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011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选择的路》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未选择的路》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未选择的路》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未选择的路》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未选择的路》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未选择的路》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docx

《《未选择的路》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选择的路》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未选择的路》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docx

《未选择的路》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

《未选择的路》预习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上汉字。

伫立(   ) 萋萋(   )涉足(   )延绵(   )幽(jì)____ 

____(yùn)含______(kuài zhì)人口污(rǎn)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延绵__________叹息__________犹豫__________ 

选择__________伫立幽寂

3、填空。

《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国诗人________,这首诗采用了____的艺术手法。

4、给诗句选择适当的词语。

   ①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________(A.荡荡地 B.轻轻地)/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________(A.纺织成 B.裁剪成)你裙裳。

   ②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____(A.站立B.伫立),/我向着一条路________(A.极目 B.放眼)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5、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黄色的树林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涉足:

趟过水进入某种环境。

B.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延绵:

延续不断。

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瞬息:

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D.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向往:

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6、按要求默写。

写出《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的无怨无悔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未选择的路》中“路”有什么深刻含义?

他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

1、zhù  qī  shè    mián  寂  蕴  脍炙  染

  2.连续不断  叹气  踌躇  挑选停留幽静

3.美  弗罗斯特  象征

4、(略)

 5、A

6、“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7、路既指林中的小路,又指人生的道路。

它告诉我们:

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所以必须慎重。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一、自学探究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二、自学汇报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掌握的课文中的生字词。

伫立   萋萋  涉足延绵    幽寂  蕴含脍炙人口 污染

2、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个别读、齐读,男女生分读,最后全体同学试背。

3、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三、问题研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未选择的路》。

(二)品味赏析

1、朗读课文,了解本诗歌的内容。

2、默读课文,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主张?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探讨明确:

当面对人生选择时,一定要谨慎,慎重地作出人生的选择。

3、(小组讨论交流)析读这首诗歌,然后思考:

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讨论交流后明确:

第一节:

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时的无奈。

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

作者选择了极富挑战性的一条路,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更诱人,更美丽”。

第三节:

写诗人踏上选择之路,却留恋那条未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路而无法返回。

第四节:

诗人对未来的遥想。

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选择的路更好些呢?

可惜现实已不能回头。

4、《未选择的路》这首诗,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

诗人想借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

小组内每人先说说自己的观点,然后讨论,达成一致。

讨论后明确:

这里所说的路是人生之路,他告诉我们:

(1)人生之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

(2)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5、小组讨论交流

(1)本诗中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2)从表现的情绪方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何不同?

(3)这两首诗歌对人可能产生怎样影响?

讨论交流后明确:

(1)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在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要谨慎,从而引起人们对选择的思考。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情绪积极乐观,给人精神鼓舞,使人笑对人生;《未选择的路》情绪表现的很忧郁。

(3)根据诗歌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三)拓展延伸

谈谈你学习这首诗的感受。

四、达标测试

1、给加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上汉字。

萋萋(   )()涉足(   )伫立(   )延绵(   )

______(kuài zhì)人口 幽(jì)______  _____(yùn)含污(rǎn)___

2、《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

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

提示:

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

3、试写出以下事物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小草——

梅花——

青松——

荷花——

4、体会诗人在诗句“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说明诗人的这种选择是理智的,他对后果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只因有了这样慎重的考虑,才会避免日后的后悔。

5、在《未选择的路》一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

五、反馈总结

这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用以下句式说说。

“这堂课,我学习到了……”

“我很赞成……的观点,因为……”

“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

由学生按以上句式来完成,老师点评。

六、布置作业 

摘抄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对“路”的精彩描写的句子3例,并标明出处

 

课题

《未选择的路》教学案

序号

授课时间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背诵《未选择的路》

重点

难点

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重点)

2.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重点)

3.分清象征与比喻。

(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初步了解诗的内容,然后围绕诗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深入理解诗的内涵,不理解的也可以小组间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未选择的路

弗洛斯特

两条路        一条 消失在丛林深处

从黄色的森林分出    一条 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我选择这条)

 

 

 

两条路          一条 延绵无尽

很少足迹未经污染    一条 人迹更少(我选择了这一条)

教后

反思

 

(根据具体情况填写)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

导入

课题

 

投放

目标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了解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思考“路”的含义

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2.什么是象征?

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

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明确: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明确: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1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3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4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5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1明确:

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2明确: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4节,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第三、四节写未选择。

可见,写作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是为深化主题。

3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

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

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课堂

小结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

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

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未选择的路》练习案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脍炙人口()()污染() 伫立(   )萋萋(   )涉足(   )延绵(   )幽寂()蕴含()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3、读诗并回答问题。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1)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二节中两个加点的词。

  涉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萋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在诗句中标出第三、四节诗的节奏。

  (3)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

4、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四面是柳枝篱笆,篱笆上爬满了豆角秧,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萝,像□。

墙里是一棵又一棵的□,墙外是杨、柳、榆、槐、桑、枣、杜梨树,就像给墙镶上的两道铁箍。

奶奶连巴掌大的地块也不让空着,院子里还搭着几铺黄瓜架。

(1)在文中方框一填入喻体,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童年的五彩梦B、密封的四堵墙

C、二姐出嫁时坐的彩轿D、绣着红花的蓝布裙

(2)在文中方框二依次填入词语,语意连贯、语气流畅、朗读上口的一组是()。

A、山楂树、杏树、桃树和花红果子树B、山楂树、花红果子树、桃树和杏树

C、桃树、杏树、山楂树和花红果子树D、桃树、山楂树、杏树和花红果子树

5、阅读下面诗句,回答文后问题。

最近,妈妈总爱捉住我,

逼我背一支古怪的儿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听说这是一位古代的神童,

七岁时写下的“大作”。

可我却背得结结巴巴,

气得妈妈说我“笨脑壳”。

我只好背得滚瓜烂熟,

妈妈显得特别快活。

从此,每当家里来了客人,

我都要牵出这只倒霉的“鹅”。

听到了一声声的夸奖,

妈妈就奖我美味的糖果。

好像这是我写的诗篇,

其实,我压根儿没见过白鹅.

我家小小的阳台上,

连只小鸟儿都不曾飞落。

更别说从那“曲项”里,

向天唱出美妙的歌?

真的,我不愿当什么“神童”,

更不想靠“白鹅”啄来糖果。

如果妈妈带我去趟动物园,

那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1)诗的第二节中所说的“古代神童”是谁?

生活在什么朝代?

(2)诗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表达。

(3)写出能表现全诗主题的句子。

(4)这首叙事诗中,妈妈的行动描写细致传神,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请联系有关诗句作具体分析。

              

(5)你的妈妈是怎样一个人?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一谈。

《未选择的路》练习案参考答案

1、kuài zhìrǎnzhù  qī  shè  mián  jìyùn

2、明确:

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

(1)涉足: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2)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3)“路”象征着人生的选择。

(4)提示:

诗人通过叙述对森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重大的选择,一旦确定了要走的道路,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

4、DC

5、

(1)骆宾王唐朝

(2)每当家里有客人时,爱慕虚荣的妈妈都要让我给客人们表演背诵《鹅》这首诗。

(3)我不愿意当什么“神童”,更不想靠“白鹅”啄来糖果。

如果妈妈带我去趟动物园,那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4)“捉住”写妈妈的动作,写出了妈妈的严厉,逼迫我背古诗;“气得”写妈妈的神态,体现妈妈的性子急,为背不出诗歌的我而发怒;“显得特别快活”写妈妈的神态,表现妈妈为我能背出诗而高兴。

(5)略,妈妈在孩子的成长中,一般扮演教练、老师等角色,答题时,同学们要根据自己妈妈的特点来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