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地理总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8494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1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地理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无锡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地理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无锡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地理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无锡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地理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无锡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地理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锡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地理总复习.docx

《无锡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地理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地理总复习.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锡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地理总复习.docx

无锡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地理总复习

无锡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复习提纲(2017年1月)

【基础知识】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系统:

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星太阳系地月系

河外星系

2.太阳系图:

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液态水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

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

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乌鲁木齐,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

四川盆地,典型城市重庆。

2.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和风能、太阳能等常规能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

分层

太阳活动

类型

太阳活动比较

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

黑子

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1.对气候:

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

2.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

3.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4.两极及高纬地区夜空产生极光现象

5.产生自然灾害

色球层

耀斑、日珥

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日冕层

太阳风

1.3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

自转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

恒星年(365d6h9m10s)

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

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

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两极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注意河流的侵蚀与沉积问题。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º。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四: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

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②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③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南半球:

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春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随纬度的变化冬至日:

由23026’N向南北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降低

夏至日:

由23026’S向南北降低

23026’N及以北:

夏至日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值

随季节的变化23026’S及以南:

冬至日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值离直射点越近

南北回归线之间:

一年两次直射,直射时最大值高度越大

五: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

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

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

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六: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①地方时差=两地经度差×4分钟(两地经度差在00经线的同侧为“—”,异侧为“+”)

②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已知西边求东边用“+”,已知东边求西边用“-”)

③区时差=时区差×1小时(时区差在零时区的同侧为“-”,异侧为“+”)

④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已知西边求东边用“+”,已知东边求西边用“-”)。

⑤国际日期变更线:

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能力检测】

1.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北半球节气是________________,南极圈内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____上,并开始向__________移动。

(3)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________。

B点昼长是________________小时,________________时日落。

(4)此时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________________值,过三个月后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

(5)此时(  )

A.北京为寒冷干燥天气B.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C.北太平洋的水温接近一年中的最低值D.不适合去南极考察

(6)此时(  )

A.太阳入射光线与地轴垂直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C.晨昏线与地轴重合D.太阳直射点上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地心且与赤道平面有23.5°的夹角

2.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图所示日期为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图中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D点的日落时间是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

(4)图中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这一天与A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________。

3.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分)

材料一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2009年3月21日这一天,对校内10.0m高的旗杆的影子进行测量,其结果如下:

北京时间

11∶00

11∶20

11∶40

12∶00

12∶20

12∶40

13∶00

影长(m)

11.20

10.9

10.6

10.3

10.0

10.3

10.6

材料二 为了冬季采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对不同纬度带的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的规定。

(表中H是住宅的高度)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

城市

冬至正午太阳高度

日照间距

理论

实际采用

24°45′

2.02H

1.7H

40°28′

1.18H

1.2H

35°21′

1.41H

1.1-1.2H

26°36′

1.86H

1.6-1.7H

(1)根据材料一判断,该校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材料二表格中的四个城市纬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是________;冬至日,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根据表中信息,在北京修建两栋20米高的住宅楼,其理论日照间距约为________米(取整数)。

【基础知识】

1.4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圈层

范围

特点

地壳

莫霍面以上

固态:

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

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地幔

莫霍与古登堡面间

具有固态特征,上地幔顶部存在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

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

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软流层以上部分)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岩浆岩:

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

花岗岩;喷出岩:

玄武岩

岩石沉积岩:

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

变质岩: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页岩变质为板岩,砂岩变质为石英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岩石相互转化图)

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名称与分布图)。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边界类型

地区

交界处板块

生长边界

(板块张裂)

东非大裂谷

非洲板块内部

红海

印度洋-非洲

冰岛(属大西洋海岭)

亚欧-美洲

消亡边界

(板块碰撞)

喜马拉雅山脉

印度-亚欧

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

非洲-亚欧

西太平洋海沟-岛弧链(东亚岛弧链)

太平洋-亚欧

安第斯山脉

南极洲-美洲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

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变形——褶皱,变位——断层)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一般状况)

地形倒置现象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与人类生产关系

褶皱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中心老,两翼新

成为山岭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储油气构造

建隧道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中心新,两翼老

成为谷地

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地垒:

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地堑: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等。

工程建设遇断层须加固或避开

【能力检测】4..读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图,将岩浆和三大类岩石名称填入下图方框中:

(2)写出上图(方框图)中ABCD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A.

B.

C.

D.

5.读下面“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构造是:

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

(2)甲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上覆岩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4)如果寻找油气,要在________中找,要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_中找。

(填代号)

(5)如果该地区岩层中有一层为石灰岩,则该地区可能出现的旅游资源是________地貌,在我国的________高原较为常见。

【基础知识】

二、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

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侵蚀

形成戈壁、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雅丹地貌)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

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沉积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山前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沙丘风蚀蘑菇峡谷

(分别解释以上地貌的成因)

2.2、大气的受热过程(针对对流层而言)

(1)直接热源:

地面辐射;对地面直接起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白天而言)

吸收作用:

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

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前天亮、日落后天不黑都是散射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主要针对晚上而言)——大气逆辐射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保温作用的过程:

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4.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

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可以分析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大气的散射作用)

⏹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

(大气的散射作用)

⏹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

(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

⏹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

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10.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三、全球大气环流

(一)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

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风向画法)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

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

风力(风速):

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能力检测】6.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____________。

(2)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____________。

(3)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____________。

(4)A、B两处受热的是____________,空气作____________运动(上升或下沉),冷却的是____________,空气作____________运动(上升或下沉)。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的组成:

(成因:

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重要!

0-30º低纬环流:

(赤道低压带、信风带、副高);

30º-60º中纬环流(副高、西风带、副极地低压带);

60º-90º高纬环流(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带)

地表形成7压6风:

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

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

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

极锋:

60º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

(2)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移动的纬度范围大致10个纬度。

(详见教材P51图)

【能力检测】7.读图(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在图中画出E地的风向。

(2)图中A为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D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

(3)受C风带和D气压带的交替控制下,在亚热带大陆西岸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其特点是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区是_____________。

(4)甲、乙两地中,气压较低的是_____________地,该地盛行___________(上升或下降)气流,乙地气候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A地比B地降水量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

____________。

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___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

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___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表现(大气活动中心):

影响因素:

海陆热力差异

北半球1月(冬季):

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

北半球7月(夏季):

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

(4)季风环流(重视图示见教材P53图)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原因

地区

东亚

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概念理解:

季风的成因:

主因--海陆热力差异(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的影响:

季风的共性特点:

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

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害

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

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寒冷干燥;夏炎热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高温多雨

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

★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

【能力检测】9.34、读亚洲某月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图中甲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

_______。

(2)据图可判断此季节是,原因是(原因2分)

(3)此时乙地盛行________________(风向)风,丙地盛行_______________(风向)风。

此季节,乙、丙两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此季节,影响丙地盛行风形成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

6、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见世界气候复习专题)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南北纬10º之间;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º-20º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º-30º之间;全年高温少雨,受副高或信风带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º-40º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º-60º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

三种季风气候:

(见以上分析)

【能力检测】10.读图(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请回答:

(8分)

(1)A地的气候类型名称是___________,C地的气候类型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上图中C地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量与下图中的_______图对应,E地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量与下图中的_______图对应。

(3)影响D和E两种气候类型的共同的气候因子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A.副热带高气压带B

.盛行西风C.海陆热力差异D.人类活动

(4)C地与E地的气候特征在夏季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高温B.凉爽C.多雨D.少雨

(5)C地的气候特征与形成因子相符的一组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A.全年降水多—西南季风B.夏季炎热干燥—副热带高压

C.夏季高温多雨—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D.全年降水稀少—太阳辐射

(6)乙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北/南)半球的气候类型。

【基础知识】

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