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实务施工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133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建造师实务施工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二级建造师实务施工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二级建造师实务施工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二级建造师实务施工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二级建造师实务施工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建造师实务施工技术.docx

《二级建造师实务施工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建造师实务施工技术.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级建造师实务施工技术.docx

二级建造师实务施工技术

2A312000建筑施工技术

土石方工程的施工工艺过程包括:

开挖、运输、填筑与压实等。

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1)定位、放线;

2)当边坡稳定不满足时,采用加固措施;

3)基坑开挖原则“分层开挖,先撑后挖”(先换撑、后拆除);

4)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并连续施工。

5)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

6)开挖质量检查:

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

7)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采取降水措施。

填方土料的选用:

一般不能选用淤泥和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

填土的压实方法:

碾压法、夯实法和振动压实法以及利用运土工具压实等。

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

压实功、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厚度。

填土方法:

1)从最低处开始,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2)尽量采用同类土;

3)在相对(建筑或结构)两侧或四周同时回填;

4)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5)压实质量应符合规范。

主要土方机械施工的适用范围和施工方法

土方机械

作业特点

适用范围

适用土

的类别

施工方法

基本作业是铲土、运土和卸土

场地平整、开挖浅坑,填平沟坑;配合铲运机、挖土机;土方压实

一~三类,四类以上需经预松

下坡推土、并列推土、槽形推土、多铲集运和铲刀附加侧板

可独立完成铲土、运土、卸土、填筑、整平

大面积场地平整,开挖大型基坑,填筑堤坝和路基

含水量不超过27%的

一~二类,

三、四类需预松

下坡铲土法、跨铲法和助铲法

正铲

“前进

向上,

强制

切土”

停机面以上的

土方、地下水位较低

一~四类、经爆破的岩石、冻土

分层开挖法、多层挖土法、中心开挖法、上下轮换开挖法、顺铲开挖法和间隔开挖法等

反铲

“后退

向下,

强制切土”

停机面以下的土方。

深度不大的基坑、基槽等、含水量大或地

下水位较高

一~三类

分条开挖法、分层开挖法、沟角

开挖法和多层接力开挖法

拉铲

“后退

向下,

自重

切土”

停机面以下的土方。

开挖较深较大的基坑(槽)、沟渠,挖取水中泥土以及填筑路基、修筑堤坝

一~二类

三角开挖法、分段开挖法、分层开挖法、顺序挖土法、转圈挖土法和扇形挖土法等

抓铲

“直上

直下,

自重

切土”

挖停机面以下的土方。

窄而深的基坑、沉井、疏通渠道、挖取水中淤泥等,或用于装卸松散材料

一~二类

浅基坑开挖

为了防止塌方,当开挖深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则应放坡,或者加临时支撑。

边坡坡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土质(主要是摩擦角、粘聚力)、开挖深度、开挖方法、边坡留置时间、坡顶荷载状况、降排水情况及气候条件等有关。

土的湿度、土质及其他条件较好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槽)或管沟底面标高时,挖方深度在5m以内可放坡开挖不加支撑;永久性挖方边坡应按设计要求放坡;高度在10m以内,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在山坡整体稳定情况下可按规定放坡。

土壁支撑:

根据工程特点、土质条件、开挖深度、地下水位和施工方法等的不同,可以选择横撑、板桩、灌注桩、深层搅拌桩、地下连续墙等。

深基坑开挖:

透水挡土结构——

①H型钢(工字钢)桩加横插板挡土;②间隔式(疏排)混凝土灌注桩加钢丝网水泥抹护壁;③密排式混凝土灌注桩(或预制桩);④双排灌注桩;⑤逆拱式灌注桩挡土;⑥桩墙合一,地下室逆作法;⑦土钉支护。

止水挡土结构——

①地下连续墙;②深层搅拌水泥土墙;③密排桩间加高压喷射水泥注浆桩或化学注浆桩;④钢板桩

支撑部分——

①自立式(悬臂)支护;②锚拉式支护;③土层锚杆;④钢管、型钢水平支撑;⑤斜撑

{材料:

钢筋混凝土、钢结构(H型钢、钢管、拉锚)

形式:

内支撑(水平支撑(对撑、角撑、桁架式支撑、环形)

(斜撑)

拉锚(锚碇式、土层锚杆)}

 

各种井点的适用范围

井点类别

土的渗透系数(m/d)

降水深度

(m)

轻型

井点

一级轻型井点

0.1~50

3~6

多级轻型井点

0.1~50

视井点级数而定

喷射井点

0.1~50

8~20

电渗井点

0.1

视选用的井点而定

管井

井点

管井井点

20~200

3~5

深井井点(泵)

10~250

15

轻型井点平面布置

基坑或沟槽宽度

降水深度

平面布置形式

布置要求

<6m

≯5m

单排线状

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两端延伸长不小于坑(槽)宽度

>6m或土质不良、

渗透系数较大

双排线状

面积较大的基坑

环状或U形

高程布置:

井点管的埋设深度H(不包括滤管长):

H≥H1+h(Δh)+iL(符号意义)

式中H1——井管埋设面至基坑底的距离(m);

h(Δh)——基坑中心处基坑底面(单排井点时,为远离井点一侧坑底边缘)至降低后地下水位的距离,一般为0.5~1.0m;

i——地下水降落坡度,环状井点l/10,(双排为1/7)单排线状井点为1/4;

L——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m)(在单排井点中,为井点管至基坑另一侧的水平距离)。

若计算出的H值大于井点管长度,则应降低井点管的埋置面(减小H1)。

当一级井点系统达不到降水深度要求,可采用其他方法降水或采用二级井点。

基坑(槽)挖至基底设计标高并清理好后,施工单位必须会同勘察、设计单位和业主共同进行验槽?

(加监理),合格后才能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钎探——用锤将钢钎打入坑底以下的土层内一定深度,根据锤击次数和入土难易程度来判断土的软硬情况及有无墓穴、枯井、土洞、软弱下卧土层等。

钎探方法:

1)绘制成钎探点平面布置图;2)按钎探点进行钎探;3)同一工程钎径一致、锤重一致、用力(落距)一致。

每贯入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填表并整理记录;4)分析钎探记录,再横向分析,在钎探点平面布置图上加以圈注,以备检查;5)钎孔用砂灌实。

钢钎的打入分人工和机械两种。

观察验槽:

1)位置、尺寸、标高和边坡;2)槽底是否已挖至老土层(地基持力层)上;3)土的颜色、坚硬程度等是否均匀一致;土的含水量;槽底有无空穴声音等。

验槽的重点:

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的部位。

如有异常要会同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地基处理目的:

提高的承载力,保证地基稳定,减少沉降或不均匀沉降,消除湿陷性,提高抗液化能力等。

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

施工方法

适用性

换土

垫层法

灰土

垫层

挖去软弱土层,用按一定体积比配合的石灰和粘性土拌合均匀后,在最优含水率情况下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而成。

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

砂垫层和

砂石垫层

挖除软弱土层,用强度较高的砂或碎石等回填,经分层夯实。

夯实地基法

重锤夯实法

夯锤提升,利用自由下落击实基土

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的地基

强夯法

重锤(一般8~30t)吊起从高处(一般6~30m)自由落下

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粘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

挤密桩施工法

灰土挤密桩

将钢管打入土中,侧向挤密土体形成桩孔,拔管后,在桩孔中分层回填2:

8或3:

7灰土并夯实

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量12%~25%、厚度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

砂石桩

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成孔,将砂或砂卵石,挤压入土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由砂或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

松散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在碎石桩的基础上掺入适量石屑、粉煤灰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合后制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桩体

深层密实法

用振冲器成孔,分批填以砂石骨料,借振冲器的水平及垂直振动,振密填料,形成的砂石桩体

松散的砂土?

用深层搅拌机将软土和水泥浆固化剂充分拌合,使之凝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好和较高强度的水泥加固体

较深、较厚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承载力不大于0.12MPa的饱和粘土和软粘土(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

预压法

——砂井堆载预压

(真空预压、塑料排水板)

用钢管打孔,灌砂设置排水砂桩(井)作为竖向排水通道,桩顶铺设砂垫层作为水平排水通道,分期加荷预压,使土中孔隙水通过砂井排出地表

机场跑道、水工结构、道路、路堤、码头、岸坡等

锤击沉桩法施工程序:

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打桩机就位——吊桩喂桩——校正

——锤击沉桩——接桩——再锤击沉桩——送桩——收锤——(挖土)——割桩头。

经水平和垂直度校正后,开始沉桩。

开始沉桩时应短距轻击,当入土一定深度并待桩稳定后,再按要求的落距沉桩。

正式打桩时宜用“重锤低击”,“低提重打”?

桩的入土深度的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擦桩,以标高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端承桩则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贯入度——最后十击平均每击的入土深度。

施工时,应注意做好施工记录。

打桩时还应注意观察:

打桩入土的速度;打桩架的垂直度;桩锤回弹情况;贯入度变化情况等。

预制桩接桩:

硫磺胶泥浆锚法接桩、焊接法接桩和法兰螺栓接桩法等三种。

前一种适用于软弱土层?

,后两种适用于各类土层。

静力压桩法施工程序为:

测量定位——压桩机就位——吊桩插桩——桩身对中调直——

静压沉桩——接桩——再静压沉桩——(送桩)终止压桩——(挖土)——切割桩头。

压同一根(节)桩时应连续进行。

压桩过程中要记录桩入土深度和压力表读数的关系,以判断桩的质量及承载力。

当压力表数值达到预先规定值,便可停止压桩?

灌注桩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为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爆扩灌注桩等。

钻孔灌注桩分为泥浆护壁成孔和干作业成孔两种施工方法。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测定桩位——埋设护筒——制备泥浆——成孔——清孔——下钢筋笼——(二次清孔)——水下浇筑混凝土

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测定桩位——钻孔——清孔——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沉管灌注桩成桩过程为:

桩机就位——锤击(振动)沉管——上料——边锤击(振动)边拔管,并继续浇筑混凝土——(下钢筋笼?

)继续浇筑混凝土及拔管——成桩。

人工挖孔灌注桩(限制技术)

混凝土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的施工工艺和要求:

(1)基底清理和验槽,轴线、基坑尺寸和土质应符合设计规定。

(2)浇筑垫层混凝土,用表面振捣器进行振捣。

(3)清理模板,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对于锥形基础,应注意锥体坡度,斜面部分的模板应随混凝土浇捣分段支设并顶压紧。

严禁斜面部分不支模,用铁锹拍实。

(4)基础混凝土宜分层连续浇筑。

(5)基础插筋位置正确。

(6)用草帘等覆盖并浇水养护。

筏板基础的施工要点和要求:

(1)施工前,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不少于500mm。

(2)先绑扎底板、梁的钢筋和柱子锚固插筋,浇筑底板混凝土,待达到25%设计强度后,再在底板上支梁模板,继续浇筑完梁部分混凝土(也可采用底板和梁模板同时支撑,混凝土一次浇筑的方法)。

(3)一般不留施工缝,必须留设时,应按施工缝要求处理,并应设置止水带。

(4)混凝土浇筑完毕,表面应覆盖和洒水养护不少于7d?

(5)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时,应进行基坑回

 

基础施工要求

基础施工一般要求

独立基础和

条形基础

筏板基础

1、施工前,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不少于500mm。

2、当采用机械开挖时,在基坑底面标高以上保留200~400mm厚的土层,采用人工清槽。

3、基底清理和验槽,轴线、基坑尺寸和土质应符合设计规定。

4、浇筑垫层混凝土,用表面振捣器进行振捣。

5、清理模板,进行隐蔽工程验。

6、基础混凝土宜分层连续浇筑。

7、基础插筋位置正确。

8、一般不留施工缝,必须留设时,应按施工缝要求处理,并应设置止水带。

9、用草帘等覆盖并浇水养护。

10、养护时间。

11、回填土。

对于锥形基础,应注意锥体坡度,斜面部分的模板应随混凝土浇捣分段支设并顶压紧。

严禁斜面部分不支模,用铁锹拍实

先绑扎底板、梁的钢筋和柱子锚固插筋,浇筑底板混凝土,待达到25%设计强度后,再在底板上支梁模板,继续浇筑完梁部分混凝土(也可采用底板和梁模板同时支撑,混凝土一次浇筑的方法)。

常见模板的分类及特点

模板形式

优点

缺点

适用性

木模板

制作方便、拼装随意、有保温作用

适用于外形复杂或异形混凝土构件

组合

钢模板

轻便灵活,拆装方便,通用性较强,周

转率高

(框架)

大模板

结构整体性好、抗振

性强

(剪力墙)

滑升模板

节约模板,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加快进度,提高机械化程度

耗钢量大,一次投资费用较多

(无水平结构的

墙体)

爬升模板

结合了大模板与滑

模的优点

剪力墙(外墙外模)

台模

整体性好,混凝土表面平整,施工速度快

水平面模板

模板的技术要求:

①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形状、位置、尺寸)(便于装拆、周转)

②接缝不应漏浆;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③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④安装与拆除符合要求

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

(m)

达到设计算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100

模板的拆除顺序:

后支先拆,先支后拆。

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

钢筋下料长度=外包尺寸+钢筋末端弯钩或弯折增长值-钢筋中间部位弯折的量度差值。

下料长度计算还应考虑搭接长度,配料时应考虑附加钢筋。

钢筋代换原则:

等强度代换或等面积代换:

构件配筋受强度控制时,按代换前后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

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或同钢号钢筋之间的代换,按代换前后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钢筋。

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钢筋代换的其他要求:

不同种类钢筋代换,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必要时应进行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代换后(应满足构造要求),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根数等应符合要求;

对重要受力构件,不宜用HPB235级代换HRB335级钢筋;

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不宜用强度等级高的钢筋代替设计中的钢筋;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进行代换;

偏心受力构件,应按受力(受拉或受压)分别代换;

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HPB235级钢筋制作,严禁以其他钢筋代换。

钢筋的加工方法:

钢筋的加工包括调直、除锈、下料切断、接长、弯曲成型等。

钢筋常用的焊接方法有:

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电阻点焊、埋弧压力焊和钢筋气压焊。

机械连接有套筒挤压连接法、锥螺纹连接法和直螺纹连接法。

套筒挤压连接法接头强度高,但移动设备不便。

锥螺纹连接漏扭或扭紧力矩不准,丝扣松动等对接头强度和变形有很大影响。

直螺纹连接法不存在扭紧力矩对接头的影响,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比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提高一个数值(1.645σ)——为了95%的保证度。

确定实验室配合比所用的砂石都是干燥的。

在施工时,要按砂石实际含水率进行修正,根据施工现场砂、石含水率,调整以后的配合比称为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运输的要求: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

(规定的坍落度)

保证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超过有关规定(初凝时间);

运输工作应保证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连续进行;

容器应严密、不漏浆,容器的内壁应平整光洁、不吸水。

泵送混凝土设备有混凝土泵、输送管和布料装置。

混凝土泵按作用原理分为液压活塞式、挤压式和气压式三种。

混凝土输送管有直管、弯管、锥形管和浇筑软管等。

泵送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

粗骨料宜优先选用卵石;

限制粗骨料最大粒径(粒径d与输送管内径D之比值,碎石,d≤D/3;卵石,d≤D/2.5;

细骨料中通过0.135mm筛孔的砂应不小于15%,砂率宜控制在40%~50%;

最小水泥用量为300kg/m3;

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80~180mm;

泵送混凝土施工方法:

为提高流动性,减小摩阻力,宜掺入适量的外加剂;

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能连续工作;

输送管线的布置应尽量直,转弯宜少且缓,管与管接头严密;

泵送前应润滑输送管内壁;

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或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泵的受料斗内应有足够的混凝土,防止吸入空气形成阻塞;

先输送远处混凝土,使管道随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逐步完成,逐步拆管。

混凝土基础、墙、柱、梁、板的浇筑要求和养护方法

混凝土浇筑要求:

①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竖向结构(墙、柱等)不超过3m时,自由下落高度较大时,应使用溜槽或串筒,以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

②分层浇筑、振捣,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完毕。

③竖向结构浇筑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④在一般情况下,梁和板的混凝土应同时浇筑梁与墙、柱如连续浇筑,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梁和板。

⑤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柱宜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

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

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内。

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薄壳、蓄水池、斗仓、

多层刚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施工缝处理:

在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处先铺水泥浆或与混凝土

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

浇筑时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清理、湿润、接浆、密实)。

后浇带——因温度、收缩(沉降)等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

后浇缝间距——计算确定,

正常条件下室内与土中:

30m;

露天:

20m

后浇缝保留时间:

设计无要求时,不小于28d

后浇缝处理:

按施工缝处理、可采用微膨胀或无收缩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提高一级,保持至少15d的湿润养护。

养护方法:

标准条件下的养护、蒸汽养护、自然养护等。

自然养护是在常温下(平均气温不低于5℃)用适当的材料(如草帘)覆盖混凝土,并适当浇水,使混凝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足够的湿润状态。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养护用水的水质与拌制用水相同。

蒸汽养护制度包括:

养护阶段的划分,静停时间,升、降温速度,恒温养护温度与时间,养护室相对湿度等。

静停时间——2~6h;

升降温速度——不宜过快;

恒温养护温度——不得大于95℃;

恒温养护时间——3~8h;

恒温养护相对湿度——90%~100%

降温速度——10℃/h;

出池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差——不得大于20℃

大面积结构可采用蓄水养护和塑料薄膜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

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浇筑方法:

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

其中斜面分层的单位时间浇筑量最小。

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

①采取振捣棒振捣——快插慢拔、插入下层50mm、每插;

振捣时间10~30s

②在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防止出现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

保温法和保湿法两种。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

浇筑完毕后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

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①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使用缓凝减水剂;

②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③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当设计无要求时,控制在25℃以内);

④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⑤可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带出,进行人工导热。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止:

通病及原因

尺寸偏差;

表面损伤、缺棱掉角;

麻面、蜂窝、露筋、孔洞;

烂根、烂脖;

强度偏低、波动;

裂缝;

结构或构件断裂;

混凝土碳化;

碱骨料反应;

钢筋锈蚀;

混凝土缺陷修补:

麻面、蜂窝、露筋、露石——1:

(2~2.5)水泥砂浆抹面(清洗、湿润、养护);

细小裂缝——冲洗、抹水泥浆;

较大裂缝——凿毛或凿V形槽(深15~20mm,宽100~200mm),湿润、刷浆、抹1:

(2~2.5)水泥砂浆(分2~3层抹、总厚度10~20mm)、压实抹光

蜂窝及严重露筋——凿除不密实混凝土、清洗、湿润、用比原结构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捣实

孔洞——凿除疏松混凝土、及突出是石子、清洗、保持湿润72h,、用比原结构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捣实(混凝土水灰比不大于0.5、掺0.01%铝粉)

混凝土冬期施工:

日平均气温降到5℃或5℃以下,或者最低气温降到0℃或0℃以下时,必须采用冬期施工措施。

在一般情况下,冬期施工要求正温浇筑、正温养护。

对原材料的加热,以及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进行热工计算。

冬期施工措施

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活性高、水化热量大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0.6。

水泥不得直接加热,使用前l~2d运入暖棚存放,暖棚温度宜在

5℃以上。

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用锅烧水,用蒸汽加热水,用电极加热水)。

骨料清洁,无冻块和冰雪。

骨料加热——放在铁板加热;或者通过蒸汽管、电热线加热等。

但不得用火焰直接加热骨料。

原材料加热计算确定;

钢筋冷拉温度不低于-20℃;钢筋焊接温度不低于-20℃,并应有防雪、防风措施;

不宜露天搅拌,采用暖棚;

选用大容量的搅拌机,以减少热量损失。

搅拌前,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

混凝土的拌合时间比常温规定时间延长50%。

材料投放时,应先将水和砂、石投入拌合,然后加入水泥。

若能保证热水不和水泥直接接触,水可以加热到100℃。

使用大容积的运输工具并加以适当保温。

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不得低于5℃。

加热养护时,养护前的温度不低于2℃。

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振捣时间应比常温时有所增加。

加热养护整体式结构时,由于温度高(加热温度超过40℃时),势必在结构内部产生温度应力,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温度应力较小处。

为使新老混凝土牢固结合,不产生裂缝,要对旧混凝土表面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