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804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选择题

1.1792年,英国借口给乾隆皇帝祝寿,派出以马戛尔尼为首的访华使团来到中国,并趁机提出如下要求:

划一块地方供英国商人居住,将几个城市开口通商,英国货物免征税或少征税。

这些要求(  )

A.乾隆皇帝当场答应以示恩宠B.鸦片战争以后基本得到满足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得到满足D.八国联军侵华以后得到满足

2.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惊奇地发现:

“作为东方泱泱大国的中国,其消费能力竟比不上一个小小的洪都拉斯,而且从人均消费额来看洪都拉斯竟然是中国的1246倍。

”使英国人“惊奇”的真正原因在于(  )

A.中国人民购买力低B.中国政府抵制洋货

C.找不到发动新战争的借口D.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尚未实现

3.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增开天津为商埠D.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传教

4.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

下列太平天国提出的主张中,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其本质不同体现在(  )

A.制定方案的目的不同B.发展经济的方向不同

C.反封建程度有所不同D.方案的指导思想不同

6.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准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

这一观点提出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

A.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时期B.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客观上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D.最早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7.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中的“此”是指(  )

A.《南京条约》规定中英双方协定关税

B.《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经商

C.《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D.《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列强白银4.5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8.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立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下列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正确的是(  )

A.是台湾士绅阶层脱离祖国而独立的分裂行为

B.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

C.是借清朝割让台湾之机的政治投机,但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对台湾的侵略

D.“永清”的含义是台湾永远是清朝的,因此是维护清朝统治的爱国行为

9.《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

这表明(  )

A.“预备立宪”破产 B.共和思想影响扩大

C.清朝统治覆灭D.该报为革命派所掌控

10.某网友在网帖《帝制的崩溃,宪政的破产——从〈袁氏当国〉看中国宪政的坎坷命运》中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

”此处的“纸制枷锁”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  )

A.三权分立B.责任内阁制

C.总统制D.民主共和制

11.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与美国完全一样的政治制度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确定了国民的权利与自由

12.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共“一大”及“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

中共“一大”(1921年)

中共“二大”(1922年)

中国社会性质

未阐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最低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

实现共产主义

革命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力量

工人、农民等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A.从幼稚走向了成熟B.摆脱了苏俄革命模式的影响

C.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D.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13.中共三大决议:

我们希望社会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加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列强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

此后国共两党(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B.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

C.进行重庆谈判,实现和平建国D.进行北伐战争,消灭了军阀统治

14.泸州起义纪念碑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是为纪念杨闇公、朱德、刘伯承领导的泸州保卫战而树立的。

该碑总高19.26米,基座边长12.1米,寓含泸州起义时间。

这次起义被称为南昌起义的预演。

这次起义(  )

A.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起义的尝试B.表明中共工作重心转移至农村

C.宣告国共合作正式破裂D.贯彻执行八七会议总方针

1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

“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属……在十六岁以上皆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选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

”对这一规定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维埃政府完全仿照苏俄模式B.说明政权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C.实行代议制和直接民主的方式D.政权代表了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

16.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

“我们赞助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助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C.希望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

17.1938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

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敦刻尔克”。

这一行为的积极意义在于(  )

A.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C.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力量D.阻滞了日本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

18.“1938年春,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沟通南北战场的联系,企图占领战略要地徐州……日军约四万人发动进攻,守军顽强抵抗十余天……第五战区调动兵力包围日军……歼敌约二万人。

”这则史料所描写的是(  )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

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

19.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同建立新中国

20.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援助政策”,1949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

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D.二战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进步作家,其创作的一生正值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他用其特有的讽刺笔墨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罪行进行辛辣的批判。

下面是1900年8月12日他写给朋友信中的一段话:

“现在全中国都站起来了,我的同情完全在中国人民方面。

欧洲的匪徒们曾经欺凌他们多年,我希望他们能把外国人都轰走,永远不让他们再回去。

(1)这段话中“现在全中国都站起来了”中的“现在”指什么时候?

(2)“全中国都站起来了”可能是指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的结局和意义如何?

(3)“欧洲的匪徒”是指什么?

(4)这伙“匪徒”来中国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最后他们达到目的了吗?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1)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

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

(2)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

何以见得“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

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二 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

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

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遵义城头霞光闪》

(1)据材料一,分析遵义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决议提出“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云消雾散”指什么?

毛泽东成为“舵手”指什么?

“拨正船头……胜利向前”又指什么?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军队数量

430万人

130万人

装备情况

有美国援助建立的空军和271艘舰艇、8亿多美元的剩余物资

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和坦克,大炮很少,没有外国的接济

材料二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

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材料三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

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如何?

面对这一情形,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战略战术?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人民解放军举行战略反攻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

B

解析:

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处通商口岸,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马戛尔尼的要求基本得到满足,故选B。

2.答案:

D

解析:

英国人惊奇的是中国市场的“人均消费额”非常低这一现实,这与他们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的初衷相去甚远,因此可知D项正确。

人均消费额低不能说明购买力低,A项错误;B、C项说法与设问不符,排除。

3.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海盗式’的扩张”可知,马克思主要评价的是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圆明园,故答案为B。

4.答案:

D

解析:

近代社会的转型实质是近代化,即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A项是农民小农意识的反映;B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圣库制度,是一种传统的农民的“大同社会”思想,不符合经济工业化特点;C项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等级观念,不符合政治民主化的特点。

D项类似于现在金融行业的担保制度,符合近代社会转型的特点。

5.答案:

B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具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其本质不同之处在于二者主张发展的经济模式,前者主张发展小农经济,后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6.答案:

C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反对列强侵略,客观上承担起了理应由资产阶级进行的民主革命任务,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

答案为C。

7.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知外国渗透方式拓展到资本输出,“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意味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

故答案为C。

8.答案:

B

解析:

1895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割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为此台湾民众掀起了反割台斗争,台湾的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这是在特殊形势下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一种特殊措施。

故答案为B。

其他选项说法皆错误。

9.答案:

B

解析:

1911年“预备立宪”破产,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朝统治覆灭,故A、C错误;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以至于支持清廷的报纸都改变了立场,故B正确。

D不能由材料得出。

10.答案:

B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内阁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的命令须由总理副署以后方能生效,这些规定无疑对袁世凯的独裁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故答案为B。

11.答案:

A

解析:

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国,贯彻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中华民国被誉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正是因为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12.答案:

C

解析:

依据相关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的革命目标和革命对象都是脱离当时中国国情的,1921年是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年代,资产阶级也有革命的要求;中共“二大”正确认识了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确定革命目标为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打倒北洋军阀等,故C项正确。

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遵义会议,故A项错误。

B项说法错误。

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标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创立,故D项错误。

13.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加速实现”体现了中共三大提出的国共合作思想,故本题选择A项。

14.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材料反映泸州起义的时间是1926年12月1日。

1927年中共开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项错误;C项发生在1927年,故不正确;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D项错误。

根据“这次起义被称为南昌起义的预演”和南昌起义的意义可知,A项正确。

15.答案:

B

解析:

A项从题干中无法得出,排除;其内容属于间接民主范畴,C项错误,排除;苏维埃政权不代表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错误,排除。

根据“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可知,苏维埃政权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答案为B。

16.答案:

C

解析:

注意从题目中的时间“1936年8月”进行分析。

此时,随着日本侵华的日益加剧,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希望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应对日本侵华,C项正确。

A项发生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B项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17.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二战初期的军事撤退行动,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保存了有生力量,故1938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的做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18.D

19.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抗战胜利后的形势,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人们渴望和平、民主。

20.答案:

B

解析:

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为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美国加紧控制中国,A项表述错误;解放战争期间,美国一直是“扶蒋反共”,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错在“迅速下降”。

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援助是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由取消禁运到有限援助再到1949年的削弱援助是取决于国民党实力变化的,故答案为B项。

二、非选择题

21.

(1)“现在”指1900年。

(2)指义和团运动。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3)指包括八国联军在内的侵华列强。

(4)直接目的:

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目的:

维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

他们的目的达到了,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

(1)创立了革命团体,如兴中会,进行革命宣传;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

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两百多年的清朝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原因:

辛亥革命不彻底。

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革命纲领的不彻底。

表现:

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等。

23.

(1)①主要问题:

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权问题。

②目的:

团结党中央,避免党内分裂。

③说明:

中国共产党处理问题策略的灵活性,反映了党已经走向成熟。

(2)①“云消雾散”:

纠正了“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

②“舵手”: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拨正船头……胜利向前”:

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24.

(1)①无论军队数量,还是军事装备,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悬殊。

②战略上:

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手中;藐视敌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战术上:

重视敌人,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2)①必要性:

减轻解放区的消耗;减轻陕北、山东战场的压力。

②可能性:

土地改革使农民积极支持人民解放军作战,后方更加巩固;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