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见闻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3100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见闻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见闻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见闻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见闻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见闻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见闻下.docx

《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见闻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见闻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见闻下.docx

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见闻下

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见闻(下)

  推动区域生医产业合作

  2009年10月,台湾“行政院生技产业策略谘议委员会”召开会议,以“跃动生技产业,建立优质产业发展环境”为主轴,探讨台湾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所需的策略方向和行动方案。

这次会议提出“推动区域生医产业合作”,主要是指两岸中(草)药产业合作,包括落实推动研究机构朝向各疾病领域(例如癌症、肝病等)分工开发中药新药,并在技术转让企业时,协助企业能朝向保健食品及药品等各种不同的方向发展海外市场;以岛内常用中药品项及健保排名前30种常用方剂为主,执行药品规格的先导型试验;加速完成“中药材源头管理机制”,在药材进口后,境内再针对重点进行检测;推动两岸协商建立双方承认的中草药审验标准,避免厂商在两岸营销产品前,须重复执行非必要的相同性试验;积极推动两岸合作研发中药新药,辅导厂商依产业联盟方式两岸分工,评估与筛选目前在大陆上市,疗效有一定临床验证数据的产品,进行加值与知识产权规范化。

在“符合产业发展之药物审查流程”部分提出:

两岸医药合作应纳入两岸经济合作协议架构,可由共同执行多中心临床试验为开始。

  同年11月,“搭桥专案”首次回访大陆,由岛内产学研界百余人组成的“两岸中草药发展代表团”参加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

会议由大陆中医药学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与台湾工研院共同主办。

大陆方面出席会议的有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张大宁、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以及国台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典委员会、各省卫生厅等多位大陆官员和1000余名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

台湾方面由工研院院长李钟熙带队,团员包括以“工研院两岸产业合作搭桥办公室执行秘书”身份出席的台湾“经济部技术处处长”吴明机、台湾生技医药产业策进会顾问廖继洲、药技中心总经理罗丽珠、生技中心副执行长纪威光、医药品查验中心执行长陈恒德、台湾中西整合医学会会长杨思标、“中国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张成国、台湾区制药同业公会中药经营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威著、台湾中医伤科医学会理事长黄蕙?

薄?

“中国医药大学”校长黄荣村、台湾国医董延龄诊所院长董延龄、台湾顺天堂公司董事长谢德夫、庄松荣制药厂总经理庄孝彰等。

据台湾工研院副主任张超群介绍,许多台湾企业界人士想方设法,通过特殊门路才参加进来。

  此次大会分为会议与展示两大部分,分设中医药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学术交流,中医风湿病学术交流以及中医骨伤疾病学术交流三个分会场,与会代表围绕两岸中医药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共有150余名两岸学者专家进行了主题报告及特邀演讲。

闭幕式上,大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交流合作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单位与台湾工研院、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等单位签订了6份合作意向书和协议书。

  此次会议成果丰硕。

根据粗略统计,会后两岸共有500余家厂商进行深入洽商,50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合作关系,大陆一些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地区和中草药产区也积极加入进来,通过举办贸易交流会、合作研讨会的形式,强调对中药药材生产源头的质量管理,并与台湾企业家建立更深的联系。

  2010年ECFA签署后,台当局担心陆资企业随中药产地资源优势抢占岛内中草药市场,没有对大陆开放台湾中药产业,早期收获清单中只有高纯度植物提取物入围,而绝大部分不在调降关税之列。

但ECFA仍然为深化两岸传统产业合作创造了比以往更好的投资环境,台湾进口大陆中药材不必再像过去那样大多经由香港,节省了贸易关税和时间成本,同时也让两岸中医药的合作不再只是简单的上下游关系,而提升为战略伙伴的层次。

  同年12月21日,大陆海基会与台湾海协会领导人在台北举行第六次会谈,双方最终签署了《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合作领域包括传染病防治、医药品安全管理及研发、中药材安全管理及中医药研究、紧急救治等。

在中药材进口方面,双方同意就中药材品质安全标准及检验方法进行交流合作,并相互协助中药材检验证明文件查核及确认。

双方同意采取措施,保障输往对方的中药材符合品质安全要求:

输入方应及时通知输出方最新制度规范、检验标准、检测方法及限量要求,并由输出方转知相关机构及企业,要求企业对输往对方的中药材,依输入方要求取得检验证明文件,保证品质和安全;输出方应对申报输出的中药材实施检验,并对输入方多次通报的品质安全不合格项目,根据需要实施密集输出检验。

根据协议,双方应尽快建立两岸卫生、药监、质检、中医药等业务主管部门协调机制,解决口岸检测、检验标准、信息通报、查证咨询、贸易争端等问题,保证这些中药材出口前符合标准,取得验证才能放行。

此外,双方还可以共同开发中药新药,且资质与临床试验结果互相承认,加速药品在两岸上市。

  把握未来中药产业商机

  2011年初,大陆政府颁布的“十二五规划”将包括中医药研制在内的生物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明确提出:

围绕我国特色的中医科学,开展中医基本理论科学内涵诠释,创新发展中医基本理论,中药及方剂应用,针灸辩证论证相关的基础研究。

在生物医药技术及产品发展重点方面,针对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和培育发展医药产业的需求,突破一批药物创制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制创新药物,改造药物大品种,完善新药创制与中药现代化技术平台,建设一批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

为保障以上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将发挥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的作用,提高医药技术创新能力。

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投入,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扩大中药材生产扶持资金规模,支持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发展。

  另外,大陆还相继出台很多新的政策,包括“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1―2015年)”,修订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即新版GMP),要求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促进常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加快监管信息化建设,对已批准上市药品实行统一编码管理,电子监管覆盖所有药品品种。

完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监测制度,健全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制度,重点加强新药、中药注射剂、高风险药品的安全性监测和评价。

同时,鼓励和推动中药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开展组织实施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推动中药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中药企业资源整合,加快建立国家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同时引导和帮助企业和药农向规模化、规范化中药材种植方向发展,在提高市场供应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向提高中药材内在质量上下功夫,从标准示范种植入手,通过鼓励建立产业联盟,优化原料供应与工业生产合作模式,吸收和推广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资料,不断提升药材的种植质量,带动中药材种植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到2015年,中药工业所需的部分常用大宗药材基本实现稳定供应,部分野生稀缺中药材基本实现家种家养;全国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中药材种植面积将扩大发展;药材品质均一性、质量稳定性明显增强,生产组织化水平大幅提升,中药材生产专业企业成为中药材品种供应主体。

  “十二五规划”给两岸中药产业的交流合作带来无限商机。

2011年4月,“2011两岸中草药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

这是“搭桥专案”第三年针对中草药进行实质合作召开的会议,大陆方面对此十分重视,派出卫生部副部长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以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身份)、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士张伯礼率领60余名大陆中医药界知名院士、国医大师和中医药管理机构、教育、医疗、产业界等专业人士与会,与台湾中医药界精英共聚一堂,共计约400人参加论坛。

  本次大会主题为加强两岸中医药卫生事业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岸中草药产业搭建沟通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大陆丰富的中药资源及同根同源的文化,在两岸中药产业、中医药教育、中医药文化全球推广、中药技术研究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王国强在开幕式致词时表示,2010年签署《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后,两岸中医药交流与合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未来两岸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

海峡两岸应进一步互相学习借鉴、优势互补,在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他指出,两岸可以共同探索,加快中医药学理论与技术的创新。

台湾的中医药事业有很多优势,特别是在跨产业、跨学科方面有许多值得大陆借鉴的地方,为两岸合作提供了多领域合作的机会。

两岸应相互发现和学习借鉴各自的优势,为未来签订造福两岸人民健康的合作计划而努力。

  会议期间,两岸医药界代表共同组织召开了“海峡两岸中草药产业生技合作论坛”和“海峡两岸中医药文化交流合作论坛”,并与台湾中华中草药生技发展协会、海峡两岸企业交流协会、台湾制药工业同业公会、工业技术研究院药物研究所等机构进行业务交流,10余位两岸学者进行了主旨演讲及学术报告,发表研究成果并分享合作成功案例。

代表团还参观了台湾长庚医院、“中国医药大学”、庄松荣制药厂、顺天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会上,两岸中医药工作推动小组还召开闭门会议,就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中的具体事项进行了沟通,并初步达成了以中医药科研、产业、临床试验及中药材质量安全为重点推动的合作意向。

双方代表皆认为,未来两岸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药效检测现代化及加速中草药国际化,才能携手开拓全球每年高达2000亿美元的庞大中草药国际市场商机。

  经过讨论,双方达成4点共识:

两岸应在中医药医疗及养生保健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共同探索中医药的奥秘,且让中华民族的中医药能够进一步发扬光大;各自发挥两岸本身的优势,充分利用科技资源,有系统地合作来期许共同开发出中草药医疗的药物;在中医药教育上进一步交流;希望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简、便、验及廉”特色并提高生活品质。

此外,会议还初步达成以中医药科研、产业、临床试验及中药材品质安全为重点的两岸合作项目。

  “收获期”的喜悦

  目前,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搭桥专案”已开始进入“收获期”。

过去几年,双方通过“搭桥”平台积极互动,在科技研发、产业与教育交流、法规上拥有多项骄人成果:

双方共同组建的海峡两岸中医药工作推动小组已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大陆方面邀请台湾专家共同参加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工作;台湾工研院完成了白芨、葛根等5种岛内本地药材植物专题论文报告初稿,决定通过“搭桥专案”,帮助这些药材进入大陆药典;双方共有10余个科研专项达成合作意向,包括大陆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与台湾方面签订芯片中药研究的合作协定、北京大学现代药物研究中心与台湾工研院签订牛樟芝的抗癌合作研究协定等;台湾杏辉制药公司通过子公司杭州天力药业,将研发的老年痴呆性血管阻塞中药新药“天力再生”专利技术转让北京大学现代药物研究中心,已通过人体临床实验,即将在大陆取得上市许可;中天生技公司研发的全球第一款癌症化疗辅助中药新药“化疗漾”(MS-20)和杏辉制药公司研发的治疗阿兹海默症的管花肉苁蓉植物新药“STA-1”也有望在大陆取得相关药证。

  依托厦门大学组建的“海峡两岸中医药科研平台”已纳入厦门市重大科技平台建设项目,采用固定研究人员与流动研究人员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建立开放共享机制,面向大陆和台湾高校、科研机构及医药企业开放,为海峡两岸的中医药研发合作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和资金支持,吸引两岸项目和人才资源进入平台开展合作,希望通过两岸中医药科研力量在平台内的实质性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两岸共同关心的中医药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包括两岸特色中药的研究与开发,两岸中药材(饮片)国际化标准化研究,两岸中成药制剂的二次研究与开发,基于闽台地区多发性、重大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及方法研究等,构建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能够走向世界的中医药创新研究体系,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地区特色的创新中药品种,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打造“输台中药材物流平台”

  打造“输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