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影响含详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7829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影响含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影响含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影响含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影响含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影响含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影响含详解.docx

《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影响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影响含详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影响含详解.docx

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影响含详解

2021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影响

(含详解)

一、单选题

1.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气压带影响地区温和多雨

B.丙气压带影响地区寒冷干燥

C.B风带与乙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D.A风带与乙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季风气候

6月22日,某游客乘坐的飞机在晚霞中降落在甲城(41°17'S,17°47'E),该城市三面环山。

西面临海,素有“风城”之称。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甲城常年盛行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3.该游客乘坐的飞机降落时,下列最有可能朝霞满天的地点是

A.马德里(40°25'N,3°45'W)

B.墨尔本(37°950'S,144°58'E)

C.新加坡(1°09'N,103°38'E)

D.洛杉矶(34°03'N,118°14'W)

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虽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风带是()

A.盛行西风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

5.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的原因不可能是()

A.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B.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

C.长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D.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

下图为“大陆西岸西风风速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受中纬西风影响明显的大陆西岸地区()

A.气候雨热同期

B.降水季节变化均较明显

C.河流有结冰期

D.风能资源较为丰富

7.下列有关南北半球中纬西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中纬度海面宽广,陆地面积小,风力较大

B.北半球中纬度海面狭窄,狭管效应明显,风力较大

C.随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南半球冬季影响区域南移

D.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北半球冬夏季节最大风速变化较大

下图示意北半球大气环流模式,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8.根据大气环流特征,下列不适合建风力电站的风带和气压带是()

A.②B.③C.④D.⑤

9.下列风带和气压带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气压带③被切断的季节和原因分别是()

A.夏季;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B.冬季;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C.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1.常年受④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气候B.温带大陆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下图为全球某月近地面气压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图示月份可能为

A.1月B.4月C.7月D.10月

13.甲所处风带的风向为

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14.此时控制乙地的气压带为

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以软体动物、昆虫等为食,通常在河流、湖泊、沼泽附近的稀疏树木上筑巢。

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

荷兰(图中④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

图为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欧洲白鹳()

A.飞离①地时,当地正值多雨季节

B.从①飞行到②过程中地表植被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C.由②飞至③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D.回迁过程中③地昼长先变短后变长

16.关于白鹳迁徙途经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7月雨热同期,盛产柑橘

B.②地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多发地震

C.③地位于低纬地区,热量充足

D.④地地势低平,多沼泽湿地

某兴趣小组绘制了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

C.地球的自转运动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8.受图中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下图为某半球某季节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其中甲为风带,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9.图中的气压带、风带

A.甲盛行东北风B.丙控制地区干旱少雨

C.乙带冬冷夏热D.丁带气流以下沉为主

20.此季节

A.我国东部多雨

B.北半球正值夏季

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D.南亚盛行东北风

21.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

2012年11月18日,中国帆船第一人郭川从青岛出发,穿过赤道无风带,东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二过赤道,航程约40000公里,于2013年4月5日回到青岛,全程不借助机械动力行驶。

下图为此次环球航海路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2.赤道无风带的成因是

A.受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B.受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C.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下垫面性质均一

23.帆船从合恩角航行到好望角期间

A.始终顺风顺水B.先顺风顺水后逆风逆水

C.始终逆风逆水D.先逆风逆水后顺风顺水

2019年1月底,我国搭载“深海勇士”号的“探索一号”母船,抵达印度洋37°S作业区进行深潜科考。

3月初返航时在马达加斯加岛附近的M岛举行了科考成果发布会。

下图表示“探索一号”考察路线。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探索一号”母船在作业区时,五星红旗主要飘扬方向是()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25.“探索一号”母船从作业区到M岛返航途中()

A.顺流航行B.逆流航行C.昼短夜长D.海水结冰

26.“探索一号”母船在作业区发现多个活动的热液喷口,因该地位于()

A.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C.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张裂D.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

读“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回答下面小题。

27.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

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

28.a、b图中被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分别是

A.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

南极辐合带位于50°S-60°S,其南界为南极洲的海岸线,北界则是一条变动于南纬50°与南纬60°间的假想线。

离开南极地区向北流动的南极表层冷水与向南流动的温暖的大洋水在这里相遇,构成了世界各大洋中最重要的界线之-南极辐合带。

下面两幅图分别为南极辐合带示意图(图甲)和4000年以来南极辐合带的摆动趋势示意图(图乙)。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9.下列气压带中,与南极辐合带的形成原因类似的是()

A.副极地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30.下列因素与南极辐合带的位置无关的是()

A.太阳直射点B.大气降水量

C.全球气候变化D.南极海冰分布

31.南极辐合带的存在可能使()

A.南极辐合带以南地区变得更寒冷B.南极辐合带以北地区水温升高

C.南极辐合带以北地区海水盐度升高D.辐合区生物资源丰富

无风带是指小风或静风的纬度带,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

下图为世界某月无风带分布图,图中丙处箭头表示当地该月的盛行风向。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2.下列关于甲、乙无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控制地区气候干旱B.乙盛行上升气流

C.甲、乙的形成均是因为冷热不均D.甲、乙此时位置均偏北

33.下列关于丙盛行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B.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

C.对我国华北地区气候影响显著D.使该海域洋流呈逆时针运动

读我国极地考察站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34.一年中,黄河站升起的国旗多飘向

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

35.科考人员获取南极过去数千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主要通过

A.拍摄遥感影像B.钻取冰芯样品

C.调取气象站记录D.观测树木年轮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6.图中甲代表的气压带是

A.极地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

37.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有关的是

A.甲、乙B.乙、丙

C.丙、丁D.甲、丙

38.此时,地中海沿岸地区

A.高温多雨B.寒冷干燥

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

39.下图所示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动力型高压,丁是热力型高压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箭头代表风向,完成下列小题。

40.终年受图①风带与图②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候特点是()

A.终年温和湿润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1.下图表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

关于赤道低气压带及其位置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一年中影响北半球的时间较长

C.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

D.形成原因为热力因素

二、综合题

42.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甲乙丙代表的气压带的名称。

(2)判断M地的盛行风向,此季节,该地气候特征是什么?

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说出此季节N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原因。

(4)有学生认为,图中S国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

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S国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

请说明原因。

下图示意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正确选项为C。

1.D

2.A

由材料可知,甲城(41°17'S,17°47'E)的纬度是41°17'S,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南半球的西风带以吹西北风为主,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月22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甲城晚霞满天说明是接近黄昏,在昏线附近,那朝霞满天的地方应与甲城同在一个晨昏圈上,并且位于晨线附近,故两地的时间差约为12小时,经度差约为180°,故A符合题意,故选A。

3.B

4.C

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多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好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的。

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的原因是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

因而,不可能是长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

5.D

6.A

受中纬西风影响明显的大陆西岸地区主要是地中海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是冬半年影响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受西风影响。

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A错;地中海气候是冬雨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降水较均匀,B错;两种气候类型河流均没有结冰期,C错;受西风影响大,风能资源较为丰富,D对。

故选D。

考查影响风速的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和下垫面的摩擦力是影响风速的重要因素,南半球中纬度海面宽广,陆地面积小,风力较大,A对,北半球中纬度陆地面积广,对西风的削弱作用较南半球大,风力较南半球小,B错;随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南半球冬季即北半球的夏季,西风影响区域北移,C错。

中纬西风带在亚欧大陆西部影响大,由于大西洋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对较小,D错。

故选A。

7.B

8.AC

9.A

由图可知,②为东北信风带,③为副热带高压带,⑤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气流以下沉为主,风力较小。

故选B。

由图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对流雨,年降水量最大。

②为东北信风带,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③为副热带高压带,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④为盛行西风带受其影响温和多雨,但与赤道低气压带形成的雨林气候相比较,降水少,故选A。

由图可知,③为副热带高压带,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被亚欧大陆内部的亚洲低压切断。

故选C。

由图可知,④为盛行西风带,常年受④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受大陆气团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故选A。

10.C

11.AA

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移至最北,应为北半球夏季,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图中纬度位置可知,甲所处风带为北半球中纬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

故A正确,B、C、D错误。

乙地位于30°N附近,因此此时控制乙地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A正确。

赤道低气压带位于0°纬线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60°附近,极地高气压带90°附近,B、C、D错误。

故选A。

12.C

13.D

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此时①地为夏季,地中海气候正值少雨季节,A错误;从①飞行到②过程中为纬度地带性,地表植被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B错误;由②飞至③受西风影响,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C正确;③地位于北半球,春季开始③地昼长变长,D错误;故选C。

图中①地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A错误;②地位于板块消亡边界,B错误;③地位于中纬地区,C错误;④地位于西欧平原,地势低平,多沼泽湿地,D正确;故选D。

14.A

15.B

16.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而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总是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导致地球公转到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不同,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随之发生变化,所以,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也随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故A正确,B

CD错误,故选A。

结合题干,受图中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影响形成的气候,说明该气候一年中只是部分时间受赤道气压带控制,而热带草原气候在湿季受赤道气压带控制,带来大量的降水,B正确;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A错误;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C错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

D错误,故选B。

17.A

18.D

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据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为北极图。

甲为风带,位于赤道外围,为东北信风带,盛行东北风,A正确;丙为西风带,控制地区湿润多雨;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全年炎热;丁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以上升为主;故选A。

图中只有甲风带,说明赤道低气压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此季节我国东部少雨;地中海沿岸温和湿润;南亚盛行东北风,D正确。

故选D。

19.C

【详解】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即为冬至日,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a图越往北纬度越高,判断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则图示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向北移,A错误;b图越往北纬度越低,判断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则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向南移,而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中纬西风为西北风,风向错误,B错误;c图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图示赤道低压带完全位于赤道以南地区,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向南移,且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为东南信风带,C正确;d图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两侧,故判断为春分日或秋分日,D错误。

故选C。

20.A

21.A

22.赤道受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无风带,A正确,B

C错误;赤道附近有陆地也有海洋,下垫面性质不均一,D错误。

故选A。

合恩角和好望角都位于30°S~60°S的西风带上,这个区域盛行西风强烈。

而合恩角又位于好望角的西边(西南边),从合恩角航行至好望角,是向东航行的,所以受西风影响,船是顺风的。

这一航线上的洋流是西风漂流,所以也是顺水的。

故选A。

23.B

24.BC

材料信息表明,“探索一号”母船的作业区位于37°S,根据气压带与风带分布位置判断,作业区位于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南,风向左偏,应吹西北风,则五星红旗主要向东南飘扬,B符合题意。

排除A、C、D。

故选B。

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探索一号”母船从作业区到M岛返航路线上,有自北向南流的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洋流流向正好与“探索一号”母船航行方向相反,因此是逆流航行,A错误、B正确。

材料信息表明,“探索一号”母船从作业区到M岛返航时是3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C错误。

“探索一号”母船从作业区到M岛返航途中,航线位于中低纬度,又是夏半年,水温较高,海水不结冰,D错误。

故选B。

根据六大板块分布特征判断,作业区正好位于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属板块张裂地带,多火山,岩浆活动活跃,从而形成多个活动的热液喷口,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25.A

26.B

27.图a表示亚欧大陆空气柱是下沉,说明地面冷形成高气压,是北半球的冬季;b图示空气柱上升,说明地面热形成低气压,是北半球的夏季,A正确,B

CD错误。

故选A。

28.图a表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b图示印度低压,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B正确,A

CD错误。

故选B。

29.A

30.BD

南界为南极洲的海岸线,北界则是一条变动于南纬50°和南纬60°之间的假想线之间的地带。

亦称“南半球极地锋面带”或“南大洋极锋”。

是南北范围约数十千米、围绕南极的稳定环形锋面带。

在南极辐合带中,来自南极大陆的几乎不含盐的冷水向来自温暖地区含盐较高的温水之下流动。

冷暖水的交汇与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气团的交汇相似。

故选A。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使全球的热量分配不均匀,同时影响着南极地区向北流动的南极表层冷水与向南流动的较温暖的大洋水的水温,因此会影响南极辐合带的位置,故A错误。

海水和大气之间存在着能量交换,南极辐合带的位置会影响对应地区的大气降水量,但大气降水量的变化对南极辐合带的位置没有影响,故B正确。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气候带向两极方向扩张,南极辐合带将向南移动;全球气候变更冷会使气候带向赤道方向靠拢,南极辐合带将向北移动,故C错误。

南极海冰的分布位置将会影响到向北流动的南极表层冷水势力的强弱,从而影响南极辐合带的位置,故D错误。

故选B。

在南极辐合带中,来自南极大陆的几乎不含盐的冷水向来自温暖地区含盐较高的温水之下流动。

这样,南极辐合带不仅是一条海洋地理界线,同时也是一条海洋生物学界线。

在辐合带以南,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一种非常特殊的环境中,形成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生物资源较丰富。

故选D。

31.D

32.B

甲为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多雨;乙为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甲上升气流热力因素,乙下沉动力因素。

故选D。

图中显示此时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该季风是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而成,B正确。

故选B。

33.C

34.B

黄河站终年盛行极地东风,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北风,旗帜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故选C。

遥感技术只能测量到南极大陆岩床上的冰层厚度,各冰层之间的细微差别无法从遥感影像中得到;人类建立南极科考站的时间较短,缺乏过去数千年的气象记录;南极地区无树木生长。

故选B。

35.C

36.BC

据图可知,地球顺指针自转为南半球,甲气压带位于30°S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选C。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40°-60°大陆西岸,会受到盛行西风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对应图中的乙、丙,故选B。

据图可知,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已经分别移动到30°S和60°S以南,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季,地中海沿岸为温和多雨的气候特点。

故选C。

37.A

【详解】图中显示,60°S附近由乙、丙气流辐合,乙气流爬升到丙气流之上,说明乙气流为低纬度吹来的暖气流(西风),丙气流应为从高纬吹来的冷气流(东风),B错误。

由此判断甲为纬度较低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丁为纬度较高的极地高气压带,D错误。

副热带高气压带为重力下沉所致,因此甲为动力型高压,极地高气压带为空气冷却下沉所致,因此乙为热力型高压,A正确。

乙为南半球盛行西风,为西北风,丙为南半球的极地东风,为东南风,C错误。

故选A。

38.B

39.【详解】读图可知,①中30°纬线南侧是东北风,符合北半球东北信风的规律。

②中北侧是东南风,符合南半球东南信风的规律。

而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之间的是赤道低压带,终年受其控制下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其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B正确,A

CD错误。

故选B。

40.A

【详解】不同气压带垂直气流运动方向不同,赤道低气压带由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原因为热力因素,此外通过读图可以得出,9月至次年的2月,赤道低气压带向南移动;3月至9月,向北移动,南北半球季节相反,A说法不正确;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大致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致,但略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年中,4月中旬至12月中旬,赤道低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影响时间较长。

故选A。

41.

(1)甲:

副极地低气压带;乙:

副热带高气压带;丙:

赤道低气压带。

(2)东南风。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炎热干燥。

因为此季节N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4)S国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

【详解】

(1)由图中纬度位置可知,甲、乙、丙代表的气压带的名称分别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

(2)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应为北半球夏季。

M地应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

东南风来自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因此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

(3)N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4)图中S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属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云量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不足;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而该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风力微弱。

42.

(1)副热带高气压带

(2)冬季;温和多雨

(3)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低纬度地区气温高,对流运动旺盛;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对流运动较弱。

【详解】

(1)图示M气压带位于30°N附近,气流下沉,故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

(2)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N以南,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判定此时为北半球为冬季,此季节地中海沿岸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3)对流层的高度与对流运动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对流运动越强,对流层的高度就越高,低纬度地区气温高,对流运动旺盛;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对流运动较弱,故对流层高度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