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0492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原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原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原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原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考试重点.docx

《马原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考试重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考试重点.docx

马原考试重点

老师给的马原考试重点整理

一:

名词解释

1: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科学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了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人的感觉而存在,为人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5矛盾: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

6规律:

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

7偶然性:

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减缓作用。

8客观真理:

 客观真理又称真理的客观性,指在真理之中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包含两重含义:

其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二,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也是客观的。

9实践: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0唯物主义:

唯物论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11唯物主义反映论:

12理性认识:

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13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14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它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15剩余价值:

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产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16金融寡头:

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17商品经济:

,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18垄断: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19资本:

20经济全球化: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的过程。

21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2金融资本:

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家参与和人事参与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的一种新型垄断资本。

23货币:

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25科学社会主义:

26共产主义理想;

27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哲学范畴。

经济上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28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上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

二:

简单题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答:

1.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以揭示事物的规律为己任,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为人类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2.实践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它的实践性,全面论证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强调理论依赖并服务于实践,哲学的任务不只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二是它的阶级性,公开申明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要求的,在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成为解放全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武器。

 

2哲学基本问题

答:

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

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

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称为二元论,它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答: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或者答:

1.工业革命的深入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社会经济的前提条件。

2.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阶级条件。

3.自然科学取得的许多新成果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

4.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诞生的思想条件。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答: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

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

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5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答:

原理:

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

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2.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或者说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中各有作用

(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

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已获得发展;矛盾双方相互包含,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彼此相通,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2)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

4.全面把握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重要意义

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是矛盾所固有的基本属性,对于矛盾本身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

自觉地利用矛盾的这两种力量推动事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

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7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答:

一、概念:

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三、意义:

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

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搞好四化建设

8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答:

一、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9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

1、所谓真理的检验标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

2、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只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而能够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

3、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正是实践这一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使人们的主观观念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是否取得预想的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结果,使它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

另一个: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标准的基本命题。

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

争论由来已久,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旧唯物主义,都没能科学地解决真理标准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人类认识史上真正科学地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人类的全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的本质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检验真理就是判断主观认识

与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人的认识没有超出主观思想范围,不能确认自身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客观事物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具备把人的认识同客观实在加以对照的能力,也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唯一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只有实践。

马克思指出: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是主观与客观的“交错点”,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把主观认识同

客观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并加以对照。

人们把从实践中得来的认识加以整理后再返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如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认识变为现实,就证明这种认识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

因此,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

合乎逻辑的思维既是实践的指导思想,又是理解、总结和表达实践成果的必要条件。

但是逻辑本身也是以往人类实践的精神成果,逻辑推理的前提和逻辑法则的真理性也要靠实践来检验。

某些逻辑证明的结论,还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后判定它的真理性。

因此,实践高于逻辑证明,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也只能是实践。

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我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10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1以及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答:

1、每个人在社会发展中都有作用,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个人是指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是指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明显痕迹,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人士。

一般称这些人物为英雄人物。

2、唯物史观承认历史人物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把这些作用归结为:

他们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他们是历史事件的组织者;他们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

历史人物对人类历史活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3、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人物不是天生的或神秘的超人,他们是自己时代的产儿,是特定阶级的代表人物。

因此,历史人物必然要受到时代和阶级的限制。

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会直接导致英雄史观。

4、唯物史观要求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坚持两条基本原则:

一是历史主义的原则,即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分析的原则;二是阶级分析的方法,即把历史人物和他所代表的阶级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1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答:

一: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旧的社会体制的改革,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

二-社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三:

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

社会主义的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改革。

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旧思想。

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四:

我国通过社会主义的改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13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矛盾

答: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一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14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基本表现

答:

当代资本主义主要事实指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二战前相比,有这些新变化。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个体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下降,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

二:

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资本家采取了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烈制度。

比如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

三:

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四: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资产阶级国家开始对经济全面干预,国家已经承担起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提高社会福利等重要功能。

五:

政治制度的表现。

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改良社会主义政党的影响不断扩大。

1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

答:

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作用:

一:

自觉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二: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6为什么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答p169到171(本人能力有限,无法概括)

17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18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

答: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包含着一系列矛矛盾: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的基本矛盾。

19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调杠杆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极大地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首先,科学技术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P123

20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的动因是什么

答: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

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21为甚么在社会主义建立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2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

一: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二: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历史事业发展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P(242)

24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转变的基础

26垄断性称后竞争又什么特点

答:

一,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和超额利润,并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竞争则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垄断地位和统治地位。

二,在竞争的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改进技术,垄断竞争除了经济手段还有其他手段,使竞争复杂化,激烈化。

三:

在竞争范围上,自由竞争主要在经济领域上,主要在国内市场,而垄断竞争不仅扩展到国际市场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的竞争。

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而且破坏性更大。

27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答: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多样性。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28如何看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P(205)

 

29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

答:

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社会的愿望。

30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关系

3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第一,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第二,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贯穿和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之中。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与它对经济事实的分析同它的全部结论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一贯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第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活的灵魂。

这一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32结合资本主义在二战后的发展状况评述资本主义“垂而不死,腐而不朽”的观点。

 

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