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091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班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前班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前班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前班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前班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班下册教案.docx

《学前班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班下册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班下册教案.docx

学前班下册教案

1、30以内的顺数

活动目的:

   

    1、复习、巩固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

   

    2、让幼儿专心数数,能点数至30,理解十位和个位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验数数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重点

让幼儿专心数数,能点数至30,理解十位和个位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活动难点

复习、巩固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

活动准备:

   

1、贴水小花30朵,贴水星星33颗。

2、幼儿六人一组,每组一副扑克牌呢、30个小棒。

   3、学具 :

作业纸、铅笔若干;写字本、笔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游戏:

开飞机,复习1-20以内的点数。

   

   玩法:

根据教师报出的数量,集体点数。

如:

每10名幼儿“坐上”一架飞机。

音乐响起,幼儿开启飞机,音乐停,游戏结束。

二、教师演示:

“数小花”,学习点数1-30.

教师逐一在黑板上出示小花,幼儿跟着一起点数。

从1数到30。

要点:

1、教师出示小花时,注意每10朵一排,每排要对整齐。

以便幼儿区分几十几。

重点帮助学生掌握20再添1朵是多少。

29添1是几十。

分组操作,进一步巩固手口一致的点数1-30.

学生六人一组,每组30根小棒,教师请每位学生点数出5根小棒,拿在手上。

每组学生依次轮流放出一根小棒在桌面,并集体点数小棒的数量。

要点:

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每10根小棒一排进行点数。

教师演示:

数星星,学习用数字表示11-30.

(1)教师在黑板上边摆出12颗星星,边与学生一起点数,并出示数字12.

小结:

左边的1表示1个十,右边的2表示表示2个一,读作:

12.同样的方法学习13-19,21-29.

(2)教师在黑板上边摆出20颗星星,边与学生一起点数,并出示数字20.

小结:

2个十是20(板书),同样的方法学习30.

分组操作,巩固认读30以内的数字,进一步提高点数的能力。

每次由教师在黑板上出示1-30的数字,学生读出该数字,再摆出相对应数量的扑克牌。

并说说表示几个十,几个一。

 活动延伸:

 

以上下楼梯的形式:

数数楼梯多少级,每天数数班上的人数等,逐渐帮助学生巩固30以内的点数,并慢慢掌握50以内的点数。

   

2、复习20以内的群数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的群数,巩固掌握以2或5为单位分群,并按群计数。

2、发展目测数群的能力。

3、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体验数数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萝卜卡片20个,供学生点数的小拼花玩具、小棒、小星星等若干。

2、学生用书、铅笔。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以小兔拔萝卜的情景导入,教师每次随意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数量的萝卜图片,让学生一起数数小兔拔了多少个萝卜。

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

2、探索活动

“怎样数最快”,复习以2或5为单位的分群数数。

指导语:

小兔子们要进行种花不是比赛,看看谁种得又快又准。

学生分别尝试用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的方法,在桌面上摆出20朵小花。

小结:

教师边演示,边小结把物体按2个2个一群或5个5个一群进行数数的方法叫群数,2个2个地数比1个1个地数快,5个5个地数比2个2个地数更快。

要点:

每一群的数量一定要一样多,以保证群数的正确性。

3、游戏"狐狸和兔子",巩固群数的方法。

玩法:

音乐起,学生扮演小兔,每次音乐停,选一学生扮演狐狸,用群数的方法捉出20只兔子。

集体再用群数的方法检查验证。

游戏可反复进行。

活动延伸:

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数班上的人数,课桌椅等,帮助学生逐步掌握50以内的群数。

 

多种方法的分类

(一)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掌握多种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3、发展动手操作、判断与经验交流的能力。

活动重点

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掌握多种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活动准备:

1、红色的正方形、长方形积木,绿色的正方形、长方形积木若干,记分牌一个。

2、形状标记、颜色标记、大小标记牌。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以熊哥哥和熊弟弟邀请小朋友一起来进行积木比赛的情景导入。

集体讨论,找出积木的不同特征。

提问:

1、我们来看看有那些不同的积木要分。

(红色的、黄色的、正方形、长方体。

提问:

2、小朋友把一堆积木分类,并讲出分类的标准:

按颜色特征来分(出示颜色标记),按形状特征来分(出示形状标记),按大小特征来分(出示大小标记)都可以。

3、竞赛游戏:

小熊分积木,巩固按物体的不同特征把物体分成两类。

规则

(1):

学生四人一组,按老师出示的分类标记进行分积木比赛,第一名的加3分,第二名的加2分,第三名的加1分,其他的不加分,最后按总分评出名次。

规则

(2):

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轮流请一名学生出来堆积木进行分类,四组抢答,说出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答对的加1分,最后按总分评出名次。

活动延伸

在科学活动中,对动物,交通工具、水果等从不同的特征、范围尝试多种方法的分类。

 

多种方法的分类

(二)

教学目标:

1、巩固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进一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体验应用分类知识的乐趣,养成有序活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各种水果、服装、玩具。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指导语:

小猴子的商店要开张啦!

里面可多东西买啦!

我们一起帮小猴子把这些东西分类摆好吧

2、教师演示:

“服装专柜“,复习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教师出示服装,引导学生比较服装之间的差异,提问:

“这些服装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引导学生从服装的款式、颜色、布料、季节性等方面加以比较。

(2)教师示范按颜色特征进行分类。

要点:

引导学生观察所有的服装一共有几种颜色,就要把服装分成几类。

如红色的一类,黄色的一类,蓝色的一类;

学生操作,巩固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生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分类,如:

按季节分类、按款式分类、按材料分类等。

要点:

引导学生观察所有的服装一共有几种颜色,就要把服装分成几类。

如红色的一类,黄色的一类,蓝色的一类;;;;;

4、分组活动:

开商店,进一步学习对物体进行多种方法的分类。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到“水果专柜”、“服装专柜”、“玩具专柜”,先小组共同讨论分类的标准,一共可以分成几类,再进行分类,最后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分的。

每次介绍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它的专柜进行分类,反复练习。

活动延伸:

让家长配合,让学生参与整理自己的衣柜、书桌、玩具柜等等,以巩固掌握从不同特征、范围进行分类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二次分类

(一)

教学目标

1、在按物体某一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学习再按另一特征把已经分类的物体作二次分类。

2、尝试用语言分别说出分类的两个层次的特征。

3、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以及操作的兴趣。

教学准备

1、选择大小不同的红、黄颜色的两款玩具,数量与幼儿数相同。

教学过程

1、游戏:

“大风吹”,复习大小形状、颜色的特征。

幼儿人手一个玩具,说说玩具的特征,如:

红色的拼花,蓝色的积塑等。

老师每次发出不同的指令,如:

大风吹,吹起积塑、吹起红色的拼花、吹起黄色的拼花等。

拿着相应的玩具的学生就在场地四散跑,师生一起检查,游戏反复进行。

2、游戏:

“玩具”回家,学习物体的二次分类。

(1)互相观察同伴手中的玩具,提问:

“玩具太多了,我为玩具建立了两座房子,想一想这些玩具怎么分进两座房子里?

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进行讨论,个别回答。

(2)教师选择一种分发进行游戏,如:

“玩具玩具快快回家,拼花,积塑各自回家,”学生按手上玩具的种类特征分成两组。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一想,如何将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

教师演示玩法,如:

“拼花拼花快快回家,大的、小的各自回家:

积塑积塑快快回家,大的、小的各自回家。

”两座房里的学生再按大小特征分成两组。

3、教师小结:

可先将玩具按种类分,再按大小分,也可按大小分,再按种类分,还可以先按颜色分,再按种类分。

要点:

游戏反复进行,从教师发指令过渡到由学生发指令,让学生巩固图形的二次分类。

3、学生操作:

分玩具,尝试用语言分别说出分类的两个层次的特征。

学生四人一组,每组一堆玩具,尝试自己确定分类的特征,对玩具进行二次分类。

重点引导学生用语言分别说出分类的两个层次的特征,如:

先按大小分两份,再按颜色分两份。

活动延伸

在区分活动提供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玩具、图案,让学生进一步练习按自己确定的特征进行二次分类,进一步用语言分别说出分类的两个层次特征。

 

5、二次分类

(二)

教学目标

1、巩固在按物体某一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再按另一特征把已经分类的物体作二次分类。

2、讲述分类的结果,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鱼儿教具若干,不同颜色的水草、不同大小的珊瑚等教具若干。

2、大小、形状不同的西瓜小图片人手一张。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指导语:

水族馆要开张啦,里面有许多可爱的鱼儿、水草、珊瑚,我们一起把鱼儿放进不同的鱼缸里吧!

2、小组操作:

“鱼儿专柜”,复习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二次分类。

(1)教师出示鱼儿的教具,引导学生比较鱼儿之间的差异,提问:

“这些鱼儿有那些不一样》”引导学生从外形、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分类的标准,最后每组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分的。

要点:

引导学生用语言分别说出分类的两个层次的特征,先按什么标准分,再按什么标准分。

用同样的方法把水草和珊瑚进行二次分类,加以练习与巩固。

2、游戏:

“切西瓜”复习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二次分类。

玩法:

大小、形状不同的西瓜小图片人手一张,围成圆圈,师生一起念儿歌:

“切西瓜,切西瓜,我把西瓜切两半,”教师发出指令:

“大的一半,小的一半。

”学生根据手中的西瓜,按要求分成两半,分别围成圆圈,师生继续念儿歌“切西瓜,切西瓜,我把西瓜切两半。

”师发出指令:

“圆圆的一半,圆圆长长的一半。

”学生根据手中的西瓜,按要求分成两半。

要点:

游戏可过渡到由学生发出分类的指令,也可以更改为切苹果、切杨桃等,让学生反复练习。

活动延伸

在区分活动中,教师增加各种可以多次分类的实物,图片,也可以提供各种图形片、二次分类板,让学生根据各种标准进行二次分类,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有关多次分类的经验。

 

             7、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活动目标:

  

1、巩固并复习10以内加减运算。

  

2、幼儿能通过感观、听觉神经系统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3、养成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的数的分解。

游戏《拍手,对数》  

   1、嗨!

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想和你们做个游戏  (凑7)老师先拍手,小朋友拍手次数与老师拍手次数加起来是7,如老师拍3下,幼儿拍4下;老师拍2下,幼儿拍5下;老师拍4下,幼儿拍3下;  ……  合起来凑成6、5、8、9、4等同上法。

   2、出示练习:

填数,要求幼儿很快说出10的分解。

   二、复习10以内加减运算。

  

   1、游戏《开花》  教师:

今天你们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开心吗?

(开心)现在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再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子叫《开花》老师这里有许多花骨朵,如果小朋友答对了题,花儿就开了。

幼儿问:

花儿,花儿,你开吗?

  教师答:

我要开,我要开,答对题目我就开。

出示课件口算:

让幼儿算10以内数的加减算式4+6=5+3=6+3=2+8=等。

(教学过程可面向集体进行,也可面向个别幼儿进行)  出示图片:

看图写算式做一做

   2、游戏《送礼物》  教师:

今天小朋友表现得很好,现在我想奖励你们,送给你们一些礼物。

教师面对幼儿共拿了7颗糖果,给了幼儿3颗糖果,现在老师手里还有几颗糖果?

  幼儿:

老师手里共有7颗糖果,给了我3颗,现在老师手里还有4颗糖果,7-3=4  此类游戏可重复进行,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三、教师总结并结束教学。

   四、课后延伸:

让幼儿在课后,根据自已生活编一些数学题

 

8、复习“>”、“<”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和“<”,能准确区分“>”和“<”。

  2、比较两组数量的大小,会运用“>”和“<”表示,知道数字大小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两名学生一份操作材料:

1-10的扑克牌, “>”和“<”。

 2、 “>”、“<”标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和“<”

教师出示“>”和“<”,并尝试让学生用手部动作来表示。

  师:

“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

“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

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演示活动:

扑克牌比大小,巩固“>”和“<”的含义。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教师与学生分别出示一张扑克牌,全班学生讨论使用“>”和“<”,对两张扑克牌进行比较从而巩固理解“>”和“<”的含义。

(可反复进行多次)

1、教师演示:

“快乐的小动物“,理解数字大小的相对性。

教师出示教具图片(两只鸭子、四只小猫、六只小狗),引导学生运用“>”和“<”

比较三组小动物的数量,发现4大于2,4又小于6,理解数字大小的相对性。

2、游戏:

“扑克牌”,巩固运用“>”和“<”比较两组数量的大小。

玩法:

学生二人一组,每人一套1-10的扑克牌。

两人轮流随意出一张牌,然后进行比较,正确摆放“>”、“<”,点数大的学生可以拿走点数少的扑克牌,点数相同每人各拿走一张,最后扑克牌多为胜利。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接龙数字卡如:

6>,3<等,让学生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运用“>”和“<”进行比较的知识。

9、复习“>”、“<”和“﹦”

活动目标:

1、提高1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

2、比较两组式子得数的大小,会运用“>”、“<”和“﹦”表示。

3、锻炼思维的可逆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得数是0-10的10以内的加减算式条人手一张,摸箱一个,记分牌一个。

活动过程:

1、游戏:

“老狼老狼几点钟,“练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玩法:

老师扮演老狼,每一次出示一张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条,幼儿进行计算,结果等于几,就说几点钟。

当结果等于0时,“老狼”马上去捉小动物,幼儿马上原地蹲下躲避。

被捉到的幼儿当老狼,游戏重新开始。

2、分组竞赛,学习运用会运用“>”、“<”和“﹦”比较两组式子得数的大小。

学生分成两组,各组请一名学生出来在摸箱中各抽出一道题目,帖在黑板上。

两组学生分别算出本组的题目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运用

“>”、“<”和“﹦”比较两组式子得数的大小。

教师记录各组的累计得分,得数大的一组加一分,得数相等时两组都不加分,以得分多一组为胜利。

3、游戏:

“找朋友”,巩固运用“>”、“<”和“﹦”比较两组式子得数的大小。

学生每人手中持一道题目,唱着歌曲《找朋友》找到一名好朋友两两相对,算出相互算式答案进行比较,然后走进教室中画好的相应图案中两两相对。

每次由老师检查后,游戏再重新进行。

 

11、比较远近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远近的概念。

2、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

3、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远”“近”的概念来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1、狐狸、小白兔、小灰兔图片,数棒,沙包、老虎、小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

“狐狸和兔子”。

、,感知距离的远和近。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只狐狸,一只小白兔,一只小灰兔,提问:

“小朋友,你猜猜那只兔子会给狐狸捉到,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离狐狸近的那只兔子会被狐狸捉到,远的那只容易逃跑)

2、跳远比赛,尝试用目测的方法比较远近。

每次请两位学生出来站在同一直线上立定跳远,集体判断哪一位跳得远,哪一位跳得近。

3、扔沙包比赛,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

每次请三位学生出来站在同一直线上向前扔沙包,并在沙包落地的地方做好标记,提问:

“这三个小朋友谁扔得最远,谁扔的最近?

教师向学生示范如何移动小脚来测量距离的大小。

还可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主人翁(笔、小绳子、积木条等)测量。

4、小组活动:

“迷迷转,停一停。

“睁开眼睛看看谁离红旗比较近,谁离红旗比较远。

要点:

引导学生每次共同商讨使用同一测量物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自己为起点,向红旗作直线测量,注意测量物的首尾相连。

活动延伸:

发动家长接学生回家时每天走走不同的路线,并引导学生说说那条路近,那条路远些。

 

11、比较轻重

教学目标:

1、感知物体的轻重,初步理解物体的轻重与大小、多少、材料等有关。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天平积木苹果南瓜(一个)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把物品放在桌上,让几位同学上来,把物品放在手里,感受一下哪种物品轻?

哪种物品重?

今天我们就来带领大家学习“比较轻重”。

2、接力赛:

“浇花”,感知物体的轻重。

学生分四组进行接力浇花的比赛,在起跑线上用水桶装满水(以积木代替),运到前方花丛处,倒出水浇花,再提空桶返回,交给下一位学生接力,以完成的先后评出名次。

2、分组活动,通过掂、提的方式比较物体的轻重。

(1)提供两块大小一样的积木,一块是木的,一块是海绵的,让学生掂一掂,区分轻重。

小结:

大小一样的两个物体,材料不同,轻重也不同。

(2)提供两块积木,一块大,一块小,让学生掂一掂,区分轻重。

小结:

材料相同的两个物体,大小不同,轻重也不同。

3、演示活动,尝试用天平秤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师演示天平秤,把一个苹果和一个南瓜放在天平称上,南瓜一端往下沉,苹果一端往上翘。

让学生观察那边重,那边轻,从而检验物体的轻重。

②再称南瓜和白菜

教师把南瓜和白菜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侧,天平一直保持平衡。

说明白菜和南瓜一样重。

③依次称出不同物品。

教师小结。

3、课堂练习

出示练习,根据小动物们在天平谁重?

谁轻?

并按从重到轻在()里填上序号。

教学小结

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天平的状态,比较物体的轻重;观察图示,运用推理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2、看点图列式计算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看图自编应用题。

2、学习观察点图列式计算。

3、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运算的图画6幅,大塞子1-6数字、“+、—、=”。

活动过程:

1、拍手游戏:

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玩法:

教师一边拍手说:

“小朋友,告诉我,1加3等于几?

”幼儿也边做动作边回答,“老师,我告诉你,1加3等于4.”其他的加减运算依此进行。

2、游戏:

大家来编应用题,复习看一副图编加法、减法应用题。

玩法“在黑板上布置6幅10以内加减运算的图,并编上1-6号,每次请一名学生上来,掷,掷到数字几,就按第几幅图的内容编应用题,

要点:

引导学生确定图中植物、动物的数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启发“减少了“可以用”抱走了,拔走了……“表示,用”还剩下几个“来提问题。

”多了“可以用”又来了、又飞来了、又走来了……“表示。

提出问题时可以用:

一共有几只、一共有几条……”来表示。

三、演示活动,学习看点图列式计算。

1、出示点图卡●●●○○

提问

(1):

点图卡上有几个点子?

合起来一共几个点子?

(2):

两种点子合起来是多了还是少了?

可以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

演示讲解:

●●●○○

3个黑点和两个白点,合起来是5个点子。

列式:

3+2=5

要点:

教师反复出示不同的加法点图卡,让学生集体、个别进行看点图列式计算。

2、出示点图卡○○○○○○

提问

(1):

点图卡上有几个点子?

○表示什么意思?

(2):

你能说说这幅图卡的意思吗?

演示讲解:

○○○○○○

5个点子去掉3个点子,还剩2个点子。

提问:

点子多了还是少了?

可以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

列式:

5—3=2

要点:

教师反复出示不同的减法点图卡,让学生集体、个别进行看点图列式计算。

四、游戏:

“小小魔术袋”,巩固看点图列式计算。

玩法:

由教师或学生代表敲鼓,鼓声响起,学生开始传魔术袋,当鼓声停时,手拿魔术袋的学生可以从魔术袋里抽出一张点图卡列式计算,正确的奖励小红花。

为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气氛,可以允许回答过的再争取。

 

学习四等分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体验四等分的含义,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3、发展观察和比较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体验四等分的含义,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活动难点

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具:

小熊、蛋糕、各种几何图形、四等分图片。

2、学具:

没组放有小蛋糕、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

“小熊分豆干”,复习二等分。

提问:

“小熊想把豆干分成相同的两份,请小朋友帮忙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小结:

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的两份叫二等分。

2、教师演示“小熊分蛋糕”,学习四等分。

师:

小熊要把蛋糕分乘一样大的四部分,该怎样分呢?

(一)实物等分

请幼儿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四部分,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教师小结使幼儿明白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的四部分叫四等分。

初步理解四等分的含义。

(二)图形等分

1、师: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的几何图形。

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四等分呢?

”引导幼儿把几何图形四等分。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启发幼儿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分法。

3、教师总结几何图形四等分的方法,使幼儿对四等分的含义有进一步的理解。

4、教师示范四等分蛋糕。

三、学生操作:

分图形,尝试不同图形的四等分。

(1)提出要求:

请你们把相同图形中的一张先用对折再对折的方法折成四分,然后,用剪刀剪开,看看剪下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在折、剪的时候,你想一想一种图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四份?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3)学生示范不同的分法。

要点:

(1)教师引导学生以重叠比较的方法验证一下分开的四份是不是一样大。

要点

(2):

引导学生感知,分出来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图形小,从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道部分大于整体,整体小于部分。

三、活动延伸:

在图形、物体四等分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吧一堆物品按数量进行二等分、四等分。

 

14、人民币的使用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角、为计量单位的纸币,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提高同时使用纸币、硬币进行换算的能力。

3、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

活动重点

进一步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角、为计量单位的纸币,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

提高同时使用纸币、硬币进行换算的能力

活动准备:

1、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若干,1元、5角的硬币若干。

2、铅笔、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游戏:

那张硬不见了,进一步巩固对硬币面值的区分。

玩法:

教师把各种面值的硬币有规律的贴在黑板上,

让幼儿观察、记住排列的顺序,几分钟后,让幼儿闭上眼睛,教师随意拿走一张纸币后,让幼儿观察,说说那张硬币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