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信中学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924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信中学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执信中学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执信中学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执信中学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执信中学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信中学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docx

《执信中学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信中学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信中学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docx

执信中学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

执信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政治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连同答卷共12页,满分为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

本大题共40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

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

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

”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

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这是因为()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个对立的派别B.二者都是时代的精华

C.人们在思维和存在关系上的对立一直存在D.两者都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3.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

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4.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  

5.下列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是()

①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③子不语怪、力、神④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A.①③④⑤B.①⑤⑥C.③④⑤D.③④⑤⑥

6.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7.下列对世界的看法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是()

①量力而行,尽力而为②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③万物独化,物各自生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它是()

A.源于实践的科学B.认识世界的科学

C.改造世界的科学D.变化发展的科学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有机统一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0.比尔•盖茨认为“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

”从哲学角度看,创意的“裂变效应”体现了()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正确意识具有决定作用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11.“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1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的。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13.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

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

这种现象反映了()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4.“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这句诗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15.荀子曰: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16.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

这说明()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18.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

这集中反映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20.1936年柏林奥运会,欧文斯创下10.3秒的百米世界纪录。

之后,医学界研究断言,百米赛道上人类所能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

但是32年后,海固斯创造了9.95秒的新纪录,打破了这一断言。

这表明()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③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科学的认识④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1.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22.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

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

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23.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4.现代家居设计中,最能体现设计感的往往是部分而非整体,一个“点睛之笔”的创意往往能让人记忆犹新,并能迅速提升整个居事的层级。

这表明()

A.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整体

B.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C.整体和部分相互转化,关键部分会发挥整体的功能与效果

D.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往往大于整体的作用

25.顺应“网络微时代”对“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益智游戏。

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就能顺手晚上几分钟。

目前该游戏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时间里赚进500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

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

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②人得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③认识过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D. ②④

26.与“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体现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A.塞翁失马,焉知非福B.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C、牵牛要牵牛鼻子D.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27.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8.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

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

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9.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是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

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加,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0.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

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

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②整体与部分是辨证统一的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④质量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1.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2.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总体上看,黑格尔哲学体系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33.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菊花。

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

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

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34.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

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画龙点睛——关键部分会影响整体功能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5.“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完美无瑕。

这体现了()

A.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实现改造世界向产品改变世界的转变D.系统优化的方法

36.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

如图l所示,“五行”相生相克。

“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

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7.波茨坦地球研究中心与德国隧道钻探专业生产厂商一起开发了一台充满创新思想的深孔钻机,用来挖掘储存在岩层中的热水。

研究中心能利用热水推动一座5兆瓦的电站运转,并从中获取电能和热能。

这告诉我们()

①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②创新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发展④要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8.“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9.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40.有人依据玛雅太阳历提出“2012世界末日说”。

科学界多年的观测与研究表明:

2012年可能大规模暴发太阳耀斑,会影响地球通讯系统,但不会导致地球文明毁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末日说”对当代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B.“世界末日说”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世界末日说”与太阳耀斑暴发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D.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暴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

二、单项选择题Ⅱ:

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41.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

“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

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

”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研究,是因为()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B.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C.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真正的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

42.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

“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43.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

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44.霍金说:

“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  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

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的可知

45.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

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6.科学理论非一成不变:

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

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买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

这说明()

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48.“科学思维应该天马行空,科学研究必须脚踏实地”。

最能概括这一观点的是()

A.既要有创新意识,又要求真务实B.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

C.既要尊重权威,又要学习书本知识D.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49.图11、图12蕴涵的哲理有(   )

①图11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图12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③图11、图12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④图11、图12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50.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社会性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D.历史性

51.下列说法中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蕴涵相同哲理是( )

A.春江水暖鸭先知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

52.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53.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

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

      “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  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

”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

54.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

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5.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

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

 A.把握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B.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C.把握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D.把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56.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

在表演中,演员们把脸上涂上不同颜色的油彩,以象征角色的性格和品质,如红脸表示赤胆忠心、气性耿直。

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②创造性思维来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③京剧脸谱是对人们性格和品质的真实反映  ④京剧脸谱是源于客观存在的艺术  

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7.唐朝诗人李商隐诗: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这首诗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A.事物运动有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想作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

58.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这告诉我们()

A.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创造真理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到的认识就是真理

59.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

60.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

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30分)

61.材料一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明·王守仁

材料二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