养小组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公共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根据研究方向和科研工作的需要,选读若干门专业选修课。

专业课以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要求博士生阅读有关的专业文献,参加讨论班、学术报告等各种学术活动。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以笔试考核为主。

2.专业课以笔试、撰写专题报告等形式进行考核,着重检查博士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从事研究与开发的技能。

3.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将不定期地检查博士生的学习情况、科研工作水平以及论文进展情况。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

选题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836高科技项目、攀登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及对国民经济建设有重大影响和开发研究项目接轨。

选定论文题目后,由导师组织审议博士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

博士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应定期作阶段性报告。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或较大的应用价值。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应在答辩前约请5位同行专家评阅论文,10位以上同行专家评议论文。

评阅人中至少有2位是同行科研机构的专家,评议人中至少有2位中青年专家,2位同行科研机制的专家。

评阅、评议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7人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是外单位的专家。

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补充修改论文资料,重新答辩一次。

申请博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3篇论文,其中有1篇发表在国际学术榜刊物上,或者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完成一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鉴定成果。

如在答辩时尚未完全上述指标,可在一年内补充。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及院系学位分委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质量鉴测

本学科采用下列措施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监测:

1.严格讨论班制度,及时了解博士生的学习水平和论文进展情况;

2.严格执行学位授予量化指标;

3.建立研究生教学档案,对毕业的研究生进行不定期的追踪调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较全世界面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

能在某一热门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专业。

研究方向包括:

(1)软件自动化

(2)分布计算与并行处理(3)新型程序设计(4)先进操作系统(5)软件工程与环境(6)计算机理论(7)数据库技术与应用(8)语言信息工程(9)计算机图形学与CAD(10)多媒体计算机技术(11)汉字信息技术与应用(12)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

三、招生对象

分别从三个渠道招收四种类型的硕士生。

1.符合规定手续,符合质量的免试应届本科生。

2.通过国家统一考试达到标准的各类学生作为计划内硕士生。

3.通过学校单独考试达到标准的工作四年以上的本科生作为委托培养硕士生。

4、通过国家统一考试达到标准的各类学生为委托培养或自费硕士生。

四、学习年限

1.一般情况下学习年限为三年。

2.特别优秀者可提前半年到壹年毕业。

3.在职委托培养硕士如承担较多的在职工作,可延长壹年。

五、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第一外语(4学分)

B类:

分布式计算系统(3学分)

C类:

软件开发环境(3学分)

软件方法学(3学分)

分布式数据处理(3学分)

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3学分)

智能数据库(3学分)

计算机图形学(3学分)

D类: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3学分)

并行处理技术(3学分)

程序设计理论(3学分)

近代计算机体系结构(3学分)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3学分)

计算机科学逻辑理论(3学分)

形式语义学(3学分)

软件可靠性(3学分)

六、培养方式

硕士生入学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面培养工作。

除必修课外,研究生可根据研究方向和科研工作的需要,选修若干门选修课,基础课和专业课以重点讲授和提问为主,辅以自学。

要求研究生阅读有关的专业文献,参加讨论班、学术报告等各种学术活动。

绝大多数研究生结合各种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工作,撰写论文。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以笔试考核为主。

2.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

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等基础专业理论知识,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重点考察研究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从事研究与开发的技能。

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

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成绩优秀者,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考核小组批准,提前一年或半年攻读博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在修完学位课程、完成规定学分后,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

选题力求和国家、部省级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836高科技项目、攀登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及对国家经济建设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

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校研究生院备案。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至少请2位同行专家评阅论文、写出评阅意见。

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个组成。

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补充修改论文资料,重新答辩一次。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或参加完成一项科研成果。

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上述指标,可在一年内补充。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系学位分委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质量鉴测

本学科采用下列措施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监测:

1.严格中期考核制度;

2.严格执行学位授予量化指标;

3.建立研究生教学档案,对毕业的研究生进行不定期的追综调查。

南京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

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9]7号文件关于转发《关于制定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南京大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和要求

第二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第三条培养要求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遒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工程硕士专业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

入学要求

第四条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年龄在40岁以下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第五条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

考核科目为外语.数学和专业综合考试。

专业综合考试的重点是考核考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第六条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

第七条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第八条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第九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

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

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第十条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2。

第十一条课程设置框架及必修环节

1.必修课程(至少17学分)

(1)政治理论2学分

(2)外国语5学分

2.基础理论类课程4学分

3.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不少于4门)10学分

(注:

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由学校与企业协商,并报学校相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确定。

4.选修课程(至少3门)11学分

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工程硕士生的离校手续办理同工学硕士生,所有工程硕士生的学籍档案管理同工学硕士生,工程硕士生的答辩审批材料连同成绩单和学位证书,由培养系(院、所)在学位授予后的一个月内寄给原选送单位人事部门。

第十三条工程硕士生在5年内未能通过论文答辩者,若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研究生院签发课程学习结业证书和成绩单,否则,只签发进修证明和所课程成绩单。

第十四条第十一条本培养方案由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