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化学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0448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化学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三章化学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三章化学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三章化学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三章化学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化学学案.docx

《第三章化学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化学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化学学案.docx

第三章化学学案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课型:

新学课设计时间:

2012.9.12

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及用途。

2、掌握氧气化学性质,会写碳、铁、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3、理解化合反应。

学习重点:

1、氧气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的概念建立。

学习难点:

氧气化学性质归纳。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阅读完成空白处填写:

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最多的是,其次是。

氧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让它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

今天将学习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第一节认识氧气。

化学课程学习以来,刚涉及物质学习,认识物质的路线是:

我们先认识其物理性质(一般从色味态、密度、熔沸点、水溶性等几个方面来归纳),在借助科学实验认识其化学性质,在认识其性质所决定的用途。

个别物质还关注其制法,目的是学以致用。

二、新知学习

1、氧气物理性质

阅读教材68页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用简练语言归纳氧气物理性质,填在教材空白处。

2、氧气化学性质

1)、展示碳、铁、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的课件。

请同学认真观察,关注现象描述。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69页表格填写和教材70页变化文字表达式。

3)、教材70页讨论与交流

师生共同处理讨论与交流的四个问题,一同归纳化学性质。

即: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气体。

能与。

4)、教材70页长话短说,体会化合反应的含义及特点。

由叫化合反应。

(多变一)

5)、读一读关于铁丝燃烧试验的说明:

①、实验前铁丝必须用砂纸除铁锈,使其呈银白色。

②、铁丝要细并绕城螺旋状,增大与氧接触面积和铁丝受热面积。

③、实验时铁丝悬于集气瓶中央,切勿使其燃烧时接触瓶壁。

④、点燃火柴后,在火柴欲燃烧尽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

⑤、集气瓶底部必须放水或铺一层细沙,以免溅落的生成物与瓶底接触,致使集气瓶底受热不均而炸裂。

3、氧气的用途

结合氧气的性质阅读71页氧气应用很广泛,了解氧气的性质决定其有那些用途?

并归纳氧气用途。

1)、供人,急救病人。

2)、支持燃烧、、气焊、等。

三、知识总结

1、氧气物理性质

①、,②、

③、④、

2、氧气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气体。

能与。

由叫化合反应。

(多变一)

3、氧气的用途

1)、供人,急救病人。

2)、支持燃烧、、气焊、等。

四、巩固提高

教材练习3.1

五、学能展示:

1、结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时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铁丝系上一根火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集气瓶底部要铺上一层细沙,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铁丝被烧成半熔化状态时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变化。

⑷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用文字表达式表示该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_____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_________色火焰。

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黑烟生成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瓶壁有水雾生成D.白磷在氧气中燃烧,有白色固体生成

4、有关氧气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氧分子不变;B、氧分子不变,氧原子改变;

C、氧分子改变,氧原子不变;D、氧分子和氧原子均不变.

5、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B.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C.在-218℃时变为白色固体D.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镁             B、硫           C、磷                D、铁

7、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液面会形成一层白色薄膜,原因是空气中含有             ;松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两三天就变软了,证明了空气中含有           。

8、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②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④燃烧红磷制造烟幕: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⑥点燃镁条作照明弹:

                     ______   ;

9、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下列现象,请分析原因:

(1)瓶底炸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瓶壁炸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放出热量的性质的是(  )。

①气焊 ②动植物呼吸 ③医疗 ④潜水 ⑤宇航

   A.①②③ B.①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六、课后反思

§3—2制取氧气

课型:

新学课设计时间:

2012.9.13

学习目标:

1、理解催化剂的含义,知道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催化作用。

2、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3、掌握分解反应及特点。

学习重点:

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催化剂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气体。

能与。

由叫化合反应。

(多变一)

二、新知学习

1、实验室制氧气

(1)、催化剂

阅读71页,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物质。

继续观察“观察活动”并完成72页现象和推断的填写。

结合73页“讨论与交流”和解释与结论给出催化剂含义,总结特征。

①、催化剂是

②、催化剂的特点:

③、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2)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阅读76页至长话短说结束,结合前面所学归纳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①、。

(文字表达式)

②、。

(文字表达式)

③、。

(文字表达式)

结合文字表达式归纳分解反应含义:

分解反应是。

2、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阅读76页余下内容至77页结束,归纳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①、。

②、。

三、知识总结(与板书内容一致)

1、实验室制氧气

(1)、催化剂

①、催化剂是

②、催化剂的特点:

③、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2)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①、。

(文字表达式)

②、。

(文字表达式)

③、。

(文字表达式)

分解反应是。

2、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①、。

②、。

四、巩固提高

完成教材78页习题3.2的1、2、3、5题。

五、学能展示:

1.某同学取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体积(V)、二氧化锰的质量(m)与时间(t)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BCD

2.科学实验证明:

空气中的微量臭氧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

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剂“氟利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以表示为:

M+O3→MO+O2;MO+O3→M+O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稳定剂

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B、铜+水+氧气+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

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D、高锰酸钾→锰酸钾十二氧化锰+氧气

4.将一种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将螺旋状的金属E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点燃,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①写出它们的名称

 A:

        B:

       C:

       D:

       E:

       F:

       

②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       作用,是这个反应的       剂

5、如图所示,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密闭的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容器内,溶液上方充满了氧气,玻璃导管一端插入密闭的容器,另一端经橡胶管与U型管相连,U型管中装有一定量的水,两侧水面相平。

将此装置放在黑暗中24h后,U型管中两侧水面将出现高度差。

(1)U型管中(填“左”或“右”)侧水面将上升;

(2)U型管中两侧水面出现高度差的根本原因是:

(3)此实验主要验证了绿色植物的作用。

 

六、课后反思

§3—3—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课型:

新学课设计时间:

2012.9.15

学习目标:

1、了解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2、学会应用灭火原理。

3、理解着火点。

学习重点: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学习难点:

1、灭火原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着火点。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请完成下面表格空白处填写:

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化学文字表达式

木炭

铁丝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融化溅落下来。

石蜡

你结合燃烧现象,能不能给出燃烧的特征与概括呢?

想一想物质燃烧应具备哪些条件?

燃烧的特征:

燃烧的初步描述:

二、新知学习

1、燃烧条件

请首先完成79页探究和活动,结合生活感悟来认识,带着下面相应问题分析,完成79页表格填写。

假设一、所有物质均能燃烧吗?

假设二、点燃蜡烛与室温下蜡烛不同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假设三、两条件下空气充足吗?

再阅读80页教材到着火点的列举表后,完成下列归纳。

(1)、燃烧条件:

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三:

(2)、着火点是。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不因时间、空间、地点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的物质着火点相同。

2、灭火原理

阅读教材81页第一自然段和讨论与交流。

完成教材表格的填写。

归纳灭火原理。

完成归纳后填写下列空白。

灭火原理是:

①、。

②、。

③、。

3、学会防火

阅读82页内容,认识生活中常见图标,学会生活中如何防火。

并完成86页第5题。

三、知识总结

(1)、燃烧条件:

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三:

(2)、灭火原理是:

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②、。

③、。

四、巩固提高

1、教材85页2题,3题。

2、教材82—83页检查站

五、学能展示:

1.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

A.用水泼灭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

C.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D.用扇子搧灭

2.如图所示,在大烧杯中盛入开水并在烧杯底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口上放

一个很薄的铜片,上面左端放一小块白磷,右端放少量干燥的红磷粉末。

下面

对于这个实验应有的现象和分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因为在空气中,白磷被加热到了着火点,而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

B.水中的白磷燃烧,因为水温已超过了白磷的着火点。

C.铜片上的红磷、白磷都燃烧,因为它们都和氧气接触。

D.白磷、红磷都燃烧,因为水温已达到了它们的着火点。

3、消防人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

C、使大火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绝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4、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起火,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D、设法降低油井口的温度

5、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易熄灭,其原因是()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杆着火点高

C、火柴杆潮湿,不易点燃D、火柴杆接触氧气少

6、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马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

为此,专家呼吁:

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

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坐电梯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间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逃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

7、要使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二是;三是。

燃烧都会出现和现象。

六、课后反思

§3—3---2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课型:

新学课设计时间:

2012.9.15

【学习目标】

1、深刻认识氧化反应、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等现象。

2、会用所学解释鬼火、天火现象。

3、识记常识性图标

【学习重点】

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危害及应用。

【学习难点】

自燃现象的产生及解释鬼火和天火。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1、燃烧条件:

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三:

2、灭火原理是:

①、。

②、。

③、。

3、氧化反应是。

二、探索新知

1、缓慢氧化

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与剧烈的氧化反应对应的还有缓慢的氧化反应:

如金属生锈、食物变质、呼吸作用、堆肥腐熟、酿酒酿醋等氧化反应在现实中不知不觉就发生了,没有明显的发光放热现象,时间也比较长。

缓慢的氧化反应简称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发生时也会放热。

请继续阅读教材80页后两自然段,理解缓慢氧化、自燃,能解释鬼火、天火现象。

自燃是。

缓慢氧化是。

2、爆炸与防爆安全

完成观察活动,认识爆炸的产生条件和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爆炸现象。

爆炸是。

阅读教材84页1—2自然段和图3-17,了解爆炸及利害。

3、易燃易爆危险品安全知识

自读84--85页知识视窗,了解相关知识,记住危险品警示图标。

三、总结归纳(板书)

1、缓慢氧化

自燃是。

缓慢氧化是。

2、爆炸与防爆安全

爆炸是。

3、易燃易爆危险品安全知识

四、新知应用

1、85页:

1题、4题、6题。

2、如下图所示的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3、若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则会引起。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和,当接触明火时,就会有发生的危险,因此这些场所必须贴上“”的字样或图标。

4、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根据图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

曹军的木船是,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5、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炸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6、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下列物品可携带上车船的是()

A、烟花鞭炮B、汽油C、石油液化气D、矿泉水

7、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为()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水

8、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的相同点是  [   ]

A.都产生热    B.都发光C.都很剧烈   D.都需达到着火点

9、下列变化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酒和醋的酿造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10、用坩埚钳夹住镁带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镁带燃烧发出____。

在动植物呼吸、钢铁生锈的过程中却包含着____。

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热量,秸秆、柴草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时间长了会引起____。

硫在空气中燃烧仅发出微弱的____火焰,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呈现____火焰,这说明氧气____,燃烧____。

加油站汽油蒸发接触到明火时,就会有发生____的危险,所以一定严禁____。

11、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能烧燃得更旺,这是因为()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木柴是可燃物C.温度易达到木柴的着火点D.散热快

12、炒菜时,锅内油太热不慎着火,最简易有效的灭火方法是()

A.立即用水烧灭B.用沙子撒入锅内,隔绝空气C.用扇子扇灭D.盖上锅盖、移开火源

13、墨西哥湾石油泄漏时油井被炸起火。

在下列措施中,不能达到灭火目的的是()

A.设法用水浇灭B.设法使火焰与空气隔绝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D.阻止石油喷射

14、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烧起大火,根据右图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

曹军的木船是,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五、课后反思

§3—4----1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

课型:

新学课设计时间:

2012.9.20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及化学意义。

2、初步学会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学习重点:

化学式的含义及化学意义。

学习难点:

化学式的化学意义与元素符号的化学意义区分。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写出下列物质的代表式。

名称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氧化镁

代表式

名称

氢气

氮气

红磷

代表式

二、新知学习

1、化学式

观察上述物质代表式,发现他们是和的组合。

用该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归纳化学式的含义:

化学式。

【注意】每种纯净物的组成是______的,所以,一种纯净物的化学式只有___个。

物质的组成是实验测定出来的,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的结果。

阅读教材87页“怎样用式子表示物质组成”部分,完成下列填写。

化学式的化学意义。

元素符号

化学式

宏观

微观

提示:

化学式的微观意义仅适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注意:

(1)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____个数,数字大于1时只有微观意义。

(2)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的____个数。

当组成元素原子个

数比为1时,1省略不写。

讨论: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和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有何不同?

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_________。

2.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_________。

注意:

化学符号前的数字大于1时只有微观含义。

2、怎样写单质化学式

阅读88页“怎样写单质化学式”,完成下列归纳。

单质化学式书写:

①、稀有气体:

用表示。

②、金属:

用表示。

③、固态非金属:

用表示。

④、气态非金属:

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分子中所含。

氧化物的化学式书写:

元素符号的顺序是氧元素符号必须写在后面,标明原子个数。

三、知识总结

1、化学式

①、化学式的含义:

②、化学式的化学意义:

宏观;

微观(仅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2、怎样写单质化学式

单质化学式书写:

①、稀有气体:

用表示。

②、金属:

用表示。

③、固态非金属:

用表示。

④、气态非金属:

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分子中所含。

四、巩固提高

1、教材93页2题(①、②、③、④)。

2、说出下列数字2的意义。

2H;2H2;

H2。

3、下列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A、H2B、H2OC、FeD、2CO2

4、用化学式表示。

两个氧分子;四个水分子;

两个氨分子;五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5、教材120页1题。

6.下列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A.O2—B.2OC.2O2D.O2

7.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组成的。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和氧构成的。

8.氧化镁、二氧化碳、氧化汞中都含有元素,它们都属于。

9.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4个二氧化碳分子___;3个钾原子___;8个二氧化氮分子___;

7个氮原子___;1个氢分子。

10、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而无宏观意义的是()

A、HB、N2C、CO2D、2H2O

11、下列化学式错误的是()

A、SFeB、Al(OH)3C、Mg(NO3)2D、Fe2O3

+2

12、列各微粒符号中“2”的意义是:

①2N;②CO2;③MgO;

④2NH3;⑤Fe2+;

13、水的化学式为H2O,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

关于它们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气B、都含有1个氢分子

C、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D、都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五、课后反思

 

§3—4-----2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

课型:

新学课设计时间:

2012.9.20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合价的含义及实质。

2、初步学会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及读法。

学习重点:

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及读法。

学习难点:

理解化合价的含义及实质。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物质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硫酸

化学式

原子个数比

二、新知学习

1、元素的化合价

阅读88--89页“元素的化合价”内容后,归纳元素化合价含义。

元素的化合价是指特性。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阅读90页内容----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完成下列归纳。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间形成时表现出来的特征性。

单质中元素不存在化合价,为研究问题统一规定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

原子团是指,原子团又叫做。

阅读记忆口诀并记忆元素的化合价。

金正非负单质零钾钠银氢正一价

钙镁钡锌正二价铜一二,铁二三

铝三硅四氧负二原子团要单独记

3、标出下列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并求所有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

Fe2O3P2O5H2OCO2

结论:

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

化合价的标注方法:

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______,“+、-”写在__,数字写在____,数字为“1”____(“要”或“不要”)写出。

4、用3的结论确定变价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阅读教材91页例2后完成下列练习。

求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5、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

观察3的化合物与标注的元素的化合价存在的规律,在模仿写出下列元素、原子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镁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