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910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1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西南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某液晶电视生产企业在欧洲设立了组装厂,主要零部件来自于中国,产品销往欧洲市场。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班列开通,使运往欧洲分厂的原材料由原来的38天缩短到16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该企业在欧洲设立工厂

主要原因是()

A.研发技术高B.消费市场广阔C.原材料丰富D.劳动力素质高

2.该企业在中欧班列开通前主要零部件的运输方式最可能是()

A.海运B.公路C.航空D.铁路

3.中欧班列开通后,使该企业欧洲工厂的市场适应性增强,主要是因为()

A.运输成本下降B.减少库存积压C.扩大市场范围D.减少销售环节

【答案】1.B2.A3.B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材料,该公司为液晶电视生产企业,虽在欧洲设立工厂,而主要部件来自中国,工厂为组装厂,研发技术影响不大,产品销往欧洲市场,故主要影响因素为消费市场,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结合材料,中欧班列开通后缩短了运输时间,说明之前运输速度慢。

而国际主要的货物运输方式为海运,故最可能是海运,A正确。

故选A。

【3题详解】

中欧班列缩短了运输时间,从而减少库存,B正确。

但相比较海运,铁路运输成本增加,A错误。

并没有减少销售环节,市场面向欧洲,也没有扩大市场范围,CD错误。

故选B。

【点睛】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1、铁路,具有运量大、运费低、速度快、连续性好、安全可靠、受气候影响小等特点,适合运输大宗、笨重、长途货物等。

2、公路,具有运量小、运费高、速度快、最为机动灵活等特点,适合运输短途、量小、易变质的货物、鲜货等

3、水路,具有运量最大、运费最低、速度最慢、受气候影响大等特点,适合运输运距远、运量大、时间宽松的大宗货物等。

4、航空,具有运量小、运费最高、速度最快等特点,适合运输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少、时间紧的货物等。

5、管道,具有运量大、运费低、最具连续性、可昼夜运输、投资小、占地少、便于管理、安全可靠、受气候影响小等特点,适合运输液体、气体等。

石头城位于丽江东北部,三面为砾岩裸露的悬崖绝壁,一面是斜插金沙江河谷的石灰岩体,因其房屋皆建其上而得名。

石头城周边山坡上,自流灌溉的层层梯田成为“万山凋零”中的一抹绿色。

下图为石头城的位置和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万山凋零”反映该地区()

A.地处干热河谷B.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水土流失严重D.土地石漠化较严重

5.形成石头城三面悬崖一面斜插金沙江河谷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A.岩浆活动B.差异侵蚀C.人工修凿D.地壳张裂

6.石头城周边梯田的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

A.金沙江的河水B.沿断层流出的承压水C.迎风坡的雨水D.玉龙雪山的冰雪融水

【答案】4.A5.B6.D

【解析】

【4题详解】

石头城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由于气候干热,所以植被生长较少而显得“万山凋零”。

“万山凋零”反映该地区地处干热河谷,故选A。

【5题详解】

三面悬崖为砾岩,另一面为斜插

石灰岩体,均为沉积岩,排除A;不同岩石组成部分形成了“悬崖”和“斜面”多为差异性分化侵蚀形成的可能,故B正确。

此处陡崖的形成主要是由自然原因造成,故C错;横断山区处于地壳碰撞挤压地带,故D错。

故选B。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自流灌溉的层层梯田成为“万山凋零”中的一抹绿色。

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少,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排除C;该灌渠系统是自流到梯田进行逐层灌溉的,梯田位于山坡上,金沙江的水不能自流到梯田,排除A;山坡地区,地势较高,承压水出露的可能性很低,故排除B;因此补给水源只能来自附近比其地势更高的玉龙雪山,D正确。

故选D。

【点睛】云南山原是一个由北向南逐渐倾斜的高原地带,沿河谷走向的山脉排立在河谷两侧,对水汽气流的阻挡而形成降雨,并有降低水汽含量、减弱势力的作用。

在干热河谷两侧的山脉,不同坡向有明显的降水差异;同时,在深陷河谷中的背风坡面出现的焚风效应对河谷内气候影响较大。

另外河谷局部环流以谷风形式持续时间较长,其结果必然是地面蒸发作用旺盛,水汽遗失趋势长时间维持。

富铁矿是我国重要的紧缺型战略性矿产资源,但长期依赖进口,仅2020年,我国就从澳大利亚进口约7亿吨矿石。

2011年开始转变了传统勘查模式,提出新的成矿理论,构建了可推广的深地探测方法,于今年在山东德州禹城李屯项目区发现约3500万吨富铁矿。

完成下面小题。

7.山东德州高品位富铁矿的发现主要得益于()

A.政策优势B.技术提升C.国际形势D.资金充足

8.李屯项目区煤铁共盆,可实现多矿种兼探联采,集约开发,部分铁矿埋藏深度达1300米,

开采中可能面临()

①地层的变形,地表局部塌陷②表土破坏,加剧土地沙漠化③堆放废弃物,侵占破坏土地④SO2排放多,酸雨问题严重⑤切断蓄水层,形成漏斗区域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⑤D.③④⑤

9.对比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困境,你认为目前德州禹城在开发过程中应该()

A.扩大探测范围,加速铁矿资源开采B.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C.限制资源开发,优先保护生态环境D.加强产业协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答案】7.B8.C9.D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2011年开始转变了传统勘查模式,提出新的成矿理论,构建了可推广的深地探测方法,于今年在山东德州禹城李屯项目区发现约3500万吨富铁矿。

新的成矿理论和深地探测方法是发现富铁矿的关键,所以B正确。

【8题详解】

开发矿产资源会对地形、土壤、大气、水环境、植被等产生影响,但二氧化硫的产生更多是在冶炼、燃烧矿产资源中产生的,该地为半湿润地区,沙漠化问题不突出,因此②④不符合题目中“开采中面临问题”,所以C正确。

【9题详解】

资源型城市面临产业老化、单一、就业乏力,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应围绕资源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集聚,创造就业提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解决开发中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所以D正确。

加速铁矿资源开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避免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限制资源开发,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会影响到经济发展速度,ABC错误。

故选D。

【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

  

加快资源型产业的退出;扶持新型主导产业;实现产业接续和替代;培育发展重点企业和拳头产品;强化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协调程度;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带动经济顺利转型;建立并完善多元投资体制,应千方百计吸引外部资金,增大招商引资力度。

甲地(39°54′N,116°20′E)多年各月平均气压距平(指某地当月平均气压与当地年平均气压差值)变化情况图(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

10.一年中,甲地气压偏离年平均值最大的月份,多出现在()

A.1月B.3月C.6月D.12月

11.甲地1月与7月气压差异的形成,其主要原因是受()

A.下垫面热力性质变化的影响B.地形起伏变化的影响

C.黄赤交角与地球公转的影响D.季风风向变化的影响

12.冬季,长期控制甲地的气压系统,明显增强了甲所在国南北()

A.年降水量差异B.冬季气温差异C.冬季风向差异D.昼夜长短差异

【答案】10.A11.C12.B

【解析】

【10题详解】

在图中,可以从正、负两个维度读取气压偏离值。

1月距平值约为11hPa,最大,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题详解】

下垫面及地形起伏对一定地区而言是基本稳定的,年内不会发生变化。

A、B错。

季风风向常年相对稳定,且季风风向是气压差异的结果,不是产生气压差异的原因,故D错。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会产生太阳辐射周年变化,故而引起气温周年变化,造成地区间热力作用的周年变化,带来气压的周年变化,C正确。

故选C。

【12题详解】

根据资料,甲地冬季为高压系统,依据经纬度可知,控制甲地位于我国,冬季受亚洲高压控制,为我国带来寒冷西北风,加据冬季南北温差,冬季我国风向均为偏北风,B正确,C错;我国南北方年降水总量差异主要与夏季风影响程度有关,干冷冬季风对降水量影响小,故排除A;南北昼夜长短差异不受气压系统影响,D错误。

故选B。

【点睛】冬季,陆地更冷(陆地比热小,温差大),形成冷高压,在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是亚洲高压,其中心位于副极地地区的蒙古—西伯利亚(纬度高,气温低,进而气压更高),又称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而本来应该在副极地地区存在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高压所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了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夏季,陆地更热(陆地比热小,温差大),形成热低压,在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是亚洲低压,其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的印度半岛西北部(纬度低,气温高,进而气压更低),又称为印度高压。

而本来应该在副热带地区存在的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所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了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南方蓝鳍金枪鱼生长缓慢,具有成群洄游到澳大利亚西北海岸外围进行产卵繁殖的习性。

每年部分南方蓝鳍金枪鱼洄游到大澳大利亚湾,并在此停留长达3~4个月,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当地渔民每年用围网渔船捕获小型蓝鳍金枪鱼,并运输到林肯港,在林肯港附近人工投放沙丁鱼、凤尾鱼等,育肥2~3个月之后收获。

下图是南方蓝鳍金枪鱼产卵及洄游路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南方蓝鳍金枪鱼的生活习性是()

A.偏爱冷水域B.顺洋流洄游C.植食性为主D.在深海产卵

14.南方蓝鳍金枪鱼停留大澳大利亚湾的主要原因是()

A.海浪平静B.饵料较丰富C.水温适宜D.海水盐度高

15.澳大利亚采用“围网+育肥”

渔业方式有利于()

A.增加鱼品种类B.减少鱼获成本C.减缓鱼类濒危D.提高鱼产品质

【答案】13.A14.B15.D

【解析】

【13题详解】

由图中产卵和洄游线路基本都是中高纬度西澳大利亚寒流和西风漂流影响区域,故选A;洄游与洋流方向不一致,排除B;渔农“投放沙丁鱼、凤尾鱼”可知金枪鱼为肉食性,排除C;产卵区纬度较低可推产卵需水温适中,深海温度低不适宜产卵,排除D;故选A。

【14题详解】

影响生物生存与食物密切相关,澳大利亚湾有径流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饵料丰富,B正确。

海浪平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水温、盐度并无特殊性,故排除ACD,故选B。

【15题详解】

金枪鱼生长缓慢,“围网+育肥”围网投食,人为控制生长过程,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D正确;集中投食不会改变种类,成本不一定降低,排除AB;“围网+育肥”产品走向市场,而非保护濒危物种,排除C;故选D。

【点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

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环境中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到另外要素的变化。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

2、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会影响到另外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另外部分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陆良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24°44'~25°18'N、103°23'~104°02'E)之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全县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8.27%,其中旱地约占63%。

耕地自然质量等是耕地质量的直观表现形式,主要反映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田间工程状况,即耕地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程度。

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

下图为陆良县不同海拔旱地面积及平均自然质量等变化特征分布图。

(1)概括陆良县旱地质量特征。

(2)分析地形地貌对陆良县旱地质量的不利影响。

(3)简述陆良县提升旱地质量采取的措施。

【答案】

(1)总体质量低,随海拔升高质量下降。

(2)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耕地分布零散;地表水下渗快,旱地易缺水;海拔落差大,水土流失快,土层薄。

(3)修建水利工程;增施有机肥或治理水土流失;利用工程措施整治土地,形成连片分布(或高标准农田建设)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云贵地区为背景来考查当地地理特征。

涉及到喀斯特地貌等知识。

主要从材料和图像中获取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详解】

(1)根据文字中“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及图中信息即可得出该地旱地总体质量低,且随海拔升高质量下降。

(2)答题角度限定为“地形地貌”对“旱地质量”的“不利”影响。

首先明确该地的地形地貌特点。

根据图文信息,该县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耕地破碎;图中旱地分布在海拔1640-2500米之间,可以得出地形落差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较薄;喀斯特地貌还会导致地表水下渗快,旱地易缺水等。

(3)该地气候为季风气候,该县旱地主要质量问题为缺水,土层薄,破碎。

针对性

措施有修建水利工程;针对土层薄可以增施有机肥,另外还要治理水土流失;针对土地破碎问题,可以利用工程措施整治土地,使破碎的耕地连片分布等。

【点睛】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玫瑰湖是罕见的、极具审美价值的自然景观,其并非一年四季都是玫瑰色。

当盐湖盐度足够高,含有红色色素的卤虫、盐藻、嗜盐菌等生物大量繁衍,湖水会变成红色或粉红色,从而形成“玫瑰湖”。

巴丹吉林沙漠地处西北内陆,是我国玫瑰湖群分布最密集的地区,盐沼带有多种盐生植物分布,多为牛羊喜吃的饲料。

下图为巴丹吉林沙漠水源补给与排泄示意图。

(1)指出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的主要补给方式,说明湖泊群的形成条件。

(2)推测在巴丹吉林沙漠最可能观赏到玫瑰湖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3)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说明巴丹吉林沙漠玫瑰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

【答案】

(1)地下水。

位于断裂带附近,地下水容易出露;周围山脉环绕,湖泊区域地势较低,周围地下水汇集成湖。

(2)夏季。

地下水补给稳定,季节变化小;夏季温度高,蒸发旺盛,湖水盐度变高,利于盐湖内生物繁殖。

(3)可利用湖岸的盐生植物饲养牛羊,发展畜牧业;开发湖泊的矿产资源或水生生物资源;发展旅游业,作为婚纱摄影外景拍摄地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的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玫瑰湖的成因、开发方向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详解】

(1)由图可知,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处于沙漠内部,气候干旱,补给方式较少。

地下径流沿着断裂带流动,补给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因此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

湖泊的成因是地势低洼,积水形成。

由图可知,该湖泊群位于断裂带附近,地势较低,周围地下水汇集成湖。

(2)由材料可知,当盐湖盐度足够高,含有红色色素的卤虫、盐藻、嗜盐菌等生物大量繁衍,湖水会变成红色或粉红色,从而形成“玫瑰湖”。

夏季时,气温高,蒸发旺盛,湖水盐度变高,利于盐湖内生物繁殖;温度高,有利于卤虫、盐藻等生物繁殖,使湖水变成红色或粉红色,从而欣赏到玫瑰湖。

(3)从第一产业的角度,由材料可知,盐沼带有多种盐生植物分布,多为牛羊喜吃的饲料。

因此可利用湖岸的盐生植物饲养牛羊,发展畜牧业;开发湖泊水生生物资源,发展养殖业;从第二产业的角度,可以开发湖泊附近的盐等矿产资源。

从第三产业的角度,可以利用湖泊独特的景观发展旅游业等。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欧地区在末次冰期被厚厚的冰川覆盖,地表深受冰川作用的雕塑,如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芬兰、瑞典众多的湖泊等。

冰碛湖是冰川湖泊的重要类型,它的形成与冰碛物密切相关。

北欧地区国家人口不多且集中程度高,以高收入、环境优美等入选“最幸福国家”榜单前列。

拉普兰地区是北欧主要驯鹿牧区,驯鹿一年里在冬夏牧场间轮牧,近两百多年来驯鹿牧区范围变化不大。

图1为北欧局部区域图,图2为冰碛物形成与分布示意图。

(1)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近海地带相比,说出半岛东侧近海地带主要地形特征差异。

(2)据图文信息推测冰碛湖的形成过程。

(3)分析拉普兰地区驯鹿牧区范围变化不大的原因。

【答案】

(1)海岸线较平直;多沉积地貌;半岛和岛屿数量少;地势和缓。

(2)冰期,冰川运动搬运大量的碎屑物质在冰川末端和两侧堆积形成冰碛物;随着冰川消融在冰碛物之间低洼处或冰碛物堵塞沟谷积水成湖。

(3)人口稀疏区,从事驯鹿牧业人口少;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限定了驯鹿养殖数量;纬度高,气候等环境多变(恶劣),适宜冬夏轮牧的范围有限;驯鹿养殖劳动强度大,经济收入不高。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自然特征。

该地主要是冰川地貌,有冰碛湖、冰碛丘陵等。

主要应用地形知识来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地形特征比较从地形类型、地势、海岸线等方面,图文中挪威西海岸峡湾多,半岛岛屿多,海岸线曲折;东部海岸线平直,半岛和岛屿数量少;图示较西侧而言,东侧河流数量多流程长,中下游易形成流水沉积地貌,地势和缓;

(2)本题考查地形的形成过程,“冰碛湖的形成与冰碛物密切相关”,冰川运动搬运大量的碎屑物质在冰川末端和两侧堆积形成冰碛物,随着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在冰碛物之间的洼地处或者冰碛物堵塞沟谷后积水成湖。

(3)“北欧地区国家人口不多且集中程度高”可推测拉普兰地区非人口集中区,即人口稀疏区,从事驯鹿牧业为人口较少“拉普人”;北欧“环境优美”环保意识强,不会盲目过度放牧,政府对畜牧数量设限制;当地驯鹿冬夏轮牧,而该地纬度高,适宜驯鹿轮牧环境有限;相对于北欧制造业、旅游业等,传统的驯鹿养殖业轮牧环境恶劣且劳动强度大,收入低。

【点睛】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杭州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

2011年6月杭州西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包括“西湖十景”以及保俶塔、雷峰塔遗址、六和塔、净慈寺、灵隐寺、飞来峰造像、岳飞墓(庙)、文澜阁、抱朴道院、钱塘门遗址、清行宫遗址、舞鹤赋刻石及林逋墓、西泠印社、龙井等在这个景观范围之内(下图)。

五一期间调研发现游客对西湖文化体验感普遍较差。

概括西湖主要的人文旅游资源类型,并说出提升西湖游客文化体验的措施。

【答案】人文旅游资源:

古建筑;遗址遗迹;历史文化(诗词和茶);名人传记(岳飞苏东坡等);

措施:

文化体验时间:

重要文化景点限流参观;文化讲解:

提高文化景点讲解服务水平或宣传(导游或智能讲解);创新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开展多样文化展示活动,如印象西湖展演;

【解析】

【分析】本题以西湖文化旅游为背景,考查人文旅游资源类型、提升游客文化体验的措施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详解】由材料可知,西湖人文旅游资源包括“西湖十景”以及保俶塔、雷峰塔遗址、六和塔、净慈寺、灵隐寺、飞来峰造像、岳飞墓(庙)、文澜阁、抱朴道院、钱塘门遗址、清行宫遗址、舞鹤赋刻石及林逋墓、西泠印社、龙井等,其类型包括古建筑、遗址遗迹、历史文化(诗词和茶)、名人传记(岳飞苏东坡等)等。

提升西湖游客文化体验的措施可以从优化文化体验时间、进行文化讲解、开展文化展示活动、开发文化产品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文化体验时间方面,可进行重要文化景点限流参观;文化讲解方面,提高文化景点讲解服务水平或宣传(导游或智能讲解);开发文化产品方面,开展多样文化展示活动,如印象西湖展演等;文化产品开发方面,创新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使文化产片多样化等。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睑虎是昼伏夜出的夜行性爬行动物,凭借其美丽而奇异的大眼成为国际宠物贸易市场的新宠。

睑虎多栖息在热带、亚热带丘陵地区,它们喜欢多石头、石缝的生境,活动范围狭窄,一条较大的河流、山沟,就能切断它们的自然扩散路线。

1999年至今,我国被发现的睑虎属物种从1种增加到10种,但野外却难得一见,神秘的睑虎们正悄然走向濒危。

分析睑虎在野外难得一见的原因。

【答案】属夜行性动物,不便寻找;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较少;被大量抓捕贩卖,数量日渐稀少;工矿、交通建设,栖息地被破坏;发现时期较晚,其保护缺乏法律依据。

【解析】

【分析】本题以睑虎的相关资料为背景,考查睑虎在野外难得一见的原因,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详解】由材料可知,睑虎是昼伏夜出的夜行性爬行动物,不便寻找;睑虎多栖息在热带、亚热带丘陵地区,它们喜欢多石头、石缝的生境,活动范围狭窄,种群数量较少;凭借其美丽而奇异的大眼成为国际宠物贸易市场的新宠,被大量抓捕贩卖,数量日渐稀少;一条较大的河流、山沟,就能切断它们的自然扩散路线,人类活动增多,工矿、交通建设等,栖息地被破坏;1999年至今,我国被发现的睑虎属物种从1种增加到10种,发现时期较晚,其保护缺乏法律依据。

【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