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0336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药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药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药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药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学论文.docx

《中药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学论文.docx

中药学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治疗腹痛的中药处方分析

 

二级学院

中药学院

专业

中药学

班级

201级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20年4月

摘要Ⅰ-Ⅱ

1前言1

1.1病因、病机1

1.2中医治疗腹痛的方法1

2资料与方法1

2.1临床资料1

2.2方法1

3结果1

3.1病人年龄分布2

3.2腹痛种类2

3.3中药处方用药味数2

3.4每名患者平均服用中药费用2

3.5辩证用药规律2

4分析与讨论4

4.1处方用药味数5

4.2遣方用药5

4.3辨证施治6

4.4中药治疗优势8

4.5中药治疗正确定位8

5结论9

参考文献10

综述11

致谢15

 

x省中医院治疗腹痛的中药处方分析

摘要:

目的调查门诊腹痛患者中药使用情况,对临床安全、有效地应用中药治疗腹痛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调2016年12月x省中医院肠胃门诊诊断为腹痛的200张中药处方,并对组方治则及治法中常用中药使用情况做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200例治疗腹痛中药处方平均每张处方中中药6.425味,大部分处方含中药4~8味;平均每例用药金额约73.27元;以清热化湿、温里散寒、和解少阳、甘温除热、通腑泄热、健脾益气等基本治法较为常用,其中以清热化湿、和解少阳法处方最多,合计45.00%;使用最多的中药分别是白芍、黄芩片、北沙参、熟党参、法半夏、甘草片、黑枣、北柴胡等;结论中药在腹痛的治疗上,使用药味合理,根据腹痛不同病证灵活应用中药治疗腹痛治疗准则,收到了良好疗效。

关键词:

腹痛中药处方处方分析

 

AnalysisofChinesemedicineprescriptionfortreatingabdominalpaininGuangdongProvince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Toinvestigate theusage 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outpatientswithabdominalpain.Thispaperoffersareferenceforusing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menteffectivelyofabdominalpainonclinicalsafety;MethodsTherandomsamplinghasbeenconducted of200prescriptionsof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These sample were diagnosed of abdominalpainbygastroenterologyclinic of GuangdongProvince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HospitalinDecember,2016.Thispaperalsotringtodoaretrospectiv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ntheprincipleandmethodofChinesemedicinetreatingbetweenthegroups;ResultsOnaverage,therewere6.25kindsofChinesemedcineinthese200casesoftreatmentofabdominalpainprescription.Mostofthemcontained4-8kinds(90.00%).Thissumofmoneyofusingmedicineapproached73.27RMBinaverage.Thesebasicmethodsweremorecommonlyusedintreatment:

heatingdampness,reconciling, clearingheatwithsweet-warm drugs,purgingheatandstrengtheningthespleen.Heatingdampnessandreconcilingweremostlyusedinthesemethods.TheseChinesemedicineweremostlyusedinthese6methods:

whitepeonyroot,scutellariatablets,NorthShaginseng,cookedCodonopsis,lawPinellia,licoricetablets,blackdates,NorthBupleurumandsoon;ConclusionOnthetreatmentofusingChinesemedicine,itisbeneficialforrelievingabdominalpainofthepatientsandimpovingthequalityofthepatient’slives.

Keywords:

abdominalpainChinesemedicineprescriptionAnalysisofmedicineprescription

 

1前言

对腹痛的有效对症治疗一直是医学家们坚持研究的目标。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脾胃肠病证。

多种原因导致脏腑气机不利,经脉气血阻滞,脏腑经络失养,皆可引起腹痛。

腹痛为临床常见的病证,各地皆有,四季皆可发生。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极大的影响,腹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寒、热、虚、实、气滞、血瘀等六个方面,但其间常常相互联系,互有影响,相因为病,或相兼为病,病情变化复杂。

如寒邪客久,郁而化热,可致热邪内结腹痛;气滞日久,可成血瘀腹痛等。

腹痛的部位在腹部,脏腑病位或在脾,或在肠,或在气在血,或在经脉,需视具体病情而定,所在不一。

中医中药作为腹痛治疗中最有效手段之一,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x省中医院收治患者较多,在采用中药治疗腹痛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经验,收到良好效果。

为进一步总结治疗腹痛中药的使用经验,更安全、合理、有效地应用治疗腹痛中药,对医院肠胃门诊中医专家2016年1月至12月间诊治的200例腹痛患者的中药处方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2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6年1月至12月间由x省中医院肠胃门诊中医专家诊治的门诊腹痛患者,选择资料完整、在院内开方取药的200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

其中,男性70例,女性130例,平均年龄40.03岁。

2.2方法

对符合要求的200张中药处方采用回顾性调查,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诊断、中药处方药味数、治则、使用中药等,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病人年龄分布

本次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0.03岁,其中患者年龄为20至30岁的有52例,占总数的26%;患者年龄为31至40岁的有58例,占总数的29%;患者年龄为41岁至50岁的36例,占总数18%;患者年龄为51至60岁的35例,占总数的17.5%;患者年龄为61岁至80岁的19例,占总数的9.5%。

该结果显示腹痛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年龄段跨度广,且分布比较平均。

3.2腹痛种类

湿热证所引起的腹痛48例,占24.00%;少阳证所引起的腹痛42例,占21.00%;太阴证所引起的腹痛36例,占18.00%;脾虚证所引起的腹痛14例,占7.00%;气血亏虚证、阳明证、虚热证所引起的腹痛各10例,均分别占5.00%;其他(风湿症腹痛、肝胃郁热证腹痛、寒湿证腹痛、脾虚湿蕴证腹痛、湿证腹痛、气滞血瘀证腹痛)共30例,占15.00%。

3.3中药处方用药味数

200张中药处方平均药味6.43味(约6味),处方中中药味数以4至6味者最多,合计90张,占45%,其次为6至8味,合计85张,占42.50%,9至12味的处方,合计25张,占12.50%,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表1腹痛患者中药处方用药味数统计结果

中药味数/味

处方张数/张

百分比/%

4~6

90

45.00

6~8

85

42.5

8~12

25

12.50

3.4每名患者平均服用中药费用

200例腹痛患者,总取中药处方为200张,总用药金额为14653元,平均每人用药金额约73.27元。

3.5辩证用药规律

对200张中药处方按照中医辨证用药规律分析,体现的治法有清热化湿、温里散寒、和解少阳、甘温除热、通腑泄热、健脾益气等基本治法,其中尤以清热化湿、和解少阳、温里散寒最为常用。

具体分析结果见表2。

表2200张治疗腹痛中药处方按治法治则排序

处方功效

处方数/张

比例/%

清热化湿

48

24

和解少阳

42

21

温里散寒

36

18

健脾益气

14

7

甘温除热

10

5

通腑泄热

10

5

将清热化湿、温里散寒、和解少阳这3类最常用基本治法中常用治疗腹痛中药的前10位归纳统计,结果见表3。

 

表3中药处方中中药使用前10位排序

中医治法

中药名称

使用频次/次

百分比/%

清热化湿

白芍

42

87.50

黄芩片

37

77.08

黑枣

27

56.25

法半夏

18

37.50

炙甘草

18

37.50

北柴胡

12

2.50

甘草片

12

2.50

黄连片

5

1.04

大黄

5

1.04

竹茹

5

1.04

和解少阳

法半夏

42

100

熟党参

42

100

北沙参

42

100

黑枣

42

100

黄芩片

38

90.47

甘草片

38

90.47

北柴胡

34

80.95

前胡

8

19.05

白芍

4

9.52

温里散寒

白芍

32

88.89

桂枝

30

83.33

炙甘草

24

66.67

黑枣

24

66.67

甘草片

6

16.67

黄芪

6

16.67

当归

6

16.67

麻黄

5

13.89

川穹

6

16.67

熟党参

6

16.67

4分析与讨论

腹内有肝、胆、脾、肾、大肠、小肠、膀胱等诸多脏腑,并是足三阴、足少阳、手阳明、足阳明、冲、任、带等诸多经脉循行之处,因此,腹痛的病因病机也比较复杂.治疗腹痛多以“通”字立法,应根据辨证的虚实寒热,在气或是在血,确立诊治疗法。

在通法的基础上,应该结合审证求因,标本兼治。

辩证属实者,重在祛邪疏导;对虚痛者,应温中补虚,益气养血,不可滥施攻下。

对于久痛入络,绵绵不愈的腹痛,可采取辛润活血通络的方法。

本次调查的处方治法法则与此基本相符。

结合以上统计资料,分析x省中医院治疗腹痛处方有以下特点

4.1处方用药味数

医院腹痛门诊处方平均药味数6.24味,以4~8味为主,占处方总数85%,大处方非常少。

按照《伤寒论》等中医经典,遣方开药,每方不过10味为宜而论,x省中医院治疗腹痛处方用药明显符合用药规律。

且处方用药除了考虑切实疗效以外,充分考虑到经济效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平均每人治疗用药金额约73.27元。

4.2遣方用药

由表3得知,治疗湿热证所引起的腹痛,采用清热化湿的方法治疗,最常用的药物为白芍、黄芩、黑枣、法半夏、炙甘草,出现频数分别占比87.50%、77.08%、56.25%、37.50%、37.50%。

其中白芍与黄芩为最常用药对,出现频数最高。

这是由于用黄芩与白芍治疗腹痛,与湿热引起的腹痛时湿热内侵的症候相吻合。

黄芩味苦,能够燥湿,性寒,能够清热,特别以清肺火为多用,且同时具有解少阳清大肠之功;白芍味甘酸,能化阴养血,柔肝缓急,味苦寒能泄热,并且缓肠止痛。

二药配对,一来泄大肠之热,二来敛阴和阴顾虚,共奏清热止痢,坚阴止痛之功。

且在现代药理来说,研究表明黄芩主要含有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汉黄苓甙、黄芩新素。

此外尚含有苯甲酸、黄芩酶等,在体外有较广的抗菌普。

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在现代医学理论上,黄芩对上述细菌所引致的腹痛有治疗效果。

除了白芍、黄芩以外,黑枣、法半夏、炙甘草的出现频数占比也较高,出现频数分别占比56.25%、37.50%、37.50%。

原因是黄芩与白芍均为寒凉之品,属于“阴柔”之药物,其性凝重粘滞,守而不走,较难以运化而影响疗效,而且也会影响脾胃的功能。

所以,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酌情配伍了温燥行走之品,如黑枣、法半夏、炙甘草等属于“阳刚”之药物,以促使气机的升降出入,并有助于药物的运化,同时也保护了脾胃功能,从而提高了疗效。

在表3还得知,大黄的出现频数占比为1.04%。

虽然出现的占比不高,但注意到处方中大黄的配伍使用,对于湿热证中湿热内阻引起的实结腹痛,大黄有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湿热蕴结之证。

4.3辨证施治

如太阴证所引起的腹痛,主要采用温里散寒的方法治疗,符合太阴证脾阳虚衰,寒湿内生的病因病机。

由表三可知,用于温里散寒治疗腹痛的主要药用中药为白芍、桂枝、炙甘草、黑枣等,出现频数分别占比88.09%,83.33%,66.67%,66.67%。

这几种药物高频率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作为温阳药物,对于病机为脾阳虚衰,寒湿内生,气虚湿阻,中焦气机不利,脾主运化,脾虚邪陷,中阳不振,寒湿不化,气机奎滞不通的太阴病、腹痛证有治疗作用。

对于太阴病的治疗,仲景明确指出“当温之”,故当使用温阳健脾化湿药物治疗。

因太阴病以里虚寒为基本病证特点,脾失健运,中焦气滞,湿阻中焦,气机不通,不通则痛。

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而加重,气滞湿阻,出现腹痛。

故其治疗方法以温阳祛寒、健脾化湿为主,故辩证使用健脾温阳的桂枝、白芍、黑枣、当归、川穹、熟党参等中药,可起到较好的疗效。

临床应用芍药与桂枝作为治疗太阴证腹痛的最常用药对,桂枝辛温,辛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故为君药。

芍药酸寒,酸能敛汗,寒走阴而益营。

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肌表;大枣之甘,佐芍药以调和营里。

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用以调和中气,即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矣。

以桂、芍之相须,借甘草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营,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为和也。

注意到在温里散寒的治疗方法中,黄芪作为味甘、性微温的药物,出现频数占比16.67%,这是由于在遣方治疗腹痛时,处方常常根据患者病情辩证,随症加减,如对于体质素虚者,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诸药合用共奏健运脾胃,理气和中之功,并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又如少阳证所引起的腹痛,采用和解少阳的方法治疗。

从表三可知,作为君药,北柴胡与前胡的出现频数分别占比为80.95%、19.05%。

这是针对两种不同少阳证所区别的辩证施治。

少阳为胆、三焦,属半表半里,临床多见胃,胆,及胰腺、肝胃之间、上腹部胁下腹膜,因郁瘀、湿热等造成气机不畅而出现腹痛的症状,其证机是少阳胆气郁滞,中气失疏而阻塞则腹痛;或少阳之热逆胃,胃气不降而上逆则呕吐。

治当清利胆热、调畅气机。

以北柴胡为君药的治疗少阳证腹痛的处方占大多数,占比80.95%。

对于证机是少阳胆气郁滞,中气失疏而阻塞引致的腹痛,以小柴胡汤加减方治疗,可以和解少阳,兼疏肝健脾。

方中北柴胡柴胡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党参、炙甘草、黑枣等甘平药益气养营、扶正健脾。

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气机之逆乱被全方调解。

小柴胡汤正是在和解少阳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来调节人体的一系列机能,并使脏腑的偏盛偏衰、偏热偏寒状态得以纠正,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宜通内外,调杨气机,正如刘渡舟教授所谓:

“此方虽然治在肝胆,但又旁顾脾胃,虽然清解邪热,而又培养正气”。

而以前胡为君药的处方,则占比较少,出现频数占比为19.05%。

此方是针对证机是少阳之热逆胃,胃气不降而上逆所致的腹痛伴呕吐。

用小柴胡汤中以前胡易柴胡。

前胡具有清热除烦,化痰除气的功效。

以小前胡汤加减方治疗,主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寒疝腹痛。

小前胡汤疏肝气药力不如小柴胡汤,但化痰降气药力则比小柴胡汤强。

故对于胃气不降而上逆所致的腹痛伴呕吐,临床应用比小柴胡汤取效较好。

在和解少阳的用药频数分析中,还注意到黄芩的出现频数为90.47%,说明无论是以柴胡或前胡作为君药的处方,均可使用黄芩作为臣药配伍。

原因是对于少阳枢机不利则见胁腹疼痛且多犯脾胃的病证,乃肝胆气郁,横逆犯脾,脾络不和之腹痛,方中柴芩相配,外疏内泻,姜夏相伍和胃降逆,参枣草益气和中,扶正祛邪。

对于少阳兼阳明燥结里实证之“心下急”治“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方中柴芩和解少阳,姜夏枣和胃降逆,芍药缓急止痛,大黄、枳实导滞行气,诸药配伍可和解少阳,通下热结。

单从药物角度来分析,白芍在清热化湿与温里散寒的治疗方法中的出现频数都较高,分别是87.50%、88.89%,在和解少阳中出现的频数也占比9.52%。

由此可知,白芍为止腹痛之要药,并多与甘草配伍。

正如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云:

“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

”除了本次取得处方以外的其他腹痛病症,虚劳里急、腹中痛的小建中汤;冲任虚寒夹有瘀血所致腹痛的温经汤;阴血亏虚,冲任失调所致妊娠腹中痛的胶艾汤等方药,均选用芍药、甘草的配伍,有益阴敛营,缓急止痛的作用。

4.4中药治疗优势

由表三数据可知,在治疗不同病证所引致的腹痛时,除了使用直接针对病证的药物以外,往往还添加许多辅助药物进行治疗。

这是由中药治疗腹痛的特点决定的。

在现代医学理论中,临床导致腹痛的疾病很多,如急性胃肠炎、胃溃疡、肠套叠、阑尾炎、消化不良等。

而本次所取得处方,辩证时为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多为胃肠功能紊乱所引致的腹痛。

西医治疗一般予抑酸、促进胃肠动力、促消化及对症止痛等治疗,容易产生耐药性。

而中药治疗,优势在于能调整机体正常功能,使五脏发挥正常作用,阴阳平衡,气血通畅,气机出入运动协调,故中药治疗既有疗效,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中医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之处。

其特色及优势具体体现在整体调节,中医认为人体是统一的整体,五脏六腑是相互关联的,互相影响的,一脏功能失常,必影响他脏或由他脏功能失调所致。

所以,中医治疗腹痛等脾胃病,并非单治脾胃,而是从整体调节,使各脏腑的气血阴阳平衡,而达到治病的效果。

其次,治疗用药灵活多变,除了遵循辨证论治原则,还因时因人因地制宜,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4.5中药治疗正确定位

本次报告所取得的处方,辨证施治的结果均为未见明显器官病变的病症,故使用中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但对于明显器质性病变,抛弃已有西医目前较为理想的干预治疗,而单独应用中药治疗并不可取。

我们现在需要对中药治疗腹痛进行正确定位。

近年来中药治疗腹痛常有报道,有关腹痛治疗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对腹痛患者中医治疗及护理腹痛患者时,应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如腹痛的部位、时间、性质、程度。

总而言之,对腹痛患者行中医治疗时,首先应明确患者的致病原因,再选用对症的方药清除病灶,消除疼痛。

根据当前科技发展高新阶段,更迫切期望中医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对该病加以重视,并不断探索,取

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某些确定的病变腹痛中,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可能会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临床上对腹痛治疗方法很多,但在治疗过程中正确的现代医学诊断,病变轻重程度正确的判断至关重要,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作周密的调查和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取得可靠的治疗依据,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虽说中医中药在治疗腹痛方面有其一定优势,但就腹痛不同病种临床特点,病情变化较快,还需在治疗中予以高度重视和高度的责任感,保证治疗效果,正确运用对不同病证引起的腹痛的针对性治疗方法,不断的总结经验,同时要在充分的作好手术准备和严密的观察下,采取非手术治疗。

中药治疗腹痛由于中药自身的特点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中药不能像手术和放化疗一样在短期内即显疗效;煎服中药讲究多,患者往往难以坚持;长期服用中药亦会出现一些消化道等反应,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多样,临床实际应用中药组方治疗腹痛是时须对药物用量和配伍以及患者机体等各方面因素作综合考虑。

另外,中西药配伍治疗腹痛若配伍不当,不但会降低疗效更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5结论

综上所述,腹痛的发生原因病机以脏腑气机不利,脏腑失养,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则痛为主,脏腑气机不利,经脉气血阻滞,脏腑经络失养,不通则痛。

发为疼痛者,首要应该以“通”为治则,实则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滞者通之,减轻患者的痛苦。

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具体加减治疗,根据不同病种以论理立法,在“法”的指导下用药,效果满意,并广泛运用于临床。

x省中医院脾胃专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开方规范,使用药味合理,根据腹痛不同病证灵活应用中药治疗腹痛治疗准则,收到了良好疗效,并且考虑到综合因素,遣方用药,药味合理,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中药治疗腹痛取得一定成效,有利于改善患者腹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急性腹痛,中药治疗腹痛对缓解症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和优势。

当然,研究中药何如更有效治疗腹痛仍是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需要每一名中医药工作者持之以恒地积极探索,为不断完善中医对腹痛的防治体系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守平,李岩,李文志.浅谈“腹痛”的中医辨析与中药治则[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

239-240.

[2]靖春梅.腹痛的中医内科治疗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5):

238-239.

[3]肖英莲,陈雯湖.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2010,22(5):

300-302.

[4]吴李莉,樊玲.腹痛的中医辨证施护[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

2004-2005.

[5]马继征,白宇宁,刘震,等.张仲景辨治腹痛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4,7(5):

350-352.

[6]张双才,范东玲.中医中药治疗急性腹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8(4):

94-96

[7]靖春梅.腹痛的中医内科治疗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5):

238-239.

[8]耿红娥.腹痛的中医内科治疗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4):

31.

[9]王付.伤寒杂病论症状鉴别与治疗[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0]张继东,徐国仟.论脾胃在伤寒证治中的意义[J].中医杂志,1985,(03):

54-56

[11]高文基.《伤寒论》腹痛证治规律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

[12]关芳芳,王付.张仲景分型辨治“腹痛”之临床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03):

251-253.

[13]刘晓芳,秦玉龙.李中梓辨治腹痛经验[J].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