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探究 教案.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探究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探究 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探究教案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文言探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文言探究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文言探究题目解答的方法技巧。
2.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解答文言探究题目的方法技巧,准确解答文言探究题目。
3.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传统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要点
了解文言探究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解答文言探究题目的方法技巧。
三、教学难点
掌握解答文言探究题目的方法技巧,并能熟练运用。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明确考纲
明确考纲: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
2.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探究
阅读了解考纲
明确考纲,使复习有针对性
典例导引
1、【2014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
】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
“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
“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
“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
“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
“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
“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
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
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
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
【1】滕侯:
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
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
(200字左右)(12分)
【答案】略
感悟角度:
(1)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3)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
【解析】此题要首先要指出两篇记书抒发的为官情怀。
《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句体现了为官忧国忧民情怀。
《偃虹堤记》“虑于民也深”等句体现出了关心百姓,仕途受阻也依然保持自我高尚的德行情怀。
也可从两篇文章共同体现的身处逆境的为官情怀。
要从两篇记抒发的情怀出发来谈感悟,要能联系实际,要有分析。
2.(2010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
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誉清。
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
“清,蚩②妄人也。
”或曰:
“清其有道者欤?
”清闻之曰:
“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
岂若小市人哉?
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呜呼!
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柳先生曰:
“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
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
《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
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念的领悟。
(不少于200字)(10分)
【答案】
示例1:
宋清善待采药人和买药人,并把堆积如山的债券付之一炬;宋清卖药不论贫富贵贱,不论得势或是失势,结果声名远播而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现在有的人奉行的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处世哲学,不论是做生意或是结交朋友,总是见财起意,见利忘义,没有长远的眼光,甚至为了蝇头小利钩心斗角,多年的朋友、亲人为此反目,闹得家无宁日,友不敢信任。
这样做,其实就是鼠目寸光的表现,是最为愚妄的。
示例2:
正如文中所言,宋清对待“落然者”,从不会因其暂时的身份卑微而“以怠遇其人”,仍会“善药如故”。
如果受助之人得朝廷重用,必会“厚报清”。
宋清之考虑长远由此可见一斑。
舍去眼前小利,换来的是更大的利益。
然而,先人深谙的为商准则则在当今社会却屡遭践踏。
从早年的苏丹红到近段时间的毒奶粉,从令人作呕的地沟油到触目尽心的黑心棉……一个个被揭露的违法事件,无不是商家急于获取眼前利益,作茧自缚的行为。
如果他们懂得像宋清般做长远打算,脚踏实地地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何愁不会有更大的利益呢?
无论古代还是今天,为商之道都应如宋清般放眼长远啊。
【解析】阅读延伸题是今年语文高考的新题型,它是在在阅读的基础上做延伸,既要考阅读能力,是阅读题的一部分,又要考写作能力,要结合自己的积累。
文言文延伸题是关于取利长远的,先让考生从文言文篇目中举一个例子,再去联系生活进行阐发。
要求考生先解决文中的问题,再书写自己的体验。
1.独立完成典型例题
2.小组交流答案
3.推荐代表展示答案
4.总结纠错
以近年北京高考本考点题目为典型例题,有助于考生迅速了解高考题型及命题规律,培养学生的积极应考意识。
命题规律
总结命题规律:
文言探究题目,习惯上称为“文言文阅读延伸”题。
这类题目以阅读理解为基础,植根于文本内容设问。
试题采用主观题形式,分值10—12分,一般要求用200字以上。
2010年、2014年北京卷文言文在此考点单独设题。
题目往往会设置“结合你的成长经历,阅读经验,或联系实际,你对此的看法,感受,认识,理解”等。
这是考查学生能力的最重要一个环节。
一般题目在表达内容、语言风格、字数等都有着明显和隐性限制,需要考生加以注意。
1.根据典例,自主分析总结命题规律。
2.对照规律,自主回顾历年高考题。
考生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本考点命题规律及基本题型,可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技巧指导
总结答题技巧:
1.加强阅读,强化阅读理解能力。
既然这类题目的基础是理解能力的考查,那么在备考过程中,就要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下功夫。
题目有可能是针对文本中某些语句、某些内容或典型写作特色来设置,但高考文言探究题应围绕文章中心发散思考,要从全局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
在具体训练时,可先训练文章中心的判断与概括,再进行阅读延伸题目训练。
2.强化积累意识。
(1)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积累要丰富。
文言探究题需要调动学生对于社会生活,人生经历或阅读经验,积累一定要全面而丰富。
要提醒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阅读,答题时鼓励学生在延伸部分写出自己熟悉的、感受深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最好的水平。
(2)方法上的分类积累。
在复习阶段后期,要梳理所积累的材料,可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如社会热点类、人生经历类、阅读经典类等。
让学生心里有底,头脑不乱,增强自信。
3.审题清,切分出内容的要点。
例如,(2010年北京高考《宋清传》)第二大题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
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
(不少于200字)(10分)
分析:
这道题就要切分出答题的要点:
文中举例(叙述性文字),对“取利远,远故大”的“认识与感悟(议论性文字),结合当下社会生活(叙述性文字或夹叙夹议性文字)”。
三者缺一不可。
4.训练分层次,循序渐进。
在最初训练时,可先从设问比较明确的题目训练,然后再进行有些难度题目的训练。
这样可逐步消除畏难情绪,取得良好复习效果。
同学们往往认为比较难的题目是对某个概念和某句话进行延伸,一般来说,对某些概念的认识往往是对此概念的内涵和本质进行诠释;而对某一句话的延伸,往往是先把含蓄的、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然后再从为什么或怎么做的角度阐释。
5.强化清晰的表达能力。
平时训练中,可与写作和语言表达类题目相结合,强化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让修改成为一种习惯。
文言探究题在练习时不可能一下就写得圆满,所以修改很重要。
平时训练时要总结错误类型、问题产生的根源,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7.答案要丰满规范。
(1)态度明确,观点鲜明。
例:
在农山之上,子路、子贡和颜渊各言其志。
请从中选择一人之志,作出评价。
(200字左右)(10分)
【答案】子路之志是于战争之时挺身而出,为国杀敌斩将,以一当十。
勇哉!
//我认为从子路勇气中显露出来的,是他在祖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民族兴亡之重任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观点鲜明)//华夏民族正是从不缺少子路这样的勇者才得以在五千年来内忧外患不断中茁壮成长自立于世界的舞台之上。
岳飞战场上的横刀立马让敌人闻风丧胆再不敢轻易进犯中原,戚家军钢铁之师的舍身抗敌让百姓安居乐业。
//可见子路之勇非匹夫之勇,乃是勇于承担的爱国爱民精神的体现。
(10分)
(2)要有举例意识。
为了使答案丰满,组织答案时要有举例意识,举例可以使问题聚焦、具体。
可以摘原句,也可以叙述现实事例,还可以摘句和叙述事例结合,需要注意的是举例之后必须分析、阐释,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
如(2010年北京高考《宋清传》)探究题(阅读延伸题)的答案可以是这样的:
正如文中所言,宋清对待“落然者”,从不会因其暂时的身份卑微而“以怠遇其人”,仍会“善药如故”。
如果受助之人得朝廷重用,必会“厚报清”。
(摘原句)清之考虑长远由此可见一斑。
舍去眼前小利,换来的是更大的利益。
然而,先人深谙的为商准则则在当今社会却屡遭践踏。
(分析议论)从早年的苏丹红到近段时间的毒奶粉,从令人作呕的地沟油到触目尽心的黑心棉……一个个被揭露的违法事件,(叙述今人事例)无不是商家急于获取眼前利益,作茧自缚的行为。
如果他们懂得像宋清般做长远打算,脚踏实地地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何愁不会有更大的利益呢?
无论古代还是今天,为商之道都应如宋清般放眼长远啊。
(分析议论)
(3)要有结构意识。
恰当使用过渡句,使所写该段通顺流畅,过渡自然。
注意前后照应,阅读与延伸的主题要一致。
(4)掌握一般的答题格式: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认为……,比如生活中……,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认为这是……原因造成的),综上所述所以……
1.结合自己平时复习情况,自主总结答题技巧。
2.小组交流答题技巧,取长补短。
3.推荐代表展示自主总结答题技巧。
4.师生共同总结答题技巧。
考生掌握高考答题技巧,可以有效消除畏难情绪,提高答题正确率。
迁移训练
展示下列习题:
(说明:
文言探究考点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选做。
)
1.(2016届北京朝阳区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题。
独孤及,字至之,河南洛阳人。
为儿时,读《孝经》,父试之曰:
“儿志何语?
”对曰: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宗党奇之。
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辟江淮都统李峘府,掌书记。
代宗以左拾遗召。
既至,上疏陈政曰:
“陛下屡发德音,使左右侍臣得直言极谏。
壬辰诏书,召裴冕等十有三人于集贤殿待制,以备询问,此则五帝之盛德也。
然顷者陛下虽容其直,而不录其言,所上封皆寝不报。
有容下之名,无听谏之实,遂使谏者稍稍自钳口饱食,相招为禄仕。
此忠鲠之人所以窃叹,而臣亦耻之。
“今师兴不息十年矣,人之生产,空于杼轴。
拥兵者第馆亘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
长安城中,白昼椎剽,吏不敢诘。
官乱职废,将惰卒暴,百揆隳剌,如沸粥纷麻。
民不敢诉于有司,有司不敢闻陛下,茹毒饮痛,穷而无告。
今其心颙颙,独恃于麦,麦不登,则易子咬骨矣。
陛下不以此时厉精更始,思所以救之之术,忍令宗庙有累卵之危!
“今天下唯朔方、陇西有吐蕃、仆固【注】之虞,邠泾、凤翔兵足以当之矣。
自此而往,东洎海,南至番禺,西尽巴蜀,无鼠窃之盗,而兵不为解。
倾天下之货竭天下之谷以给不用之军为无端之费臣不知其故假令居安思危自可厄要害之地俾置屯御悉休其余以粮储之资充疲人贡赋岁可以减国租半。
陛下岂迟疑于改作,逡巡于旧贯,使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
上不能用。
俄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
岁饥旱,邻郡庸亡什四以上,舒人独安。
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
徙常州。
卒,年五十三,谥曰宪。
及喜鉴拔后进,如梁肃、高参、陈京、齐抗皆师事之。
性孝友。
其为文彰明善恶,长于论议。
晚嗜琴,有眼疾,不肯治,欲听之专也。
(取材于《新唐书》)
【注】仆固:
漠北的少数民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使谏者稍稍自钳口饱食钳口:
闭口不言
B.长安城中,白昼椎剽椎剽:
杀人劫财
C.今其心颙颙,独恃于麦颙颙:
充满期盼
D.及喜鉴拔后进鉴拔:
区别对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陛下不以此时厉精更始
B.召裴冕等十有三人于集贤殿待制民不敢诉于有司
C.此则五帝之盛德也则易子咬骨矣
D.此忠鲠之人所以窃叹忍令宗庙有累卵之危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然顷者陛下虽容其直,而不录其言
然而近来陛下虽然能容忍他们的直谏,却不采纳他们的意见
B.拥兵者第馆亘街陌,奴婢厌酒肉
掌握兵权的人只宿于馆驿,横行于街头,欺压奴婢,鱼肉百姓
C.百揆隳剌,如沸粥纷麻
百官互相诋毁攻击,如同滚沸的粥、纷乱的麻
D.陛下岂迟疑于改作,逡巡于旧贯
陛下岂能对改革犹豫不决,难以舍弃旧制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独孤及任左拾遗,上书陈事,先扬后抑,直陈皇帝治政之弊,显其忠直之节。
B.朝廷长期征战,十年不息,百姓不能安于生产,以至于财力耗空,陷入困境。
C.朝廷吏治混乱腐败,老百姓犹如茹毒饮痛,过着困苦不安、求告无门的生活。
D.独孤及任舒州刺史时发生灾荒,邻郡人死亡十分之四以上,而舒人生活安定。
(6)请结合文中独孤及的志向,谈谈你对“立志”的认识。
(6分)
(7)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也谈到了“志”。
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有志矣,①,②,亦不能至也。
”(2分)
2.(2015届北京石景山区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
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故夫子之论士曰:
“行己有耻。
”孟子曰: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顷读《颜氏家训》有云:
“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
‘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
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
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吴子》曰:
“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尉缭子》言:
“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后汉书》载:
“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
‘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悉以金马还之。
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呜呼!
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杜子美诗:
“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
”一本作“廉耻将”,诗人之意未必及此。
然吾观《唐书》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
先是,吐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
蕃人知佖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佖之黩货也。
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
得此意者,郢书燕说,或可以治国乎?
(节选自顾炎武《日知录》)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礼义,捐廉耻捐:
抛弃
B.年已十七,颇晓书疏疏:
文书
C.亦不愿汝曹为之曹:
等,辈,们
D.由佖之黩货也黩:
滥用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悉以金马还之在小足以守矣
B.由佖之黩货也此人之教子也
C.吾时俯而不答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
D.国家其有不亡者乎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那些曲意逢迎、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
B.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一个国家必须有慈孝廉耻的风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
C.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使用金钱如同消耗粟米一样,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D.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
所以贪财的人担任统帅,边关的大门到晚间也还洞开着无人把守。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鸡鸣不已于风雨”写出了“独醒之人”身处乱世,也会毅然决然发出正义的声音。
②古人治军以廉耻作为基础,将士们懂得礼义廉耻的道理,便足以克敌制胜,保存自己。
③作者借颜之推讲述齐朝一士大夫教育儿子的事例,表达了反对后人出仕做官的观点。
④作者倾向于杜甫的诗句是“安得廉耻将”。
虽有牵强附会之嫌,却蕴藏着作者的期许。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5)作者在文章第一段结尾指出“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意思是说士大夫没有羞耻心,可以称之为国耻。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作者这一认识的看法。
(不少于200字)(12分)
3.(2015届上海崇明高三上一模)阅读下文,完成第
(1)-(5)题。
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
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
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
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
余览其说而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
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
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汙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
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
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嗟夫!
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
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
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
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记棚民事》〔清〕梅曾亮)
(1)第
段中当地百姓反对棚民开山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2)本文前两段均用“余览(闻)其说而是之”作结,试分别概括“其说”内容。
(2分)
(3)分析第
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2分)
(4)对第
段划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后两种观点各有优点,或“息事”,或“保利”。
B.前观点能够平息棚民与“相告讦者”之间的冲突。
C.后观点能够避免开山所致损失,保持住最大利益。
D.前后观点都是作者认同的,但又看到二者的不足。
(5)作者对“棚民开山”有没有明确的观点?
对此你如何评价?
(4分)
明确答案:
1.
(1)(5分)倾天下之货/竭天下之谷/以给不用之军/为无端之费/臣不知其故/假令居安思危/自可厄要害之地/俾置屯御/悉休其余/以粮储之资//充疲人贡赋/岁可以减国租半【解析】可根据上文推断句子含义,然后断句。
【评分参考】答对2处得1分。
答错2处扣1分。
扣完为止。
(2)(3分)D【解析】鉴拔:
甄别提拔。
(3)(3分)D【解析】A.介词,凭;介词,在。
B.介词,在;介词,向。
C.副词,表判断;副词,就。
D.助词,的。
(4)(3分)B【解析】“奴婢厌酒肉”意为“连奴婢都吃够了酒肉”。
(5)(3分)D(“邻郡人死亡十分之四以上”与文意不符,“邻郡庸亡”意为“邻郡的雇农流离失所”)
(6)(6分)要点:
①立志要趁年少,②立志要高远,③立志要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
【解析】从原文出发,先概括出独孤及的志向,结合其身世生平,谈自己的理解即可。
【评分参考】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4分。
语言表达2分。
意思对即可。
(7)(2分)①不随以止也②然力不足者
【解析】本题属于名句默写,注意积累。
【评分参考】每空1分。
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独孤及,字至之,(是)河南洛阳人。
(当他)是小孩子时,读《孝经》,父亲试着问他:
“你的志向是什么?
”(独孤及)回答说:
“立身(做事),推行道义,在后世扬名。
”同宗的乡党认为他有奇才。
天宝末年,(独孤及)凭借州道高第推荐补任华阴县尉,被征召到江淮都统李峘的幕府,掌管书记。
代宗按照左拾遗的官职招(他)入朝。
(他)到(任)之后,上奏章陈说政事说:
“陛下多次发布善政,让左右大臣能够直言进谏。
(您在)壬辰月(颁布)诏书,召裴冕等十三人在集贤殿待命,以备(您的)咨询顾问,这是五帝(才有)的盛德啊。
然而近来陛下虽然容忍他们的直谏,却不采纳他们的意见,(他们)上报的奏章都被按下不答复。
(陛下您)有容忍下属(直谏)的虚名,(却)没有听取谏言的实际行动,于是让直言进谏的人渐渐闭口不言(只管)终日饱食,相互勾结(只)为了俸禄官位。
这(就是)忠诚耿直的人私下感叹,而我也为您感到羞耻(的原因)。
“如今(国家)兴兵不停(已经)十年了,人民的生产(受到影响),国库空虚。
掌握兵权的人只宿于馆驿(而不去军营中驻扎),横行于街头,(连他们的)奴婢(都)吃够了酒肉,而穷人(却)饥饿瘦弱地去服役,(被盘剥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