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广东省实验广雅中学等四校联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3001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广东省实验广雅中学等四校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广东省实验广雅中学等四校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广东省实验广雅中学等四校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广东省实验广雅中学等四校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广东省实验广雅中学等四校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广东省实验广雅中学等四校联考.docx

《高考广东省实验广雅中学等四校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广东省实验广雅中学等四校联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广东省实验广雅中学等四校联考.docx

高考广东省实验广雅中学等四校联考

2013年高考(262)广东省实验、广雅中学等四校联考

2013年广东省华附、省实、深中、广雅四校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悼念/桂棹

嫔妃/频率

靓妆/靓女

B.嗜好/卜筮

商榷/宫阙

熨帖/熨斗

C.悬崖/弓弦

纾难/机杼

碑帖/字帖

D.稽首/绮丽

暴殄/腼腆

提倡/倡议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神曲《江南》红遍全球,其标志性的骑马舞被我国许多中小学改编成课间操。

为何流行娱乐无所不为?

是向往个性自由成了人心的共同追求,还是泛娱乐时代让人心浮躁?

我们并非食古不化,也绝不歧视流行文化,只是认为纯娱乐的东西只适合在娱乐圈风靡,不应在校园肆行。

我们不能为了猎奇和新颖就将课间操简单娱乐化,从而丧失了其应有的科学性。

A.无所不为

B.食古不化

C.风靡

D.肆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0多年来,赵广军生命热线累计志愿服务5万多小时,接访求助个案14570例,帮助千千万万的失足青少年扶回正路。

B.根据社科院调查数据显示,事业单位人员的家庭幸福感指数最高,其次就是离退休人员,农民工的家庭幸福感指数最低。

C.各地要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新路子,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

D.离开文化的浸润和文明修养的增强,人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苍白和空虚,内心极度焦虑,人际关系自然也就变得紧张了。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

这些风格的创始者,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

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

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

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于这样妙肖人生和自然,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

A.

B.C.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环翠亭记

[明]宋濂

临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耸起,如青芙蕖,鲜靓可爱。

沿城直趋而西,是为罗家之山。

承平之时,有字仲孚者,尝承尊公之命,植竹万竿,而构亭其中。

当积雨初霁,晨光熹微,空明掩映,若青琉璃然。

浮光闪彩,晶莹连娟,扑人衣袂,皆成碧色。

冲瀜于北南,洋溢乎西东。

莫不绀联绿涵,无有亏欠。

仲孚啸歌亭上,俨若经翠水之阳而待笙凤之临也。

虞文靖公闻而乐之曰:

此足以抗清寥而冥尘襟。

乃以环翠题其额。

至正壬辰之乱,烽火相连,非惟亭且毁,而万竹亦剪伐无余。

过者为之弹指咏慨。

及逢真人龙飞,六合载清。

仲孚挈妻子自山中归,既完其阖庐,复筑亭以还旧。

贯而竹之,萌蘖亦丛丛然,生三年而成林。

州之寿陵与其有连者,咸诣大仲孚,举觞次第为寿。

且唶曰:

江右多名宗右族,昔时甲第相望,而亭榭在在有之。

占幽胜而挹爽垲,非不美也。

兵兴以来,有一偾而不复者矣;有困心衡虑仅脱于震凌者矣;有爬梳不暇迁徙无宁居者矣。

是亭虽微,可以卜许氏之有后。

足以克负先志,前承后引,盖未有涯也。

中有陈闻先生者,谓不可无以示后人。

乃同仲孚来词林,请予为之记。

呜呼!

昔人有题名园记者,言亭榭之兴废,可以占时之盛衰。

余初甚疑之,今征于仲孚,其言似不诬也。

向者仲孚出入于兵车蹂践之间朝兢暮惕虽躯命不能自全今得以安乎耕凿崇乎书诗而于暇日怡情景物之表岂无其故哉。

盖帝力如天,拨乱而反之,已十有余年矣。

观仲孚熙熙以乐其生,则江右诸郡可知;江右诸郡如斯,则天下之广又从可知矣。

是则斯亭之重构,非特为仲孚善继而喜,实可以卜世道之向。

治三代之盛,诚可期也。

予虽不文,故乐为天下道之,非止记一事而已。

仲孚名仲丽,嗜学而好修,士大夫龛然称之。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十六,有删节)

【注释】爽垲:

高爽干燥的地方。

偾:

毁坏爬梳:

梳理、整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以环翠题其额额:

牌匾

B.既完其阖庐

完:

修缮

C.足以克负先志

负:

辜负

D.今征于仲孚

征:

验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有字仲孚者,尝承尊公之命植竹万竿,而构亭其中

俨若经翠水之阳而待笙凤之临也此足以抗清寥而冥尘襟

过者为之弹指咏慨

既完其阖庐,复筑亭以还旧

故乐为天下道之

观仲孚熙熙以乐其生

7.不属于乐为天下道之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占幽胜而挹爽垲,非不美也B.足以克负先志,前承后引

C.亭榭之兴废,可以占时之盛衰D.治三代之盛,诚可期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记述了许氏一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生活环境,其重点放在对环翠亭外竹林雨后景观的描写上。

B.对竹林雨后景观的描写突出了竹林的绿色主调,把雨后早晨的阳光与晶莹的水珠所激射出来的光彩描绘得极其生动。

C.文章记叙了环翠亭的兴与废,以及人们因其轻易被战火所毁的惋惜。

其中关涉到战乱及战乱后人们的家园重建。

D.全文围绕着环翠亭展开,环翠亭的兴废是这篇文章立意的中心。

围绕这一中心,采用了先叙后议的手法。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向者仲孚出入于兵车蹂践之间朝兢暮惕虽躯命不能自全今得以安乎耕凿崇乎书诗而于暇日怡情景物之表岂无其故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江右多名宗右族,昔时甲第相望,而亭榭在在有之。

(3分)

斯亭之重构,非特为仲孚善继而喜,实可以卜世道之向。

(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雨过

周紫芝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

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

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

(1)本诗的颔联是怎样写雨过之景?

(3分)

(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凄凉心酸之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孔子曰:

不知命,

;不知礼,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

(2)江流宛绕芳甸,

空里流霜不觉飞,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

,高谈清。

开琼筵以坐花,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中国青铜时代与古代文明

李学勤

说起青铜时代,我们立即联想到古代文明。

确实,众多曾经辉煌繁盛的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等,就其物质文化的发展阶段来说,都处于青铜时代。

中国也是这样。

无怪乎一些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把他们论说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著作冠名为青铜时代。

不过,关于中国的青铜时代与古代文明,还有不少问题,这里我只举出几点。

将人类物质文化的发展进程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种所谓三时代说,是19世纪初丹麦国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奠立的。

随着考古学的不断进展,三时代说得到了补充和修正,比如石器时代被细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学者们发现,从新石器时代发展到青铜时代,要经过相当长久的时间。

在成熟的青铜器工艺出现之前,铜器还不可能较大规模地取代石器。

这样的过渡时期,被称作铜石并用时代。

具体到中国而言,早在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已有零星的铜器(甚至个别青铜器)。

到龙山文化及与之年代相当的若干文化,发现的铜器已多,材质有红铜、砷铜、黄铜、青铜。

一般认为,这肯定属于铜石并用年代。

这里可以提出一个问题:

既然铜石并用时代是青铜时代的前行阶段,而古代文明的发展是与青铜时代平行对应的,那么,文明的起源是否应该到铜石并用时代去寻找?

在人类历史上是有这样的实例的。

例如有古埃及著作认为:

埃及文明是奠基在铜石并用文化的生产力基础上的。

由此又可到李伯谦先生在《中国青铜文化研究的反思》一文中提出的问题:

青铜器是否为衡量古代中国进入文明时期的必要标志之一。

李伯谦先生所言标志是指考古学上判断进入文明的标志。

依照目前通行的见解,这种标志共有四个,即城市、文字、礼仪性建筑和冶金术。

冶金术实际上即指青铜器。

这种判断文明标志之说,来源于20世纪中期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关于美索不达米亚考古的研讨会,哈佛大学教授克拉克洪在会上提出了这种标志。

随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丹尼尔在《最初的文明:

文明起源的考古学》中引述并引申了克拉克洪的观点。

必须说明,克拉克洪和丹尼尔提出的文明标志里,只有城市、文字和礼仪性建筑,并没有青铜器。

丹尼尔还特别声明,三种标志中,只要有两种就够了。

虽然文字是最重要的标志,但是在个别实例(如秘鲁的古代文明)中,也可阙如。

即是说,判断是否文明,没有必要的标志,这反映了各个古代文明在这些所谓标志性文化因素上的多样性。

由此推想,即使青铜器算作判断文明的一项标志,也不好说是必要的标志。

既然各个古代文明在其文化因素方面有着多样性,亦即其自己的特点,那么,中国古代文明以及与之对应的青铜时代具有怎样的特点?

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仔细探讨吟味的问题。

张光直先生讲过:

我国古代文明是以青铜器为特征的。

他说的青铜器其实是指青铜礼器。

那么,中国的青铜时代究竟是不是以礼器的制作和应用为其特征呢?

我们对古代青铜器所做的研究,传统上的确是以礼器作为集中对象的。

早在宋代金石学家关于青铜器的著作中,这一点已经有充分的表现。

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礼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对于社会经济更有直接作用的工具和兵器,难道没有多少地位吗?

谈及青铜工具,我们不可忘记陈振中先生的《先秦青铜生产工具》这一巨作,他以大量证据证明了古代青铜工具的发达,其成果超出一般预料之外。

至于青铜兵器,只要温习《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一段记事就够了:

秦兼并六国之后,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

《三辅黄图》还说,这十二个金(青铜)人坐高三丈。

这当然只是秦人收缴来的部分兵器,但已足以说明那时青铜兵器数量的庞大。

总之,中国的青铜时代和与之相关的古代文明还有许多奥秘,有待我们深入探索。

(选自《新华文摘》2012年第21期,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古代文明的发展与青铜时代有着平行对应关系,中外古代文明概莫能外,就此意义上说,青铜时代代表了古代文明。

B.19世纪初,汤姆森创立了三时代说,后来他又作了补充和修正,将石器时代细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C.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龙山文化,虽然还处于新石器时代发展到青铜时代的前行阶段,但已闪现中国古代文明的曙光。

D.

判断文明标志之说是由哈佛大学教授克拉克洪首先提出来的,它与目前通行的判断标志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E.中国古代青铜器举世闻名,成熟的煅造技术能够制造出各种青铜器具,其中青铜礼器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一些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把他们论说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著作冠名为青铜时代,据此可知,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青铜时代。

B.三时代说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而得到不断的补充和修正,这不但表明该学说存在缺陷,也表明该学说在考古领域中的深远影响。

C.

秘鲁的古代文明,并不以文字作为判断的标志,这说明,以城市、文字、礼仪性建筑和冶金术作为判断进入文明的标志并不恰当。

D.由于各个古代文明在所谓标志性文化因素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