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贝雷架在桥梁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9101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跨度贝雷架在桥梁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跨度贝雷架在桥梁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跨度贝雷架在桥梁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跨度贝雷架在桥梁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跨度贝雷架在桥梁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跨度贝雷架在桥梁中的应用.docx

《大跨度贝雷架在桥梁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跨度贝雷架在桥梁中的应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跨度贝雷架在桥梁中的应用.docx

大跨度贝雷架在桥梁中的应用

大跨度贝雷架在桥梁中的应用

电子校立交工程大跨度贝雷架QC小组

一、工程概况

龙华大道跨线桥位于渝北区电子校,为重庆市2008年重点建设工程之一,也是“畅通重庆”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

该桥梁全长158m,跨径组合为2×30+38+2×30=158m。

全线为单箱单室现浇连续箱梁,顶宽10m,底宽,梁高。

顶板厚,底板厚,腹板跨中厚。

箱梁分两次浇筑:

第一次浇筑底板和腹板;第二次浇筑顶板。

二、QC小组简介

QC小组成员一览表附表1

小组

名称

电子校立交工程大跨度贝雷架QC小组

成立时间

课题类型

现场

攻关型

活动时间

新注册日期

注册编号

QC-03-2008

活动频率

平均每两周一次

课题活动次数

7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职务

职称

组内

职务

TQC教育

1

戴何洁

36

本科

项目经理

工程师

组长

平均50小时

2

曹畅

35

本科

项目总工

高级工程师

副组长

3

张小东

37

本科

技术副经理

工程师

组员

4

沈定平

46

大专

生产副经理

工程师

组员

5

刘钰

27

本科

内业资料员

助理工程师

组员

6

李冬伟

28

本科

测量员

工程师

组员

7

杨喜林

55

大专

质检员

工程师

组员

8

钟周

27

本科

安全员

助理工程师

组员

9

邓兴勇

33

大专

施工员

工程师

组员

制表:

刘钰复核:

张小东日期:

2009年6月6日

三、选择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本跨线桥与金龙路交叉并上跨,此“十”字路口各方向车流量特别大,新建桥梁在此处设置了跨度为38m的箱梁结构,施工中必须采用大跨度的架体结构来跨越,确保交通畅通。

由于本公司在以前未遇到此类似大跨度支架系统,所以需引进其他企业先进施工经验及理念。

(二)、课题的确定

由此可见,项目部需引进新的支架体系。

本次QC小组活动名称为:

大跨度贝雷架在桥梁中的应用

四、设定课题目标

(一)、目标

电子校-松牌路立交龙华大道跨线桥支架体系稳定、安全

(二)、目标值

1、施工加荷过程中竖向构建侧向变形控制在5cm以内;

2、支架系统刚度满足要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沉陷控制在2cm以内;

3、支架系统于2008年11月16日前安装完毕,以确保龙华大道跨线桥混凝土与2009年1月3日前全部浇筑完毕。

(三)、目标可行性论证

1、有利条件

1)、该支架体系为型钢构件结构体系,可通过钢结构等专用软件实现结构的应力、应变模拟试验;

2)、本工程得到新科建筑公司及重庆第九建设有限公司安装分公司的大力支持及积极参与。

2、不利条件

1)、工期紧迫;

2)、交通量大,安全隐患多;

综合以上情况,经过客观分析,本小组一致认为:

目标完全能够实现。

五、提出方案,确定最佳方案

(一)、方案的提出

在本工程开工初期,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对龙华大道跨线桥支架体系供提出3种方案:

连续多跨碗扣式支架;型钢门架;贝雷支架。

(二)、方案的分析、评估及选定

型钢门洞的方案由于预留跨径受限,设置连续多跨支架则有行车撞击架体的安全隐患,且对行车视线不利,故排除此方案。

贝雷支架具有有效净跨较大、抗弯能力和刚度较好的特点,经多方论证,特在此跨中净跨范围内,用贝雷桁架跨越行车道。

三种方案分析选定见附表2:

方案的分析、评估及选定表附表2

序号

支撑体系类型

分析其优(缺)点

方案选择

1

连续多跨支架

1、施工便捷,造价低;

2、人力、物力耗费大,施工工期较长;

3、跨距达38米,安全性较低;

4、对交通影响较大。

不采用

2

型钢门架

1、安全性较高;

2、人力、物力耗费大,施工工期较长;

3、对交通影响较大。

不采用

3

贝雷支架

1、安全可靠;

2、施工方便,人力、物力耗费小,施工工期较短;

3、对交通影响最小。

可采用

制表:

刘钰复核:

张小东日期:

2009年6月6日

(三)、确定最佳方案

通过对比分析,第3种方案(贝雷支架)评为最佳方案。

六、问题假想预测

(一)、贝雷支架体系流程(附图3)

 

不能满足

要求

 

OKNO

 

返工

NO

 

制表:

刘钰复核:

张小东日期:

2009年6月6日

附图3贝雷支架系统流程图

(二)、问题假想原因预测

我们组织小组成员查看互联网、相关书籍中有关大跨度支架体系的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并借鉴其他企业相关的施工经验,假想问题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1、施工专项方案不合理;

2、基础承载能力不明确;

3、操作过程中未按规范及批准的方案实施,主要表现为:

1)、节点连接未满足要求;

2)、构造措施、剪刀撑未满足要求;

4、挠度值不明确,预拱度留设不足。

七、确定对策

通过上述问题假想预测所归纳的几点原因,结合贝雷支架系统流程图,制定实施对策如附表4所示:

对策表附表4

序号

要求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时间

负责人

1

建立应力、应变模型进行深化设计

建立应力、应变模型通过不对称加载分析,进行力学计算、构件验算等

解决实际施工不对称加载垂直度偏差以及自由长度偏大,加强节点刚度,减小应力

1、以重庆第九建设有限公司质量技术部为依托,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深化设计

重庆第九建设有限公司质量技术部

2008年9月-10月

曹畅

张小东

2、增设水平杆及剪刀撑

3、加大节点板厚度及尺寸

现场

2008年11月

戴何洁

张小东

沈定平

2

确保地基承载力

地基调查,进行验算,确定是否加固

避免基础下沉的负面影响

1、现场定位放线,勘察地基,钻芯检测并验算

2、通过验算结果确定是否加固

现场

2008年11月

张小东

沈定平

杨喜林

3

确保制作以及拼装、焊接质量

实现制作、安装全过程控制

确保拼装、焊接质量及多方验收合格

1、委托专业厂家制作安装

2、检查构件尺寸

3、检查焊接长度

4、现场测量检查

车间

现场

2008年10月-11月

张小东

沈定平

杨喜林

李冬伟

4

确保支架体系稳定性

检查水平拉杆、剪刀撑等

确保支架体系整体的稳定性

1、检查、校正水平杆、剪刀撑

现场

2008年11月

张小东

沈定平

杨喜林

5

防止支架挠度值过大

计算和收集箱梁分次浇筑时贝雷架的挠度值

防止支架挠度值过大,避免砼出现裂缝

1、计算和收集箱梁分次浇筑时贝雷架的挠度值

2、留设预拱度

现场

2008年11月

张小东

李冬伟

制表:

刘钰复核:

张小东日期:

2009年6月6日

八、对策实施

实施一

建立应力、应变模型通过不对称加载分析,进行深化设计,设计部分由曹畅、张小东执行。

1、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了解施工加载情况。

 

制表:

刘钰复核:

张小东日期:

2009年6月6日

2、根据加载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如下:

3、根据力学分析,增设水平杆及剪刀撑,增强贝雷支架整体稳定性。

实施二

地基调查、地基承载验算,确定是否进行地基加固,由张小东、沈定平、杨喜林执行。

1、对基础范围进行现场放样。

2、剔除原路面,对原路基1.5m深度范围内软基用砂碎石换填,浇筑11m×3m×0.3m的C30钢筋砼整体基础。

3、在基础上铺设600mm×600mm×20mm厚钢板,以均匀承受钢管砂筒传递的荷载。

4、承载力计算:

承载力:

σ=6000÷2÷33=<[σ0](总荷载600吨,传递给2个基础,每个基础面积为11m×3m=33m2),密实碎石土[σ0]为800~1000kpa,满足要求。

实施三

实现制作、安装全过程控制,以提高拼装、焊接质量,由张小东、沈定平、杨喜林、李冬伟负责执行。

为确保构件焊接质量,顺利通过监理单位组织的联合验收,委托专业钢结构单位施工,同时加强现场质量检查,除必须检查焊缝外,重点检查如下几方面:

1、钢格构柱上下对接错口控制在3cm内,超出部分增设厚度不小于16mm、长度不小于300mm的竖向补强板。

2、桁架梁与桁架梁、格构柱对接时,交接处斜撑杆后焊,严格检查与节点板的搭接焊长度。

3、桁架梁与桁架梁、以及桁架梁与格构柱拼装、焊接严格控制错口尺寸。

结果:

2008年11月8日通过监理单位组织的联合验收。

实施四

定期/不定期检查水平杆、剪刀撑等构造杆件,由张小东、沈定平、杨喜林执行。

为确保支撑体系稳定性,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支撑体系不断加载引起的垂直度偏差较大而致使体系失稳的事故发生,着重组织了水平杆以及剪刀撑检查。

结果:

支架整体稳定性良好。

实施五

防止支架在箱梁混凝土二次浇筑过程中挠度过大,由张小东、李冬伟负责执行。

为防止支架在箱梁混凝土二次浇筑过程中挠度过大,应注意计算和收集箱梁分次浇筑时贝雷架的挠度值,同时留设足够的预拱度。

测量员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取实时监测,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并检查原因,及时处理。

九、总体效果检查对比

1、安全方面:

通过定期观测,基础未出现不均匀沉陷现象。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支架最大变形值为1.5cm,本工程施工阶段未发生任何事故(详见附图5)。

2、进度方面:

原计划2008年11月16日支撑体系结束,实际2008年11月8日完成,提前8天。

3、交通方面:

在整个贝雷支架施工期间,未对金龙路、松牌路交通造成任何影响。

4、社会效益:

电子校-松牌路立交工程获得建委及各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在施工期间未对周围老百姓造成负面影响,得到百姓一致称赞。

 

单位:

mm

 

附图5:

变形控制对比

制图:

刘钰复核:

张小东日期:

2009年11月8日

十、总结及巩固措施

结合三合一体系重新编制文件,公司质量技术部将此贝雷支架体系标准化,纳入公司新版《作业指导书》,并拟在我司其他桥梁施工项目中予以实施。

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效益,提高了小组成员的技术作业能力。

在其他部位施工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施工组织协调,加大质检、安监力度,集思广益,再度提高,确保工程顺利按期完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