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古史学习指导.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0609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上古史学习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世界上古史学习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世界上古史学习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世界上古史学习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世界上古史学习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上古史学习指导.docx

《世界上古史学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上古史学习指导.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上古史学习指导.docx

世界上古史学习指导

世界上古史学习指导

第一章原始社会 

教学重点:

人类的起源:

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细石器文化)、新石器时代(主要特征是磨光加工的石器的广泛流行和陶器的发明。

这一时期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

原始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

经历了血缘家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三种先后更替的社会组织形式。

血缘家族是人类最早的婚姻状态,属于群婚的初级形式。

血缘家族时期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母系氏族公社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其繁荣阶段在新石器时代。

母系氏族公社的早期婚姻状态是族外群婚,在新石器时代进入了对偶婚。

在金属器时代,父系氏族逐渐取代了母系氏族。

这种转变的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农村公社的出现,标志着父系氏族公社走向解体。

在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产生了。

在这一基础上,氏族部落组织的管理形式过渡到军事民主制,随着氏族、部落内部阶级矛盾的尖锐,军事民主制的氏族管理机关转化为既用于对外掠夺,又对内压迫的工具,氏族部落的首领也就变成了统治阶级,国家也就产生了。

军事民主制:

军事民主制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公社向国家过渡的过程中,它是父系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管理形式和机构。

其特点是具有军事和民主的两重性。

在军事民主制之下,军事首长具有较大的权力。

此外,长老议事会和人民大会也拥有各自重要的职能。

正是在军事民主制的基础上,国家才得以产生。

重要名词:

腊玛古猿、血缘家族、农村公社、军事民主制

 

第二章亚非文明古国

 

教学重点:

两河流域,主要有:

城邦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以及政治经济制度;汉谟拉比的统治,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和社会经济制度;亚述帝国的建立和对外扩张,奴隶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新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社会经济制度。

就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巴勒斯坦来说,主要有腓尼基的海外殖民和文字的发明;犹太、以色列统一王国的形成及其分裂;古代波斯帝国、塞琉古、帕提亚等国家和地区兴亡的历史及重要历史事件;犹太教。

此外,要了解上古西亚的重要文化成就及其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

古代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年代,在印度河流域居住的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发达的青铜文化,即哈拉巴文化。

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后,雅利安人进入次大陆,此后,成为次大陆的主要居民。

雅利安人进入次大陆后的古代印度历史,通常分为早期吠陀时代、后期吠陀时代、列国时代和孔雀帝国时代。

种姓制度、婆罗门教产生的阶级根源、教义和它在维护种姓制度、氏族贵族的特权和奴隶制度方面的作用。

列国时代也称早期佛教时代。

早期佛教产生的原因、基本教义、实质等,要重点掌握。

对于古代印度文化中的一些重要成就要给予一定的注意,有些名词要重点掌握。

古埃及中央集权的表现:

国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被神化;国王之下的各级官僚对国王完全负责;金字塔的修建。

金字塔:

是古王国时期国王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

金字塔是埃及国王的陵墓。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全文共282条,涉及诉讼审判、刑法、民事等多方面的内容,这是一部保护奴隶主利益,体现奴隶主阶级意志的法典,是当时发达的奴隶制的产物。

阿蒙霍特普改革:

以阿蒙神庙的上层祭司集团为代表的地方分裂势力与国王代表的中央集权之间的矛盾。

改革的性质与失败的原因:

这一改革尽管在形式上表现为宗教性质的改革,但实际上是一次以法老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反对阿蒙祭司集团对世俗政权控制的斗争,也是奴隶主阶级内部僧俗贵族内部的权力斗争。

由于这次改革是法老依靠一部分军事贵族进行的,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这次改革必然要走向失败。

大流士改革:

主要内容为:

行政方面,将帝国分为23个行省,省内设总督,总辖除军事以外的一切事务;另设军事长官掌管军队;军事方面,将全国分为5个军区;修筑驿道,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奉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大流士改革在客观上对波斯帝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帝国境内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联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种姓制度:

萌芽于早期吠陀时代。

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社会分为4个阶层:

婆罗门种姓—僧侣;刹帝利种姓—以国王为代表的军事贵族;吠舍种姓,一般雅利安自由民;首陀罗种姓—奴隶、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战败的雅利安人。

种姓制度在印度雅利安国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保护氏族贵族政治经济利益的作用。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种姓制度日趋完善,出现了许多的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其中最著名的是《摩奴法典》。

 

早期佛教: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被成为释迦牟尼。

佛教后来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基本教义是四谛说,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佛教坚决反对婆罗门教僧侣的特权,提出了众生平等的口号。

佛教主张刹帝利种姓居于众种姓之首,主张通过自我修行的途径来达到摆脱现实苦难的目的,其实质是要广大的人民群众于困苦,不去反抗压迫和剥削。

阿育王时期,佛教成为印度的国教。

 

第三章古代希腊

 

教学重点:

(一)古代希腊的早期奴隶制文明

1.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文明出现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通常将这一文明分为早王宫时代和后王宫时代。

这—时期出现—了巨大的王宫建筑、质地精良的陶瓷。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作为文明标志之一的文字,考古学上称为“线形文字A”。

这种文字迄今尚没有被解读。

2.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的建立者是阿卡亚人,出现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

阿卡亚人创造了一种被考古学家称为“线形文字B”的文字。

这种文字在本世纪50年代已被解读,证明是一种古希腊语。

这一文化也是一种奴隶制文化。

公元前12世纪初,迈锡尼诸城邦发动了特洛伊战争。

战争后,迈锡尼诸城邦衰落。

此后不久,多利亚人南下,灭亡了迈锡尼诸城邦,爱琴文化结束。

(二)荷马时代

1.《荷马史诗》。

该作品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名著,同时也是研究古代希腊早期历史的主要史料之一。

2.《荷马史诗》反映的时代也称为荷马时代,指的是公元前11世纪~前9世纪的希腊历史,亦称古希腊的“英雄时代”。

这一时代希腊正处于军事民主制时期,并向国家过渡。

 

(三)希腊城邦形成

1.希腊城邦形成的历史前提

(1)社会经济的发展。

①以铁器普遍使用为标志的生产力的发展。

②手工业与农业彻底分离。

③与亚非各国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

(2)氏族社会内部的贫富分化激烈,债务奴隶制的发展。

(3)氏族成员反对氏族贵族的斗争日益激烈,氏族贵族日益需要用暴力手段来维护其统治。

(4)地域性的农村公社代替血缘公社。

2.希腊城邦形成的3种不同道路

(1)原迈锡尼文明地区,由于外族入侵,原有的城邦毁灭,重新在氏族社会瓦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家。

或在征服过程中,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在斗争中形成的国家。

(2)由于多利亚人南下,引起希腊部落迁徙,在移民过程中形成的国家;在大殖民运动中形成的国家。

(3)迈锡尼文明时期还没有形成国家,也没有遭到外族的入侵,国家直接由氏族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

3.斯巴达城邦的产生

(1)斯巴达城邦产生于对原有的希腊居民的征服之中。

(2)在征服过程中,斯巴达人将原有的土著居民降为两种人:

一种是被称为庇里阿西人的“边民”;一种变成纯粹的奴隶,被称为“希洛人”。

古代希腊奴隶制中的一种“希洛制”便由此而来。

(3)斯巴达城邦实行贵族寡头统治,是希腊诸城邦中奴隶主寡头政体的典型。

(4)斯巴达国家形成后,凭借其强大的武力,强迫周边的城邦与之结盟,这一联盟就是“伯罗奔尼撒同盟”。

这一同盟是斯巴达人控制其他城邦的主要手段。

4.雅典城邦和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形成

(1)雅典城邦是直接在氏族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

(2)雅典城邦和民主政治的形成主要经过提修斯改革、梭伦改革、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4个阶段。

(3)关于雅典城邦和奴隶制民主政治形成的问题,应一起考虑。

雅典民主城邦的形成过程,也是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经过上述几次改革,雅典国家基本形成。

在雅典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由于经过了激烈的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氏族贵族的势力基本被消灭,从而使雅典建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

因此,雅典国家的建立过程同时也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

在希波战争后,雅典的民主政治得到了极大发展,在

伯里克利时代达到了顶峰。

(四)梭伦改革

1.改革的背景

(1)雅典国家初步形成阶段,氏族贵族垄断了国家所有大权,贵族会议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

(2)公民会议由于“出身和财富”条件限制,形同虚设。

(3)债务奴隶制的发展。

(4)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兴起,与氏族贵族的利益形成极大冲突,工商奴隶主要求参与国家政治、经济事务。

2.改革的内容

(1)颁布解负令,这一改革使雅典的平民从债务奴隶的阴影下解放出来,雅典从此走上了奴役外来奴隶的道路。

(2)以财产的数量为依据,将公民划分为4等,并确立了各个等级的权力和义务。

(3)改革国家的权力机构。

(4)梭伦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的措施。

3.改革的意义

梭伦改革是一次以侵犯贵族财产所有权开始的政治革命,是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对后来雅典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这次改革在经济上沉重地打击了氏族贵族,改善了自由小农的地位,调整了雅典自由民内部贵族与平民的关系,扩大了雅典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社会基础,使雅典开始走向奴役外族奴隶的道路。

(五)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

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是梭伦改革的继续,在僭主政治期间,氏族奴隶主的势力进一步衰落,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为雅典奴隶制国家和民主政治的形成扫清了道路。

(六)克利斯提尼改革

1.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废除4个血缘部落,代之以3个地域部落;取消了400人会议,建立了500人会议,同时还设立了十将军委员会;为了防止危害民主政治的情况出现,制定了贝壳放逐法。

2.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成功,使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雅典平民与贵族斗争得以结束,雅典的民主政治终于建立起来。

同时它也标志着雅典国家的最后形成。

(七)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表现和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实质

1.国家的一切权力归于全体公民,在法律上全体公民一律平等,国家的所有官职对于每一个公民都是开放的。

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通过的法律一经陪审法庭的专门委员会讨论通过,即成为法律。

2.500人会议是城邦的最高常设机关。

3.公民陪审法庭是城邦的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

4.十将军委员会由全体公民选出。

5.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和实质

(1) 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主内部的民主,是对奴隶的一种专政形式。

(2) 即使在雅典自由民内部,这种民主也局限于一个极为狭小的范围之内。

(3)在民主与平等的口号之下,实际上掩盖着不平等和不民主,主要表现在普通平民与富有的中上层奴隶主之间政治经济上不平等;雅典人与同盟城邦、外邦人之间的不平等;对于奴隶,则更没有平等可言。

雅典人所获得的任何民主权力,都是建立在对同盟城邦、外邦人、奴隶不平等之上的。

(八)希腊城邦危机

1.城邦危机的原因

(1)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奴隶制进一步发展。

在奴隶劳动的排斥下,自由民纷纷破产,城邦经济基础日益遭到破坏。

(2)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城邦制度已不能适应奴隶制的发展。

2.城邦危机的表现

(1)奴隶数量的增多,奴隶劳动在生产领域使用范围扩大。

(2)由于奴隶劳动对自由民劳动的排挤,自由民大批破产,导致公民兵制度的瓦解。

(3)自由民内部贫民反抗富人的斗争日趋激烈,标志着城邦的任何政体形式都已不能承担镇压奴隶和贫民反抗的任务。

(4)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各城邦的混战,是城邦危机的外在表现。

(九)亚历山大东侵

1.伯罗奔尼撒战争后,由于希腊各城邦陷入危机之中,斯巴达和雅典这两个大的城邦也无法将危机解除。

这时,北方的马其顿兴起,经过一系列政治、军事上的斗争,马其顿征服了希腊。

在此之后,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在希腊各个阶层的支持下,乘波斯帝国衰落之机,向东方发动了进攻,史称“亚历山大东征”或“亚历山大东侵”。

2.亚历山大东侵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在奴隶制城邦危机之下,希腊各城邦的许多自由民为了摆脱破产的命运纷纷投到亚历山大军中,希望能够跟随亚历山大到东方发财致富,这些人是亚历山大东侵的狂热支持者。

(2)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各城邦的商业受到了波斯和由波斯支持的腓尼基商人的排挤,因此,希腊的大奴隶主都希望马其顿能够统治希腊世界,对内镇压奴隶和贫民的起义,对外发动对东方的战争,掠夺财富和奴隶,解除城邦危机。

(3)处于农村公社解体阶段的马其顿的奴隶主贵族,更富于侵略性和冒险性,他们也希望发动对外战争,获得更多的财富。

同时,他们也企图通过对东方的战争转移希腊内部反马其顿的人们的视线。

(4)亚历山大东侵之前,波斯帝国内部矛盾重重,从而给亚历山大东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亚历山大东侵以马其顿的胜利而告终。

亚历山大东侵的结果是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3个洲的大帝国。

但是,亚历山大帝国是一个建立在武力征服基础上的、内部缺乏向心力的不巩固的军政联合体。

因此,在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突然死去后,帝国迅速瓦解,分裂成为马其顿王国(安提柯王国)、托勒密王国和塞琉古王国等几个独立的国家。

 第四章古代罗马

 教学重点:

(一)罗马王政时代和塞尔维乌斯改革

1.罗马的王政时代

罗马的王政时代相当于希腊的英雄时代,是罗马氏族向国家的过渡阶段,即所谓军事民主制肘代。

2.塞尔维乌斯改革

(1)改革的背景

公元前6世纪,罗马平民已经成为罗马社会中的重要社会阶层。

但是,平民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备受歧视,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为了缓和平贵之间的矛盾,塞尔维乌斯进行了改革。

(2)改革的内容

塞尔维乌斯首先按财产的数量将公民划分为5等,同时规定了各个等级的权力和义务;其次,设立了森图里亚大会(百人队会议);最后,将原有的3个血缘部落划分成4个地域部落。

(3)改革的意义

塞尔维乌斯改革是一次政治革命,它基本上完成了罗马由氏族社会向国家的过渡。

(二)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1.原因

(1)罗马共和国建立后,贵族把持了所有的国家大权,平民被完全排斥在国家政权之外。

(2)平民不能参与公有地的分配。

(3)债务奴隶制。

2.斗争的过程

())斗争的第一阶段(围绕政权)

①公元前494年,平民第一次撤离运动,平贵斗争拉开序幕,贵族被迫承认平民选出的两名平民保民官的权利。

②公元前462年~前451年,平民经过10年的斗争,达到编纂成文法的目的,公元前451年一前450年,“十二铜表法”颁布。

③公元前485年,坎努里阿法通过,平民获得与贵族的通婚权利和担任军事保民官的权利,从此加入高级官职行列,斗争第一阶段结束。

(2)斗争的第二阶段(围绕土地和债务)

①公元前376年,李锡尼一绥克斯图法案提出。

②公元前366年,李锡尼一绥克斯图法案通过。

③公元前326年,波提利阿法通过。

④公元前287年,霍滕西阿法通过,平贵斗争结束。

3.平贵斗争的性质和意义

罗马早期的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实质上是一场反对氏族制度残余的革命。

这次斗争调整了罗马公民集团内部的关系,扩大了罗马共和国的社会基础,使罗马共和国的国家制度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平民的胜利,罗马的公民制度得以巩固,加强了军事力量,使罗马走上了奴役外族奴隶的道路。

平贵斗争后,上层平民进入了罗马的统治阶层,与原有的上层奴隶主阶层融合成为新的豪门贵族集团。

(三)格拉古兄弟改革

1.改革的背景

公元前2世纪后期,由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自由民的破产,使罗马共和国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公民兵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中以格拉古兄弟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试图通过改革解决罗马自由民的土地问题,缓解罗马的社会矛盾,扩大兵源,恢复和巩固罗马的社会基础。

2.改革失败的原因

(1)这一改革是在奴隶制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有限度的改革不可能阻止大土地的发展和自由民破产的趋势。

(2)掌握罗马共和国政治经济大权的罗马元老们是不允许任何人触犯他们的既得利益的。

(四)罗马共和国被帝国代替的原因

(1)始终贯穿于共和国历史的大、小土地所有制的斗争在共和国后期更加尖锐,已经破坏了共和国的社会基础,其表现如格拉古兄弟改革、马略改革等。

(2)意大利以外广大被征服地区与征服者的矛盾。

(3)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发展成大规模的奴隶起义,如两次西西里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

(4)罗马人与同盟者之间的矛盾,如同盟战争。

(5)奴隶主集团内部民主派与元老派之间的斗争,如格拉古兄弟改革、苏拉独裁。

(6)马略改革已改变了公民兵制度的实质,使军队的控制权逐渐由国家转向将领,为军事独裁提供了前提。

(7)共和末期,尤其在凯撒独裁者,罗马国家的统治中心元老院已加人大批外省的奴隶主,变成了一个在地域和阶层都比从前更为广泛的政治机构,说明旧的共和国体制已不适应统治的现实情况。

(五)屋大维的元首政治

1.元首政治的形成及其实质

在屋大维夺得罗马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后,由于当时维护共和制的保守势力仍然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不能立刻取消共和制,因此他采取了一种过渡的形式,即采取元首的称号进行统治,这种形式被后世称为“元首政治”。

在元首政治之下,共和国的一切机构仍然存在,但大都已名存实亡。

元首政治是在共和国的外衣下的军事独裁。

2.屋大维的对内对外政策

(1)创立新的中央集权机构。

(2)扩大和加强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

(3)对效忠他的行省奴隶主,一律授给罗马公民权。

(4)维护奴隶制。

(5)整编军队。

(6)对外政策的中心是对外进行扩张侵略。

 (六)公元3世纪的危机及其表现

1.危机的原因

(1)奴隶制的衰落和危机。

(2)自由民破产沦为隶农,贫富分化严重。

(3)罗马国家机器的庞大,需要额外开支,那些依靠军队上台的皇帝们,需要大量的金钱贿买军心,从而使国家的财政开支严重不足。

2.危机的表现

公元3世纪危机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农业、商业和城市的衰落,财政枯竭;在政治上则表现为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不已,混战不停,帝位更迭频繁。

从公元3世纪危机之后,罗马帝国开始走向瓦解之路。

 

(七)早期基督教的产生和演变

(1)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最早产生于公元1世纪~2世纪的小亚细亚的犹太人中间。

(2)不仅仅是犹太人的宗教,而且是广大的罗马下层劳动人民在精神上绝望的产物。

(3)基督教首先产生在犹太人中间的原因

犹太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历史上多次遭受外族的蹂躏。

在反对侵略的斗争中,犹太人遭受了无数次的失败,在绝望中,许多犹太人企望救世主的降临。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公元前2世纪小亚的犹太人中间出现了信奉救世主的宗教,这就是基督教的前身。

2.教义来源

基督教的思想来源主要有犹太教中的救世主思想和一神教观点。

东方一神教中神为救助众生死而复活,赎罪献祭的思想,希腊、罗马哲学中的天体神圣说,以及亚历山里亚学派斐罗的学说和西尼克派的伦理学等。

3.演变过程

(1)公元前1世纪开始传播,信徒主要是下层贫苦劳动人民。

(2)公元2世纪后半期起,信徒中出现富有者,并逐渐取得教会组织的领导权。

(3)公元3世纪危机后,大批奴隶主甚至王室成员加入基督

教,并逐渐控制了教会。

(4)公元313年,米兰敕令颁布,基督教取得。

合法地位,并开始成为统治阶级对付人民的工具。

(八)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尽管在西罗马帝国的末期,封建的生产关系萌芽已经出现,但是旧的奴隶制的生产关系还有相当的基础,腐朽、保守的奴隶制上层建筑还在顽固地维护着旧的生产关系,从而使罗马的奴隶社会走上了绝境。

而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大规模的人民起义和外族入侵,则加速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西欧奴隶制梦结束的标志,从此,西欧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

 

①罗马共和国存在多长时间?

公元前(509年-27年)=482年。

②罗马帝国存在多长时间?

公元前27年+395年=422年。

③西罗马帝国存在多长时间?

476年-395年=81年。

④东罗马帝国存在多长时间?

1453年-395年=1058年。

⑤说出西欧的主要封建国家?

⑥法、德、意、英的共同祖先是什么人?

⑦说出8世纪中期的世界三大帝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