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9797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结构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钢结构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钢结构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钢结构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钢结构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结构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docx

《钢结构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结构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docx

钢结构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

湖南省火电建设公司

作业指导书

编制单位

工程名称

单位工程

项目编码

版次

名称:

钢结构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

编写

日期

审核

日期

 

工程部

日期

质保部

日期

安监部

日期

批准

日期

作业指导书控制页:

配置发放签收表

配置

配置岗位

电子版

纸质版

签收

项目总工

项目工程部

项目质保部

项目安监部

项目专工

项目主管工程师/班长

*班组工程师

施工组长

*注:

项目主管工程师负责每项目上交一本已执行完成的、并经过完善有完整签名的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技术措施)级别

重要

签名

一般

技术交底记录检查

项目总工程师

专责工程师

重大方案执行情况

项目总工程师

项目生产经理

 

重要工序过程监控表

序号

重要工序名称

执行情况

质检工程师签名

1

2

3

作业指导书(技术措施)修改意见征集表

建议人

日期

修改建议:

 

回收签名(日期):

目录

1编制依据及引用标准1

2工程概况及施工范围1

2.1工程概况1

2.2施工范围1

3施工作业人员配备与人员资格1

4施工所需机械装备及工器具量具、安全防护用品配备1

4.1仪器1

4.2探头2

4.3仪器和探头组合性能2

4.4试块2

4.5其他工器具3

5施工条件及施工前准备工作3

6作业程序、方法及要求4

6.1作业程序流程图4

6.2作业方法及要求4

6.3专项技术措施6

7质量控制及质量验收7

7.1质量控制标准7

7.2中间控制见证点设置7

7.3中间工序交接点设置7

7.4工艺纪律及质量保证措施7

8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要求和措施8

表8-1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计划表(RCP)9

表8-2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10

1编制依据及引用标准

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1.2JB/T9214-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

1.3JB/T10062-1999《超声波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

1.4JB/T10061-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仪通用技术条件》

1.5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1.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1.7公司《质量、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手册》

1.8公司焊检中心管理制度

2工程概况及施工范围

2.1工程概况

(略)

2.2施工范围

适用于母材厚度8~400mm全熔化焊钢制对接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

检测比例符合图纸或双方技术协议的要求。

3施工作业人员配备与人员资格

人员

配备人数

人员资格要求

检验员

3人

检验人员必须持中国电力行业或技术监督部门无损检测人员超声Ⅱ级及以上的资格证书。

辅助工

3人

经三级安全教育且考试合格。

4施工所需机械装备及工器具量具、安全防护用品配备

4.1仪器

4.1.1仪器选用见下表:

生产厂家

型号

配备数量

汕头超声仪器厂

CTS-22

配备3~4台超声波探伤仪,其中至少1台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

汕头超声研究所

CTS-22B、CTS-3000

武汉中科

HS-600、HS-610e

4.1.2仪器性能要求

4.1.2.1所用仪器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4.1.2.2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其工作频率为1~5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垂直线性误差应不大于5%,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

探伤仪应具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

4.2探头

4.2.1探头选用见下表:

板厚Tmm

K值

8~25

3.0~2.0(72º~60º)

>25~46

2.5~1.5(68º~56º)

>46~120

2.0~1.0(60º~45º)

>120~400

2.0~1.0(60º~45º)

4.2.2探头的性能要求

4.2.2.1探头性能必须按JB/T10062《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进行测定。

4.2.2.2对斜探头声束水平偏离角的要求:

将探头置于标准试块上探测棱边,当反射波幅最大时,探头中心线与被测棱边夹角应在90°±2°的范围内。

4.2.2.3斜探头主声束在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或多峰。

4.2.2.4纵波检测和横波检测应分别使用频率为2和2.5MHz和2~5MHz的探头,晶片有效面积不超过500mm2,任一边长不应大于25mm。

4.3仪器和探头组合性能

4.3.1仪器和探头的组合灵敏度:

在达到所检工件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灵敏度余量应不小于10dB。

4.3.2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误差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

4.3.3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9214和JB/T10062的规定进行测试。

4.4试块

4.4.1试块应采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近似声学性能的材料制成。

该材料内不得有影响人工缺陷显示的自然缺陷。

4.4.2试块的外形尺寸、表面状态应能代表被检工件的特征,否则应给予修整。

4.4.3校准用反射体可采用长横孔、短横孔、平底孔、线切割槽和V型槽等。

校准时,探头主声束应与反射体的反射面相垂直。

4.4.4标准试块应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

4.5其他工器具

名称

型号

配备数量

角向磨光机

φ100

1台

组合工具

------

1套

万用表

-----

1个

安全防护用品

安全帽、安全带、专用工作服、绝缘鞋、专用手套、防护眼镜、警示牌等

各1件/人

5施工条件及施工前准备工作

5.1完善现场安全设施,安全通道、脚手架的搭设。

5.2仪器和探头校准

5.2.1在仪器开始使用时,应对仪器的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进行测定。

在使用过程中,每隔三个月应对仪器的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测定一次。

测定方法按JB/T9214的规定进行。

5.2.2在探头开始使用时,应测定探头的主要性能。

测定方法应按JB/T10062的有关规定进行。

5.2.3在使用斜探头前,应至少进行前沿距离、K值、主声束偏离、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等的校准。

使用过程中,每个工作日应校准前沿距离、K值和主声束偏离。

5.2.4复核时机

每次检测前均对扫描线、灵敏度进行复核,遇有以下情况随时对其进行重新复核。

A:

校准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旋纽发生改变时;

B:

电源电压波动和者检测者怀疑灵敏度有变化时;

C:

连续工作4h以上时;

D:

工作结束时。

5.2.4.1时基调节校验时,如发现检验点反射波在扫描线上偏移超过原校验点刻度读数的10%或满刻度的5%(两者取较小值),则扫描比例应重新调整,前次校验后已经检验的焊接接头要重新检验。

5.2.4.2距离-波幅复核时,校准应不少于3点。

如曲线上任何一点幅度下降2dB,则应对上一次所有的检测结果进行复检;如幅度上升2dB,则应对所有的记录信号进行重新评定。

5.2.4.3校准和复核时,仪器的线性控制开关(抑制等)应放在“关”的位置。

5.2.5试件准备

5.2.5.1检验前应了解管道名称、材质、规格、焊接工艺、热处理情况、坡口形式、并进行焊接接头中心位置的标定。

5.2.5.2对有影响检验结果评定的表面形状突变应进行适当的修磨,并做圆滑过渡。

5.2.5.3检验面探头移动区应清除飞溅、锈蚀、氧化物及油污,表面应打磨平滑,打磨宽度至少为探头移动范围为1.25P,P=2TK。

6作业程序、方法及要求

6.1作业程序流程图

6.2作业方法及要求

6.2.1受理委托单

6.2.1.1检测人员接到委托单后,应对委托单进行确认,确认的内容包括:

被检测对象规格、材质、热处理状况、检验项目、比例或数量,同时还应对委托单填写的规范性、内容齐全性进行确认。

6.2.1.2委托单由UTⅡ级及以上检验员签收。

签收后的委托单应妥善保管。

6.2.2前期准备工作

6.2.2.1根据检测对象,按本作业指导书4.2.1条规定选择探头和进行性能测试。

6.2.2.2根据试件的表面状况耦合剂的选用为机油。

6.2.2.3根据试件的厚度准备试块。

标准试块为CSK-ⅠA;对比试块为CSK-ⅡA、CSK-ⅢA、CSK-ⅣA。

6.2.3试件表面的打磨

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污物等都应予以清除,必要时可用带胶布轮的角向磨光机打磨,直至露出金属光泽。

6.2.4仪器调校

6.2.4.1扫描比例调节与距离波幅缺陷的绘制

A:

工作前,应在CSK-IA试块上校准探头前沿(L0值)、在对比试块上测得K值。

B:

采用深度调节法调整仪器扫描比例为1:

1,如利用CSK-ⅢA试块制作距离-波幅曲线,并用记号笔标记在显示屏上。

6.2.4.2距离波幅曲线灵敏度根据板厚按下表选择

试块型式

板厚mm

评定线

定量线

判废线

CSK-ⅡA

6~46  

>46~120

φ2×40-18dB

φ2×40-14dB

φ2×40-12dB

φ2×40-8dB

φ2×40-4dB

φ2×40+2dB

CSK-ⅢA

8~15

>15~46

>46~120

φ1×6-12dB

φ1×6-9dB

φ1×6-6dB

φ1×6-6dB

φ1×6-3dB

φ1×6

φ1×6+2dB

φ1×6+5dB

φ1×6+10dB

CSK-ⅣA

>120~400

φd-16dB

φd-10dB

φd

6.2.5探伤

6.2.5.1考虑表面补偿3dB。

探伤时可提高6dB作为扫查灵敏度,扫查灵敏度不低于最大声程处的评定线灵敏度。

6.2.5.2扫查时,先全面粗扫一遍,查看主要危险缺陷。

然后再仔细扫查,确定每个缺陷的性质、位置、尺寸,并做好记录。

扫查时,探伤速度应小于150mm/秒,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0%。

检测纵向缺陷,应按规定确定检测面和探头移动范围。

斜探头应垂直于焊缝中心线放置在检测面上,作锯齿型扫查。

在保持探头垂直于焊缝作前后运动的同时,还应作10º~15º的左右转动。

当壁厚大于40mm且单侧坡口角度小于5º时,应增加串列式检测。

为检测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横向缺陷应进行平行和斜平行扫查。

检测时,可在焊缝两侧边缘使探头与焊缝中心线成10º~20º作两个方向的斜平行扫查。

焊缝余高磨平时,可将探头放在焊缝及热影响区上作两个方向的平行扫查。

焊缝母材超过46mm时,应在焊缝的两面扫查或者采用两种K值探头(K1和K1.5或K1和K2并用)在焊缝的单面扫查;母材厚度超过100mm(合金钢及返修部位为46mm)时,应作平行扫查;必要时亦可用两个K1探头作串列扫查。

6.2.5.3扫查方式:

一般采用探头沿焊接接头作矩形移动的基本扫查方式。

扫查时,探头每次移动的距离s不得超过探头晶片的宽度。

在保持探头移动方向与焊缝中心线垂直的同时,还可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等扫查方式,确定缺陷的位置、方向、形状。

6.2.6缺陷定量检测

6.2.6.1灵敏度应调到定量线灵敏度。

6.2.6.2对所有反射波幅超过定量线的缺陷,均应确定其位置、最大反射波幅和缺陷当量。

6.2.6.3缺陷定量

应根据缺陷最大反射波幅确定缺陷指示长度△L,采用以下测定方法:

1、当缺陷反射波只有一个高点,且位于Ⅱ区时,应以6dB法测其指示长度。

2、当缺陷反射波幅值起伏变化,有多个高点,且位于Ⅱ区时,应以端点6dB法测其指示长度。

3、当缺陷反射波峰位于Ⅰ区,如认为有必要记录时,将探头左右移动,

使波幅降到评定线,以此测定缺陷指示长度。

6.3专项技术措施

6.3.1T型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

T型焊接接头由翼板和腹板焊接而成,坡口开在腹板上,在选择探头和检测面时应考虑到检测各种缺陷的可能性,并使声束尽可能该类焊接接头的主要缺陷。

6.3.1.1探头的选用

1、用斜探头在翼板外侧进行探测时,应选用K1探头。

2、用斜探头在腹板一侧进行探测时,应根据腹板厚度按本作业指导书第4.2.1条选用探头。

6.3.1.2用斜探头检测时,距离波幅曲线灵敏度应以腹板厚度按本作业指导书第6.2.4.2条确定;用直探头检测时,应以翼板厚度选择,评定线φ2mm平底孔,定量线φ3mm平底孔,判废线φ4mm平底孔。

6.3.1.3探伤时应将灵敏度调至定量线灵敏度。

6.3.1.4缺陷的定量

1、用直探头检测时,应确定缺陷的当量直径,可用计算法和试块法确定。

2、缺陷指示长度的测定符合本作业指导书6.2.6.3条规定。

6.3.1.5缺陷的评定按下章,对波型不能判定时应辅以其他检测方法验证。

7质量控制及质量验收

7.1质量控制标准

按JB/T4730.3-2005第5.1.9条规定对缺陷进行评定,具体的验收级别应遵循图纸或双方技术协议的规定。

7.2中间控制见证点设置

为确保检测质量,检测完后应对仪器和探头的系统进行复核。

符合本作业指导书第5.2.4条要求。

7.3中间工序交接点设置

7.3.1受理委托

7.3.2需热处理的部位必须在热处理后进行探伤

7.3.3签发检测报告

7.4工艺纪律及质量保证措施

7.4.1严格执行现行的标准、规程、规范。

7.4.2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7.4.3检验部位必须打磨干净,打磨宽度符合要求。

7.4.4仪器和探头组合性能符合规定要求,检验前进行校验,检验后进行复核。

7.4.5对有疑问部位应用射线检测方法进行探伤复核。

7.4.6缺陷位置标示齐全,正确。

7.4.7无法进行单面双侧扫查时,应采用两种及以上折射角的探头在焊缝一侧进行探测。

7.4.8探侧焊缝根部缺陷时,不宜使用折射角为60°左右的探头。

7.4.9按统一的表格填写原始记录和签发试验报告,要求记录数据完善、字迹工整、术语规范。

7.4.10不合格的焊接接头应及时予以返修,返修部位及返修时受影响的区域,均应按原条件进行复检和评定。

8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要求和措施

8.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现场安全规定。

8.2加强对主要危险源的预测预控。

8.3工作完后,及时清理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8.4爱护现场的已装设备和金属外护,严禁乱踩乱踏。

8.5在施工现场不得流动吸烟和嚼槟榔。

 

表8-1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计划表(RCP)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计划表(RCP)

施工单位:

施工班组:

金属试验室作业项目:

钢结构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

序号

危险/危害因素

控制措施

控制方法

控制时机

措施执行人

签名

检查/监督人

签名

备注

1

触电

1、检查电源柜、盘漏电保护装置是否工作正常。

2、保证角向砂轮机外壳绝缘防护良好。

3、防止误触电。

作业过程中,防止身体任何部位误碰带电体,不进入热处理加热区。

4、在密闭容器或狭小潮湿的空间工作设专人监护。

5、学习并掌握触电事故的处理急救措施。

H

H

A

S

R

P

Z

P

T

P

组长及施工人员

班长/安全员

2

高空坠落

1、正确着装,衣着灵便,穿软底平跟鞋。

2、现场的高空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

3、确认高空作业时搭设的架子、围栏符合要求。

4、厂房内、平台上行走时,注意周围的环境,悬挂的隔离、防护标示,不熟悉的环境不应随意穿行。

5、作业时,还应密切注意周围的施工环境,避免其它作业的干扰、破坏,如附近的吊装作业等。

W

W

W

A

A

P

P

P

T

T

组长及施工人员

班长/安全员

3

落物伤人

1.进入施工现场,应时刻戴好安全帽。

2、起重、吊装作业时,及时避让,勿在起重臂或吊物下方停留。

3、架子上作业时,使用的仪器、工具等应放置平稳,防止跌落伤人。

4、勿在堆放不稳的材料、设备、经常投放垃圾的通道附近作业、停留或经过。

5、在作业的上、下方同时有其它施工活动时,应做好可靠的隔离措施,并相互取得联系,注意保护。

W

A

A

A

A

P

T

T

T

T

组长及施工人员

班长/安全员

注:

控制方法:

W:

见证;H:

停工待检;S:

连续监护;A:

提醒;R:

记录确认。

控制时机:

P:

作业开始前:

D;每天至少一次:

Z每周一次(4Z每月一次,12Z:

每季度一次):

T:

活动连续过程或中断后重新开始作业

表8-2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

施工单位:

施工班组:

金属试验室作业项目:

钢结构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

序号

作业活动

环境因素

目标和指标

控制措施

措施执行人

签字

检查/监督人

签字

备注

1

超声探伤

不流动吸烟和吃槟榔

清理干净

严格执行

组长及施工人员

班长/安全员

2

超声探伤

废料

清理干净

责任人回收

组长及施工人员

班长/安全员

注: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要确定目标或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