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单元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9657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五单元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四五单元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四五单元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四五单元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四五单元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五单元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

《第四五单元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五单元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五单元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

第四五单元检测试题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

第四、五单元 检测试题

(时间:

40分钟 满分:

85分)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战后国际格

局的演变

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1

美苏冷战

2

美苏“冷战”的新内容

3

战后初期的美日关系

4

美苏对峙

5

东西方关系的逐步缓和

6

多极化趋势加强

7、8

新中国政治

建设及外交

新时期政府努力

促进社会公平

9

新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

10

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11

祖国统一的有利措施

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江苏盐城三模)杜鲁门总统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欧洲“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

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联邦德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加入北约。

美国此举(  )

A.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B.促进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C.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D.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解析:

C “北约”是一个反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政治集团,是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表现,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与材料中“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相符,故选C。

控制联邦德国目的是冷战,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美国此举加剧德国分裂,排除B项;1955年,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排除D项。

2.(2019·北京海淀区二模)下图是苏联画家鲍里斯·叶菲莫夫于1953年创作的一幅漫画,画面上的俄文意为“哪怕他们伪装得非常狡猾,也掩盖不了他们卑鄙的本质!

”对此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揭露了美国发动“冷战”的企图

B.世界形势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C.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正式形成

D.抨击美国假借和平掩饰备战行径

解析:

D 通过题干中所提及的时间点——1953年,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再结合漫画的题目——《华盛顿的“和平鸽”》可知,该漫画反映了美国假借和平的名义进行积极“冷战”,故选D项。

3.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施行“缓和”外交政策。

成功组织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顺利解决了欧洲边界问题和柏林危机问题。

美国受困于越南战争,也提出了“和平演变”的战略。

这说明(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B.“冷战”方式有了新内容

C.美苏由对峙走向合作D.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

解析:

B 材料表明苏联和美国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新的战略,说明当时美苏“冷战”出现了新的内容,B项正确。

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美苏合作以及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C、D两项错误。

4.汉字传入日本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当作官方文字在使用。

明治维新时,日本大举引进西学,围绕汉字出现存废之争。

1945年,日本战败后,主持战后对日改造的美国人建议日本废除汉字,使日语罗马字化。

该建议的直接动机是(  )

A.彻底摧毁日本的战争能力

B.意图孤立打压中国

C.清算日本发动战争的责任

D.控制日本人的思想

解析:

D 材料中,美国的建议是废除汉字,使日语罗马字化,实际上反映了通过摧毁日本的传统文化,控制日本人的思想,D项正确。

该建议与摧毁日本的战争能力、清算日本发动战争的责任没有联系,A、C两项错误。

废除汉字,使日语罗马字化也不是孤立中国的表现,B项错误。

5.(2019·安徽马鞍山三模)20世纪70年代,面对石油价格的暴涨,苏联加大了对西方国家的石油出口,从1974年的不足4000万吨,到1979年的6920万吨。

1979年石油在苏联商品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已达到了34%。

据此推断,当时石油出口(  )

A.使苏联获得了冷战优势

B.增加了苏联的人均收入

C.推动苏联工业结构调整

D.解决了西方的石油危机

解析:

A 20世纪70年代面对西方石油危机,苏联加大对西欧的石油出口,获取了高额的利润,正是这些巨额利润支撑了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使苏联获得了冷战优势,这也是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苏攻美守的原因之一,故选A。

石油收入更多用以加强国防力量而非民生,苏联工业结构仍重视重工业,排除B、C两项;“解决了”的说法不对,应该是缓解了西方的石油危机,排除D项。

6.在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1963年时,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19%,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2%;到了20世纪80年代,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27%~33%,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4%~17%。

上述变化反映了(  )

A.东西方关系逐步缓和

B.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

D.经互会成员国的市场竞争力增强

解析:

A 20世纪80年代,在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有较大幅度增加,说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关系有缓和的迹象,A项正确;材料的主题是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与发展中国家崛起无关,也没有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B、C两项错误。

对外贸易占比增大,不能说明经互会成员国的市场竞争力增强,D项错误。

7.(2019·四川南充三模)部分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情况一览表

时间

举办地

参加国家或

地区及数量

未参加国家或

地区及数量

奖牌榜

1976

蒙特利尔

美国、苏联等92个

中国台湾以及28个非洲国家

苏联

1980

莫斯科

民主德国、波兰等81个

美国、中国等66个国家和地区

苏联

1984

洛杉矶

罗马尼亚、中国等140个

苏联、民主德国等19个国家

美国

1988

汉城

苏联、中国等159个

朝鲜等国家

苏联

1992

巴塞罗那

美国、独联体等169个

独联体

根据以上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苏联体育优势长期领先世界

B.世界各国人民逐渐走向团结一致

C.政治对体育的干涉越发明显

D.世界局势缓和冷战阴影逐渐褪去

解析:

D 根据图表信息,1976~1991年冷战时期因为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对立,莫斯科、洛杉矶奥运会有些国家拒绝参加,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参加奥运会国家的数量增加,故选D。

材料没有体现出苏联体育优势长期领先世界,排除A项;图表信息中受冷战的影响,1976~1991年有些国家拒绝参加奥运会,冷战结束后,参加奥运会的国家增多,材料与世界各国人民逐渐走向团结一致不符,排除B项;图表信息表明随着两极格局瓦解,政治对体育的影响减弱而非加强,排除C项。

8.“两个超级大国(‘冷战’中的美苏)面临许多挑战,一部分挑战来自于它们自己的盟国,一部分挑战来自于寻求摆脱超级大国干涉的小国。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挑战”意指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B.“小国”泛指崛起中的第三世界国家

C.美国盟国的“挑战”来自欧盟与日本

D.苏联盟国的“挑战”来自于西欧

解析:

B 本题主要考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中“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是在“冷战”结束之后才出现的,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表述与题意相符,正确;欧盟成立于1993年,此时两极格局已瓦解,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苏联盟国并没有西欧国家,D项表述错误,排除。

9.(2019·湖南郴州二模)2010年1月31日,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这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党和政府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

C.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步巨大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巨大

解析:

B 由材料“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可知党和政府努力让农民工改善待遇,弥合其与城市市民的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材料信息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巨大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D项。

10.(2019·福建福州质检)1967年,中国政府与坦桑尼亚、赞比亚签订协定,向两国提供无息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援建坦赞铁路;200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安哥拉签署协议,以该国未来开采的石油为偿付,提供贷款帮助安哥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这反映新时期中国援非的特点是(  )

A.政府主导注重实效

B.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

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援助与投资有机结合

解析:

D 由材料可知,中国在1967年提供无息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援建坦赞铁路,而在2003年以安哥拉未来开采的石油为偿付,提供贷款帮助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援助与投资有机结合”的援非特点,D项正确;援非实效材料并未反映,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比,无法体现援非工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侧重,排除B项;材料论述的是援非问题,并未体现新型区域合作,排除C项。

11.(2019·江苏南京二模)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各大洲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统计表”(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网站)。

下列对表格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时间

地区  

1950~

1959年

1960~

1969年

1970~

1979年

1980~

1989年

总计

亚洲

12

1

10

3

26

非洲

5

13

23

3

44

欧洲

6

1

14

0

21

美洲

0

1

13

6

20

大洋洲

0

0

5

2

7

总计

23

16

65

14

118

A.1950~1959年外交成就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B.1960~1969年非洲建交国增多得益于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1970~1979年建交国家数量增加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改善

D.1980~1989年建交国家增加表明我国推动了不结盟运动

解析:

C 从表格内容可知,1970~1979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最多(65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C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与更多的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我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排除D项。

12.(2019·天津一模)1987年,中国大陆地区公安部发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有了这张“台胞证”,台湾同胞终于实现了“少小离家老大回”。

“台胞证”问世的直接因素是(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台湾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C.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D.两岸“三通”的最终实现

解析: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同年大陆地区发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B项正确;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排除A项;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排除C项;2008年两岸“三通”最终实现,排除D项。

2、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

3、37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

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

时间

大事

1947年6月5日

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1947年6月底7月初

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

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

英法不同意。

苏联退出会议

1947年7月9日

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1947年8月

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1947年9月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年

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

规定:

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

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

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

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

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

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

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

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围绕“马歇尔计划”西方国家与苏联矛盾的焦点与实质。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的应对举措有何特点。

(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13分)

解析:

(1)问,由材料一“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可知矛盾的焦点是欧洲是以联合整体还是以国家为基础接受援助,美苏矛盾的实质在于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对立。

由材料一苏联“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正式建立”概括可知苏联坚决反对参加马歇尔计划,同时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加强对东欧的控制。

(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可知美苏争夺霸权,都视对方为威胁;由材料二“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可知北约和华约两大对立政治军事集团推动对峙局面形成;由材料二“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可知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经常以核战相威胁。

第二小问要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要说明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又应看到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

(1)焦点:

欧洲是以联合整体还是以国家为基础接受援助。

实质:

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对立。

(答控制与反控制亦可)

特点:

反对态度坚决;政治与经济手段相结合,加强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12分)

(2)因素:

美苏争夺霸权,都视对方为威胁;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军事集团推动对峙局面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经常以核战相威胁。

影响:

美苏对峙加剧了世界形势动荡,和平遭受威胁;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13分)

14.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世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

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

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材料二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2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

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

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

(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5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

(3分)

解析:

中美关系是当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本题是一个热点问题。

(1)问,既要考虑中美两国的因素,又要考虑与中美关系存在关联的第三国的因素。

(2)问,“社会发展”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学生需要拓展思维的宽度。

第(3)问,影响外交关系的因素很多,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外交基础是综合国力,国际、国内形势是直接因素,这种答案框架并非仅仅适合中美关系,几乎所有国际双边关系都受这些因素影响。

答案:

(1)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

(4分,任答四点)

(2)影响:

提高国际地位;遏制苏联;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文化发展。

(5分)

(3)因素:

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综合国力;国内形势;国际局势。

(3分,任答3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