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9167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docx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docx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

2016年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第一篇第一章

1(单选题)表示燃烧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时,“四面体”是指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和()。

  A.氧化反应B.热分解反应

  C.链传递D.链式反应自由基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的4个必要条件是指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2(单选题)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和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不包含()。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闪燃D.阴燃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和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和动力燃烧(爆炸)5种。

故固体可燃物燃烧不包括闪燃,即答案为C。

3(单选题)液态烃类物质燃烧具有()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A.橘色B.无色C.黄色D.蓝色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可燃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产生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产生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某些醚类燃烧时,液体表面伴有明显的沸腾状,这类物质的火灾较难扑灭。

4(单选题)燃烧产物会对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常见的燃烧产物不包括()。

  A.氰化氢B.—氧化碳

  C.氨气D.氯气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CO、HCN、SO2、NO2、NH3、HCl等,这些气体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其中不包括氯气。

5(单选题)液体燃烧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期间不会产生的现象是()。

  A.闪燃B.阴燃

  C.沸溢D.喷溅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引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沸溢是含乳化水的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热波在液面产生猛烈沸腾的现象。

喷溅是液体燃烧形成的热波向下传播过程中,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产生向外喷射的现象。

阴燃是指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缓慢燃烧,是针对固体燃烧而言的。

因此,阴燃不是液体燃烧呈现的现象。

6(多选题)燃烧产物会对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燃烧的主要燃烧产物是()。

  A.氰化氢B.—氧化碳

  C.氨气D.二氧化碳

  E.二氧化硫

[参考答案]B,D

[答案解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

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250倍,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

因此,答案是B、D,而A、C、E只是燃烧产物而已。

7(多选题)气体燃烧根据在燃烧前可燃气体和氧的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有()。

  A.扩散燃烧B.集中燃烧

  C.预混燃烧D.闪燃

  E.爆炸燃烧

[参考答案]A,C

[答案解析]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像固体、液体那样经熔化、蒸发过程,其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

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因此,答案为A、C。

8(多选题)燃烧按照其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可分为()。

  A.闪燃B.爆炸

  C.自燃D.点燃

  E.着火

[参考答案]B,E

[答案解析]燃烧类型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因此,答案为B、E。

9(多选题)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其中大部分燃烧的必要条件有()

  A.可燃物B.氧化剂

  C.明火D.引火源

  E.链式反应自由基

[参考答案]A,B,D,E

[答案解析]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是指可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

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的4个必要条件是指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根据题意是选择大部分燃烧的必要条件,因此,答案是A、B、D、E。

2016年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第一篇第二章

1(单选题)建筑物内电气柜发生的火灾是属于()火灾。

.

  A.C类火灾B.D类火灾

  C.E类火灾D.F类火灾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火灾分为A、B、C、D、E、F6类,其中E类火灾为带电火灾,即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

因此,题意中的电气柜火灾为带电火灾,即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某市一生产厂房发生金属粉尘燃爆事故,导致29人丧生,49人重伤,则该事故为()事故。

  A.一般B.较大

  C.重大D.特别重大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由于火灾事故的分级由死亡、重伤和直接经济损失决定,对于死亡29人和重伤49人的火灾事故,按死亡人数大于等于10且小于30属于重大火灾事故,按重伤人数大于等于10且小于50为较大火灾事故,评定事故级别时以其严重者为准,故为重大火灾事故,即正确答案为C。

3(单选题)室内火灾进入充分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是()。

  A.闪燃B.轰然

  C.爆燃D.自燃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在建筑室内火灾持续燃烧一定时间后,燃烧范围不断扩大,温度升高,室内的可燃物在高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释放出可燃气体,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600℃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

通常,轰然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充分发展阶段。

因此,正确答案为B。

4(单选题)某企业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导致3人死亡,10人轻伤,则该起火灾为()火灾。

  A.一般B.较大

  C.重大D.特别重大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由于火灾事故的分级由死亡、重伤和直接经济损失决定,对于死亡3人的火灾事故,按死亡人数大于等于3且小于10属于较大火灾事故,评定该起火灾为较大火灾,即正确答案为B。

5(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灭火的基本原理。

  A.冷却B.隔离

  C.化学抑制D.难燃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为防止火势失去控制,继续扩大燃烧而造成灾害,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将火扑灭,通常有冷却灭火、隔离灭火、窒息灭火和化学抑制灭火等方法,其根本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可见,其不包括“难燃”,即正确答案为D。

6(单选题)一般认为,火灾的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至其峰值的()时算起。

  A.80%B.60%

  C.50%D.25%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在火灾充分发展阶段的后期,随着室内可燃物数量的减少,火灾燃烧速度减慢,燃烧强度减弱,温度逐渐下降,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至其峰值的80%时算起。

因此,正确答案为A。

7(多选题)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就是热量传递,其中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有()。

  A.热传导 B.热扩散

  C.热对流  D.热辐射

  E.热放射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热量传递有3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在建筑火灾中,燃烧物质所放出的热能,通常是以上述3种方式来传播,并影响火势蔓延扩大的。

因此,正确答案为ACD。

8(多选题)建筑火灾由最初发生在室内的某个部位蔓延到相邻的区域,甚至整个建筑物,其发展过程大致了()等几个阶段。

  A.初期阶段  B.增长阶段

  C.轰燃阶段  D.充分发展阶段

  E.衰减阶段

[参考答案]A,B,D,E

[答案解析]建筑火灾发展过程分为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其中初期增长阶段又可以划分为初期阶段和增长阶段,因此,按题意选择A、B、D、E。

9(多选题)为防止火势扩大化而造成灾害,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灭火,其灭火原理主要有()。

  A.冷却灭火  B.隔离灭火

  C.人工灭火 D.窒息灭火

  E.化学抑制

[参考答案]A,B,D,E

[答案解析]为防止火势失去控制,继续扩大燃烧而造成灾害,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将火扑灭,通常有冷却灭火、隔离灭火、窒息灭火和化学抑制灭火等方法,其根本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故正确答案为ABDE。

2016年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第一篇第三章

1(单选题)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其不包括()。

  A.炸药爆炸B.可燃气体爆炸

  C.可燃粉尘爆炸 D.锅炉爆炸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化学爆炸包括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爆炸和可燃粉尘爆炸。

因此,不包括“锅炉爆炸”,即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A.大  B.小

  C.高 D.低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此题还考察了用词妥当性问题,如C中的“高”和A中的“大”,通常,爆炸极限用“高、低”描述合理,爆炸范围用“大、小”描述合理,根据题意,正确答案为A。

3(单选题)对于粉尘爆炸而言,其颗粒越细小,则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爆炸危险性越大。

  A.大  B.小

  C.多  D.少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可燃性粉尘因其燃烧热的高低、氧化速度的快慢、带电的难易、含挥发物的多少而具有不同的燃烧爆炸特性;其中颗粒越细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多,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爆炸危险性越大。

因此,正确答案为C,而A不符合题意的描述。

4(单选题)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其中能引起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间隔称为爆炸范围,例如甲烷的爆炸范围是()。

  A.4%〜75%  B.3%〜12%

  C.5%〜15%  D.2%〜9%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如下表所示为部分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对应的爆炸范围,可见,正确答案为C。

11.png

5(多选题)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分类,通常将爆炸分为()等几种。

  A.物理爆炸  B.粉尘爆炸

  C.化学爆炸  D.炸药爆炸

  E.核爆炸

[参考答案]A,C,E

[答案解析]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分类,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3种,其中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

根据题意,正确答案为A、C、E,而B、D属于化学爆炸。

6(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学火源。

  A.明火  B.撞击

  C.摩擦  D.化学反应热

  E.发热自燃

[参考答案]A,D,E

[答案解析]引火源是发生爆炸的必要条件之一,化学火源包括明火、化学反应热、发热自燃,故正确答案为A、D、E。

2016年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第一篇第四章

1(单选题)易燃气体有氢气、乙炔气、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等,其按火灾危险性分为()级。

  A.两  B.三

  C.四  D.五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易燃气体分为两级。

I级:

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Ⅱ级:

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因此,正确答案为A。

2(单选题)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不包括()。

  A.扩散性  B.可缩性

  C.流动性  D.带电性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包括易燃易爆性、扩散性、可缩性和膨胀性、带电性、腐蚀性和毒害性等,而流动性是易燃液体的通性,故选C。

3(单选题)通常将闪点小于()℃的液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

  A.-18  B.23

  C.28  D.60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通常,将闪点小于28℃的液体归为甲类火险易质,将闪点大于等于28℃且小于60℃的液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将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归为丙类火险物质。

因此,由题意得C为正确答案。

4(单选题)固体根据燃点的高低分为可燃固体和易燃固体,其中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的临界燃点为()℃。

  A.100  B.150

  C.200 D.300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燃点的高低,固体燃烧物质可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

燃点高于300℃的称为可燃固体,燃点低于300℃的称为易燃固体。

根据题意,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101.3kPa时,爆炸下限在13%,或燃烧范围不小于()个百分点的气体。

  A.10  B.12

  C.15 D.18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101.3kPa时,爆炸下限≤13%,或燃烧范围不小于12个百分点(爆炸浓度极限的上、下限之差)的气体,故选B。

6(多选题)易燃易爆危险品是指容易燃烧爆炸的危险品,其不包括()。

  A.易于自燃的物质  B.腐蚀品

  C.氧化性物质  D.有机过氧化物

  E.有毒品

[参考答案]B,E

[答案解析]易燃易爆危险品是指容易燃烧爆炸的危险品,包括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虽然部分易燃易爆危险品具有腐蚀性和毒害性,但易燃易爆危险品种类不包括危险品中的腐蚀品和有毒品,因此,答案选择B、E。

7(多选题)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包括()。

  A.爆炸性  B.受热膨胀性

  C.流动性 D.扩散性

  E.带电性

[参考答案]A,B,C,E

[答案解析]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包括易燃性、爆炸性、受热膨账性、流动性、带电性、毒害性等,根据选项,正确答案为A、B、C、E,而D为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

8(多选题)固体根据燃点的高低分为可燃固体和易燃固体,其中易燃固体按其燃点高低、燃烧速度快慢、放出气体的毒害性大小分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E.特级

[参考答案]A,B

[答案解析]根据燃点的高低,固体燃烧物质可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其中易燃固体按其燃点的高低、燃烧速度的快慢、放出气体的毒害性的大小又分为一级和二级。

因此,正确答案为A、B。

2016年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第二篇第一章

1(单选题) ()是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的系统。

  A.防烟系统  B.排烟系统

  C.防排烟系统  D.通风系统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防排烟系统可分为排烟系统和防烟系统。

排烟系统是指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外,控制建筑内的有烟区域保持一定能见度的系统。

防烟系统是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的系统。

由题意可知,正确答案为A。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建筑主动防火措施的是()。

  A.自动灭火系统 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C.防排烟系统 D.建筑防火间距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通常,建筑防火措施包括被动防火和主动防火两个方面。

建筑主动防火措施主要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

由题意可知,只有D不属于主动防火措施,即正确答案为D。

3(单选题)列选择中,不属于建筑被动防火措施的是()。

  A.建筑防火分区分隔 B.建筑防火构造

  C.防排烟系统  D.建筑防火间距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通常,建筑防火措施包括被动防火和主动防火两个方面。

建筑被动防火措施主要是指建筑防火间距、建筑耐火等级、建筑防火构造、建筑防火分区分隔、建筑安全疏散设施等。

由题意可知,只有C不属于被动防火措施,即正确答案为C。

4(多选题)由于引起建筑火灾的原因众多,其导致的危害呈多种形式,主要有()。

  A.危害人员生命  B.造成经济损失

  C.破坏生态环境 D.影响企业声誉

  E.影响社会稳定

[参考答案]A,B,C,E

[答案解析]筑火灾具有空间上的广泛性、时间上的突发性、成因上的复杂性、防治上的局限性等特点,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危害人员生命、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等。

所以,正确答案为A、B.C.E。

5(多选题)建筑防火是指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取防火措施,以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通常包括()。

  A.主动防火  B.主动灭火

  C.被动防火  D.被动灭火

  E.社会防控

[参考答案]A,C

[答案解析] 建筑防火是指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取防火措施,以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

通常,建筑防火措施包括被动防火和主动防火两个方面。

所以,正确答案为A、C。

6(多选题)如果建筑内空间面积过大,火灾时则燃烧面积大、蔓延扩展快,因此在建筑内实行(),可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既利于人员疏散和扑火救灾,也能达到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

  A.安全疏散  B.防火分区

  C.防排烟 D.防火分隔

  E.总平面布置

[参考答案]B,D

[答案解析]如果建筑内空间面积过大,火灾时则燃烧面积大、蔓延扩展快,因此在建筑内实行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可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既利于人员疏散和扑火救灾,也能达到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

防火分区包括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

所以,根据题意,正确答案为B、D。

2016年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第二篇第二章

1(单选题) 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为()。

  A.闪点  B.自燃点

  C.爆炸温度极限  D.流动性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评定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最直接的指标是蒸气压,蒸气压越高,越易挥发,闪点也越低,由于蒸气压很难测量,所以世界各国都是根据液体的闪点来确定其危险性。

闪点越低的液体,越易挥发而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燃也越容易。

所以,根据题意,正确答案为A。

2(单选题)若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时,其火灾危险性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A.5%  B.10%

  C.20%  D.30%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戌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2)丁、戌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

所以,根据题意,正确答案为A。

3(单选题)若某生产企业的一座镁粉厂房内存放有汽油、煤油和柴油,且汽油、煤油和柴油所占本层面积分别达到5%、6%和7%,则该厂房的火灾危险性依据()来确定。

  A.镁粉  B.汽油

  C.煤油 D.柴油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由于镁粉厂房中存放有汽油、煤油和柴油,其中汽油、煤油和柴油所占本层面积均大于5%,所以火灾危险性要根据其中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在镁粉、汽油、煤油和柴油中,汽油的火灾危险性是最大的,

因此,正确答案为B。

4(单选题)若某生产企业的一座铝粉厂房内存放有乙炔和煤油,且乙炔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存量为30m³,煤油所占本层面积达到7%,则该厂房的火灾危险性为()。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于铝粉厂房内存放有乙炔和煤油,乙炔气体存量为30m³,超过不按其火灾危险性确定的最大允许量25m³;煤油占本层面积达到7%,大于5%。

因此,在铝粉、乙炔和煤油中,选择火灾危险性较大者即为乙炔,其火灾危险性为甲类,因此,正确答案为A。

5(单选题)某面粉加工厂的面粉碾磨车间为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建筑高度为25m,建筑面积共3600㎡。

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该面粉碾磨车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确定为()。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是:

  1)28℃≤闪点<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

  5)助燃气体。

  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大于或等于60℃的液体雾滴。

  因此面粉碾磨车间属于第6)条,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

同时铝粉或镁粉厂房,金属制品抛光部位,面粉厂的碾磨部位等火灾危险性都属于乙类。

因此,正确答案为B。

6(单选题)根据《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14)对石油库储存油品的火灾危险性细化分类,乙A类对应的油品闪点范围是()℃。

  A.28≤Ft≤35 B.28≤Ft≤45

  C.35  D.45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14)将石油库储存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3类,具体如下表所示。

所以,根据题意,正确答案为B。

11.png

7(单选题)某仓库存有百货、陶瓷器具、玻璃制品、塑料玩具、自行车,请问:

该仓库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确定为()。

  A.戊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该仓库储存了不同火灾危险性的物品,同一座仓库或者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陶瓷器具、玻璃制品、自行车的火灾危险性为戌类,百货、塑料玩具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因此该仓库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为丙类。

故正确答案为C。

8(多选题)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为()。

  A.闪点  B.自燃点

  C.爆炸极限  D.扩散性

  E.化学活性

[参考答案]B,C

[答案解析]爆炸极限和自燃点是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可燃气体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越容易与空气或其他助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其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大。

可燃气体的自燃点越低,遇有高温表面等热源引燃的可能性越大,火突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因此,正确答案为B、C。

9(多选题)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为()。

  A.闪点  B.自燃点

  C.燃点 D.熔点

  E.沸点

[参考答案]C,D

[答案解析]对于绝大多数可燃固体来说,熔点和燃点是评定其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参数。

熔点低的固体易蒸发或气化,燃点也较低,燃烧速度也较快。

因此,根据题意,正确答案为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