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第三讲 儒家管理思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9914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第三讲 儒家管理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选第三讲 儒家管理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选第三讲 儒家管理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选第三讲 儒家管理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选第三讲 儒家管理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第三讲 儒家管理思想.docx

《精选第三讲 儒家管理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第三讲 儒家管理思想.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第三讲 儒家管理思想.docx

精选第三讲儒家管理思想

第三讲儒家管理思想

第一节儒家管理思想概述

一、儒家管理思想的影响

1、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早尊儒,早安定;不尊儒,不安定。

赵普:

半部《论语》治天下。

2、有利于个人立身处世

1982年8月27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33周年,美国各界人士在旧金山举行祭孔大典,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先生致函说:

“孔子的高贵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

孔子的学说世代相传,为全世界人民提示了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二、儒家经典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

易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

三、儒家管理思想特点

•强烈的伦理色彩

•注重和谐的管理理念

•积极的入世精神

第二节孔子的管理思想

孔子的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

•孔子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

三十多岁到齐国,没有得到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

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

•晚年在鲁国编订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

弟子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

•倡导“有教无类”,为学术平民化的开端

孔门四科: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孔子的学术思想以“仁”为中心,讲究推己及人,“忠恕而已”。

•以和为贵-孔子的管理目标

•修己安人-孔子的领导方式

•义利合一-孔子的经营方式

•举贤育才-孔子的人才思想

•中庸之道-孔子的管理艺术

一、以和为贵

(一)和谐圆通

•子曰:

“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问:

何谓五美?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论语·尧曰》

•惠而不费——给别人好处,对自己没有损害;

•劳而不怨——做事任劳,还要任怨;

•欲而不贪——欲则可以,不可过分贪求;

•泰而不骄——心胸宽大,不骄傲;

•威而不猛——个人的修养,真有威德,并不使人恐惧;

楚庄王的宽容

•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次和群臣宴饮,当时是晚上,大殿里点着灯,正当大家酒喝得酣畅之际,突然灯烛灭了。

这时庄王身边的美姬“啊”的叫一声,庄王问:

“怎么回事啊?

”美姬对庄王说:

“大王,刚才有人非礼我。

那人趁着烛灭,牵拉我的衣襟。

我扯断了他帽子上的系缨,现在还拿着,赶快点灯,抓住这个断缨的人。

•庄王听后说:

“是我赏赐大家喝酒,酒喝多了,有人难免会出格,没啥大不了的”。

于是命令左右:

“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欢。

群臣一百多人马上都扯断系缨而激情饮酒,尽欢而散。

• 过了三年,楚晋开战。

一位将军常常冲在前边,勇猛无敌。

战斗胜利后,庄王感到惊奇,忍不住问他:

“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这样卖力呢?

答曰:

“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系缨的人。

•刘备、宋江成功的启示。

•孔子的和谐圆通思想与西方追逐利润的经营管理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2011年5月25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和埃森哲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全球CEO将¡°可持续¡±视为企业发展引擎。

全球766位CEO参与了这项调查,其中93%的人认为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未来的成功是¡°关键¡±或者¡°至关重要¡±的。

•企业可持续发展表现为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需要塑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二)井然有序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三)和而不同

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和”是不同人、不同意见的平衡和谐,追求对立面的协调统一。

“同”是无差别、无原则的绝对等同。

晏子的回答

左传昭公二十年,齐国晏子为齐君辨别和同二字之异,和如五味调和,五声相成,同则单调,只是一声一味之同,不与他声他味相调和,如此,食之无味,听之无趣。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民族政策

•一国两制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ª¡ª(英)罗素

•我不同意你所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ª¡ª(法)伏尔泰

•叶适与朱熹的君子之交

夹谷之盟(视频)

如何看待“和”与“竞争”的关系?

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MoritaAkio(1921-1999)语录:

•当经济衰退时,我们不应该辞退员工,公司应该自己牺牲一些获利。

这是管理阶层应该承担的风险,也是管理人员的责任。

这并不是员工的错,为什么要他们来受苦?

•日本公司的成功之道并无任何秘诀和不可言传的公式。

不是理论,不是计划,也不是政府政策,而是人,只有人才会使企业获得成功,因此,衡量一个主管的才能应该看他是否能得力地组织大量人员,看他或者她如何最有效地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并且使他们齐心协力,协调一致。

作为主管,待人应该真心诚意,如果你要发挥人的作用,钱并不是最有效的工具,你应该把他们融为一家,对待他们象对待你的家人一样。

阿里巴巴的笑脸文化:

马云认为没有笑脸的公司是很痛苦的,他最喜欢猪八戒的幽默,他是取经团队的润滑剂,西天取经再累,一笑就过去了。

他认为,一家企业是否优秀,不在于公司里面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生,而是看员工是不是干起活来发疯一样,每天下班笑眯眯的。

只有员工开心了,客户才会开心。

阿里巴巴的员工业内共知,马云酷爱金庸的武侠小说。

受金庸文化影响的马云规定,在阿里巴巴,每个员工都起个¡°花名¡±,而且一定要出自武侠或玄幻小说中的正面角色。

他为自己选择的花名是¡°风清扬¡±,独孤九剑的传人,无招胜有招的世外隐者。

独孤九剑的最关键处,在于¡°料敌先机¡±,要提前预知形势,并由此发现敌人的破绽,从而达到¡°只攻不守,以攻为守,攻敌之不得不守¡±的境界。

上述理念使阿里巴巴成为一个经常能够给员工很多创意和快乐的地方。

3000多名员工都成为了¡°快乐青年¡±。

二、修己安人

含义:

修正自己并使所接触的人感到安舒。

管理目标:

安人

管理手段:

修己

任何人都应从自己做起,先修己,把自己修养好,用心改变自己,再透过做人做事的具体表现,让周围的人受到良好的感应,自动地改变他们,促进大家的安宁。

修己安人的出处:

•子路问君子。

子曰:

“修己以敬。

”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人。

”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

修己安人的引导作用: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如何有效管理自己?

•现代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1985年为其专著《有效的管理者》一书再版作序时指出:

“一般的管理学著作谈的都是如何管理别人,本书的目标则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

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

从很大意义上说,管理是树立榜样。

”德鲁克的论述,与孔子“正己正人”的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后者早了两千多年。

1、修己以敬的自我管理

•“四绝”:

“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论语·子罕》

•“五行”: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敏则有功,信则任人,惠则足以使民”《论语·阳货》

•“五美”: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论语·尧曰》

•“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修己之道:

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修己之道方法

君子之风

•子夏曰:

“君子有三变: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论语·子张》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论语·述而》

李嘉诚的自我管理

从学徒到华人首富,从塑料花大王到商业帝国掌舵人,李嘉诚始终因华人首富的名号为世人所熟知,而在首富这个称号的背后,站着的其实是一位智慧、谦和、俭朴、勤奋的老商人。

在几十年的经商过程中,李嘉诚凭借着自己的正直、聪慧、对市场的精准把握,顺利度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逐步建立起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商业帝国。

•李嘉诚说:

在我看来,要成为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自我管理,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建立个人尊严。

•李嘉诚说:

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成功。

李嘉诚自我管理要点:

•1、勤奋是一切事业的基础。

•2、对自己要节俭,对他人要慷慨。

•3、始终保持创新意识。

•4、坚守诺言,建立良好的信誉。

•5、决策任何事情,应开阔胸襟,统筹全局;一旦决策,要义无返顾,始终贯彻;

•6、要信赖下属,集思广益,尽量减少出错;

•7、给下属树立高效的榜样;

•8、实施政策要稳沉持重。

注重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

•9、要了解下属的希望。

除了生活,应给予员工好的前途,并且一切以员工的利益为重。

2、安人的境界

•塑造仁道理想的环境,引导人们“志于仁”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为政》

(一)“孝悌”以“安亲”

(二)“忠信”以“安友”

(三)“致其身”以“安君”

(四)“泛爱众”以“安百姓”

•修身之道在于率先垂范的榜样效应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王阳明)

從A到A+--第五級領導

JIMCOLLINS

窗戶和鏡子的心態

•“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

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第五级领导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当成功来临的时候,他们看着窗外;而当面临失败的时候,他们看着镜子。

•成功时刻他们没有忘记窗外的人群,是所有人共同的努力才让成功成为现实;反之,在失败的时刻,他们总是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反思失败的原因,总结教训。

•正直对企业最高领导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为一个组织的精神是自上而下树立起来的。

•如果一个组织富有精神,那是因为它的最高领导者精神崇高。

如果一个组织腐败,其根源在它的最高领导者。

•“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员工的人品不能成为其下属效仿的榜样,最高领导者就决不应该将他提拔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

 

行动指南

•当得到工作机会时,要仔细考量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其他高层管理者的人品修养。

使自己能和正直的人在一起共事。

•摘自:

• 彼得·德鲁克《管理:

任务、责任与实践》(Management:

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

三、义利合一

•“义”:

泛指道德规范,行事正当。

•“利”:

泛指各种利益好处。

涩泽荣一(1840—1931)的士魂商才

《论语和算盘》

•1873年,33岁的涩泽荣一成为主管国家预算的大藏少辅。

但涩泽荣一却做出了一件在当时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

递交辞呈,弃官从商。

辞官后的涩泽荣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了日本第一家股份制公司银行,并由此开始了自己极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生涯。

业务遍及金融、铁道、海运、矿山、纺织、钢铁、造船、机电、保险、建筑等众多领域,一生创办了500多家企业,堪称日本近代的“实业之父”。

涩泽荣一(1840—1931)的士魂商才

•一个人既要有“士”的操守、道德和理想,又要有“商”的才干与务实。

•“如果偏于士魂而没有商才,经济上也就会招致自灭。

因此,有士魂,还须有商才。

•涩泽荣一认为《论语》是“工商之本”,并一直将《论语》奉为“商业圣经”。

只有《论语》才是培养士魂的根基”,因为“所谓商才,本来也是要以道德为根基的。

离开道德的商才,即不道德、欺瞒、浮华、轻佻的商才,所谓小聪明,决不是真正的商才”。

《<论语>加算盘》表达了这样一个核心思想:

《论语》讲究忠、孝、仁、义,算盘则言商求利,二者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做到“见利思义”。

•子曰: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齐威王考评大臣

•子曰:

无求备于一人。

《论语·微子》

•管鲍之交

•Theeffectivenessexecutiveknowsthattogetstrengthonehastoputupwithweakness.(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德鲁克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文天祥舍生取义

四、因材使任

•孔子对人才的培养

•孔子的学生之中有72贤人,都有卿相的才能,精通深奥的人生道理,文章文采斐然,精雕细琢,智慧超过一般人10倍,所有这些,都是孔子精心教育、渐渐影响他们的结果。

这些人早年还没找到孔子门下时,都是些邻里平常的人,尤其是子路,更是毫无过人之处。

人们都说子路是没有恒心的平庸之人。

他在拜孔子为师之前,经常追鸡赶猪,蛮横没有礼貌,只要一听到读书声,便打鸡骂猪,使鸡猪惊叫的嘈杂声吵得孔子心烦意乱,十分可恶。

然而,孔子全心全意地引导他,教育他,影响他,使他改正了蛮横、骄傲、无礼的缺点,终于成才。

他能处理政事,能独当一面,并且成为孔门弟子之中的佼佼者。

•——(汉)王充:

《论衡》

任人唯贤,避亲不避乡

•山西票号明文规定:

“非本省同乡不得入内”。

晋商“用乡”并非仅限用“自己人”,而是“不用亲”。

从根本上杜绝了只用“自己人”的弊端,为商号的稳健发展提供了保证。

•“三爷”不用:

少爷、舅爷、官爷不任用。

•不用舅爷,是为了避免在商号出现“外戚专权”;不用官爷,是为了防止商号被官化;不用少爷,避免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合二为一。

五、中庸之道

(一)“中庸”被严重歪曲:

“庸”:

“平庸”、“凡庸”、“庸庸碌碌”,甚至“庸俗”。

“中庸”:

折中、抓住百分之五十的地方。

“中庸”思想:

不分是非、不讲原则、抹稀泥、讲调和、各打五十大板、各赏十块大洋。

•思考;中庸就是折中主义?

(二)中道为古圣相传之道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音qī)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此为何器?

”守庙者曰:

“此盖为宥坐之器。

”孔子曰:

“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孔子顾谓弟子曰:

“注水焉!

”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

孔子喟然而叹曰:

“吁!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荀子·宥坐》

(三)中庸的内涵

•孔子把¡°中庸¡±视为最高美德。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

•中庸不但不是不讲原则,而且中庸本身就是原则,是最高的原则。

•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中庸”即准确把握度,凡事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子贡问:

“师(子张)与商(子夏)也孰贤?

”子曰:

“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

”子曰:

“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孔子认为:

子张才高意广,所失常在于过之。

子夏笃信谨守,所失常在于不及。

此皆材质有偏,而学问之功有所未至。

1958年,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全国发动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运动,提出社会主义生产大跃进和文化大跃进。

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发展到“十五年内超英赶美”,再到“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口号。

•真理向前走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即使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六言六蔽¡±说

•子曰:

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

未也。

居!

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爱好仁慈但不好学,它的流弊就是愚蠢;爱好知识而不好学,它的流弊就是放荡;乐于相信自己而不好学,它的弊端是危害自己;爱好耿直而不好学,它的弊端就是容易偾事;爱好勇敢而不好学习,它的流弊就是胡作非为;爱好刚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流弊就是狂妄自大。

做到绝对中庸不可能:

子曰: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礼记·中庸》

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亮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中庸并非折中主义,更不是模棱两可,明哲保身;而是“中”决不是“过”与“不及”两者之间在数量上无原则的对半折中,而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合乎客观规律、恰如其分的最佳点。

•中庸就是中道,人的气质德行作风都不偏于任何一方,让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

中庸是和谐的艺术,是管理之道,也是修行之道。

• “中和中庸”思想渗透在中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许多方正有序的建筑更是这种思想的代表。

中庸之道:

管理的艺术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正直是应该的,人情世故也不可少,何况原则性也要讲灵活性呢?

•这里面还是有一个度的问题,过了这个度,要么就是不近人情,要么就是寡廉鲜耻。

•曾国藩:

“做人的道理,坚持原则灵活互用,不可偏废。

太灵活就会萎靡,太坚持原则就容易折断。

坚持原则不是说要残暴严厉,只不过强矫而已。

趋事赴公,就需强矫。

争名逐利,就需谦退。

•中和殿匾额¡°允执厥中¡±匾,为乾隆御笔。

•典出《尚书¡¤大禹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

•¡°允¡±就是诚信的意思。

•(舜帝告诫大禹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诚实地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安徽桐城“六尺巷”故事: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清•张英

第三节《大学》中的管理思想

《大学》涉及全部人生问题,深入探究各种人生问题的来龙去脉,是管理人生的必读经典。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弃旧图新,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以五千年的历史为镜,更印证了《大学》之道是“经”,意即根本不变的常则。

历朝历代不论实行哪一种体制,只要能够真正据以实践者,皆能缔造出良好政绩,获得百姓的拥戴。

(曾仕强语)

曾子,名参,字子舆。

公元前506年生于鲁国之南武城(今山东省嘉祥县),少孔子46岁。

“吾日三省吾身”

临终时说道:

我这一生正像《诗经》上说的: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小心谨慎,以保其身。

从今以后我知道身体能够免于毁伤了。

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

著述《大学》、《孝经》等,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一、大学之道——修己安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三纲

《大学》七证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把个人的修身养性纳入到国家管理中来

二、修己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中医讲:

愤怒伤肝,恐惧伤肾,好乐伤心,忧患伤肺。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絜矩之道: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此之谓絜矩之道。

管理

第四节孟子的管理思想

孟子,名轲,公元前380年左右出生于邹(今山东邹县)

得益于母教:

“孟母三迁”、“杀豚不欺子”、“断织劝学”

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

受教于子思的门人

周游列国,希望“得君行道”,晚年“退而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曰: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一乐也。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

一、以民为本

•民贵君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乎丘民而为天子。

”《孟子·尽心下》

•他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天下: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梁惠王上》)

二、人性本善

•人性天生是善的: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告子上》

孟子的“性善论”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公孙丑上》)

在孟子看来,没有同情、羞耻、辞让、是非之心的人,简直不是个人。

这四心分别是“仁、义、礼、智”的开端。

而人有此四端,就好比人有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

伯夷、叔齐的故事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

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

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

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孟子说,和伯夷在一起,贪婪的人会变得廉洁,懦弱的人会变得勇敢,叫做“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为什么呢?

因为伯夷实在太高尚,太清高了。

他是宁肯饿死,都不吃嗟来之食的。

在这样一个人面前,你还会起贪婪之心吗?

在这样一个死都怕的人面前,你还会胆小怕事吗?

不会。

周公的故事

•周公,姓姬,名旦。

周文王的第五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

周公不仅协助周武王灭商,而且在周武王死后摄政,辅佐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平息了叛乱。

但是周成王听信小人谗言,对这位叔叔起了疑心,把周公下放了。

后来周成王无意间发现了周公的一篇“祈文”,深受感动,才迎请周公重主朝政。

周公制定礼乐,奠定了八百年周朝的制度基础,也奠定了相互协调的文化根基。

周公的“祈文”

——《尚书·金滕》

“性善”是孟子的基本思想,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并且由此提出了他的“仁政”、“王道”学说。

三、实施仁政

(一)争取民心

•“得天下者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离娄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实施仁政

•把仁推广到政治领域:

“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

”《孟子·离娄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