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考试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7778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考试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考试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考试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考试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考试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考试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考试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考试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考试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考试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西南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 论

一.什么是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起源

1.两类资源:

“自由物品”和“经济物品”

2.稀缺性

3.选择

4.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什么是经济学

1.初步的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的科学。

2.进一步的定义:

研究目的是使一定的稀缺资源能获得最大的产品(劳务)满足人类的需要(福利)。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1.定义:

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2.特点:

(1)研究的对象:

单个经济单位(指组成经济的基本单位);

(2)解决的问题:

资源配置;

(3)中心理论:

价格理论;

(4)研究方法:

个量分析。

3.基本内容:

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

1.定义: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及相应经济变量总量如何决定及相互关系。

2.特点:

(1)研究的对象:

整个国民经济;

(2)解决的问题:

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

3.基本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等。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1.相互补充;

2.都是实证经济学;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三.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简史

(一)萌芽时期:

重商主义阶段;

(二)形成时期:

古典经济学阶段;

(三)微观经济学形成时期:

新古典经济学阶段;

(四)现代经济学形成时期:

宏观经济学建立和发展阶段。

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二)经济模型;

(三)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四)均衡分析法。

第二章均衡价格

一.价格概论

(一)价格对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性

(二)两种基本的价格理论:

1.劳动值论;

2.供求论。

二.需求理论

(一)需求的含义:

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需求的条件:

购买欲望、购买能力。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价格P

2.收入I

3.替代商品价格Ps

4.互补商品价格Pc

5.消费者偏好T

6.预期E

7.其它Q

(三)需求函数

1.含义:

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需求为因变量的函数。

2.种类

(1)需求量函数

a.含义:

以价格为自变量(其他因素不变)、需求量为因变量的函数。

b.表达方式:

需求表、需求方程式(Qd=a-bP)、需求曲线。

c.需求量的变动规律:

其他因素不变,因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规律:

其他条件不变,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2)需求的函数

a.含义:

假定商品价格固定,其他因素(如收入)变动,即以价格以外的因素(如收入I)为自变量,以需求量为因变量的函数。

b.表达

c.需求的变动规律:

价格不变,因价格以外因素(如收入)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三.供给理论

(一)供给的含义:

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供给的条件:

供给愿望、供给能力(新生产的商品、过去的存货)。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价格P

2.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a

3.生产要素的价格Pj

4.其它商品价格Pi

5.预期E

(三).供给函数

1.含义:

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供给量为因变量的函数。

2.种类

(1)供给量函数

a.含义:

以价格为自变量(其他因素不变)、供给量为因变量的函数。

b.表达方式:

供给方程式(Qs=-c+dP)

c.供给量的变化规律:

其他因素不变,因价格变动而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规律:

其他条件不变,供给量与其价格呈正方向变动。

(2)供给的函数

a.含义:

设商品价格固定,其他因素(如技术)变动,即以价格以外的因素为自变量,以供给量为因变量的函数。

b.表达方式

c.供给的变动规律:

价格不变,因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

四.均衡价格

(一).含义:

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

(二).形成

(三).计算:

Qd=a-bP

Qs=-c+dP

a-bP=-c+dP→P=(a+c)/(b+d)

将P代入Qd可求出均衡数量。

(四).供求规律:

指一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规律。

规律的内容:

a.假定供给不变、需求变动,则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与需求发生同方向变动。

b.假定需求不变、供给变动,则均衡数量与供给发生同方向变动,均衡价格与供给发生反方向变动。

c.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化:

供求同时变动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需求↑供给↑

无法确定

需求↓供给↓

无法确定

需求↑供给↓

无法确定

需求↓供给↑

无法确定

五.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第三章弹性理论

一.什么是弹性理论

(一)弹性原意(物理学):

意指某一物体对外界力量的反应力。

(二)经济学的弹性理论:

1.含义:

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2.种类:

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二.需求弹性

(一)含义:

某物品的需求量对其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的反应力。

(二)种类: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

(1)含义:

某物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力。

(2)弹性系数:

Ed=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3)计算方法:

(需求价格弹性符号:

-)

a.点弹性公式:

Ed=(-dQ/dP)×(P/Q)

b.弧弹性公式:

Ed=(-dQ/dP)×[(P1+P2)/(Q1+Q2)]

(4)弹性与斜率:

斜率是数学概念,是因变量增量与自变量增量(二个绝对值)的比值;弹性是经济学概念,是因变量变动百分比与自变量变动百分比(二个百分比)的比值,因此造成弹性公式后的P/Q。

另外,弹性公式前面是△Q/△P,而斜率应是△P/△Q(按经济学的直角坐标确定),所以它们是互为倒数。

(5)五种典型

(6)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a.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必需品Ed小、奢侈品Ed大。

b.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替代品多、替代程度大、Ed大,反之小。

c.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用途广、Ed大、反之小。

此外,还有时间、地域差别、消费习惯、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

(7)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

需求价格弹性Ed

价格变动

需求变动

总收益变动

│Ed│>1

上升

下降更多

下降

下降

上升更多

上升

│Ed│<1

上升

下降较少

上升

下降

上升较少

下降

│Ed│=1

上升

同比例下降

不变

下降

同比例上升

不变

2.需求的收入弹性

(1)含义:

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2)弹性系数:

Em=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3)计算公式:

a.点弹性公式:

Em=(dQ/dI)×(I/Q)

b.弧弹性公式:

Em=(dQ/dI)×[(I1+I2)/(Q1+Q2)]

(4)典型情况

(5)需求收入弹性的正负值

     <1必需品

    Em>0正常商品  =1一般品

             >1奢侈品

    Em>0劣等品

3.需求的交叉弹性

(1)含义:

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有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弹性系数:

Exy=x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y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3)计算公式:

a.点弹性公式:

Exy=(dQx/dPy)×(Py/Qx)

b.弧弹性公式:

Exy=(△Qx/△Py)×[(Py1+Py2)/(Qx1+Qx2)]

(4)判断二商品的关系

Exy>0表示y商品与x商品有替代关系,为互替品;

Exy<0表示y商品与x商品有互补关系,为互补品;

Exy=0表示x、y两种商品是独立关系。

三.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

(一)含义:

它是指某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二)弹性系数:

Es=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三)计算公式:

a.点弹性公式:

Ed=(dQs/dP)×(P/Q)

b.弧弹性公式:

Ed=(△Qs/△P)×[(P1+P2)/(Q1+Q2)]

(四)类型:

(P56图2-19)

(五)影响因素:

1.生产的难易程度;

2.生产规模和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3.成本变化;

其他:

时间的差异、厂商生产能力、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等。

四.弹性理论的应用

五.蛛网理论

(一)含义:

它是一种将均衡价格理论与弹性理论结合起来,并引入时间因素,研究商品均衡价格变动规律的理论。

(二)蛛网类型:

1.收敛型:

Ed>Es

2.封闭型:

Ed=Es

3.扩散型:

Es>Ed

(三)应用条件

 商品生产周期长;生产规模中途不易变动;本期的供给决定本期价格;本价格决定下期供给。

(四)理论的简要历史

(五)应用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什么是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指居民户,它可以是个人或一个家庭,使消费的决策单位。

消费者行为即购买物品(劳务)。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的购物目标及实现目标之途径。

二.欲望、需要、效用

(一)欲望

1.含义

2.重要性

(二)需要

1.含义

2.重要性

(三)效 用

1.含义:

就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2.重要性

3.欲望、需要、效用的关系

4.两种效用理论(按效用可否度量分)

(1)基数效用论

(2)序数效用论

三.效用函数

(一)含义:

以消费者在同一时间消费物品(劳务)的数量为自变量,效用为因变量的函数。

(二)种类

1.总效用(TU)函数

(1)含义:

消费者在同一时间内消费的所有物品(劳务)的效用的总和。

(2)重要性

2.边际效用(MU)函数

(1)含义:

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的变化。

(2)重要性

(3)特征: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1)表格表示

(2)公式表示

(3)曲线图表示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含义:

随着消费者在同一时间内消费同一物品(劳务)数量的增加,他从每一个最后新增单位物品(劳务)中所获得的效用(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条件(原因):

a.生理、心理原因;

b.一种物品(劳务)用途的多样性。

5.消费者剩余

(1)含义:

指消费者在购买物品(劳务)时所得到的总效用和实际支付的总效用之间的差额。

(2)成因

(3)图示:

表格、曲线

(4)计算公式

(5)实质

四.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法)

(一)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指消费者购物要达到的目标,收入一定,总效用最大。

(二)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劳务)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比例相等,或者说每1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MUX)/PX=(MUY)/PY=Mm(效用极大)

QXPX+QYPY=M(支出一定)

Mm为每1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三)均衡条件(效用极大)的证明

1.理论分析法:

(用货币边际效用证明)

(1)货币也有效用,所以用货币购物是效用(货币)换效用(物),二者必须相等。

(2)货币也有边际效用,并且也是递减的,但先假设每1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每枚货币购不同物品,边际效用可视为相等),即均为Mm。

(3)假设(MUX)/PX>(MUY)/PY=Mm,大家都会用货币去买X商品,直至(MUX)/PX也等于Mm。

2.数学分析法:

(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证明)

五.消费者均衡──无差异线分析

(一)无差异曲线

1.含义:

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线。

2.例:

P71表3-3、P72图3-2

3.特征:

(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负数;

(2)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3)无差异曲线具有密集型;

(4)无差异曲线是向原点而凸的。

4.边际替代率(MRS):

是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1单位X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物品,这二者之比率,即X对Y的边际替代率=(Y的减少量)/(X的增加量)。

MRSXY=(-△Y)/(+△X),这里△Y前面加一符号表示X增加时Y必须减少,二者变动方向相反。

5.若干不同的形状

(二)消费可能线(预算线、等支出线)

1.含义:

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2.例:

P74第二段图3-3

3.斜率:

-PX/PY

4.移动:

P75图3-4、P76图3-5、P76图3-6

(三)消费者均衡(X、Y商品是替代关系)

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1)条件:

图中,E点是均衡点,它是二线的切点,与切点相关的XY组合(MN)实现了收入既定,TU最大。

(2)证明:

均衡的三种不同情况(因为切点位置的不同)

a.有内部解

b.有拐角解

详见,P77-P78

(四)消费者均衡(X、Y商品是互补商品)

六.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七.收入扩展曲线与恩格尔曲线:

P78-P80

八.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消费者需求

第五章生产函数

一.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生产即是将生产要素变成产品或劳务的过程。

(二)生产者通常指厂商或企业。

(三)生产者行为

(四)生产者行为原则:

成本支出一定,利润最大化。

(五)最大利润原则涉及到的问题:

1.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支出之间的关系,属“生产函数”研究的问题;

2.成本、收益与利润之间关系问题,属“成本函数”、“收益函数”等研究的问题;

3.产品(劳务)的定产量和定价问题,属“厂商理论”研究的问题;

4.生产要素的定价问题,属“分配理论”研究的问题。

二.生产函数

(一)含义:

以投入的生产要素(L、K、…)为自变量,以产品(劳务)数量为因变量的一种函数。

Q=f(L、K、…)L:

劳动;K:

资本

(二)应用条件:

一定的生产函数与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相联系。

(三)技术系数:

1.含义:

指在生产一定的产品(劳务)是各种投入要素(L、K、…)之间的配合比例。

2.种类:

固定技术系数(配合比例不变);可变技术系数(配合比例可变)。

(四)种类:

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

(五)重要性:

生产理论的基础

三.短期生产函数

(一)含义:

在相对短的时期中,仅L可以变化,其他要素投入量不能变化的生产函数。

记作:

Q=f(L)

(二)种类(按不同的产量分类)

1.总产量(TP)函数:

以L为自变量,以TP为因变量的生产函数。

   

2.平均产量(AP)函数:

以L为自变量,以AP为因变量的生产函数。

3.边际产量(MP)函数:

以L为自变量,以MP为因变量的生产函数。

   

(三)三种短期生产函数的关系

1.用表格表达:

P94表4-1

2.用方程式表达:

(1)TP函数与MP函数的关系:

a.TP对MP:

TP=∑MP

b.MP对TP:

MP=(△TP)/(△L);当△L→0时,MP=(dTP)/(dL),即MP=TP。

(2)TP函数与AP函数的关系:

a.TP对AP:

TP=(AP)×L

b.AP对TP:

AP=(TP)/L

(3)AP函数与MP函数的关系:

a.当MP>AP时,AP上升;

b.当MP

3.用曲线图表达:

P95图4-1

AP是过TP线上某点的射线的斜率;MP是与TP线上某点相切的切线斜率。

(四)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1.含义:

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亦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

(1)技术系数可变;

(2)技术水平不变;

(3)劳动(L)素质不变。

(五)生产者均衡

1.三个区域的划分(P99图4-2)

(1)Ⅰ区域:

OB;

(2)Ⅱ区域:

BC;

(3)Ⅲ区域:

C以后。

2.生产要素(L)的合理投入量在Ⅱ区域:

理由:

(1)不在Ⅰ区域,因为在本区域每投入一单位L,其平均产量AP上升,即L的潜在力量尚未发挥完。

(2)不在Ⅲ区域,因为在本区域每投入一单位L,不仅不会使总产量TP增加,反而使TP减少。

(3)由于L的最佳投入量不在Ⅰ区域和Ⅲ区域,则必在Ⅱ区域。

四.长期生产函数

(一)含义:

在相对长的时期中,一切生产要素(即自变量L、K、…)都是可以调整变化的生产函数(即产量)。

(K为资本、设备)

(二)种类:

1.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1)含义

(2)生产者均衡的方法

a.公式法(边际产量分析法);

b.图解法(等产量曲线分析法)

2.规模经济

(1)含义: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2)生产者均衡

A.规模报酬变化的规律:

a.规模报酬递增:

①特征:

产品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投入要素变化比例

②递增原因:

Ⅰ.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Ⅱ.在规模扩大情况下,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更具效率;

Ⅲ.管理更加合理。

b.规模报酬不变:

①特征:

产品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投入要素变化比例

②不变的原因:

造成规模递增的因素已被全部利用。

c.规模报酬递减:

①特征:

产品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投入要素变化比例

②递减原因:

规模过大、管理效率下降。

B.生产者的均衡

第六章成本、收益、利润和供给

一.成本分析

(一)成本的一般含义:

是指厂商为了得到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付出的代价。

(二)成本包含的内容

1.机会成本

(1)含义:

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生产商的机会成本。

(2)存在和条件:

第一,生产要素是稀缺的;第二,生产要素是具有多种用途的。

(3)特点

2.经济成本、生产成本或会计成本

(1)含义:

商品(劳务)生产中以耗用的实际的真实的成本,是历史成本。

(2)内容:

外显成本、隐性成本、正常利润

(三)成本分类

 1.按时间长短成分可分: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2.按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变化可分: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3.总成本(TC)、平均成本(AC)、边际成本(MC)。

(四)成本的交叉(混合)分类:

 短期总固定成本(STFC)

短期总成本(STC)

短期总变动成本(STVC)

短期平均固定成本(SAFC)

1.短期成本(SC) 短期平均成本(SAC)

 短期平均变动成本(SAVC)

短期边际成本(SMC)

长期总成本(LTC)

2.长期成本(LC)长期平均成本(LAC)

长期边际成本(LMC)

(五)成本函数

1.含义:

以产量(Q)为自变量,以成本(C)为因变量的函数。

函数式:

C=f(Q)

2.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3.成本函数的种类

(1)短期成本函数

a.STC、STFC、STVC

b.SAC、SAFC、SAVC

c.SMC

(2)长期成本函数

a.LTC

b.LAC

c.LMC

4.几种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

(1)MC函数与TC函数

(2)AC函数与TC函数

(3)SMC函数与SAC函数

(4)LMC函数与LAC函数

LMC↓―→LAC↓;LMC↑―→LAC↑

(5)STC函数与LTC函数

LTC是各STC的包络线。

(6)SAC函数与LAC函数P130图5-6

LAC是各SAC的包络线。

(7)SMC函数与LMC函数

二.收益分析

(一)收益(R)的含义:

厂商(企业)在出售其生产的产品(劳务)后所得到的货币收入。

(二)收益的种类

1.总收益(TR):

厂商(企业)在出售其生产的产品(劳务)总共所得的货币收入。

2.平均收益(AR):

厂商(企业)平均出售其一单位产品(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

3.边际收益(MR):

厂商(企业)出售其最后一单位产品(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

(三)三种收益函数及其关系

总收益函数:

自变量是销售量,因变量是总收益的函数。

平均收益函数:

自变量是销售量,因变量是平均收益的函数。

边际收益函数:

自变量是销售量,因变量是边际收益的函数。

1.TR与MR关系:

TR对MR:

TR=∑MR

MR对TR:

MR=(TR)’=(△TR)/(△Q)=(dTR)/(dQ)

2.TR与AR关系:

TR对AR:

TR=(AR)×Q

AR对TR:

AR=(TR)/Q=P

3.AR与MR关系:

当Q=0时,AR=MR=最高水平;

当MR↓―→AR↓,但AR↓速度比MR缓。

三.利润分析

(一)利润的含义:

利润是收益超过成本的余额。

(二)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MR=MC

利润最大化是生产者的生产经营目标。

因为当MR>MC时,生产者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劳务),他仍有可得,故不能停止生产;而当MR<MC时,生产者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劳务),就会亏本;只有在MR=MC时的产量,生产者才把可以赚得的利润全部赚得。

(三)利润最大化和供给曲线:

SAC、AFC、SAVC、SMC的关系曲线图。

第七章厂商理论

一.什么是“厂商”理论

(一)市场、厂商、行业

市场,一般指一种货物或劳务买卖的场所,买卖双方在市场上决定商品交换的价格。

厂商,指各种所有制类型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或生产经营机构。

行业(产业),是指制造或提供同一或类似产品或劳务的厂商的集合。

(二)“厂商理论”研究的问题:

厂商理论是关于一企业面对它所处的市场类型,如何决定其产品(劳务)的产量(销售量)和价格,以使其所得的利润达到最大化的理论。

 

(三)“厂商理论”与以上各章的关系

二.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厂商均衡

(一)什么是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的市场类型或结构。

(二)完全竞争应具备的条件(特点):

1.该产品在市场上有大量的买主和卖主,从而厂商价格既定。

2.产品同质。

3.投入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4.信息充分。

(三)完全竞争下厂商的收益规律:

P140图6-1

(四)完全竞争下厂商的成本曲线:

厂商的成本曲线与产品的市场类型无关。

(五)完全竞争下的厂商均衡

1.瞬时均衡

2.短期均衡

3.长期均衡

三.完全垄断市场下的厂商均衡

(一)什么是完全垄断:

又称垄断,至整个行业的市场只有一家厂商的控制。

(二)完全垄断的条件(原因):

资源垄断、自然垄断、法定垄断。

(三)完全垄断下厂商的收益规律:

P156图6-7

(四)完全垄断下厂商的成本规律曲线

(五)完全垄断下的厂商均衡

1.均衡的中心问题:

在完全垄断市场下的厂商对市场价格和产量(销售量)都有控制权。

因此,它在“均衡”时就必须做这样的选择,究竟是高价少销,还是底价多销,即它要在价格和产量(销售量)无数的组合上做出最佳的选择,选择的标准就是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