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三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1课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9014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三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1课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三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1课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三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1课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三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1课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三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1课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三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1课 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三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1课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三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1课 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 选修三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1课 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习题选修三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含答案

第1课 巴黎和会

学习目标:

1.了解凡尔赛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

2.剖析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1.重点:

列强出席会议的图谋、《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及评价。

2.难点:

对《凡尔赛和约》若干内容的理解及评价。

教材整理1 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1.目的:

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组建国际新秩序。

2.召开:

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正式开幕。

3.概况

(1)参加国:

27个国家,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2)三巨头:

劳合·乔治(英)、克里孟梭(法)、威尔逊(美)。

4.实质: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5.与会国的目的

(1)美国:

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

(2)英国

①目的:

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

②措施:

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利用美国遏制法国称霸欧洲大陆。

(3)法国

①削弱乃至肢解德国,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②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

(4)日本:

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以便进一步侵略中国,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6.勾结与争夺

(1)焦点问题:

如何处理德国。

①法国:

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

②英国:

不同意过分削弱德国,并得到美国支持。

③英美:

反对法国建立莱茵共和国,但表示如果法国遭到德国进攻,将援助法国。

(2)山东问题

①态度:

日本企图攫取中国山东,得到英法的支持,中国坚决要求收回山东。

②结果:

英、法、美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③影响:

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教材整理2 《凡尔赛和约》

1.签署:

列强以重新发动进攻相威胁,迫使德国于1919年6月28日签约。

2.内容

罪责

德国及其各盟国承担

领土

重新划定德国疆界,通过割地、军事占领、承认独立等方式改变德国领土现状

殖民地

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瓜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军事

限制德国军备,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限制其军队人数、武器装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为非军事区

赔款

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当时未制定赔款总数,规定在1921年5月1日前,德国应先偿付价值200亿金马克的物资,并承担占领军的全部费用

3.评价

(1)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

(2)积极作用

①原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通过战争与和约暂时得到了解决。

②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

(3)消极影响:

和约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是战胜国瓜分战利品,建立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

2.处理德国问题成为巴黎和会的焦点,列强强迫德国接受苛刻的《凡尔赛和约》。

3.在中国山东问题上,美、英、法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了日本。

4.凡尔赛会议实质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这次会议表面上使世界获得了暂时和平,但它已经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

探究点 《凡尔赛和约》的危险性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德国人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

史料一中的图片说明“反对《凡尔赛和约》”是关键信息。

史料二 1919年6月《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被法国元帅福煦听到后,他说: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史料二中“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是关键信息。

【史料应用】

(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从深层次反映了什么矛盾?

【提示】 问题:

《凡尔赛和约》因给德国带来极大危害和屈辱,激起了德国复仇主义情绪。

矛盾:

凡尔赛体系下战胜的协约国与战败的同盟国之间的矛盾。

(2)史料二中福煦元帅对《凡尔赛和约》的签订持什么态度?

结合史实说明他这一态度的理由?

【提示】 态度:

担心。

理由:

《凡尔赛和约》具有掠夺性,必然招致德国的不满和报复。

史实:

德国要支付巨额赔款。

(或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史论拓展】 《凡尔赛和约》背后隐藏的危险

(1)《凡尔赛和约》的强加性和苛刻性,使德国上下对和约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情绪,特别是德国军方的不服情绪。

因为他们认为,战争结束时,战线实际上还在法国领土上,德军在军事上并没有一败涂地,只不过是由于国内发生了革命,政府更迭,新政府为了减少国家的损失才请求和平,但实际结果却是得到一个带有强制性和侮辱性的和约,这使得德国人难以忍受。

(2)和约对德国的残酷经济掠夺,不仅损害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使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这必然会引起德国整个社会对《凡尔赛和约》的抵触。

之后法西斯势力轻而易举地利用了人民的这种情绪,打着挣脱《凡尔赛和约》束缚的旗号迅速崛起。

(3)德国是一个有着很强经济潜力和军事能量的国家,它不可能长期忍受和约的压制和束缚,一旦德国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它必然会谋求摆脱和约对它的种种束缚。

而在一个弥漫着复仇情绪和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战争是难以避免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凡尔赛和约》埋下了滋生下一场战争的种子。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借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

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规范解答】 第

(1)问,联系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根据材料中“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来分析归纳。

(2)问,从国家利益角度来分析,并结合材料中的“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来分析概括。

【答案】 

(1)不同之处:

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

(2)主要原因:

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

1.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陆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  )

A.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B.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C.斯大林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

D.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

【解析】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正式开幕,实际出席和会的有27个国家,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答案】 C

2.巴黎和会上,英国既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图谋,又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要求,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维护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以便三国共同主宰世界

B.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并主宰欧洲

C.充分利用法美矛盾,为自己谋取利益

D.维护欧洲安全,既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也反对美国介入欧洲事务

【解析】 在巴黎和会上,英国为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一方面联合法国抵制美国,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另一方面又利用美国遏制法国称霸欧洲大陆,故选B项。

【答案】 B

3.“在德国人看来……凡尔赛条约是苛刻的勒令。

”这是因为“条约”要求德国(  )

①承担战争罪责 ②偿付巨额赔款 ③放弃全部海外殖民地 ④割萨尔区给法国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一战中德国战败,巴黎和会成为一个分赃会议,德国需要承担战争的罪责,故①正确;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巨款赔款并承担占领军的全部费用,故②正确;德国放弃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战胜国瓜分,故③正确;萨尔区由法国占有15年,然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故④错误。

【答案】 A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三巨头操纵世界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认为:

“一战后有关德国方面,条约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宽大……这样就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巨头妄图怎样操纵世界。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过于严厉”?

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条约“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

【解析】 第

(1)问,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英、法、美的战略企图。

(2)问,根据《凡尔赛和约》的内容,说明其“过于严厉”,并剖析这种“过于严厉”与法西斯上台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 

(1)法国:

严厉制裁德国,维护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

反对过分制裁德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维护世界霸主地位;美国:

提出“十四点原则”,妄图称霸世界。

(2)“过于严厉”指条约把所有的战争罪责都推向了德国及其盟国,并对德国实行严惩。

理由:

条约以战胜国和强国意志为中心,激起了德国的复仇情绪,给日后法西斯在德国的上台和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和条件。

学业分层测评(五)

(建议用时:

30分钟)

[学业达标]

1.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曾提出“十四点原则”,作为一战后恢复世界和平的基本方针。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却嘲弄说:

“上帝也只提出十诫,威尔逊却要十四点。

”这种说法反映出当时的和会(  )

A.十四点原则在巴黎和会上全部实现

B.主控和会的战胜国领袖意见各异

C.法国和美国的立场完全一致

D.法国之所以接受“十四点原则”是出于英美联手强迫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并没有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实现,排除A项;巴黎和会上各国之间矛盾重重,故C项错误;英、美只是在处理德国问题上联手反对法国,故D项错误。

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之间意见大不相同,故选B项。

【答案】 B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外长西蒙斯说:

“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

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将会同我们达成协议。

”你认为“割牛的头”和“挤牛的奶”的分别是(  )

A.美国和英法B.法国和美英

C.苏联和英美D.英国和美法

【解析】 法国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甚至要肢解德国;英国则要求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但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美国不愿意失去德国这个在欧洲的投资场所。

【答案】 B

3.巴黎和会的美国记者贝克尔曾说:

“俄国问题对巴黎会议的影响是深刻的,没有莫斯科就不能理解巴黎。

虽然布尔什维克和布尔什维主义在巴黎不曾有代表,但经常都是强有力的因素。

”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法国主张严厉惩罚德国以获得欧洲大陆霸权

B.英国为巩固世界霸权地位与美国矛盾尖锐

C.英、美联合反对法国严厉惩罚德国的主张

D.英、法、日等国瓜分了德国海外的殖民地

【解析】 由“虽然布尔什维克和布尔什维主义在巴黎不曾有代表,但经常都是强有力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担心一个过分苛刻的对德和约将促使德国倒向布尔什维主义,所以英、美联合反对法国严厉惩罚德国的主张。

【答案】 C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主要是为了(  )

A.维护西欧的和平B.保证自身的安全

C.促进欧洲的复兴D.压制苏维埃俄国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宰割德国。

法国企图从侧翼钳制德国,从根本上说这是害怕德国复仇,为了自身的安全而考虑。

【答案】 B

5.观察下图漫画,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能够分得和平大蛋糕的“一角”的关键因素是(  )

《山东:

日本分得和平大蛋糕的一角》

A.中国的五四运动激怒了帝国主义列强

B.日本取得了美、英、法等国的支持

C.日本在和会上不插手欧洲的事务

D.德国主动请求和会把山东交给日本

【解析】 A项本末倒置,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C项是一方面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B

6.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

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  )

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 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

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根据和约内容可知,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奥地利合并,且需要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①④正确。

根据和约内容可知,德国不能实行义务兵役制,只能保留有限的军队和武装,英美等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据此排除含②或③的选项。

【答案】 B

[能力提升]

7.(2016·全国卷丙)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原则”。

其主要内容包括:

公开外交、订立

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

《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

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

“十四点原则”的实施严重受阻。

——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严重受阻的原因。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时间“1918年1月”并联系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的举措、美国外交政策等多角度、多层面概括。

(2)问结合“十四点原则”本身的局限性、当时列强之间的关系、美国实力及国内形势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