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浇筑专项方案修改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045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砼浇筑专项方案修改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砼浇筑专项方案修改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砼浇筑专项方案修改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砼浇筑专项方案修改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砼浇筑专项方案修改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砼浇筑专项方案修改后.docx

《砼浇筑专项方案修改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砼浇筑专项方案修改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砼浇筑专项方案修改后.docx

砼浇筑专项方案修改后

徐州市郑集河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土建及安装工程01标段

 

郑集老站站身砼施工技术方案

 

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郑集河泵站更新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目录

1工程概况2

2结构形式和特点分析2

2.1主要结构型式2

2.2工程特点分析2

3泵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3

4主要施工技术措施3

4.1施工方法3

4.2砼原材料和配合比4

4.3模板制作安装4

4.4钢筋制作安装5

4.5砼施工5

4.7砼温控措施7

5冬季施工措施7

5.1拌和站与原材料7

5.2砼拌合与运输8

5.3养护8

6砼质量通病防治8

6.1砼离析现象的防治8

6.2砼裂缝防治9

6.3其他通病防治措施10

6.4砼表面缺陷处理10

7进度保证措施,资源供应措施及质量、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措施10

1工程概况

徐州市郑集河泵站更新改造工程01标段——郑集老站工程,位于铜山县郑集镇东侧,郑集站下游,工程等别为Ⅲ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其它工程为5级;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年一遇洪水校核。

该工程主要内容为拆除重建郑集老站和穿堤进水涵洞。

郑集老站设计流量25m3/s,站身采用堤后式块基型结构,肘形进水流道,平直管出水,拍门断流,6台机组一列式布置;穿堤进水涵洞,洞身采用2孔钢筋砼箱涵,出口设2孔清污机桥。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已获批准,目前工程正按总进度计划顺利进展。

郑集老站站身是整个工程的主体结构和关键部位,本着突出重点、保证关键、精心组织、创新创优的指导思想,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2结构形式和特点分析

2.1主要结构型式

泵站底板为钢筋砼整体结构,长度27.7m,宽度14.5m,厚度0.80m,砼方量为430m3,齿槽底部标高为▽24.87m,底板的上部标高为▽26.67m。

如下图所示。

泵站流道层高程范围为▽26.67~29.62m,砼总量为590m3,砼等级为C25,一次性浇筑的最大高度2.95m,流道体砼内有少量的浆砌石心墙,约40m3。

2.2工程特点分析

2.2.1场地狭窄,场区地形地貌复杂,地下水丰富;

2.2.2泵站主体,尤其是流道结构复杂,且全部在冬季施工,施工技术要求高;

2.2.3根据施工合同要求,工程需在2010年汛前完成,工期较紧。

3泵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技术条件和特点,按照先深后浅、先下后上、先主后次的原则的施工顺序,确定泵站底板及流道层施工按照冬季施工进行组织,砼施工采用就地浇筑工艺。

底板砼按斜向分层法施工,流道层砼按全面分层法施工;分层参数根据相关规范、结构特点和砼供应能力等因素确定。

依总体进度计划,底板砼施工在2009年12月下旬完成,流道层砼施工在2010年元月中旬结束。

4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4.1施工方法

4.1.1泵站底板

泵站底板采用斜向分层,一次浇筑到顶,施工时进尺按2m进行控制。

以第2层砼为例,将其完全覆盖后才能浇第3块砼,所需的砼方量为14.5×2×0.8m+3.95×2×1.0m=31.1m3。

按目前的气候条件,砼浇筑的初凝时间在180min以上,浇筑强度约为14.87m3/h;2台JS500强制式搅拌机有效产量为30m3/台时以上,能满足初凝时间要求。

26.67m

24.87~25.87m

123

底板斜面分层浇筑示意图

4.1.2流道层砼

流道层砼量比底板大且结构也复杂,在整个结构物内,采取全面分层浇筑砼,做到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开始浇筑第二层时,已施工的第一层砼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施工时宜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即从东向西的方向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为40厘米。

如下图所示:

泵站墙体浇筑前先拌制2m3砂浆,铺设在底板施工缝上面,由人工下到仓面均匀铺开。

最大一层浇筑量75.8m3,现有拌和能力满足施工要求,不会形成冷缝;操作人员下仓平仓、振捣。

4.2砼原材料和配合比

4.2.1水泥:

水泥选用淮海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联牌P.042.5R。

该水泥的特点是抗水性好,水化热较低,适合用于大体积砼施工。

4.2.2砂:

本工程采用新沂骆马湖砂,其质量标准、细度模数均满足要求,汽车运输至工地。

4.2.3碎石:

项目部对工程周边地区的采石场进行考察,择优选用铜山县茅村石料场1~3粒径的石子,该碎石质地坚硬,粒形、级配良好。

4.2.4水:

砼拌和用水采用管井抽排的地下水。

砼原材料质量标准、控制程序以及配合比已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阐明,在此不再叙述。

4.3模板制作安装

4.3.1底板模板采用钢、木结合,止水铜片上下采用木模板,利于固定止水片;流道模板采用加工场整体制作,表面进行处理,以保证水力流态;墩墙内模使用竹胶板,外模钢模板。

模板支撑固定采用φ14对销螺栓结合钢管架支撑体系;门槽、分流墩等异型部位配制定型木模。

4.3.2流道模板安装,在底板浇筑完成后,根据控制座标点精确放出流道的控制线,加工支架,利用12t汽车吊吊放入位,进行固定拼装。

4.3.3重复使用的模板表面必须充分清理,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保持模板表面清洁、光滑。

4.3.4模板安装时,要涂刷脱模剂;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和表面淤积。

4.3.5砼施工过程中,派专人观察钢筋、模板、支架、止水等,如发现异常现象,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4.4钢筋制作安装

钢筋在加工场加工成半成品,现场绑扎;为保证钢筋定位准确,安装时设置钢筋支架以及钢筋马腿支撑体系,支撑间距2000mm;齿槽上层钢筋的支撑采用φ25的钢筋作支撑,间距为1500mm,支撑在网格拐角处与上下层钢筋焊接。

钢筋φ16以上采用闪光对焊(或电渣压力焊),绑扎时接头位置错开,确保受拉区任一截面接头百分率控制在25%以内。

严格控制钢筋数量、平面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4.5砼施工

4.5.1砼施工工艺流程

 

4.5.2砼拌和

砼搅拌时投料次序为:

石子→水泥→砂子→水→外加剂。

搅拌站计量器具经过计量部门部检定合格,并具有灵敏、准确的良好工作状态;砼在拌制时,严格计量原材料,水泥的允许偏差控制在±1.0%以内,粗细骨料允许偏差控制在±3%,水、泵送剂允许偏差在±2%以内;拌制砼期间,每工作班对砂、石的含水率至少测定一次,遇有雨天增加测定次数,并根据砂、石含水率及时调整原材料用量,使砼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在每次搅拌机开拌时,必须注意监视及检测开搅拌初始的前二、三罐砼拌合物的和易性,如有不符合要求时,立即分析并处理,直至拌合物的和易性符合要求,方可持续生产。

4.5.3下料

流道层砼自高处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设置漏斗和串筒,砼沿串筒下料,保证砼不致发生离析现象。

漏斗和串筒的布置应根据浇筑面积、浇筑速度和平仓能力而定,布置方式为行列式(或交错式)。

4.5.4振捣

砼振捣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此时向前推进的浇筑砼摊铺坡度应小于1:

3,每层砼厚度不超过振动棒的1.25倍,流道层砼分层厚度不大于400mm;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砼内约5c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砼时,要在下层砼初凝之前进行,以保证振捣效果;面层用平板振动器复振,止水附近防止振捣器破坏止水铜片,采用人工补浆振捣密实,砼表面三搓两抹成活。

4.5.5成型

大体积砼成型时表面水泥浆比较厚,在砼浇筑后要认真处理,一般可在初凝前1-2h,先用长括尺按标高刮平;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最后用木抹子打磨压实,以闭合收缩裂缝;约12-14h后,覆盖湿草袋等物养护。

4.5.6施工缝处理

在底层砼的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砼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但不得积水);在浇筑前,施工缝处宜先铺10-15mm厚与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应细致捣实,使新旧砼紧密结合。

4.5.7养护

加强砼的早期养护是保证砼质量的关键工序。

为利于砼早期强度,成型砼一律采取养护覆盖措施,一是防止热量散失,二是增加蓄热,防止冷空气产生剧烈降温产生砼冻害。

4.5.8拆模和成品保护

砼的拆模时间应考虑气温环境等情况,冬季施工必须适当延长拆模时间,既有利于砼早期强度增长,也有利于砼成品保护;砼强度达到规范要求以后方可拆模,拆模时,应遵守操作规程,不得硬撬强掰,避免损坏表面及棱角;对已成型的砼,必须加强对棱角和突出部位的保护,并有专人看护。

4.7砼温控措施

为及时掌握砼内部温升与表面温度的变化值,在大体积砼内埋设若干个测温点,测量砼中心的最高温升,测至温度稳定为止。

每天将测量成果汇报给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调整温控措施。

4.7.1底板测温管布置:

为控制砼内外温差,检测各种冷却保温措施效果,特在底板内布置测温管,在距顶面0.1m、0.6m处各布置2个测温管。

砼浇筑6小时后,派专人进行观测,每4小时观测一次,并作好记录。

4.7.2泵站流道层测温管布测

监测点的布置:

在每侧闸墙底板以上1-1.5m高度范围,在砼面上0.1m、0.6m、1.0m各布置一个测温探头。

监测频率:

浇筑后1~3天内每2小时测温一次,4~7天内每4小时测温一次,8~15天内每8小时测温一次,15~28天内每24小时测温一次。

5冬季施工措施

按《钢筋砼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和《水工砼施工规范(SDJ207-82)》中的规定,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3℃时,砼工程即进入冬季施工。

5.1拌和站与原材料

5.1.1拌和站用石棉瓦、毛竹搭设防雨雪的保温棚。

5.1.2设5m3水箱2个,抽取管井地下水拌料,经检测水温可达12~14℃。

5.1.3砂、石料尽量堆高,利用自然条件蓄温,遇雨、雪天必须加以覆盖,做到防雨、防雪、防冻,保证砂、石的中间温度高于零度。

5.1.4根据我公司积累的大量数据表明,冬季施工掺用复合防冻剂较好。

根据浇筑时的气温,确定复合防冻剂的掺量。

使用时用热水溶解,重量折算成浓度添加,由实验人员直接控制。

配合比通过试配确定,报监理人批准后实施。

5.2砼拌合与运输

5.2.1砼浇灌前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并根据试验检测机构出具的砼配合比通知单进行配合比调整。

5.2.2原材料计量采用称重法进行计量并有专人全程值守,按规定检查砼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

5.2.3添加外加剂的砼搅拌时间延长1.5~2min,以保证拌合均匀。

5.2.4严格控制砼坍落度,施工过程中随时抽查,若有偏差需调整。

5.2.5在气温低于-10℃时,先投入骨料与加热水(水温可高),待搅拌一定时间后,水温降至40℃时,再加入水泥继续搅拌到规定的时间。

5.2.6砼输送管加盖保温,降低沿程温度损失。

5.3养护

5.3.1保证砼的浇筑温度>5℃。

5.3.2底板浇筑完后覆盖一层塑料布和二层草袋。

5.3.3流道层砼浇筑前,搭设暖棚,内设煤炉,加强保暖措施。

5.3.4遇有寒流到来或出现极端气温时,推迟浇筑砼的时间。

6砼质量通病防治

6.1砼离析现象的防治

砼离析现象发生的主要由于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控制不严、搅拌时间不足、过振,以及输送距离远、层与层间隙时间长产生泌水和砼自由落差大等原因,产生离析的砼在硬化后表面酥软,脱皮起砂,强度很低,对砼的密实性和结构的整体性都是非常有害的。

所以,施工时首先必须严格原材料质量、计量和砼拌和时间,其次要加强施工技术交底和现场工艺控制,第三要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保持足够的砼生产能力,确保砼上下层施工间隔满足砼特性要求;当砼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米时,用串筒溜槽等进行下料。

仓面积水也是产生砼离析的原因之一。

为减少施工仓面积水,在砼下料时,应使中间的砼略高于四周边缘的砼,并在结构物四周侧模的底部开设排水孔,使砼混合物正常反应多余的水分从孔中自然排走,汇集到积水井中,用水泵抽排。

6.2砼裂缝防治

砼裂缝是土建工程中最常见和较难治理的顽症,其成因较为复杂。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做好技术准备,采取较为全面的措施加强防范。

6.2.1砼防裂关键点

由于流道部分为异型结构且厚度较大,容易因温度原因产生裂缝;墩墙为薄壁结构,较易受基础约束出现裂缝;因此,本工程砼防裂重点是流道和墩墙部位。

6.2.2主要防裂措施

6.2.2.1降低水泥水化热温升值

砼配合比将根据具体材料的规格、品质通过试验加以确定。

施工中准确计量各种组成材料,并合理振捣砼,以保证它的密实性。

a)水泥:

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减少温度应力。

b)砂子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细度模数2.5~3.0,含泥量小于2%;石子选用料径1~3料,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含泥量小于1%。

存放场地设置砼地坪,保证材料清洁。

c)流道层按设计图纸要求,砌浆砌石心墙。

d)流道层砼掺入聚丙烯抗裂纤维0.9kg/m3,纤维长度12mm。

直径18~20μm,断裂强度不小于250MPa。

e)将砼输送泵布置在浇筑点附近,控制砼坍落度在8-10cm,水灰比不超过0.6,减少砼收缩。

6.2.2.2控制砼入仓温度

定时检测砼出机口温度、入仓温度及浇筑完毕时温度。

6.2.2.3改善约束条件,减少温度应力

a)砼浇筑在施工缝上,先铺一层低强度水泥砂浆,以降低底板砼对墩墙砼之间的约束力。

b)砼采用分层浇筑,振捣密实,以使砼的水化热能尽快散失。

6.2.2.4采用“二次”法施工工艺,提高砼极限拉伸强度,消除砼收缩裂缝

a)二次投料法:

使水泥充分扩散,与砂石充分拌和,砼的流动性较好,离析和泌水现象减少,提高砼早期强度,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可节约水泥15%左右。

b)二次振捣法:

增强砼密实性,可以消除沉降及收缩裂缝。

c)二次压光法:

排除砼表面过多的泌水、浮浆,可以消除墩顶砼表面产生早期收缩裂缝。

6.2.2.5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安排砼施工程序和施工进度,尽量缩短结构层之间的技术间隙。

6.3其他通病防治措施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砼质量通病还包括露砂、蜂窝、麻面、剥皮等表面缺陷。

施工时,拟采取以下措施:

6.3.1浇筑砼前,用清水将木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做好堵缝,防止因板缝漏浆出现露砂现象。

6.3.2砼入仓按规范要求分层均匀摊铺振捣,并在初凝前摊铺、振捣;操作人员必须按下料顺序逐点振捣,掌握每点的振捣时间,杜绝漏振,有效防止产生蜂窝。

6.3.3浇筑砼时,必须将溅在模板表面的砂浆及时清除,从而避免麻面现象。

6.3.4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钢筋位移,引起钢筋保护层不足。

6.4砼表面缺陷处理

一旦出现砼表面缺陷,项目部立即通知监理工程师,认真分析原因,会同有关部门按规范、规程要求,研究制定妥善措施,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7进度保证措施,资源供应措施及质量、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措施

详见施工组织设计有关章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