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文言文必修四梳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0127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文言文必修四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文言文必修四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文言文必修四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文言文必修四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文言文必修四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文言文必修四梳理.docx

《苏教版文言文必修四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文言文必修四梳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文言文必修四梳理.docx

苏教版文言文必修四梳理

苏教版文言文必修四梳理

文言文必修四梳理

季氏将伐颛臾

一、实词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用兵)

2、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且尔言过矣(错)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过错)

3、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这,语气词)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施展担任)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痛恨,托词)

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使―来,使―安定)

二、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定)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来)

(2)名词作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找借口)

三、虚词

1、而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却)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并列)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却)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并列)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却)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却)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并列)

2、于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

固而近于费(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在)

3、为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成为)

何以伐为。

(语气词)

4、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代词)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的)

四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判断句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求!

无乃尔是过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

(2)何以伐为(疑问代词“何”与句末语气词“为”,表反问)

(3)是谁之过与(疑问代词“谁”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3.省略句

(1)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动词宾语“之”,即颛臾)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国君)则修文德以来之(省去主语“国君”)

(3)(国君)既来之,则安之(省去主语“国君”)

(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省去宾语“之”)

4.倒装句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颛臾有事,介词宾语后置)

(2)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宾语前置)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寡人之于国也

一通假字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句意是:

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句意是:

不要期望百姓比邻国的多。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句意是:

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了。

涂有饿殍(涂,同“途”,道路。

句意是:

路上有饿死的人。

二实词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谷物收成不好/黄河)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

3、弃甲曳兵而走。

(逃跑)

4、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5、直不百步耳(只)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遗憾)

7、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道路,赈济)

8、七十者衣帛食肉(穿)

9、树之以桑(种植)

1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归罪,责备)

三古今异义词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河内凶(河,黄河。

今泛指河流。

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

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四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

敲起鼓。

树之以桑(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

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然而不王者(王,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五虚词

1、于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到)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2.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语气词)

斯天下之民至焉。

(代词)

3.之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的)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音节助词)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的)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取独)

4.以

请以战喻(用)

以五十步笑百步(拿,凭)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

5.而

弃甲曳兵而走(修饰)

或百步而后止(承接)

然而不王者(却)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并列)

六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从事学校的教化,用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义反复告诉学生,头发花白的人不啊在道路上负担东西。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不称王的,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和刺人把他杀死,说不是我,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

(1)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通“记”,记述)

(2)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通“倡”,倡导)2.特殊词义

(1)直可惊天地(简直)

(2)滋可痛矣(更加、越发)(3)视清季有加(比)(4)满清末造(一个季节或一个朝代的末了)3.古今异义

(1)益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古义:

益、更加,副词今义:

滋生,增添

(2)顾自民国肇造古义:

建立今义:

制作4.词类活用

(1)名词为动用法。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为…作传)

(2)形容词用作动词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将……发扬光大)(3)使动用法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使……惊动,使……哭泣)二、文言虚词1.之

(1)以坚毅不挠之精神/全国久蛰之人心结构助词,的。

(2)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吾党菁华付之一炬(代“吾党菁华”)代词。

2.以

(1)以坚毅不挠之精神/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介词,凭借。

(2)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介词,因为。

(3)倘国人皆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介词,拿、用。

(4)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介词,把。

(5)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连词,因而。

(6)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连词,来。

3.且

(1)甚者且姓名不可考连词,表让步,尚且。

(2)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连词,表递进。

4.为

(1)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介词,替。

(2)草木为之含悲介词,为了。

(3)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介词,被。

(4)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动词,写作。

5.于

(1)尤倍重于三十年前介词,比。

(2)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介词,向。

(3)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而徒感慨于其遗事介词,在。

三、文言句式1.省略句

(1)风云因(之)而变色(省动词宾语“之”,即“是役”)

(2)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之)成(省宾语“之”,指广州起义)

(3)并以(之)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省动词宾语“之”,即“斯序”)(4)时予方以讨贼督师(于)桂林(省介词“于”)(5)(是)滋可痛矣(省主语“是”,译为“这”)2.倒装句

(1)怨愤所积(所积怨愤,定语后置)

(2)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读兹编之国人,定语后置)(3)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桂林督师,状语后置)(4)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于余丐序,状语后置)(5)尤倍重于三十年前(于三十年前尤倍重,状语后置)(6)而徒感慨于其遗事(于其遗事感慨,状语后置)3.被动句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为……所,表被动)

滕王阁序

一通假字

俨骖�W于上路(“俨”通“严”,整治,有此一说)

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青雀黄龙之轴(“轴”通“舳”,船)

二词类活用

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使…放下)

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用作名词,才俊)

四美具,二难并形作名美好的事情难得的事情

川泽纡其骇瞩(使动用法,使…惊骇)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谁悲失路之人(为动用法,为…悲哀)

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屈尊;使…流窜、逃匿)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使动用法,使------腾空起,使动用法,使------飞起

三古今异义

俨骖�W于上路古:

高高的道路今:

走上路程

穷且益坚古:

困顿、困窘今:

贫穷

胜地不再,盛筵难再古:

第二次今:

四实词

1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襟带,以―为带)2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象云雾,象星星)

4宾主尽东南之美(才俊)

5家君作宰(县令)

6披绣闼(推开)

7舸舰迷津(满)

8云销雨霁(停止)

9声断衡阳之浦(止)

10逸兴遄飞(急速)

11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运数)

1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困厄)

1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同情)

14一介书生(微末)

15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相当)16盛筵难再(第二次)

17他日趋庭(小步快走

18恭疏短引(条陈)

19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

20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最。

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动词,死、灭。

21胜

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超过。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形容词,尽、完。

22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

响穷彭蠡之滨副词,尽。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

23序

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与陈伯之书》)名词,次序、秩序。

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动词,安排次序。

24怀

怀帝阍而不见动词,想念。

有怀投笔名词,心思。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

25舍

舍簪笏于百龄动词,舍弃。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名词,客舍、住所。

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战》)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毅之战》)动词,释放、放弃。

五、虚词

1何童子何知什么

2于俨骖�W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在

3而

潦水尽而寒潭清并列

怀帝阍而不见转折

处涸辙而相欢转折

4其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而

六特殊句式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被动句)

秋声赋

一通假字忽奔腾而砰湃(“砰湃”通“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二词类活用

1砭人肌骨(名词作动词,刺)

2如波涛夜惊(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3春生秋实名作动

4万物劳其形使动

三古今异义

1其所以摧败零落者古:

……的原因今: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2物过盛而当杀古:

衰败

今:

结束人或动物的生命实词

四实词

1欧阳子方夜读书正2街枚疾走快速

3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只4其所以摧败零落者……的原因

5天之于物,春生秋实结果6有动于中,必摇其精内心

7黟然黑者为星星点点白发8物过盛而当杀必然衰败

9奈何以非金石之质为何10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怨恨

11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没有只

五虚词

1以初淅沥以萧飒而

2而

悚然而听之修饰

忽奔腾而砰拜并列

草绿缛而争茂并列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承接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修饰

3之

但闻人马之行声的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代词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的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句中助词

4为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发出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是

六常见文言句式翻译

1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听到有来到西南方向的声音

附录固定结构

1.无乃……与

表推测语气,“恐怕……吧”

2.何以……为

表反问语气,“为什么要……呢”

3.或……或……

有的……有的……

4.直……耳

只是……罢了

5.是……也

这是……呀

6.是何异于……

这和……有什么区别呢

7.为……所

表被动

8.所以……

-----的原因

9.奈何……

为什么……呢

笔落惊风雨诗歌特殊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使……回)

2�f崖转石万壑雷(�f,名作动,冲击;转,使动,使……转动)

3浔阳江头夜送客名作状

4遂命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名作动,作歌)

6商人重利轻别离(意动用法,以…为重,重视;以…为轻,轻视)

古今异义

1明年秋古:

第二年

今:

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古:

因此写

今:

表因果关系的联系

3铁骑突出刀枪鸣古:

冲出来

今:

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

特殊句式

1胡为乎来哉(宾语前置)

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宾语前置)

3常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

4血色罗裙翻酒污(被动句)

5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被动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