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节能减排 打造食品工业竞争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7799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行节能减排 打造食品工业竞争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推行节能减排 打造食品工业竞争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推行节能减排 打造食品工业竞争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推行节能减排 打造食品工业竞争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推行节能减排 打造食品工业竞争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行节能减排 打造食品工业竞争力.docx

《推行节能减排 打造食品工业竞争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行节能减排 打造食品工业竞争力.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行节能减排 打造食品工业竞争力.docx

推行节能减排打造食品工业竞争力

推行节能减排打造食品工业低碳竞争力

   去年12月召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期间,“低碳”似乎突然成为一个很热的词汇,而其实早在2003年,“低碳经济”一词就最早见诸英国的政府文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中,反映出英国已充分意识到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对人类带来的威胁。

2006年,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发布。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所以一直以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更多地是停留在政策和文件层面;而随着工业化高度发展,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全球变暖,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转变生产方式、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无论是从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层面,都开始身体力行。

    食品工业关系国计民生,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原材料投入量大、产出比低及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

近年来,企业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开始在企业内部实施和推行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措施,积极实践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出现了许多值得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案例。

尤其体现在对于水、电等资源的节约和重复利用,以及对废水、废汽、废物的循环利用。

    水的多效循环利用

    在现代工业中,没有一项工业不和水直接或间接发生关系,每个工厂都要利用水的各种作用来维持正常生产,几乎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水的参与。

最近的西南大旱也让大家更加意识到了水资源的紧缺与重要性。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充分利用好水资源是节能减排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为了节水,燕京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工艺改造,公司把制麦工艺作为节水改造重点,采用了将喷淋水雾化后送入发芽箱内的工艺,使水资源利用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95%,每年可节约用水10万吨以上。

此外,公司将制冷设备的冷却水混合少量一次水后用于制麦车间的洗麦工艺,洗麦后的水输送到动力车间用于水膜除尘系统,除尘后的水继续用来冲炉渣,这样实现了非工艺用水的四次利用,大大减少了水的使用量,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生产最终产生的废水随便排出会污染环境,所以不仅要节约用水,充分利用水,还要对废水进行处理,如蒙牛投资4亿元建成万吨级污水处理厂,废水经处理后,水质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其水质可以直接用来养鱼。

不仅不污染环境,还可以为周围的农业灌溉和企业的下一轮生产提供水源。

    变废为宝废弃物再利用

    污水经处理后再次进入下一个生产循环,也是一种变废为宝。

另外,比如青岛啤酒的“余热制冷”,将啤酒生产中的蒸汽冷凝为水,利用冷凝的余热来生产冷却麦汁用的冰水,这样,不仅避免了蒸汽的浪费,还大大降低了制冷系统的电耗。

    在生产食用油的过程中,大豆、花生等提取油会产生豆粕、花生粕等,这些豆粕可以用于家禽牲畜的饲养,饲养奶牛还可以提高出奶量;也可以用于制作糕点食品,健康食品。

同样,啤酒生产中的废弃物如麦根、啤酒糟、酵母泥等副产品也都可以再进行下一道生产。

煤燃烧后的炉渣也可以用来生产水泥的辅料,保温材料等。

这样,一个企业的废弃物会成为另一个企业生产的原料,将这样的企业整合联系起来,建立相关的产业链和产业园区,这样就可以实现闭环循环利用,可大幅度地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促进环境保护,推动生态经济建设。

   对于畜牧业和规模牧场来说,畜禽排出的粪便等排泄物也可充分利用,可以当作农家肥,可以建造沼气池,实现粪便等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如蒙牛就在牧场旁兴建高标准塑料大棚,种植无公害有机蔬菜,不仅改善了环境,还可以丰富企业员工和附近百姓的菜篮子。

    污水处理后水可以循环利用,同样,留下的污泥也可以变为“宝贝”。

传统的填埋方式处理污泥,可以造肥;在此基础上,燕京公司又有了改进,公司投资300万购入烘干设备,将污泥烘干后放入锅炉焚烧,不仅解决了污泥填埋的占地问题,还延长了燃煤的燃烧时间,并且提供了一部分热量,产生经济效益。

    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

    每吨啤酒在发酵过程中可产生约20公斤的二氧化碳,珠江啤酒集团投资3000多万引进二氧化碳回收设备,回收啤酒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并提纯使用。

一年回收20多万吨,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还创造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

青岛啤酒对二氧化碳实施碳的闭环管理,既减少环境污染,又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蒙牛通过对动物排泄物的处理建成的沼气发电厂,每年可向国家电网提供1000万度的电力,所生产的中水全部用于园区绿化供水与灌溉牧草,发电产生的热能用来维护牧场的日常供暖。

    食品企业推行低碳经济正当时

    如上所述,推行低碳经济,需要进行如技术研发、设备升级等方面的投入,但初期的投入会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为企业创造效益。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如青岛啤酒的“余热制冷”应用于一个20万吨的工厂每年节约资源消耗100万,在青岛啤酒全面推广后可节约成本超过4000万;2009年,青啤重点推行了糖化热能回收、锅炉运行控制优化、二氧化碳节能模块等51项节能技术,共节约成本7600多万元。

相比2006年,公司水单耗同比降低27%,电单耗同比降低19%,标煤单耗同比降低28.8%。

燕京啤酒的污泥烘干,按照100吨污泥产生绝干污泥20吨、绝干污泥的发热值为2500至3000千卡/公斤的数值计算,如果每天处理100吨污泥,则可获直接经济效益4300元,一年累计直接经济效益157万元。

正如蒙牛乳业集团有关责任人所说:

“低碳之路,初看起来对企业好像是个包袱和束缚,但是从长远看来,对每一个企业来说,又是利好抉择,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然,目前推行循环经济,通过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环保、生态的企业还有很多,所创新的技术和采取的措施也很多,以上只是其中的几个案例。

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并不是口号和理想,而是可操作,可实现的,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热点。

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碳交易”、“碳关税”已成为新的贸易壁垒。

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

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为了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推行低碳经济正当时!

   相关知识:

    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3R原则(therulesof3R):

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环(recycling)三种原则的简称。

其中减量化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污染排放的过程,它是防止和减少污染最基础的途径;再利用是指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以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循环是把废弃物品返回工厂,作为原材料融入到新产品生产之中。

3R原则中各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

按照1996年生效的德国《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对待废物问题的优先顺序为避免产生(即减量化),反复利用(即再利用),和最终处置(即再循环)。

中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食品行业发展状况

  1、中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按照食品的原料和加工工艺不同,食品分为:

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茶叶,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特殊膳食食品及其他食品共28大类525种。

目前,全国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4.8万家。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72%,产量和销售收入占主导地位;规模以下、10人以上企业6.9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18.7%;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35.3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9.3%。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606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6220家,从业人员543万人,同比增长6.68%。

按现行价格计算,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0439.53亿元,同比增长13.72%,完成销售产值10131.80亿元,同比增长13.63%,产品销售率达97.05%。

  2、部分食品企业加工技术和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啤酒等行业的大型企业普遍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

膜分离、物性修饰、无菌冷灌装、浓缩、冷加工等加工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缩短了中国食品加工技术和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3、企业质量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共有10.7万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资格,2675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

  4、产品结构趋于优化,有效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

  一是精深加工食品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如液体乳产量占到乳制品总量的85%以上;软饮料制造业打破过去一直以碳酸饮料为主的局面,形成了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等多元化发展的态势;粮油行业中,特制二等以上的精制小麦粉占小麦粉总产量的65%;标准一等米以上的精米占大米总产量的88%,特等大米在大米中所占比重达到33.9%;一级油、二级油(分别相当于原国家标准中的色拉油和高级烹调油)在食用植物油中所占比重合计达到58.5%。

  二是食品总体合格率稳步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并呈上升态势。

  三是随着食品产业的发展,食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优良。

2007年,销售收入排名前100家的食品企业销售总额占全行业比重达24.9%;乳制品行业10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4.7%;饮料行业10强企业产量占全行业的39.5%;制糖行业10强企业产量占全行业的43.6%;肉制品50强企业的生产能力和销售量占整个行业的70%;啤酒行业中100万千升以上的8家企业集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7%;葡萄酒产量前10位的企业占全国葡萄酒产量的62.1%;方便面行业中最大的3家中国名牌企业占据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的76%。

  规模企业的快速成长,致使小型企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也必将有部分小企业遭淘汰。

  食品行业的蓬勃发展,为信息化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支撑,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的不断扩大,集团化、协同化管理需求日益强烈,信息化又是提供快速、高效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二、食品行业信息化总体情况

  食品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信息化建设从七十年代起步,八十年代打下基础,九十年代中后期发展快速。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跟国际的先进发展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这样的那样的问题。

现就意识,需求,应用深度,技术实现,资金投入,应用效果等六个方面对食品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

  1、意识方面

  随着体制改革,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已经深切的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总的说来,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是,在实际操作方面,各个企业的重视程度相差却很大。

  2、需求方面

  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好。

与之相反的是,传统的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相对薄弱,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也少。

企业效益好的,行业竞争激烈,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外向型大中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较为强列;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相对来说就不太强烈。

  3、应用深度方面

  目前,信息化建设在基础应用方面的普及面比较广,但是在重大信息工程建设方面相对滞后。

具体说来,很多企业就某一方面的信息系统的,譬如说财务方面,库存方面等等,应用比较广。

但是,基于企业的所有资源优化配置的信息系统的开发比较少。

而且,据统计,这样的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中应用效果不好,成功的例子很少。

跟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滞后有很大的联系。

在谈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延的时候,我们已经强调过,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

对于这种面向整个企业应用的信息系统,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作指导是行不通的。

  管理和运行模式的变革(业务流程再造),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才有可能面向整个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

  4、技术实现方面

  信息化建设在技术实现方面有两个典型的特点。

其一就是,研究较深,实现较浅。

目前,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体系的建立上已经到达了一定的深度。

但是在将信息化技术转换成产品的程度较低。

很多的科研成果被研究院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成效。

其二就是,“信息孤岛”日渐突出。

随着企业计算机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不同软件间,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共享,进行交流,数据出现了脱节何不一致。

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孤岛。

这一点势必成为企业全面走向信息化的一大障碍。

  5、资金投入方面

  企业在前期的信息化建设中一直把重心放在硬件的投资上。

很多企业领导认为,一个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是用硬件一步一步堆砌起来的。

他们愿意在硬件方面做出较大的投资,而在软件方面的投资很少。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应该这么说,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硬件和软件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

甚至可以说,软件占的地位更重。

很多国家把软硬件的投入比例作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量化指标。

软件的投入比例越大,说明该国家的信息化水平越高。

当然,我们不能单纯的从软件的投入比例判定信息化的水平,但是它确确实实的从某个角度透漏出了信息化的水平。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信息化建设已经走向了软件,硬件和网络产品并重的局面。

甚至在有些企业里面,在资金投入方面,软件的投入已经超过了硬件的投入。

此外,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对服务的投入也开始认可,尤其是系统软件的升级维护和定制开发。

  6、应用效果方面

  信息化建设在应用效果方面,总的说来,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我国的企业在信心系统应用方面的热情高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忧的是各个企业在大型的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很有限,与国际的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亟待提高。

三、食品行业特点信息化需求分析

  中国食品行业信息化的具体业务运营的信息化需求特点为:

  首先,产品保质期比较短,因此对库存管理的要求比较高。

而有效的网络分销系统不仅能够管理库存,还能实时监控库存,实现先生产的先出库。

库存管理系统的应用建设是食品生产企业必需的。

  其次,销售渠道庞大,销售环节复杂。

有关专家认为,食品企业的销售网络要对需求做到快速反应。

运输和路线管理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仓库和物流管理帮助企业降低存货水平。

上述两点理由使分销管理系统成为了食品行业当前的信息化应用热点。

  第三,产品类别多、品种多、变化大,销售环节产生很多不同的数据。

如果用手工处理将非常困难,所以必须利用一个系统把不同的数据在不同的环节、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地域及时搜集到位,然后作及时、有效地分析,最后做有效预测。

否则市场的分析、销售的预测、生产的计划只能是依照历史数据来做判断,不仅周期长,而且误差大。

决策支持系统是食品行业信息化建设先进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集中投资的重点。

  第四,食品行业有严格的质量需求和规章制度。

对产品的有效期和检疫期要求很严格,信息系统能够提供相应的功能进行保存期管理,并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提供实验室检验等模块,并全面支持ISO9000标准和食品行业标准是所有食品企业所需要的。

食品行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能做到从生产系统去控制产品的质量,通过分销系统去全程跟踪每个产品的销售情况,那么企业的质量差异就能够显现出来了。

  第五,食品行业需要个性化的ERP系统。

食品行业对市场的变化很敏感,一般采用批量生产和连续生产的方式,在物料管理方面,对配方和倒排BOM的管理。

需要灵活的处理与控制方式。

  四、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1、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明确信息化目的。

要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明确信息化是建立在企业整体战略框架的基础上为企业持续发展所提供的一种手段。

从战略发展的目标来决定信息化的方向,用信息化来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

  2、改变意识,增强信息化建设的全员参与性,引进人才,加强培训。

企业实施信息化,是自上而下的,首先管理层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及作用,要明白信息化不仅仅是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也是一种必需的现代化管理思想。

同时要对员工队伍进行培训,转变观念,统一认识,使信息化思想深入人心。

引进信息人才,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使企业信息化建设得到全面认同。

  3、结合企业整体战略规划,选择最佳方式,分步实施。

企业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信息化初级阶段到内部控制阶段再到全面信息管理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周期,过程中充满了风险。

食品行业处于科尔尼产业演进阶段中规模与专营阶段之间,发展过慢和吞并过快都会成为失败者。

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缺乏融资渠道,不可能像一些大企业投入巨资打造信息化管理系统,也承担不了长周期带来的风险。

首先要生存,才能发展,要根据自身战略目标和企业实际,选择符合条件的信息化系统和建设方式,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战略规划结合起来,做到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统一。

除基本的信息化手段外,可根据需要,对企业薄弱的部分进行强化,比如引进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电子商务系统等,而知识管理、商务智能系统等可相对放缓。

  4、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流程再造结合,减少企业反应时间,加强危机管理能力,用全面信息管理的思想来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信息化不仅仅使技术的运用,最重要的是对其中蕴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深入理解。

企业信息化效果不完全,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不合要求,效率低下是重要原因。

在信息化过程中,要将信息化建设和结构重组结合起来,保持信息渠道畅通,缩短企业反应时间,才能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迅速响应,防止危机扩大。

  5、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资金链稳定。

许多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大程度是因为缺钱,承担不起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只有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最大程度降低信息化建设周期中的资金安全风险,才能在发展信息化的同时不影响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对食品企业节能减排的一点建议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环保问题的高度重视,一项关键性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

首先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必须加以改变,高能耗、高污染、高劳动强度这些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很多省市政府层层立下责任状,制定相应的规划,具体实施方案。

这充分明确了,今后一两年内能源环保问题会有很多的改善。

我们生产企业,也应行动起来,早做安排,把节能环保降低能耗放在首位。

  一、首先,高能耗。

传统生产方式是,只要企业有利润,工人发得下工资,向国家缴税,这就是合格的企业。

可现在市场经济,原材料价格上涨,提高工人工资,能源短缺,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解决!

企业使用电能成本(陕西0.4元/KWH而沿海地区则达到1.1元/KWH).燃油价格持续上涨,有些地区供应短缺,势必造成生产成本增加。

(食用油涨到1.2万/T)而且还在攀升,可批发产品价格却很难提高,稍事变动,有些商家另辟门户了。

这就需要我们从降低成本,节约能耗上下功夫。

  二、旧的能源新利用。

传统的燃煤,热利用率45%,存在着大量的浪费,

(1)燃烧不充分,很大一部分没有充分燃烧的煤炭当做废渣排出。

(2)加热设备技术含量低,受热面积小,从烟囱流失。

(3)燃煤产生烟垢影响热传导。

今天我们同样用煤,但使用可替代燃油燃烧器的国家新型专利设备:

煤转气发生器,可比燃柴油节能75%以上是直接燃煤节省30%。

适合各种燃油、燃气、燃煤食品机械。

环保无污染,已通过国家环保鉴定。

并可与多种行业耗能相匹配(热风烤炉、油炸设备、烘焙设备、干燥设备、制陶、玻璃制造、压铸业、锻造设备等)同时适用于各种土锅及自制烘干房,避免了传统燃煤的黑烟与灰尘,而且超节能。

这样,相同的能源,有着不同的效能,需要大家提高认识。

  三、设备自动化。

传统的生产方式,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很难保证。

技术工人培养,熟练工人的培训,人员流动,稳定性差。

随着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应用。

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质量的控制水平。

生产效率的提高,工人收入增加,也是减少人员流动的根本。

使企业管理标准化有了基础。

  四、共同解决能源问题、探讨食品加工自动化、产品开发与创新、企业生产设备更新与规划、健康食品生产思路这些问题是我们应该共同探讨的主。

合理整合,优化管理,各抒己见共同发展。

还需要各地同仁多方合作,用您实际生产管理经验,优化出高效,节能环保的食品企业。

为后代留下一点赖以生存的空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