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690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docx

《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docx

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

一、什么是外国文学

除中国文学之外的文学都叫外国文学。

西方文学,主要是指欧美文学。

欧美文学并称有其原因,因为北美文化及文学主要属于欧洲文学传统,拉丁美洲文学也可以被看作是广义的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2、学习外国文学的意义

1.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养成良好的文学趣味。

2.外国文学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推动力。

3.学习外国文学可以更好的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学。

3、学习外国文学的素养:

1.多读经典,做一个优秀读者。

什么是经典?

为什么读经典?

2.良好的外语水平。

4、西方文学概观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

中世纪

14-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20世纪——

书单

1.荷马:

《伊利亚特》、《奥德赛》

2.埃斯库罗斯: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3.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4.欧里庇德斯:

《美狄亚》

5.柏拉图:

《对话集》

6.亚里士多德:

《诗学》

7.《伊索寓言》

8.普劳图斯:

《一根绳子》

9.维吉尔:

《牧歌》

10.奥维德:

《变形记》

11.塞内加:

《悲剧集》

12.但丁:

《神曲》

13.彼特拉克:

《歌集》

14.薄伽丘:

《十日谈》

15.阿里奥斯托:

《疯狂的罗兰》

16.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17.维加:

《羊泉村》

18.卡尔德隆:

《人生如梦》

19.乔叟:

《坎特伯雷故事集》

20.斯宾塞:

《仙后》

21.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全集》

22.弥尔顿:

《失乐园》、《复乐园》

23.班扬:

《天路历程》

24.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

25.萨缪尔·约翰逊:

《文集》

26.笛福:

《鲁滨逊飘流记》

27.理查森:

《克拉丽莎》

28.菲尔丁:

《汤姆·琼斯》

29.斯泰恩:

《项狄传》

30.蒙田:

《随笔集》

31.拉伯雷:

《巨人传》

32.高乃依:

《熙德》

33.拉·封丹:

《寓言诗》

34.莫里哀:

《恨世者》、《答尔丢夫》、《太太学堂》、《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吝啬鬼》

35.拉辛:

《安德洛玛克》

36.卢梭:

《新爱洛绮丝》、《爱弥儿》

37.歌德:

《浮士德》

古希腊文学

古希腊文明的分期

1.1000B.C.-700B.C.1000B.C.文化形成初期城邦雅典斯巴达

2.700B.C.-400B.C.学派时期

3.400B.C.-公元纪年

三次战争:

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亚历山大东征。

克罗诺斯(Chromos)——卡俄斯(混沌,chaos)——该亚(Gaea)、、厄瑞玻斯(黑暗,Erebus)、厄洛斯(爱神,Eros)、倪克斯(Nyx,黑夜)。

该亚——乌拉诺斯(天空),时序女神和蓬托斯(海洋)

该亚、乌拉诺斯——提坦神、独目巨人、百臂巨人等。

六对男女提坦神——大洋神女、勒托、普罗米修斯等

克罗诺斯、瑞亚(妹妹、提坦女神之一)——赫拉、哈得斯、波塞冬、宙斯等。

宙斯、大洋神女墨提斯(Metis)——宙斯吞下墨提斯——赫淮斯托斯劈开宙斯的脑子——雅典娜

宙斯、忒弥斯(Themis)(第二任妻子)——时序女神、命运女神

宙斯、赫拉(最重要妻子)——战神阿瑞斯(aress)、青春女神赫柏(Hebe),工匠神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

宙斯还同其他的女神——如同丰收女神得墨忒耳(Demeter)生了珀耳塞福涅;同勒托生了海伦,阿波罗,阿尔忒斯,同山岳神女生了赫尔墨斯,同大洋神女狄俄涅生了阿佛洛狄忒,还同另一位大洋神女欧律诺墨生了美惠女神。

宙斯还有许多凡间的女子做他的情人,如同塞墨勒生了狄俄尼索斯。

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

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496~前406)

生于雅典西郊科罗诺斯乡,父亲为兵器制造商。

幼年受过良好教育,16岁时成为竖琴师。

公元前443年,他就任雅典财政大臣一职,政绩显著。

公元前440年,他被选为雅典10将军之一,代表雅典迫使萨摩斯接受苛刻条约。

公元前413年,被选为西西里战败后成立的10人委员会委员,处理战败后的危机。

公元前411年,他被控赞成寡头政治派限制公民权利的宪法,但被宣告无罪。

公元前406年,索福克勒斯逝世,人们在他的坟墓前安放了一个善于歌唱的人头鸟的雕像。

索福克勒斯的创作情况:

他在60年的创作活动中共写作130出悲剧,共获奖24次。

公元前468年,《特里普托勒穆斯》在戏剧比赛中首次获奖,时年28岁。

他最早的悲剧大概是《洗衣女》,最早一部注明日期的悲剧是《安提戈涅》(Antigone)。

他流传下来的7部悲剧是:

《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厄勒克特拉》、《特拉客斯少女》、《菲罗克忒提斯》、《俄狄浦斯王在科罗诺斯》。

索福克勒斯的价值:

索福克勒斯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繁荣时期的悲剧作家,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他的悲剧反映了伯里克利斯黄金时代的社会生活、风俗和观念,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他的悲剧对后世作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欧洲现代戏剧的发展,加强了人们对悲剧美学的认识。

《俄狄浦斯王》情节简介:

1忒拜国王拉伊俄斯得知神示,抛弃初生婴儿俄狄浦斯,邻近的科任托斯王没有子嗣,收养了这个弃婴。

2俄狄浦斯长大后得知神示,逃离忒拜,在路上打死一个老人,此人恰巧是他的生父拉伊俄斯。

3此后,俄狄浦斯破解斯芬克斯之谜,被忒拜人拥立为王,娶了皇后伊俄卡斯特为妻,此人恰好是他的生母。

4俄狄浦斯王犯下弑父娶母的大罪,天神降下瘟疫,忒拜民不聊生,神示:

只有找到凶手才能平息这场瘟疫。

5追查的结果证明凶手就是俄狄浦斯王自己,杀父娶母的预言实现了。

伊俄卡斯忒在羞愤中自尽,俄狄浦斯刺瞎双眼,自我放逐。

俄狄浦斯王的主题:

让我们先思考三个问题:

1.《俄狄浦斯王》这个骇人听闻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2.为什么俄狄浦斯王不断的陷入悲剧的漩涡,是什么力量使他难以逃脱悲惨的结局?

3.什么是命运?

我们人类是否可以反抗命运?

命运主题:

命运:

一个为人无法洞悉的、使人即使怀着最善良的愿望仍要归于失败的某种力量或原则。

悲剧主人公:

俄狄浦斯王

“希腊舞台上最悲惨的人物”——尼采

为什么说俄狄浦斯王是最悲惨的人物呢?

1.他是一个比我们好的人。

2.他的悲剧是“过失”造成的。

(过失说)

3.俄狄浦斯王遭到了严厉的惩罚。

斯芬克斯之谜

1.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

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

答案是什么——人

2.俄狄浦斯王看似知道了这个谜语的答案,但实际上他并不知道。

他看似是一个猜中谜底的胜利者,而实际上,他是一个失败者。

他对于这个“人”并不了解。

课后思考题:

*亚里士多德指出,索福克勒斯“按照人应有的样子来描写”,欧里庇得斯则“按照人本来的样子来描写”,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成立?

*伏尔泰指出《俄狄浦斯王》存在诸多“错误”,你认为他的批评有道理吗?

(材料:

伏尔泰“关于《俄狄浦斯王》的第三封信”,见《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

*美国学者大卫·丹比认为,“盲目,而不是命运,是《俄狄浦斯王》的中心比喻”,你怎么理解?

(参阅《伟大的书》第六章“索福克勒斯”,曹雅学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什么叫俄狄浦斯王情结(OedipusComplex)?

什么是原型?

延伸阅读:

1.罗念生:

《卡塔西斯笺释》,《论古希腊戏剧》。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

2.基托:

《安提戈涅》(陈洪文、水建馥选编《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希利斯·米勒:

《亚里士多德的俄狄浦斯情结》,《解读叙事》,申丹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弗洛伊德:

《释梦》第五章第四节,孙名之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

莎士比亚的戏剧

莎士比亚生平

[]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中部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镇。

[]14岁时家道中落,中途辍学帮助父亲料理家务。

[]18岁时取哈瑟维,次年生苏珊娜,此后又生一对龙凤胎——茱迪丝和哈姆奈特(11)

[]1568年,离开家乡到伦敦谋生,参加剧团。

二十五六岁时开始写剧本。

[]1613年,莎士比亚还乡,1616年4月23日去逝。

创作分期

早期(1590——1600):

历史剧、喜剧时期主要作品:

喜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裘力斯.凯撒》

中期(1601——1607):

悲剧时期主要作品:

悲剧《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泰门》喜剧《一报还一报》

后期(1608——1612):

传奇剧时期主要作品:

传奇剧《暴风雨》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创作年表:

1590~1591:

《亨利六世》上篇(HenryVI,part3),《亨利六世》中篇(HenryVI,part1),《亨利六世》下篇(HenryVI,part2)

1592:

《理查三世》(RichardIII),《错误的喜剧》(TheComedyofErrors)

1592~1598:

十四行诗(Sonnets)

1595:

《理查二世》(RichardII),《仲夏夜之梦》(AMidsummerNight’sDream)

1596:

《约翰王》(KingJohn),《威尼斯商人》(TheMerchantofVenice)

1597:

《亨利四世》上篇(HenryIV,part1),《亨利四世》下篇(HenryIV,part2)

1605:

《李尔王》(KingLear),麦克白(Macbeth)

1606: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AntonyandCleopatra)

1607:

《科利奥兰纳斯》(Criolanus),《雅典的泰门》(TimonofAthens)

1608:

《泰尔亲王配力克尔斯》(Pericles,PrinceofTyre)

1609:

《辛白林》(Cymbeline)

1610:

《冬天的故事》(TheWinter’sTales)

1612:

《暴风雨》(TheTempest),《亨利八世》(HenryVIII)

奥瑟罗分析

忌妒说和轻信说

1、嫉妒是没有意义的,除非和因之受苦的人以及他为何如此被嫉妒摆布这样的问题联系起来。

2、奥瑟罗断言苔丝狄蒙娜不忠的证据微不足道,普通观众都不信。

3、如果只是嫉妒和轻信造成的悲剧,那么悲剧主人公如何具有超越众人的特质?

a)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主人公的性格,甚至恰恰是令他们伟大的特质直接导致了灾难。

e.g.哈姆雷特麦克白

b)如果奥瑟罗杀死苔只是因为妒忌和轻信,这种看法只会将作品降格到心理学的“现实主义”层面。

但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奥瑟罗显然像个脆弱的傻瓜,苔的死不过是令人徒感恐惧与厌恶的无意义杀戮。

c)悲剧还建立在这样一种观念上:

在决定性的时刻,人类拥有自由同时担负责任,所以悲剧结局是人类选择的结果。

如果把奥瑟罗的杀人看作是不由自己选择,而是义愤杀人或是受蛊惑杀人,那么这种没有自由选择的行为,是不值一提的。

因此将《奥》阐释成一个易怒的男人遇上一个邪恶的伊阿古,不能真实反映我们在剧中感受到的情绪。

而阐释的任务就是清晰表达感受,同时详细说明人物性格、行动的重大意义,它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戏剧的政治背景。

爱情:

爱情的主角是一个年老黝黑的外国武士和一位年轻貌美纯真无邪的威尼斯贵族少女。

第一幕前几场几乎全部用来描写婚事的特点,人们设想这一结合的基础包括欲望、利益以及对美德最纯粹的崇敬。

伊阿古:

1.恶棍,但他的邪恶并不肤浅,他清楚地知道每个人心中最重要的事物(或许艾米利娅例外),通过人们本身的想法施加影响。

他成功的不二法门是利用人们根深蒂固的本性。

公正的说,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痛苦负有责任,伊阿古是激发原本就存在的因素。

2.伊阿古总是从先赢得信任开始,再展开欺骗。

他根据不同的对话者,改变自身形象,他是人们忠实的镜子。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伊阿古,我们就无法认识剧中其他人。

伊阿古有恶魔般的洞察力,通过满足人的渴望或恐惧,使他们的性格承受极限考验。

如罗德利哥本来可以忘掉苔丝狄蒙娜,但伊阿古使他重燃希望。

伊阿古的作用是催化剂。

婚姻:

莎士比亚用各种戏剧手段表现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的对立。

1.肤色黝黑的奥瑟罗站在美丽的苔丝狄蒙娜旁边

伊阿古知道人们都认为奥瑟罗丑陋不堪,他的蛊惑之所以能得逞,关键就在于他对这个观点的运用。

奥瑟罗的丑陋是一系列事件的前提:

1.罗德利哥相信苔会回心转意。

2.奥瑟罗心烦意乱的怀疑自己的魅力。

3.勃拉班修设想一定是污秽的诱奸……

2.摩尔人

摩尔人通常被视作野蛮的、不敬神的,生来便与基督徒和欧洲人为敌,他们被认为是危险的,意识不到文明人设定的种种界限。

3.除了肤色和民族之外,还有年龄、财产和社会地位。

莎士比亚的观众们不得不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奥瑟罗?

答案是,苔丝狄对他一往情深,尽管他们的出身与肤色天差地别。

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奥瑟罗将沦为无情迫害的牺牲者,我们将错过他的伟大和脆弱。

但婚姻能在如此纯粹的氛围中持久存在吗?

一旦尽除陈腐杂质,真正剩下的是什么?

奥瑟罗和苔丝狄相爱的原因又是什么?

他们的关系像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它并不缺乏激情,确切地说,它是最强烈的激情之一,彻底超越肉体需求,植根于相互的钦慕。

他们在对方身上究竟爱慕的是什么?

奥瑟罗到底是什么身份,对威尼斯如此重要,能够抵抗威尼斯最有权势、最受尊重的公民的攻击?

1.拥有朴素的庄严的力量的人,以静穆的力量和明显的能力使人们心悦诚服。

2.他的自信最突出,任何事物都无法动摇的对自我价值的确定。

不卑不亢的与勃拉班修申辩;功劳实实在在,拥有与威尼斯人相同的尊严。

他的信念使他成为一个自足的人。

而这出戏最令人震惊的就是,从这自信的巅峰中居然显露出猜忌的深渊。

这种转变难以置信,而莎士比亚对转变过程的分析揭示了戏剧最深刻的内涵。

奥瑟罗将自己形容成不善言辞之人,并且鄙视夸夸其谈之辈,可是他对人们的影响都是通过语言实现的。

1.人们认为他有很多功绩,但都是他本人来证实的。

他为自己的力量提供证据,然后获得信任。

战场上是这样。

2.求婚也是这样,苔丝狄采取主动。

奥瑟罗对感情的描述和他的自足精神是一致的。

人们敬仰他,但他不需要任何自身以外的事物。

苔丝狄蒙娜是对他坦荡人生的无上嘉奖,他们的关系是正当的,因为奥瑟罗自制而品格高尚,同时苔丝狄蒙娜倾心于坚定而高贵的灵魂。

但是随戏剧发展,奥瑟罗没有像他应当表现的或他自以为的那样坚强。

市民社会是一个封闭的团体,身处其中的人们拥有某种纽带,这是不会与那些他们称作外国佬的人分享的。

这比较类似于家庭的情况,实际上政治共同体常常被理解为一种家庭关系。

一个人出生在此处而非彼处可能纯属偶然,但偶然决定他的成长。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习俗与神明,排他性是城邦生命的根基。

为了生存,人们必须捍卫祖传的生活方式,这些方式结合了偶然因素和特殊时空的特殊制度,合格的公民对它们必然是忠诚的。

奥瑟罗杀死苔丝他说是为了荣誉。

他感到必须声明他的背景和每个威尼斯人一样优秀。

他的美德战胜了出生的偶然。

然而,他的自我认知完全来自旁人的意见,他荒谬的处境在于——虽然他并不依附于国家特定的生活方式,但和每个公民一样,他从城邦给予的荣誉中确定自己的存在。

他要求人们尊重他的价值。

他是怎样使自己如此威尼斯化的?

部分原因在于他的基督教信仰。

他投身抵抗土耳其的战斗,相信真正的基督徒的团结是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足以使地域差异相形见绌。

这个信仰共同体让奥瑟罗可以冲锋陷阵,关心战争意义的同时,却从未考虑过对一个局外人来说这有多么可笑。

奥瑟罗最后的陈词再次提醒人们,他是最虔诚最忠实的信徒之一。

一旦评价改变,他将失去方向,因为在故乡以外,他找不到信心的源,他的基督教信仰被证明根本不足以克服市民社会原始的、不可避免的偏见。

在某种意义上,他的性格恰恰依赖于他对自身的力量源泉的无知,他以为他的名誉货真价实,高枕无忧。

从这个角度看,他的异域性和普适性并未发生冲突,他对威尼斯人的需要和笼罩在他周围的评论之间还维持着平衡。

这出戏的主题在于:

给予外来者的名誉是勉强的和有条件的。

这恰恰是奥瑟罗不能接受的。

他仍旧凭着公民精神或者说自豪者气概驰骋沙场。

他所面对的真实境况是易碎的,可他依然拥有巨大的自信,这揭示出自我认知的严重匮乏才是他生活的基础。

自我欺骗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制造神话的必备条件。

一切本可以成功,奥瑟罗的真实处境也不会被揭穿,

如果他没有在征服威尼斯的道路上走出越界的一步,

那就是他和苔的相爱和结合。

然而他未婚时的态度是一种伪装:

需要感情的不是他还是苔丝;他是被爱者,而她是爱人者。

所以他依然是独立的,人们需要他因为他拥有美德。

但伊阿古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正因为他意识到奥瑟罗对苔丝狄蒙娜彻底的依赖,而奥瑟罗本人浑然不觉,他才能实现他密谋的这场毁灭。

简·奥斯丁与《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简介

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作家。

生于英国汉普郡,有6个兄弟和一个姐姐,家境尚可。

珍与她的姐姐卡桑德拉关系密切,她们之间的信件为后世奥斯汀研究提供了很多素材。

卡桑德拉为简·奥斯丁所作的画像目前保存在伦敦的国家肖像馆内。

简·奥斯丁一生未嫁。

奥斯丁的主要作品

《理智与情感》(SenseandSensibility,1811年)

《傲慢与偏见》(PrideandPrejudice,1813年)

《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Park,1814年)

《爱玛》(Emma,1815)*

《诺桑觉寺》(NorthangerAbbey,1818年,死后出版)

《劝导》(Persuasion,1818年,死后出版)

小说

*Anovelisalongprosenarrativethatdescribesfictionalcharactersandevents,usuallyintheformofasequentialstory.

*Fiction,isthegenreofimaginativeproseliterature,includingnovelsandshortstories.

叙述学(Narratology)

叙述学研究叙述的本质、形式和功能,并描述叙述能力的特征。

最早由托多罗夫提出。

叙述者Narrator

叙述者是文本中刻画的那个讲述者。

叙述者或多或少是公开的、有知识的、无所不在的、有自我意识的、可靠的,并且与被叙情境与事情、人物或/和受叙者存在或远或近的距离。

[]这个距离可以是时间性的、推理的、理智的、道德的,等等。

[]叙述者可以是异故事的或同故事的。

[]叙述者应该与作者相区别。

[]叙述者也应与隐含作者(impliedauthor)相区别。

[]叙述者可以分为同故事叙述者、异故事叙述者;显性叙述者,隐性叙述者;可靠叙述者,不可靠叙述者等类型。

文化背景:

18世纪末西方文化的变迁

*直到18世纪中叶,大多数家庭(特别是农村)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必不可少的家具:

两三张床和床垫、毯子、一张桌子和几个凳子和一些厨房用具。

*在西欧各地,民众家庭的家具在15世纪末到18世纪之间,逐渐增多。

也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各阶层人家拥有的物品,差距在缓慢地缩小。

这两项变化无疑都是由于工商业的发展。

*市民阶级本不并不属于贵族阶级,但他们日渐富有之后,也开始效仿宫廷贵族的生活方式。

从整个西欧来看,17和18世纪间,市民资产阶级的人数逐渐增多,到1800年,市民资产阶级在欧洲人口中约占10%。

他们之中,多数没有能力照宫廷贵族那样豪华奢侈的生活。

他们虽也想仿效贵族的生活方式,却只能表现于悠闲地享受闲暇和购置贵重物品。

因此,市民阶级上层正是以“消费”来模仿贵族阶级。

*在贵族中间,为保持地位和财富得以延续下去,通常都在儿女未成年时,便已订立婚约。

在一般人家,青年结婚成家的年龄都比较晚,通常要到将近30岁的时候。

也有很多穷人终生都没有结婚。

*婚姻在当时西欧农业社会里,要看小夫妻是否能维持经济独立的生活;换句话说,小两口先要劳动到有钱买下一块自己的田地。

*在工商业社会,年轻人先要工作一段时期,直到自己能开设一家店铺,才能结婚。

*年轻人经常要去做帮工,女青年出去做工的机会更少。

女孩通常能做的是到另一个人家去做女佣。

*尽管教会和政府都不断强调法律保障的一夫一妻制婚姻,但实际上男女的性关系非常紊乱,直到19世纪社会里的婚姻关系才相对稳定。

*18世纪末,教会强调两性关系只限于夫妻之间,而且只是为了生儿育女这个崇高使命。

*一般的中产阶级的家庭里,儿童有吃有穿,还有玩具甚至猫狗作伴;但在各社会阶层的家庭时在,父母对儿女一般都是严厉的,无论家庭经济善是好还是不好,对待孩子的态度,按现在的眼光看,都是很严酷的。

社会与文化的演变过程

*从15世纪末叶到16世纪,在西欧的宫廷文化和受到人文教育的知识阶层中,可以看到一种普遍一致化倾向;它是由于文字书籍和人员往来促成的。

——————

*直到16C初,组成这种文化“大传统”的知识分子来自两个互相隔绝的社会群体。

(1.2.)

*16世纪起,这两部分人逐渐融合,而这个过程十分复杂。

*虽然这两个圈子始终是两个圈子,从未合成一个,但他们之间有愈来愈多的共同看法和共同的生活方式。

*贵族精神和资产阶级精英既互相融合又互相碰撞。

*17法国剧作家如高乃依和拉辛写作悲剧,描述贵族之间,荣誉、爱情、义务之间的矛盾;

*但这类创作渐渐被认为过时,不真实,遭到冷落。

资产阶级在舒服的家里要看的是反映“真实”男男女女的故事。

这些刊物供给读者的是描述幸福家庭、品德高尚的生活、实用的科学知识等等,它是按照资产阶级的标准,而不是按照贵族的标准来教化社会。

*在西欧各地,资产阶级的成员想在自己这个社会阶层的圈子里,和受过良好教育、知情达理的人一起探讨知识、谈论真理,这不仅成为资产阶级的自我教育,贵族人家也有类似聚会。

*18世纪西欧的资产阶级社会上层,在沙龙里、咖啡馆里、读书会里,既有文化内容,又是社交活动;一种普遍性的上层文化,就是这样形成的,虽然这些人在生活的其他多方面还是一家一个样子。

*1750年到1850年间,伴随法国大革命式的政治变革及其后的各种运动,又兴起了同样根本性质的工业大革命。

工业革命带来了西欧文化的彻底改变。

 

*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增加了每户人家的收入,人们手里有了钱,欲望和需求也增长了。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日渐重要起来,因为妇女主持日常家务、吃饭穿衣,都要花钱,结果主要的消费是通过妇女进行的

*中产阶级从旧的和新的社会上层那里吸引他们的生活方式。

本来在17、18世纪时,贵族的生活方式已经被富裕的商人接了过去。

到19世纪初,又被新的实业家接了过去。

现在又在中产阶级中间推广,这就使资产阶级的社会生活方式有了比以前广阔的群众基础。

*18世纪末起,欧洲稍大的城市都发展起了公共图书馆,其中有各种报纸、期刊和书籍,18世纪人们大量阅读知识性的一般读物。

*到19世纪初叶,人们读书的内容发生了变化,除报纸和期刊外,一般人读小说的居多。

*小说家们本身就深受基督教传统道德的影响,因此也在所写的小说中表现出来,只是过去把它们描绘为全欧共同的道德规范,现在则说成是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