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九中高12级11年半期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0631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县九中高12级11年半期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泸县九中高12级11年半期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泸县九中高12级11年半期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泸县九中高12级11年半期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泸县九中高12级11年半期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泸县九中高12级11年半期考试语文.docx

《泸县九中高12级11年半期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县九中高12级11年半期考试语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泸县九中高12级11年半期考试语文.docx

泸县九中高12级11年半期考试语文

泸县九中高12级11年半期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

陈宽富审题人:

曾国群做题人:

梁琴

时间:

2011-10-21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刨冰/泡饭   旋风/眩晕    悬崖勒马/乐善好施

B.炽热/敕令   糟粕/琥珀    拈轻怕重/沾沾自喜

C.诘问/结案   酗酒/和煦    觥筹交错/躬逢其盛

D.豇豆/生姜   傻帽/洒脱    乳臭未干/彩云出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应用应运而生不孝不肖子孙

B.隐晦毫不隐讳法治健全法制

C.指责无可指摘富裕富余人员

D.正规步入正轨卓见真知卓见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据有关专家测算,目前,在北京市的空气污染源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谓首当其冲,竟占了空气污染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五。

B.青岛一对夫妻因协助珠海某发货人将4000多吨稀土偷梁换柱,混装在氧化铁红中企图走私出境,最终被海关查获而锒铛入狱。

C.重庆公租房在建设、出租、回购等方面都做到了既平衡各种关系又掐断各种利益链条,杜绝了公租房出租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猫腻。

D。

读经典能感悟自然人生的美好,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让我们畅读经典,品评语言,如咀嚼甘果般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把着千年成都老酒,唱出音乐最时尚旋律,选秀市场的火爆表现了成都“既年轻,和世界最新的东西一起进步;又古老,有厚重的文化底子”的气质。

B由成都市教育局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编写《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将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进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

C.《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将对编制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落实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和加强重金属防护科普宣传工作等作出明确规定。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保护传统音乐、舞蹈、表演、建筑、口头表述及节庆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的。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

明文徵明说:

“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

”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26幅。

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

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

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一种灵奇。

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

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

“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

”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扬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

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

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都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B.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

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C.《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在少雪之乡有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D.吴镇的竹画、扬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

7.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是()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C.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孙綝字子通。

始为偏将军,及峻死,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代知朝政。

迁大将军,负贵倨傲,多行无礼。

綝以孙亮始亲政事,多所难问,甚惧。

还建业,称疾不朝,亮内嫌綝,乃推鲁育见杀本末。

责怒虎林督朱熊、外部督朱损不匡正孙峻,乃令丁奉杀熊于虎林,杀损于建业。

綝入谏不从,亮遂议诛綝。

亮妃,綝从姊女也,以其谋告綝。

綝率众夜袭全尚,遣弟恩杀刘承于苍龙门外,遂围宫。

使光禄勋盂宗告庙废亮,以帝为会稽王。

施正劝綝立琅邪王休,綝从之,遣宗正楷奉书迎休,遣将军孙耽送亮之国。

綝意弥溢,侮慢民神,遂烧大桥头伍子胥庙,又坏浮屠祠,斩道人。

休既即位,称草莽臣。

綝奉牛酒诣休,休不受,赍诣左将军张布;酒酣,出怨言曰:

“初废少主时,多劝吾自为之者。

吾以陛下贤明,故迎之。

帝非我不立,今上礼见拒,是与凡臣无异,当复改图耳。

”布以言闻休,休衔之。

恐其有变,数加赏赐,又与綝分省文书。

或有告綝怀怨侮上欲图反者,休执以付綝,綝杀之,由是愈惧,因孟宗求出屯武昌,休许焉。

魏邈说休曰“綝居外必有变”。

武卫士施朔又告“綝欲反有征”。

休密问张布,布与丁奉谋于会杀綝。

永安元年十二月丁卯,建业中谣言明会有变,綝闻之,不悦。

戊辰腊会,綝称疾,休强起之,使者十馀辈,綝不得已,将入,众止焉。

綝曰:

“国家屡有命,不可辞。

可豫整兵,令府内起火,因是可得速还。

遂入,寻而火起,綝求出,休曰:

“外兵自多,不足烦丞相也。

”綝起离席,奉、布目左右缚之。

綝叩首曰:

“愿徙交州。

”休曰:

“卿何以不徙滕胤、吕据?

”綝复曰:

“愿没为官奴。

”休曰:

“何不以胤、据为奴乎!

”遂斩之。

(节选自《三国志·孙綝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代知朝政           知:

主持、掌管

B.奉、布目左右缚之   目:

以目示意

C.赍诣左将军张布     赍:

赠送

D.愿徙交州           徙:

流放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綝以孙亮始亲政事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①孙耽送亮之国             ②臣未之闻也

C.①休许焉                  ② 则牛养何择焉

D.①因孟宗求出屯武昌         ②因宾客至其门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綝给孙休送礼遭拒后,心怀不满说:

“孙休除了我他谁都不立,现在我送礼他却拒绝我。

B.孙綝仗恃位高权重,多行无礼,侮慢民神,杀戮道人,废黜帝王孙亮,把孙亮封为会稽王。

C.孙亮想诛杀孙綝,不料他的妃子把这个谋划告诉了孙綝,使孙綝得以先发制人,废黜了孙亮。

D.孙休为杀孙綝做好了充分准备,故而孙綝虽称病不朝,也做了应变准备,但最后还是被杀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还建业,称疾不朝,亮内嫌綝,乃推鲁育见杀本末。

(5分)

 

②布以言闻休,休衔之,恐其有变,数加赏赐,又与綝分省文书。

(5分)

 

1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登舍身台

明·戚继光

向来曾作舍身歌,今日登临意若何?

指点封疆余独感,萧疏鬓发为谁皤①!

剑分胡饼从人后,手掬流泉已自多。

回首朱门歌舞地,尊前列鼎问调和。

①皤pó,白。

列鼎,列鼎而食,指贵族豪华奢侈的生活。

调和,指调配菜肴的味道。

(1)“今日登临意若何?

”从全诗来看诗人产生了哪些“登临意”?

(4分)

 

(2)请赏析颈联和尾联的艺术技巧。

(4分)

 

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过秦论》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原因的一句话是:

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2)舍南舍北皆春水,。

(杜甫《客至》)

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_。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鱼鹰

杨光洲

我说的鱼鹰是人,不是水鸟。

  三十多年前,我刚记事时就听说过鱼鹰。

鱼鹰家住卫河边,是卫河中游的钓鱼台、石羊胡同、石榴园、西花园,还是卫河上游的合河村,人们各有各的说法。

但是,听过鱼鹰的传奇后,人们的感觉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

神!

鱼鹰的水里功夫比浪里白条张顺还要神!

  鱼鹰要想过卫河,随时都可以过,无论脚下是否有桥,水里是否有渡船。

咋过?

他把肥大的裤管撸到大腿根儿,下到河里,半蹲,两条小腿曲成盘,有时还一手端着蒜臼,一手拿着馍,蘸着蒜汁吃着馍,就过河了。

到了对岸,放下裤管,竟一点也不湿……有人说鱼鹰的脚掌很宽,脚趾之间有软肉,脚就像蹼一样,划起水来比鸭子还自如……

  鱼鹰瞄鱼的眼力更是了得!

他走到河沿,甚至于站在高出河面五六米的大众桥上,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鱼!

“这儿,一条‘铁扁担’!

”“这儿,一窝‘锅片儿’!

”拿抄网的人照着鱼鹰手指的位置一网下去,准有一条五六斤的黑鱼或一窝鲫鱼被捞上来。

捕鱼人手忙脚乱地把鱼收拾进渔篓,转身向鱼鹰说“谢”时,鱼鹰的身影已在远处……

然而,鱼鹰并不总是帮着捕鱼人,更多的时候,在鱼与人之间,他偏袒的是鱼。

  河边垂柳嫩黄泛绿时,鱼鹰会在捕鱼人身后唠叨:

“少捕点吧,母鱼正甩子哩。

现在捕这么多,到夏天没鱼可捕,可别怨我没把话说在前头哇!

  知了和河里的蛤蟆开始二重唱时,鱼鹰会溜到渔篓旁:

“才进夏天呀,鱼还没长起来哩。

你瞧,这条还不到四两,让它再长长吧!

”也不管捕鱼人是否同意,他一扬手,“扑通”一声,把那条鱼给放生了!

  河堤斜坡上野菊还在风中招蜂引蝶呢,鱼鹰就堵在捕鱼人面前了:

“都秋天了,还用网捕鱼?

就不怕明年河里没有鱼——给明年留点鱼种吧。

”如果人家不听,鱼鹰还死乞白赖着不走:

“要不用钓竿钓吧?

少钓点,给明年留点想头。

别用这么大的网!

想一网打尽呀?

  虽然有一身水中的好功夫,鱼鹰却很少下河捕鱼,家里更是难得吃一次鱼。

如果来了客人,客人提出要吃鱼,鱼鹰才会去捕鱼。

下河前鱼鹰要问客人想吃什么方法烹制的鱼。

客人想吃红烧鱼,鱼鹰拎回来的必是条大鲤鱼。

客人想吃熘鱼片,鱼鹰拎回来的定是条黑鱼。

客人想喝鲜鱼汤,鱼鹰拎回来的准是一兜鲫鱼片儿。

  鱼鹰捕鱼有个规矩,鲤鱼、黑鱼、鲢鱼这些大鱼,每次只捕一条。

至于鲫鱼片儿,则要看喝汤的人数,每人一条,每条不超过半尺长,多一条他也不带上岸。

  有人劝鱼鹰多捕点,鱼鹰就像被人骂了祖宗,恶狠狠地盯着对方:

“别想坏了俺的规矩!

  到我十多岁的时候,卫河水已开始变浑发腥。

一到夏天,总有几天卫河得翻河——河底的脏东西沉淀得太多了,天一热,都泛到上面来了。

这时,大鱼小鱼都浮到水面上换气,河面上满是一张一合的鱼嘴,用洗脸盆都舀得起鱼来。

  这时,卫河两岸的人们往往全家老小齐上阵,搬网,粘网,抛网,甚至窗纱、蚊帐都派上了用场。

一场“全民皆兵”的“歼灭战”打响了,鱼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这时,常有一位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老汉骑着快散了架的自行车在卫河两岸奔走呼号:

“少捕点吧!

过两天一下雨,河水不臭了,鱼就不浮头了,留到明年会有更多的鱼给你们捕哇!

”小孩子追在他后面喊“鱼疯子鱼疯子”,用碎砖头、小石子掷他,他全然不顾,还是一个劲地呼号。

有人说,他就是鱼鹰,已经疯了!

  而立之年,我要到千里之外的异乡谋生。

此时的卫河已臭不可近。

临行时,不知咋的,我忽然想起了卫河,想起了鱼鹰,便问送行的朋友:

“你知道鱼鹰吗?

“知道!

老皇历了!

你傻不傻?

”朋友不屑一顾地说,“卫河里鱼绝种了,咋还会有鱼鹰?

鱼鹰早死了!

(2010.8《小小说选刊》)

14.小说中的“鱼鹰”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概括。

(4分)

 

15.本文在叙述过程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6分)

 

16.文末朋友回答“鱼鹰早死了”,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6分)

 

17.从全文看,作者创作“鱼鹰”这一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6分)

 

六、(15分)

18.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五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兴趣小组、棋社和图书协会,以示祝贺。

(在相应位置上填写序号)(4分)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田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擂响局中战鼓推起心底风云

⑥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_____文学社_____摄影小组_____棋社_____图书协会_____

19.根据以下消息的主要内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4分)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ll月1日在海心沙迎来首次预演,全长l小时40分钟左右的文艺表演,共分为《启航》、《海洋之舟》、《白云之帆》、《花城之邀》等几大篇章,紧扣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特点,完美演绎了水的主题。

20.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写道“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

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请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按要求补写他们之间的对话。

(6分)

川端康成   (怜惜地)说

(拟人) 

海棠花 (感激地)回答:

(排比)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为了采集花朵而徘徊不前,因为美丽的花儿会一路盛开着。

——泰戈尔

 

泸县九中高12级11年半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解析:

C(A.bào/pào;xuàn;lè;B.chì;pò;niān/zhān;C.jié;xù;gōng;D.jiāng;shǎ/sǎ;xiù)

2.解析:

D(D真知卓见——真知灼见)

3.解析:

C(A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冲:

要冲)。

B偷梁换柱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目的,此处是混装而不是偷换,不合语境。

C品评指评价、评论其高下好坏优劣,此处是感受其魅力,宜用品味。

D猫腻比喻表面光鲜底下隐藏的不道德交易、见不得光的事情。

4.解析:

C.(A项“既……又……”的内容顺序颠倒。

B项主语残缺,应在“编写”后加“的”字,使《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读本》作全句主语。

D项“旨在”与“以……为目的”杂糅。

5.解析:

B(“都喜欢雪景”不对,第1段中说“然多写雪景”。

6.解析:

B(A太绝对化,“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错,文中是“可以说”和“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

C张冠李戴,《寒松漱石图》不是董源的画作。

D无中生有,黄庭坚评价的不是吴镇得竹画。

7.解析:

D(D描写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ABC描写秋或春的萧瑟凄凉,均显寒意,吻合本文所说信息。

8.解析:

C.(赍:

拿着,抱着。

9.解析:

D.(A项,前“以”为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后“以”为表凭借的介词。

B项两个“之”字,前者是动词,到、往;后者代词。

C项,前“焉”为代词,他;后“焉”为句末语气助词。

D项,两个“因”都是介词,通过、经由。

10.解析:

A.(从上下文可以看出“帝非我不立”是指孙休不是“我”的话不会被立为皇帝。

11.

(1)解析:

回到建亚,孙綝就借口有病不上朝,孙亮内心怨恨孙綝,于是追查鲁育被杀的原因。

(嫌、推、见、本末各1分,全句通顺1分)

(2)解析:

张布把此事报告给孙休,孙休含恨在心,但担心他发生变乱,就多次给他赏赐,又和孙綝一起审阅(察看)文书。

(闻、衔、数、省各1分,全句通顺1分)

12.

(1)解析:

舍身报国的壮志豪情;指点边防疆土(指点封疆)时的孤独感;两鬓斑白稀疏,却不知为谁而耗尽青春的失落/苦闷/迷茫/不平;军中生活艰苦战士们却同甘共苦舍生忘死,朱门却是醉生梦死而产生的不平/愤慨之情。

(任答两点即可,一点2分)

(2)解析:

选取典型的富有特征的细节来构成鲜明形象。

颈联两句写战士们手掬流泉吃剑才能分开的坚硬的胡饼就非常具体生动地突现了军中生活的艰苦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景;“尊前列鼎问调合”写出了“朱门歌舞地”统治集团的贵族们置国家安危、人民死活于不顾列鼎而食问味道是否调和的腐化堕落的生活现状。

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不平现实的强烈不满。

(一点l分)或答:

虚实结合。

实写战士们饮风餐露,同甘共苦,赤胆忠心保卫家国的战斗情景;虚写统治集团置国家安危、人民死活于不顾的腐化堕落的生活现状。

在鲜明的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愤慨情绪。

(答对比亦可,一点l分)

13.解析:

(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

(2)但见群鸥日日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14.解析:

水性好,捕鱼技术高超;做事执着(讲原则);具有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遵循自然规律)。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15.解析:

这样叙事,一方面真实可感,通过“我刚记事”、“我十多岁的时候”和“而立之年”三个时间段,体现自己的亲历亲闻;(2分)另一方面便于抒发情感,且更具真挚动人的效果:

以叙述者的声音传递出对“鱼鹰”行为的支持和赞美,透露出强烈的人文情怀。

(4分)

16.解析:

朋友这话实则答非所问,因为“我”问的鱼鹰是人,而答的却是水鸟;这恰恰反映了鱼鹰这个人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说明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恶化习以为常,也突出了人们滥捕滥渔带来的严重后果。

17.解析:

文章创作了“鱼鹰”这个生态环境的孤独守护者形象,(2分)作者通过这一形象,与其他人滥捕滥渔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批判了人们对自然资源攫取欲望的膨胀及环保意识的淡薄,(2分)警示人们要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和谐发展。

(2分)

18.解析:

戏剧性⑥,文学社③,摄影兴趣小组

,棋社

,图书协会②。

【评分标准】答对3个,给2分;答对5个,给4分;答对2个,给1分;只答对1个,不给分。

19.解析: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1分)首次预演(1分)完美演绎水的主题。

(2分)

20.解析:

1.川端康成(怜惜地)说:

(拟人,2分)你如此绚烂地绽放,为何却这般黯然神伤?

海棠花(感激地)回答:

(排比,4分)鸟儿有了绿荫的庇护,将唱得更加婉转;鱼儿有了流水的包容,将游得更加欢畅;我有了你的关心,将不再哀伤。

2.美丽的花儿呵,你这样哀伤,是因为知道盛放之后是死亡?

谢谢你凌晨四点的问候,谢谢你知晓我心的通透,谢谢你对如我这般卑微生命的怜惜与温柔。

3.海棠花儿呵,是因为知道生命的短暂,你才这般热烈地绽放吗?

文言参考翻译:

孙綝字子通。

开始他担任偏将军,到孙峻死了,他担任侍中武卫将军,统领内外军事,代行主持朝政。

后升迁为大将军;仗恃身份高贵,傲慢不恭,多行无礼。

孙綝因为孙亮刚开始亲自处理政事,很多事情都要诘责追究,很是害怕。

回到建业后就称病不去上朝,孙亮内心怨恨孙綝,于是追查鲁育被杀的原因。

对虎林督朱熊、外部督朱损不匡正刊、峻的事情很是生气,于是命令丁奉在虎林把朱熊杀了,在建业把朱损杀了。

孙綝进宫进谏但孙亮没有听从。

于是孙亮就商讨诛杀孙綝。

孙亮的妃子是孙綝堂姐的女儿,把这个谋划告诉了孙綝。

孙綝就率领军队在晚上袭击全尚,又派遣他的弟弟孙恩在苍龙门外把刘承杀了,最终包围了王宫。

派光禄勋孟宗祭告祖庙废黜孙亮,让孙亮去当会稽王。

施正劝孙綝拥立琅琊王孙休为王,孙休采纳了他的建议。

派宗正楷拿信去迎接孙休,派将军孙耽送孙亮到他的封国去。

孙綝骄恣之意更加显露,欺侮轻慢民神,竞烧毁了大桥头的伍子胥庙,又毁坏浮屠祠,斩杀道人。

孙休即位之后称他为草莽之臣。

孙綝奉送牛酒给孙休,孙休不接受。

他就携带着牛酒到左将军张布那里去。

喝到高兴的时候他埋怨道:

“当初废立少主时,很多人都要我自立为王。

我认为陛下贤明,所以才迎立他。

孙休要不是我不可能被推立为帝,现在我送他礼物他却拒绝我,这样做我跟普通臣子没什么区别,我将再次改变谋划。

张布把这些话报告给孙休,孙休含恨在心,但担心孙綝发生变乱,就多次给他赏赐,又和孙綝他一起审阅(察看)文书。

有人报告说刊、綝心怀怨恨轻侮皇上想要图谋反叛,孙休把他抓起来交给孙綝,孙綝把他杀了。

从此更加恐惧,通过孟宗向皇上请求外出镇守武昌,孙休答应了他。

魏邈劝说孙休道:

“孙綝驻扎在外一定有变乱”,武卫士施朔又报告说:

“孙綝有要谋反的迹象”。

孙休秘密询问张布,张布与丁奉谋划在腊会那天杀孙綝。

于是上朝去了,一会儿家中火起,孙綝请求出来,孙休说:

“外面有很多兵卒会去救火,就不劳烦丞相您了。

”孙綝起身离席,丁奉张布示意左右把他捆起来。

孙綝叩首说:

“希望把我流放到交州。

”孙休说:

“你为什么不流放滕胤、吕据呢?

’’孙綝又说:

“希望沦为官奴。

”孙休说:

“你为什么不把滕胤、吕据沦为官奴呢?

”最终把他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