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武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护壁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0261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武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护壁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演武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护壁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演武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护壁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演武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护壁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演武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护壁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演武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护壁方案.docx

《演武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护壁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武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护壁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演武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护壁方案.docx

演武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护壁方案

演武街棚户区改造工程

 

二○一二年五月

演武街棚户区改造工程

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

证书等级:

项目负责:

编制:

审核:

批准:

 

二○一二年五月

 

正文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概述2

(一)气象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简述3

(二)水文地质条件简述5

(三)地震效应简述5

三、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5

(一)支护设计方案5

(二)施工工艺流程7

(三)方法要求7

(四)施工组织9

(五)主要施工设备10

(六)施工场地布置10

(七)施工进度计划10

(八)施工用水、用电计划11

(九)材料计划11

(十)质量保证措施11

(十一)施工安全措施11

四、基坑监测方案12

(一)、主要监测内容12

(二)、监测主要设备12

(三)、监测方法12

(四)、监测管理及控制要求13

五、安全文明施工14

(一)、安全目标14

(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14

(三)、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组织14

(四)、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5

六、应急预案16

(一)、应急小组组织机构16

(二)、应急小组责任及必备物16

(三)、应急预案程序17

 

附图附件目录

序号

名称

图号

张数

1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

№1

1

2

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2

1

3

基坑支护施工图

№3

1

一、工程概况

乐山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拟在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演武街进行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建设。

地块二建筑规划用地面积24478m2,总建筑面积125522.68m2,地上建筑面积121984.28m2,地下室面积3538.4m2;一期建设项目包括:

3#楼,由1栋高层建筑(30F/-1F地下室)及2F裙楼组成,呈长方型布局,剪力墙结构,预应力管桩基础,地下室分布在主楼及裙楼的地下范围内;5#楼,由1栋高层建筑(11F)及1F裙楼组成,呈梯形布局,框架剪力墙结构,预应力管桩基础;6#、7#楼,由1栋高层建筑(11~18F)及1F裙楼组成,框架剪力墙结构,预应力管桩基础;8#楼,为1栋高层建筑(30F),剪力墙结构,预应力管桩基础;地下车库,-1F,框架结构,预应力管桩基础,5#、8#、6#、7#楼为限范围的空地地下空间。

该项目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由四川省乐山地质工程勘察院完成;建筑设计由乐山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承担;支护设计由四川省乐山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监理单位为;施工单位为

各主楼具体设计情况如下:

3#楼室内地坪标高364.80m(即±0.000m标高),地下室底板底顶标高为-5.00m(359.80m),板厚0.4m,垫层0.1m,基坑开挖底标高为-5.5m(359.30m),现场地整平后地坪标高最高为364.50m,因此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按现状地坪标高计为5.2m;

5#楼楼室内地坪标高364.80m(即±0.000m标高),地下室底板底顶标高为-2.40m(362.40m),承台高度0.9~1m,垫层0.1m,基坑开挖底标高为-3.5m(361.30m),现场地整平后地坪标高最高为364.50m,因此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按现状地坪标高计为2.8~3.2m;

6、7#楼室内地坪标高364.80m(即±0.000m标高),地下室底板板顶标高为-2.40m(362.40m),承台高度0.9~1m,垫层0.1m,基坑开挖底标高为-3.5m(361.30m),现场地整平后地坪标高最高为364.40m,因此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按现状地坪标高计为2.45~3.1m;

8#楼室内地坪标高365.90m(即±0.000m标高),地下室底板底顶标高为-5.40m(362.40m),筏板厚度1.5m,垫层0.1m,基坑开挖底标高为-7.0m(358.90m),现场地整平后地坪标高最高为364.40m,因此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按现状地坪标高计为5.5m;

地下车库室地下室底板底顶标高为-4.20m(360.50m),板厚度0.16m,垫层0.1m,基坑开挖底标高为-4.5m(360.20m),现场地整平后地坪标高最高为364.00m,因此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按现状地坪标高计为3.8m。

由于该项目同时启动,故将各建筑物基坑连通进行基坑开挖支护,其基坑周长580m,基坑面积13545m2,坑壁面积约1600m2。

开挖层位为①杂填土、②粉质粘土、③粉细砂。

基坑边界北侧3.5m~18.6m外为现有横穿街,基坑北侧外3.5~18.6m为拆迁范围,已拆迁完成,为规划的新横穿街,由于该段开挖深度较大,且业主要求尽量不超出用地线范围,不得占用拆迁范围,因此该段(AB段)采用排桩支护,基坑等级二级。

基坑西侧约8m外为现有演武街,基坑西侧8m内为拆迁范围,已拆迁完成,由于该段开挖深度较浅,因此采用1:

1放坡+C20素砼喷射护面,基坑等级三级;基坑南侧为2期用地,已拆迁完成,因此该段采用1:

1放坡+C20素砼喷射护面,基坑等级三级;基坑东南侧13m外为静水楼台小区,7F,桩基础,该段基坑距离小区围墙不足4m段的基坑采用排桩支护,基坑等级二级,距离小区围墙大于4m段的基坑采用采用1:

1放坡+C20素砼喷射护面,基坑等级三级;基坑东北侧最近2.2m外有小区建筑7F,桩基础,该段基坑距离小区围墙不足3.5m段的基坑采用排桩支护,基坑等级二级,距离小区围墙大于3.5m段的基坑采用采用1:

1放坡+C20素砼喷射护面,基坑等级三级。

具体基坑形态及支护结构类型见支护工程平面图。

二、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据《演武街棚改项目(演武华庭3#、8#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川省乐山地质工程勘察院,2011年9月)、《演武街棚改项目(演武华庭5#、6#、7#、10#、11#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川省乐山地质工程勘察院,2011年9月),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简述如下(具体见勘察报告)。

(一)气象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简述

拟建场地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演武街,交通十分方便。

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Ⅰ级阶地,地貌成因属冲洪堆积类型。

地形开阔平坦,地面标高364.50~362.60m,最大相对高差1.90m。

场地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内气候温和,雨量丰沛,相对湿度较大。

据收集乐山气象站资料:

多年平均降雨量1384.8mm,最大年降雨量2466.6mm,降雨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8.5%;其中以7~8月最大;2008年7月20日,乐山中心城区遭受近20年来最大降雨,最大降雨量280.4mm,其中20日19时到23时的4小时内降雨量超过200mm,小时最大降雨量92.3mm。

多年平均气温17.2℃,最高气温38.1℃,最低气温-4.3℃。

年平均相对湿度81%。

年平均蒸发量1071.5mm。

多北风、次西北风,平均风速1.3m/秒,风荷载0.3kPa。

地区枯、平、丰水期划分如下:

枯水期12月至翌年2月;平水期3~4月、9~11月;丰水期5~8月。

据区域地质资料,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Ⅰ级)四川台坳(Ⅱ级)川中台拱(Ⅲ级)威远~龙女寺台穹(Ⅳ级)的南西部之老龙坝背斜北西翼;表现为平缓的单斜构造,岩层倾向北西,产状为320°∠6°;岩性为白垩系上统夹关组粉细砂岩夹薄层泥岩;下伏在回填土和第四系冲洪积之下,呈不整合接触。

覆盖层厚度14.10~15.30m。

区内岩层层序正常,无隐伏断裂通过;与之邻近的断裂有南东侧约0.5Km的乐山隐伏断层及北西侧约3.5Km的新桥逆断层,輓近期内活动不明显,属非活动断裂。

区域构造属相对较稳定区。

场区内无断裂构造通过,区域构造稳定。

据勘察报告,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堆积(Q4ml)杂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pl)粉质粘土、粉细砂、卵石、细砂和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细砂岩夹薄层泥岩等组成,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杂填土(Q4ml)

灰褐、褐、黄褐色等。

主要由炭渣、卵石及少量的砖块等建筑垃圾堆积而成,结构松散,架空现象一般。

连续分布。

层厚0.50~5.00m。

(2)粉质粘土(Q4al+pl)

黄色、灰褐色,稍湿,表层含少量植物根茎及碳化物,局部夹薄层粉土和粉细砂。

软塑~可塑,韧性较好,干强度较高,摇震反应慢,稍有光泽。

连续分布,埋深0.50~4.30m,层厚0.60~5.00m。

(3)粉细砂(Q4al+pl)

冲洪积成因。

灰褐、深灰、灰黄等,饱和。

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岩屑等,含少量黑云母、白云母。

一般表层泥质含量较重,下部较纯净。

分布十分广泛,连续分布,埋深2.50~6.500m,层厚0.70~5.20m。

(4)卵石(Q4al+pl)

冲洪积成因。

灰褐、深灰色等,稍湿~饱和,卵石粒径多在3~15cm之间,据现场筛分,粒径组成:

>60mm约占22%,2~60mm约占45%。

含少量漂石。

石质成分为花岗岩、石英粉细砂岩、白云质灰岩、凝灰岩等,磨圆较好,充填表层以粉细砂为主。

其下以中砂为主。

埋深6.70~9.60m。

根据全孔取芯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结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3.3.8-1;可分为以下三个亚层:

稍密卵石④-1:

卵石含量55~60%,排列混乱,N120击数为3~6击。

呈透镜体分布,层厚0.50~2.30m。

中密卵石④-2:

卵石含量60~70%,呈交错排列,N120击数为6~11击。

连续分布。

局部夹稍密或密实卵石透镜体。

层厚0.50~4.10m。

密实卵石④-3:

卵石含量大于70%,呈交错排列,N120击数为11~14击。

连续分布。

局部夹中密卵石透镜体。

层厚0.50~6.50m。

(5)细砂⑤(Q4al+pl)

冲洪积成因。

灰褐、深灰、灰黄等,饱和。

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岩屑等,含少量黑云母、白云母。

呈透镜体分布在卵石层中间。

N120击数为1.6~14.5击,层厚0.50~2.60m。

(6)细砂岩(K2j)⑥:

紫红色,稍湿,中厚层状构造,以粘土矿物为主,裂隙不发发育,偶见不规则的微裂隙,隙面不规则。

组织结构部分稍有破坏,节理不发育,岩芯较完整(完整指数0.53~0.61),为软岩,岩块暴露或浸水后较易软化。

岩芯采取率80~90%。

本次勘察未揭穿,埋深14.10~15.30m,本次揭露厚度7.50~9.70m。

岩石质量较好,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二)水文地质条件简述

1、地下水

根据钻探所揭示,场地内的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赋存在粉土、粉细砂、卵石层之中。

据施工降水资料,粉质粘土:

K=0.1~0.5m/d、粉细砂:

K=1~2m/d、卵石:

K=20~30m/d、细砂:

K=5~10m/d。

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埋深1.90~4.50m。

水位高程362.45~359.23m。

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水,据调查,地下水年变幅1.5~3.0m。

据调查访问汛期年内最高地下水位高约362.50m。

2、腐蚀性评价

地下水及场地土对砼结构、砼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三)地震效应简述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拟建场地地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本工程属标准设防类建筑。

特征周期0.40s。

勘察报告建议场地可采取放坡开挖,也可采取适度放坡+土钉墙进行支护。

场区西侧紧临演武街视管线的埋深情况及距坑边的距离等确定采取大放坡、适度放坡+土钉墙或排桩等进行支护。

若采用排桩进行支护,可首先采用人工挖孔桩,若因降水及施工环境等原因,宜采用机械成孔灌注桩。

其它相关情况见勘察报告。

三、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支护设计方案

按四川省乐山地质工程勘察院设计完成的《演武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演武华庭)地下室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报告》,本基坑工程采用放坡+C20素喷砼护面和排桩+桩间挂网喷射C25细石砼护面+桩顶冠梁支护为主,按临时支护工程进行设计,设计使用年限为1年,安全等级为二~三级。

按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图中BC段1:

1放坡开挖底标高为:

361.5m;EF、CD段1:

1放坡开挖底标高为:

360.4m;BC、GI、IA段1:

1放坡开挖底标高为:

361.5m。

DE段垂直开挖底标高为:

364.2m;FG段垂直开挖底标高为:

358.15m;HI段垂直开挖底标高为:

361.3m;AB段垂直开挖底标高为:

359.3m。

同时在侧壁顶、底设置截排水沟。

一、排桩间护壁施工方案(AB、DE、FG、HI):

1、桩间网筋

桩间采用挂网喷射C25细石混凝土,喷射层100mm厚,分两次喷射,每次厚度50mm;喷射的混凝土板面应插入基坑底部>0.2m。

网筋为横向φ10@150、纵向φ10@150单层布置,并在喷射第一层混凝土后铺设;在网筋间设置横向加强筋φ16@1500,并与植入排桩的钢筋焊接牢固。

2、桩顶冠梁

冠梁采用C25钢筋混凝梁;厚0.6m、宽1.1m,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配筋:

主筋10φ20,腰筋4φ20,导向筋及箍筋φ10,间距:

箍筋0.2m,导向筋2m。

桩顶冠梁钢筋与排桩钢筋连接,梁进入土体以下,桩主筋进入梁内0.15m以上。

3、喷射混凝土

1)、喷射混凝土为C25的细石混凝土100mm厚。

2)、分两次喷射混凝土,每次厚度50mm。

3)、喷射的混凝土板面应插入基坑底部>0.2m。

4)、基坑顶部在大于10m的范围内喷射C15素混凝土。

4、截排水沟

在基坑侧壁顶部及底部适当位置设截排水沟,水沟尺寸为0.3m*0.4*,采用M10水泥砂浆,MU10普通烧结页岩砖砌筑,并采用1:

2水泥浆抹面。

具体应根据场地情况及降水排放情况进行设置。

5、泄水孔

基坑侧壁均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采用φ100PVC管,支出坡面约20mm,水平间距2.5m,竖向间距2.5m;孔向上仰5%。

排水孔内侧设置土工布及滤水囊;喷射混凝土时应将其妥善保护,防止排水管被堵塞。

6、其它

为防止施工期间水对坑壁的冲刷,确保基坑侧壁稳定和安全,基坑顶应进行封闭,基坑周围不小于10m范围内表面应采取硬化措施,避免水对坑壁的冲刷。

封闭材料采用C15砼,厚度50mm。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注意基坑周边的截排水。

二、1:

1自然放坡施工方案(BC、CD、EF、GH、IA)

BC、CD、EF、GH、IA段基坑外围地势较开阔,无重要设施,且开挖深度较浅,故采用1:

1放坡后采用C20素砼喷射护面;其余同上。

(二)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顺序如下:

测量放线定位→降水→排桩施工→设置坡顶排水沟→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铺网筋、冠梁→喷射砼→设置坡底排水沟→基础施工→待基础砼强度满足要求后进行)基坑回填。

(三)方法要求

1、施工测量

按设计图纸进行基坑顶边线及截排水沟位置放线并做标志,待监理工程师复核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降水和排桩施工不在此方案中阐述。

2、土方开挖

①根据现场的场地标高及设计高程、各地块的挖方量,以及现场的平面布置,确定挖运顺序。

②施工前要根据图纸放出开挖边线。

土方开挖应按施工规范要求分层进行,直至挖至设计标高上200mm,余下土方采用人工挖除。

③土方开挖采用机械挖土。

机械采用2台PC200-5的反铲式挖掘机,挖出的土方用自卸汽车运至选定的弃土地点。

④土方开挖放坡应分段对称匀速开挖,一次性开挖深度不得超过1米,而且,应边开挖边修坡,循环开挖至设计标高。

⑤开挖时严格控制边坡坡度,

3、网筋、冠梁

(1)网筋的间距为φ10@150单层铺设,网外设置的横向加强筋其植入排桩的与钢筋焊接牢固。

钢筋网与坡面间距5cm。

网外为加强筋。

钢筋的搭接和焊接必须符合施工及设计规范的要求,其中网筋的搭接长度必须>200mm。

(2)桩顶冠梁采用C25钢筋混凝梁;厚0.6m、宽1.1m,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配筋:

主筋10φ20,腰筋4φ20,导向筋及箍筋φ10,间距:

箍筋0.2m,导向筋2m。

桩顶冠梁钢筋与排抗钢筋连接,梁进入土体以下,桩主筋进入梁内0.15m以上。

钢筋的搭接和焊接必须符合施工及设计规范的要求。

4、泄水孔

基坑开挖施工期间泄水孔采用φ100PVC管,支出坡面约20mm,按2.5m*2.5m的间距布置,喷射时应将其妥善保护,防止排水管被堵塞。

5、喷射混凝土:

(1)喷射作业应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段与段、层与层之间喷成近45°角斜面,以使混凝土整体性增强。

(2)喷射混凝土时,喷头与受喷面应垂直,距离宜为0.6~1.0m。

(3)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至少不少于7天。

(4)钢筋网应在喷射第一层后铺设,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

(5)钢筋网与预留面板钢筋应连接牢固。

喷射混凝土为C25/C20的细石混凝土,先喷射50mm,编制钢筋网后再喷射50mm,喷射时应设置好厚度标志。

6、截排水沟

基坑开挖施工时,为防止地表水影响,在基坑侧壁顶部及底部设截截排水沟,具体应根据场地情况及降水排放情况和土建排水设计相结合进行设置。

所有砖、砂、水泥等检验应符合要求。

7、主要材料要求

1)、水泥采用合格有效的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2)、页岩砖采用MU10普通页岩砖。

3)、钢筋采用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及检验合格的Ⅰ级钢及Ⅱ级钢。

4)、砼为C20/C25细石砼,配合比由商家提供并试验确定;厚度为100mm厚。

5)砖砌体采用M10水泥砂浆,其配合比由试验确定。

(四)施工组织

本工程设立工程施工项目部,在公司领导下负责工程全面管理,施工由项目部经理统一指挥协调,下设工程组、技术组、试验组、质安组和后勤组。

工程施工项目部:

由项目经理(兼项目安全负责)、项目技术负责、项目施工负责及现场工程师组成,对施工统一协调指挥,全权负责工程质量和安全,并负责施工队伍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

技术组:

由工程技术人员及工长组成,负责施工技术、施工质量及工程监测,并根据场地地层变化和周边环境条件的改变作及时的设计更改。

工程组:

由施工技术人员、责任工长组成,钢筋班、混凝土浇注班、砌筑班、杂工班,参加施工实施全过程。

试验组:

负责按设计要求对材料及分部产品取样进行相关试验。

质安组:

负责施工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和验收。

后勤组:

负责施工材料供应,设备维修保养和施工人员的生活保障。

施工组织主要管理人员4人,机构情况见下图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

项目安全负责

项目施工负责

项目技术负责人

试验组

室内试验工作及相关成果

技术组

施工技术质量计划生产计划内业技术

后勤组

材料、维修、劳动、工资、生活及卫生等。

质安组

质安控制、监督、检查、文明、环卫、环保等

工程组

生产任务、施工放线、工序管理、班组管理。

 

其他施工人员配备如下:

技术人员:

1名

班长:

5名

质检安全员:

1名

工人:

20名

总计:

27名

(五)主要施工设备

电焊机2台

钢筋切割机1台

配电箱2副

现场运输设备(手推车等)若干

最大用电负荷100KW

(六)施工场地布置

该项目(地块二)场地周边大部分施工用场地区域相对较宽,故施工现场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布置具体见平面布置图。

(七)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施工控制工期的关键因素是钢筋网的铺设和喷射砼的施工速度,预计在26天内可完成支护施工。

此时,土建施工单位可进行预应力管桩的打桩施工。

基坑支护施工进度计划见下表列。

基坑支护施工进度计划表

序号

分部分项

工程名称

施工进度计划(天)

1

2

5

10

15

20

25

26

1

进场准备

2

清理场地

3

坡顶排水沟

4

开挖基坑并支护

5

坡底排水沟

6

完工验收

(八)施工用水、用电计划

施工中用水、用电由总包单位提供,我公司绕基坑架设通线,每隔20米下杆挂一配电箱以利于施工中方便使用。

为了避免由于市电停电而影响工期,望业主准备临地性供电电源措施。

我公司根据现场情况准备部分临时性电源及备用水泵等,以保证施工工期及施工安全和质量。

现场的临电设施和使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九)材料计划

所有材料定购后分批进场,进场日期根据施工进度确定。

(十)质量保证措施

对甲方交付使用的轴线及开挖边、轴线等,我方人员必须严格复核。

材料进场严格质量管理,认真检查和验收产品合格证及材质化验单,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各种材料;由监理部门见证取样送检,进行有关实验,如水泥安定性,水泥强度实验,钢筋强度试验等。

严格执行各项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制度及监督等操作程序的具体实施,工程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

(十一)施工安全措施

支护面开挖后,及进行护壁施工;并严格注意开挖与护壁之间的配合,防止出现超挖或边坡超时暴露的情况。

如开挖后出现局部地段位移过大,应用机械迅速回填坡脚,在加固处理、边坡位移趋于稳定后,再继续开挖。

因该工程粉砂层较厚,为确保施工安全,要求现场必须备用钢丝网。

以备应急选用。

土方开挖根据支护要求分部分段分层进行,基坑侧壁采用人工修坡,坑壁表面平整度±5厘米,采用拉线控制,严禁在坡底掏挖或形成倒坡。

土建单位现场施工布置,在基坑顶做厚100毫米的砼散水,防止雨季地表水冲刷影响,并加强施工生活用水的管理。

其它安全要求按现行相关规程规定执行。

四、基坑监测方案

(一)、主要监测内容

1、支护位移的量测;

2、地表开裂状态(位置、裂宽)的观察;

3、基坑渗、漏水和基坑内外的地下水、降水井水位变化;

4、工程环境影响监测。

(二)、监测主要设备

1、精密水准仪(精度0.5mm)1台

2、精密经纬仪(精度0.5mm)1台

3、电测试水位计(精度1mm)2套

(三)、监测方法

设置基坑位移监测点29个,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点10个,主要量测基坑侧壁顶部的水平位移与垂直沉降,测点位置选在变形量最大或局部地质条件最为不利的地段,施工期间要求每天量测,特别加强雨天及雨后的监测,以及对各种危及基坑安全的水害来源(如场地周围的生产生活用水、人工井点的降排水以及因开挖基坑使土体变形可能造成的管道、化粪池漏水等)进行仔细监测。

施工中采用分区(分段)开挖和支护的技术措施,避免不同地段主动土压力相差较大现象,减小其差异变形。

并由专业部门及专人进行基坑变形与支护结构内力监测,将监测成果每天绘成图表,进行对比分析,基坑顶部的侧向位移与当时开挖深度之比如临近1.5‰时,即密切加强观察,分析原因及时对支护采取加固措施,发现异常立即上报。

降水检验前,统一测量自然水位,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前,每天观测三次水位、水量,当水位已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且趋于稳定时,每天观测一次,如受地表水式雨季时,观测次数为2~3次。

降水过程中,特别在基坑开挖时,应随时观测基坑边坡的稳定性,防止产生流砂、流土等现象。

在施工完成后,其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不同加大时,每隔2~3天监测各点的变化。

如发生异常,应认真分析原因。

提出方法进行加固。

地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应及时组织验收回填。

(四)、监测管理及控制要求

设置专职测量员,由技术负责人管理;每次观测由同一人、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