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矿石行业供需展望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300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5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磷矿石行业供需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磷矿石行业供需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磷矿石行业供需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磷矿石行业供需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磷矿石行业供需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磷矿石行业供需展望分析报告.docx

《磷矿石行业供需展望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磷矿石行业供需展望分析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磷矿石行业供需展望分析报告.docx

磷矿石行业供需展望分析报告

 

2018年磷矿石行业供需展望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图表目录

一、磷矿已成为我国战略性资源

磷矿石是磷含量较高的一类矿物,其主要成分是氟磷酸钙,同时还会含有氯、

硅、铝等其他元素。

磷矿石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磷源,广泛用于生产磷肥、磷酸、

黄磷、农药等产品。

目前,全球磷矿石的年产量在2.6亿吨左右,其中超过三分之二被用于生产磷肥及含磷复合肥,磷资源已经成为影响各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图1:

磷矿石下游需求结构

为了确定不同组成的磷矿石中的有效磷含量,我国一般将磷酸盐折算成五氧化二磷,用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分数表示磷矿石中的磷含量。

五氧化二磷含量高于30%的磷矿一般被分为高品位磷矿或是富矿,五氧化二磷含量低于26%的磷矿一般被分为低品位磷矿或是贫矿,介于二者之间的则是中品位磷矿。

(一)全球格局:

磷矿资源分布不均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全球探明的磷矿石资源量超过3000亿吨,短期内不会出现资源短缺。

然而,大量的磷矿石埋藏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陆架和浅海地带,目前难以经济地开采。

据估计,全球磷矿石的陆上储量为700亿吨,其中约88%位于北非、中国和中东地区,仅摩洛哥及西撒哈拉地区就有500亿吨的储量。

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的磷矿石储量,也是全球最大的磷矿石生产国。

2017年,全球生产磷矿石2.63亿吨,其中超过一半由中国供给。

图2:

全球磷矿石产量变化情况

图3:

全球磷矿石储量分布

图4:

2017年全球磷矿石产量

我国的磷矿石资源主要集中在鄂、黔、滇、川四省,四省合计拥有全国磷矿石80%以上的储量和95%以上的产量。

2016年,全国磷矿石产量为1.45亿吨,四省合计生产1.41亿吨,占比97%。

图5:

国内磷矿石储量分布

图6:

2016年国内磷矿石产量

(二)我国磷矿资源丰而不富,资源利用难度大

随着我国对化肥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磷矿石产量也逐年增加。

相应的,磷矿石的储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2016年,我国磷矿石储量为32.4亿吨,比2015年降低了0.7亿吨。

若按照这个速度减少,我国现有磷矿石储量仅够开采46年。

图7:

国内磷矿石储量和产量变化

我国拥有大量的磷矿石储量,但普遍埋藏较深,60%以上的磷矿石采用地下开采;同时,75%以上的矿层呈倾斜至缓倾斜产出。

与国外露天开采的矿山相比,我国磷矿的开采难度大、成本高,难以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开采。

图8:

国内主要磷矿多采用地下开采

我国磷矿石普遍品位较低,平均品位仅17%。

品位在30%以上的磷矿石占比

不足10%,大部分是不能直接利用的中低品位磷矿。

不仅如此,我国70%的磷矿

为胶磷矿,杂质含量多、矿物颗粒细。

胶磷矿经粉碎进入选矿环节时,往往会因为颗粒过细出现“泥化”现象,或是磷酸盐结晶和杂质颗粒难以分离,造成选矿难度增大,磷矿资源利用率降低。

大部分国家的磷矿品位在30%左右,摩洛哥磷矿的平均品位可达34%,并且矿石质地好,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擦洗脱泥即可完成选矿。

相比之下,我国的磷矿资源劣势明显。

我国的小型磷矿矿山较多,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根据2011年全国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我国正常生产的大型矿山15座,占全国总数的8%;采出矿石量0.22亿吨,占全国总量的36%。

行业规模集中度较低。

小型矿山平均的开采回采率仅为76%,部分矿山的回采率仅30%,大量的磷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图9:

不同规模的矿山数量占比

图10:

小型矿山的开采回采率明显偏低

我国部分地区的磷矿会与铁矿、稀土矿等伴生,这些伴生资源往往富集在磷矿的尾矿中。

受生产规模、加工成本、提取技术等的限制,过去企业往往只是将尾矿堆存在尾矿库,不进行进一步地加工利用。

这不仅产生了不小的安全隐患,还可能带来放射性污染。

目前国内的尾矿加工技术仍在发展,行业集中度不高,尾矿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

未来,我国的尾矿综合利用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三)磷矿资源的战略价值已获得重视

磷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磷会以难溶盐的形式沉积在土壤或是河底,也会随着水循环进入大海,被动植物吸收。

当动植物的残骸沉入海底后,地质运动将这些残骸带入地球内部,经过长时间地矿化、转移,一些区域集中形成了磷矿石。

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这些磷矿石才会重返陆地。

由于磷在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国内磷矿石储量一旦耗尽,我国的粮食生产将受到严重威胁。

进入本世纪后,我国开始重视磷资源的战略价值,通过多项报告和政策,逐步提升磷矿石的战略高度。

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限制并最终禁止了磷矿石出口,同时关闭了国内部分矿山,转而从秘鲁、摩洛哥等国进口磷矿石。

参考美国的发展路径,未来我国也可能逐步收紧国内磷矿石的供给。

磷矿石的价值有望显著提升。

表1:

涉及磷矿石行业的部分国家级政策

二、供给端:

各地政策收紧,供给明显下滑

经过了多年10%以上的高速发展,我国磷矿石产量增长明显放缓。

2015年至2017年,国内磷矿石年均新增产量约400万吨,远低于2010年至2015年年均1460万吨的水平。

同时,磷矿石产能扩张也明显放缓,2017年新增产能仅200万吨。

考虑到国内相关政策正逐步收紧,磷矿石的产能产量上升空间十分有限。

(一)国家政策引导,行业乱象得到治理

2008年11月,商务部将磷矿石纳入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每年限定磷矿石出口总量,并严格审批出口企业。

从2009年起,磷矿石出口量大幅缩减,并呈现出逐年走低的趋势。

同时,磷矿石配额也在阶段性地缩减,2018年配额已降至2009年的一半左右。

未来,磷矿石出口的限制还可能继续加强。

配额政策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收紧磷矿石供给的目标。

图11:

磷矿石出口量和出口配额逐步下降

由于前期的粗放式发展,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现象频发,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破坏。

2013年,在国土资源部的牵头下,鄂、湘、川、黔、滇五省开展了“资源节约型、安全环保型、矿地和谐型”矿山建设活动,以提高磷矿资源利用水平。

根据2016年发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磷矿已经和石油、天然气、稀土等矿产一样,被列入了战略性矿产目录,成为矿产资源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重点对象。

同时,规划明确给出了2020年磷矿年开采量1.5亿吨的开发利用指标,磷矿石行业曾经的爆发式增长难以再现。

在控制总供给的同时,国家也在努力优化磷矿开采的结构。

由于我国磷矿资源整体品位较低,中低品位磷矿的利用效率成为了影响我国未来磷矿可开采量的关键因素。

2011年,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与湖北省政府合作,在宜昌建设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将中低品位磷矿的开发利用提升到了国家级战略高度。

2016年,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公布资源税改革方案,将磷矿石原矿由从量征税改为从价征税,切实提升了中低品位磷矿生产的成本优势。

图12:

资源税改革预计将给中低品位生产带来税收优势

与其他化工行业一样,磷矿石生产同样面临着环保压力。

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氮磷污染源防治的通知,计划在2019年底前完成重点行业超标排放的整治工作。

通知中明确提到了磷矿石采选企业必须推进生产工艺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改造。

现有企业如果没有达标的采选设备,很可能面临停产甚至被迫退出。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深入实施“水十条”、“土十条”,加强治污设施建设。

同时,“清废行动2018”正在严查固体废弃物的堆放。

磷矿石的生产加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尾矿和磷石膏,存在污染水源和土壤的风险,行业生产可能将受到严重影响。

(二)主产区磷矿产量明显下滑,全年供给或受影响

我国的磷矿资源集中在鄂、黔、滇、川四省。

根据2016年四省的地方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四省中磷矿的主产地也是集中在几个地区。

因此,各地区的相关政策将明显影响全省的磷矿石总产量。

今年一季度,四省磷矿石的开工状况明显不佳,产量较往年水平下降20%左右。

据统计,在近两个月里,各主产区停采的磷矿复工较少。

后期,各地的环保巡查还会维持高压态势。

今年磷矿石的供给很有可能会大幅减少。

图13:

磷矿石主产区在四省内的地理位置

图14:

磷矿石主产区的产量出现明显下滑

(三)湖北:

磷矿已大幅减产,长江保护政策持续压缩产能

湖北的磷矿主要产自宜昌,根据2016年统计的数据,宜昌地区生产的磷矿在全省占比达70%。

受生产事故影响,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全省范围内的磷矿都采取了限产停产措施,直到今年一季度仍然难以恢复到正常的生产水平。

据估计,本次限产使全省磷矿石产量较往年同期下降了55%左右。

图15:

湖北的磷矿石主要产自宜昌地区

图16:

近半年湖北的磷矿石产量大幅下降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部分企业都会优先使用高品位磷矿,以避免不必要的原材料消耗、减少产生的废渣、提高磷的利用率。

中低品位的磷矿石一般要通过一些特定的选矿技术,得到磷含量较高的精矿,才能用于后续的生产。

宜昌的磷矿资源具有明显的夹层结构,中层为富矿,上下两层均为贫矿。

特殊的矿层结构加上历史原因,宜昌当地采富弃贫的现象普遍。

如果企业仅采出富矿而弃采贫矿,这部分贫矿将无法再次开采,失去利用价值,这直接造成了磷资源的损失。

为此,宜昌市磷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磷矿“全层开采,全部入选”,并逐步重组和关闭生产能力在15万吨/年以下的磷矿企业,提升资源利用水平。

在长江大保护的政策背景下,长江水系周边的污染源将进行搬迁或关停,宜昌地区的磷矿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2017年,宜昌地区已关闭29家磷矿开采企业,同时控制磷矿矿权“只退不进”,持续压缩地区产能。

同时,宜昌市继续减少磷矿石开采计划,在2017年1300万吨的基础上又缩减了300万吨。

(四)贵州:

磷矿外销有限,“以用定产”影响本地磷矿需求

贵州的磷矿资源集中在贵阳市的开阳和黔南州的瓮安、福泉,产出的磷矿石以自用居多,部分磷矿石会通过铁路运输销往省外。

近半年,贵州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运力问题,导致磷矿石外发困难。

连接两大磷矿基地的瓮安-马场坪铁路预计在明年下半年建成,在新线路通车前,磷矿将难以有效供应国内市场。

图17:

贵州磷矿石生产集中在贵阳-黔南州的北部地区

在外发受阻的情况下,内部消化磷矿石也面临着压力。

今年3月,黔南州发布“以用定产”政策,将磷石膏产生企业消纳磷石膏情况与磷产品生产挂钩。

政策要求2018年实现磷石膏产消平衡,并逐步消纳已有堆存量。

磷石膏是硫酸处理磷矿石的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副产物,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钙,同时含有未分解的磷矿石以及未除去的磷酸、氟、硅、砷等杂质。

由于国内磷矿石主要通过硫酸法制备磷酸及下游产品,我国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磷石膏,处置压力非常大。

企业一般会将磷石膏堆在堆场中,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还产生了不小的安全隐患和污染风险。

近些年,一些企业开展了磷石膏的综合利用项目。

磷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

钙,因此可用于生产纸面石膏板、粉刷石膏、建筑标准砖以及水泥添加剂等产品。

然而,磷石膏杂质含量多,并且不同磷矿石产生的磷石膏品质波动大,磷石膏制品的生产很难利用固定工艺进行规模化生产。

此外,磷石膏的产地对磷石膏板等建材的消纳能力有限,运输半径的限制使得磷石膏制品在建材主要市场中并没有竞争优势。

因此,虽然磷石膏综合利用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我国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图18:

磷石膏综合利用部分下游产品

部分企业通过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实现磷石膏中的硫、钙资源的回收。

虽然生产技术已经过关,但项目的经济效益不佳,相比于传统的硫酸、水泥生产方式,不具备竞争力,因此目前没有广泛地工业化应用。

除此之外,目前也有利用磷石膏制硫酸铵联产碳酸钙、制硫酸钾联产氯化铵等的装置,但目前都未推广。

图19:

磷石膏制硫酸钾联产复合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利用磷石膏作为矿山填充材料或是贵州最有可能推广的磷石膏消纳途径。

若磷石膏充填矿山未能有效发展,企业很可能会采取磷矿限产措施,以实现全年磷石膏堆存零增量的目标。

(五)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