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7736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结构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服装结构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服装结构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服装结构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服装结构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装结构设计.docx

《服装结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结构设计.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服装结构设计.docx

服装结构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

第一章衣身原型及结构变化原理与应用

人体最复杂的曲面集中在胸、背、肩、颈、腰部,可以说,上装集中了服装结构设计的精髓。

第一节上装原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上装原型的结构形成原理、变化原理以及绘制。

了解常见的上装原型的分类。

2、掌握原型规格设计的方法与取值。

二、课程类型与教学方法

1、课程类型:

理论教学。

2、教学方法组合方式:

讲解式、比较、案例研究、模拟绘图。

3、总学时数:

68学时

4、学时:

4学时。

第一次课。

三、教学内容

一、人体与服装结构形式

从服装适合人体的角度分析,服装的整体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

1.平面结构的服装:

平面结构的服装将人体视为二维物体,忽略了人体的曲面体的特征,将衣身做成了平面结构形式的服装,如中国古代服装就是最典型的平面结构。

2.立体结构的服装:

将人体视为一个复杂的、由若干个曲面组成的集合体,人体正面为相对的二个梯形,侧面形成独立部分,既考虑人体有宽度、长度,又考虑人体具有一定厚度。

立体结构服装就是将人体视为三维物体,在此基础上形成服装,如欧、美板型服装。

二、服装原型和分类

(一)服装原型

原型就是根据人体各部位的尺寸、形状绘制的一种能反映人体各部位结构、形状、比例关系的平面图形。

原型本身无任何具体服装款式的结构意义,所以服装的原型不能代表任何款式的结构图。

服装原型取得方法有三种:

1.立体的方法:

就是在专为立体裁剪使用的人体模型上,按立体裁剪的方法得到原型。

这种原型准确、误差小,但技术要求高,设计成本高,不适合成衣批量化工业生产。

2.立体、平面兼做的方法:

就是采用平面制图与立体裁剪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原型。

此种方法快速、准确。

3.平面的方法:

根据长期观察、总结人体各部位形态、各部位比例关系规律,采用一定比例分配计算而绘制的原型,然后再依据人体加以修正。

这种方法快速,适合工业化成衣生产。

(二)服装原型的分类

1.按原型的流派分类:

(1)英、美、意等欧派:

此类原型是根据欧美等国的人体体型而设计的原型,适合人体曲面起伏大、省量大的情况。

(2)日本派:

最典型的有二类,一种为文化式原型,一种为登丽美原型。

与我国的人体体型较接近,原型的差异程度小,可以为我们所用。

(3)中国派:

我国目前原型也较多,都是八十年代我国服装界借鉴日本原型,再结合我们自己的平面裁剪方法总结出来了。

在此我们以图示的方法加以简介,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客户要求加以选用。

如图1示。

1、原型的适用部位分类:

按原型的适用部位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衣原型、袖原型、裙原型、裤原型。

2、原型的适用性别分类:

按原型的适用性别分类,可以分为男装原型、女装原型、童装原型。

三、上装原型的绘制

上装原型的种类很多,但总结起来竟也大同小异,我们只需掌握一种熟悉的原型就可以进行不同款式服装的结构设计。

在此,我们仅介绍日本文化式原型(女装),笔者常用原型(男、女装)。

(一)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

1.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规格:

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有自己的规格系列,规格分为S、M、ML、L、LL五个型号,具体参考尺寸见表5-1-1。

表5-1-1日本女装文化式参考尺寸cm

规格

名称

S

M

ML

L

LL

胸围

76

82

88

94

100

腰围

58

62

66

72

82

臀围

84

88

94

98

102

背长

36

37

38

39

40

臀高

17

18

18

20

20

袖长

50

52

53

54

55

全肩宽

38

39

40

40

40

立裆长

25

26

27

28

29

身高

150

155

158

160

162

2.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绘制方法:

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是按人体的净胸围、背长二个具体数值来进行比例分配,并绘制完成的,其原型内只含有10cm的基本放松度。

见下图。

(二)常用女装原型

此原型是吸取日本女装原型的绘制方法,结合比例分配计算,设计出的适合我国人体现状的原型。

原型绘制中需测出人体的净胸围,然后按穿衣的层次、服装款式造型、服装面料的特性等因素考虑其放松度,以服装成品的胸围规格绘制原型。

在原型绘制中需确定胸围、背长、前腰节长(可以计算)、肩宽四个尺寸。

(三)关于原型的几点说明

1.原型是人体体表形态的一种平面表现形式,它真实地再现了人体体表的形态,无论哪种原型,只是绘制方法不同而已,是总结者观察人体的角度不同所致。

各种原型在进行省的转移后可以互换,初学者使用原型时,可以只使用你最熟悉的一种。

2.正确使用原型,必须记住原型的特点和与其他原型的差异。

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绘制的比例公式中,B是净胸围,原型中含10cm的基本放松度,而笔者女装原型中的B是成衣成品的胸围。

3.原型是我们进行具体服装款式结构设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结构变化设计。

在进行复杂服装款式的结构设计时,相对不变的部分就可以称为原型,所以在结构设计中有一次原型、二次原型、三次原型的提法。

第二节原型的结构分析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上装原型结构的形成原理、变化原理。

2、掌握特殊体型原型结构的调整。

二、课程类型与教学方法

1、课程类型:

理论教学。

2、教学方法组合方式:

讲解式、案例研究。

3、学时:

4学时。

第二次课。

三、教学内容

原型的平面结构图是人们经过长期观察人体总结出来的,它适合于正常人体,我们在使用原型时会遇到某部位不适合人体,因此要对原型进行局部调整。

一、原型的试样

原型是按正常人体设计的,而现实中的人体却千差万别,所以原型会在某一部位存在不适合人体的情况。

鉴于以上二个原因,一般我们在使用原型时,要对平面结构制图得到的原型进行试样。

(一)胸宽、背宽

1、胸宽、背宽的计算方法:

男、女原型的调节数不同,男式原型一般比女式原型的调节数数值要大点。

而背宽的调节数又大于胸宽的调节数,这是由于人体经常以向前运动为主,应给予背部一定的宽余量。

2、胸宽、背宽调节数的一般范围:

调节数的取值按不同的计算方法而定:

1.5B/10+调节数女装原型胸宽的调节数为3~3.5cm背宽的调节数为4~4.5cm

男装原型胸宽的调节数为3.5~4cm背宽的调节数为4.5~5cm

B/6+调节数女装原型胸宽的调节数为3cm背宽的调节数为4.5cm

2B/10-调节数女装原型胸宽的调节数为1.5~2cm背宽的调节数为0.5~1cm

男装原型胸宽的调节数为1~1.5cm背宽的调节数为0~0.5cm

3、胸宽、背宽的调节:

圆胖体型的人,体型浑厚,胸宽、背宽相对小,而袖笼门宽度应增大,调节数可以设计小些。

扁平体与其相反。

遇到挺胸体,胸宽应适当增加,背宽适当减小,驼背体与其相反。

(二)乳凸量与乳高点

见图3示,乳凸量即为人体胸部隆起造成前后腰节长度的差值。

我们在进行服装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乳凸量。

否则会影响服装外观的平整和平衡。

乳凸量随人体乳房的丰满而定,中、日两国人体相近,一般乳凸量为3~3.5cm左右,应视人体胸部情况进行设计。

人体的乳高点也是可以变化的,青年妇女乳高点偏高,中老年妇女由于肌肉松弛,乳高点降低。

在结构设计时,可以实测人体的乳高、乳距来确定乳高点。

乳高点实测时要注意穿胸衣。

(三)撇胸

人体的胸部呈隆起状,在进行合体的服装结构设计时,为了保证胸部服装的平整,必须设计撇胸。

撇胸是指为了调节胸部至前颈点形态之差距而设计的量。

撇胸的作用有:

1、调节胸部及乳凸与前颈点间的表面形态差,使平面面料满足人体曲面。

撇胸的确定方法见图5。

2、调节前冲肩的大小。

通过调节撇胸量使前冲肩大小适合人体及服装结构平衡。

撇胸量的大小依据人体胸部的丰满程度、工艺情况而定,一般为0.5~2.5cm之间。

撇胸量可以分为基本撇胸和补偿撇胸两部分。

基本撇胸是指服装缝制后仍留存的撇胸量,它的作用就是上述结构设计中的二点。

补偿撇胸是指为了补偿面料缝缩及工艺归拔后造成门襟止口向内弯曲量,补偿撇胸在服装制成后是自然消失的。

见图示。

在进行宽松式服装设计时,连挂面形式的门襟设计及对格条需保持前中心线垂直等服装设计,可以不设撇胸,或以省代替撇胸。

(四)肩斜度与落肩量

肩部是支撑服装的重要部位,尤其是服装的肩斜度与人体肩斜不符,会使服装的胸、背、腋下产生皱折。

一般正常人体的肩斜度为18~22°,肩头处略前倾。

见图。

根据人体肩部部形态,在服装平面结构处理上,肩斜度的设计规律为:

1、肩斜度的确定方法:

肩斜度的确定方法有二种。

一种为肩斜度表示法,图(a)。

一种为落肩表示法,见图(b)。

2、人体的肩部呈前弓状,并肩头呈前倾状。

因此,前肩斜度应大于后肩斜度,也即前落肩量应大于后落肩量。

前后肩斜度之差约2°左右,前后落肩量差约0.5cm。

3、肩斜度在结构设计中也因人而异,以上的肩斜度确定方法适应正常体,当遇到以下情况应进行适当调整:

溜肩的人,结构上落肩量相应增大,耸肩或平肩的人亦反之处理;

驼背体及两肩头前倾(冲肩体)较大的者,前落肩量增加,后落肩量减小。

装垫肩的落肩量应调小,其调节量按垫肩厚度适当考虑,垫肩有效厚度视材料而定。

(五)前后袖笼深差

在结构制图上,国内常用的表示前后袖笼深的方法有二种。

一种以颈侧点到胸围线间的距离表示,一种以肩端点到胸围线间的距离表示。

见图。

由于人体背部隆起,肩部呈前弓状,使服装的前后袖笼有一定的差值。

前后袖笼深差由于男、女体型上存在差异,其值是不同的。

以颈侧点计算袖笼深的方法来确定,一般男装前后袖笼深差为2.5cm左右,女装为1左右。

遇到特殊体型,前后袖笼深差应调正。

(六)冲肩量

冲肩量受肩宽、胸宽、背宽等影响。

胸宽、背宽的比例确定是以服装的胸围为依据,胸围放松度大,则冲肩量由于胸宽和背宽的计算比值增大而减小,因此肩宽、冲肩、胸宽、背宽等应视具体情况,来寻找符合人体的数量之间的平衡。

可以通过撇胸调节冲肩量。

一般正常情况下,前衣片冲肩量大于后衣片冲肩量,这是由于胸宽小于背宽,前胸又有撇胸调节。

前衣片冲肩量正常在2.5~3.5cm左右,后片冲肩量为1~2.5cm左右。

老年人因体态肥胖,胸围增大,肩宽相对较窄,冲肩量略小。

结构设计中,可能由于按胸围计算胸宽、背宽,使冲肩过小,为求结构的平衡,可以适当调小胸宽、背宽的调节数。

青年人的冲肩量应略大。

第三节省量确定与省转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上装原型的省量确定以及绘制。

了解省的不同设计。

2、掌握省的转移方法与转移原则。

二、课程类型与教学方法

1、课程类型:

理论教学。

2、教学方法组合方式:

讲解式、模拟训练、比较。

3、学时:

4学时。

第三次课。

三、教学内容

人体的胸、背部是较复杂的曲面,为了使平面的面料符合人体的曲面,就得通过收省等工艺形式,改变平面面料形状,使其成为曲面。

省是服装结构处理常见的形式之一,尤其适合于合体服装或局部合体的服装。

一、上装原型中胸省、背省的确定

(一)省的作用

1、可以使平面面料改变为圆锥面或圆台面等立体形状,使之符合人体的曲面。

2、能调节人体相关的二个围度差值,即胸腰差、臀腰差、肩背差等。

3、解决某些部位曲面展平后重叠的结构。

二、省的分类及胸省分布

从上装胸、背部省分析,其分类方法有二种:

(一)按省的形态分

人体胸、背部的曲面是很不规则的,为了使平面面料适合人体,省缝去的那部分面积具有不同的几何形态,按其形态分类,见图:

(二)按省的位置分

为了做出上装胸、背部的曲面形态,并达到服装款式特定效果,胸省、背省的位置是根据需要设定的。

省的名称是以省底所在的部位来确定。

胸省、背省的分布图见图所示。

三、省的转移方法

省的转移方法有以下三种,每一种转移方法有其适用范围,在结构设计中可以自由选择。

(一)量取法

它只适用日本文化式原型。

腰节线取平,腰部的全省量分解为腰省及侧缝省。

将腰节线取平,把侧缝前后差(乳凸量)做侧缝省。

这个量可以在侧缝处任意位置截取,省尖指向BP点,结构制图中省缝应等长。

见图12所示。

(二)旋转法

即以BP点为旋转中心,旋转衣片一个省量,将省转移到其他部位的方法。

旋转法适用于胸部省的转移。

旋转法转移省的步骤:

1、先确定新省的位置点,见图。

2、然后按住BP点,以BP点为旋转中心旋转纸样。

纸样可以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也可以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当认定新的省位相对原省位为逆时针方向处,则顺时针旋转纸样;当认定新省位相对原省位在顺时针方向处,则逆时针旋转纸样。

3、旋转纸样后,画出旋转方向那一侧的新省位到原省位之间的纸样图形,非旋转方向那一侧的纸样图形不变。

(三)剪开折叠法

剪开新的省位线,将原省折叠的转移省的方法。

这种省的转移方法既适合胸部省转移,又适合背部省的转移。

这种省转移方法相对旋转法更适合结构分割较复杂的省转移和连续多个省的转移。

其制图步骤:

1.确定新的省位线,使新的省位线通过BP点或原省尖。

2.按省转移量折叠原省,剪开新省位线。

见图所示。

省量以省底的大小确定。

在省转移过程中,新省张角与原省张角相同,由于新省缝长度与原省缝长度不同,按扇形弧长公式计算,新省量与原省量是不相同的。

但是做出服装曲面效果是一样的。

四、省转移时遵循的原则

根据造型的需要,省可以被分散为若干个新的小省,也可以被转移到衣片的任何部位,因此,,在应用原型进行省转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省经转移后,新省的大小与原省的大小不同。

这是因为胸高点BP、肩胛骨点并不位于服装前衣片、后衣片的中心点,省在转移的过程中,其转移的角度不改变,根据扇形弧长公式计算,其省量不同。

再者由于服装面料具有可塑性,因而实际收省量也比计算的角度小。

2、在省转移的过程中,如新的省与原型省的位置不相连时,应尽量通过BP点做辅助线使两者相连,便于省的转移。

3、无论服装款式怎样复杂,省在转移时都要保证衣片的整体平衡。

一定要使服装的前、后衣身的原型腰节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保证制成样板后的整体平衡和尺寸的准确。

五、省的结构设计

依据服装款式变化,又考虑服装外观合体平服,使衣片平面结构分解达到最完美,需要对省的诸因素加以设计,省的结构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省的数量设计

一个省的省量过大,缝制后的服装易在省尖处形成尖点,曲面造型不圆滑。

因此,如果合体服装需收入的省量过大的话,应设计多个不同方向的省,使曲面造型匀称平缓。

省的数量确定还应兼考虑造型及面料特性。

一般胸、背部的省多设计2~3个,并多以分割线贯穿处理。

省的数量过多显得零乱,而更忌多方向多省。

衣片上常见的形式见图15所示。

(二)省的形态设计

视衣身在某部位与人体贴近程度的需要而定。

衣片适合人体曲面的要求高,要视人体曲面的形态收省,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见图所示。

(三)省的位置设计

不同位置的省都可以做出胸或背部的曲面形态。

但不同部位的省还具有影响某部位局部造形的功能。

因此,省的位置也必须根据服装款式的造型需要而设计。

如马甲,为了使胸部隆起,袖笼处贴体平服,应设计腰省和袖笼省;再如,为了做出衣片的公主线分割,而设计肩省和腰省。

(四)省量的设计

理论上省量以人体各截面的围度差及曲面隆起的程度而确定。

设计宽松式的服装,则省量小,合体的服装其省量设计应大。

服装曲面隆起的程度大,则省量设计的大。

单个省的省量一般控制在3.5cm以内。

(五)省端点的设计

省尖(省端点)应指向人体曲面最高点。

人体曲面是平缓圆滑的,因此省尖不能达到人体曲面曲率最大点。

象胸部省尖点的确定。

见图。

六、省变化的应用实例

省的变化主要应用于女装。

1.单个集中省的转移变化:

单个集中省的转移变化,具体步骤如图所示。

(1)以女装原型为基础,在复制的原型上作出新的省位线;

(2)将新的省位线剪开,并折叠原省,将其转移到新省上;

(3)确定省的端点,修正新的省缝,使省缝两边等长,并光滑连接。

2.多个分散省的转移变化:

多个分散省的转移变化,具体设计步骤如图。

(1)确定新的省位线。

当原型中的省位线妨碍新省位确定时,可以将原型的省转移为临时省,临时省位线的确定原则是只要不妨碍新省位的确定。

(2)作出新省位线,并使新省位线与BP点相连。

(3)剪开新省位线,折叠原省位线,并将其转移到若干个新的省上。

(4)修正新省缝,使之光滑连接。

第四节衣身上的其他变化综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上装横向与纵向分割线的应用与应用原则。

2.掌握相关结构线的吻合以及展开变化应用。

二、课程类型与教学方法

1.课程类型:

理论教学。

2.教学方法组合方式:

讲解式、比较、对话探索。

3.学时:

4学时。

第四次课。

三、教学内容

一、衣片上分割线的应用

衣片上的分割线按其结构设计的性质也分为功能型(工艺型)分割线和装饰型(造型)分割线,功能型分割线一般在设计中有较固定的位置和形态,而装饰型结构线则位置、形态较随意。

(一)衣片横向分割

衣片的横向分割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1.以不同的衣长做为横向分割的表现形式,如图所示。

按不同衣长称谓有:

短上衣、上衣、短大衣和长大衣。

确定衣长时依据款式图,在人体上按类比方法测量得到所需的尺寸。

一般常用服装品种的衣长计算方法见表。

表常用品种衣长估算表

品种

女装

男装

西装、外套

40~42%身高上下

43~45%身高上下

短大衣

48%身高上下

50%身高上下

中长大衣

60%身高上下

62%身高上下

长大衣

65%身高至85%身高

70身高上下

衬衣

40%身高上下

42%身高上下

背心

30%身上下

30%身高上下

2.以腰部附近断缝作为横向分割的形式,如图20。

腰部附近的断缝影

响服装外形很大,常见的是高腰、中腰、低腰。

高腰显得人体修长,显得人身高,低腰可充分显示人体躯干部的美,中腰强调腰部造型。

在结构设计中,中腰的断缝位置设计在正常人体的腰节线上,而高腰的断缝则设计在正常人体腰节线之上,低腰的断缝则设计在正常人体腰节线之下。

3.以约克作为横向分割的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如图21示。

约克是英译音,

约克泛指服装中横向断缝线形成块面和起连接作用的分断块面。

约克的分割线可以是直线、斜线和曲线。

(二)衣片上的纵向分割线

衣片上的纵向分割是决定服装围度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体纵向分割线主要有十二条,见图22。

服装衣片上相对应的纵向分割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三开身:

象我们裁制的西服就是三开身的纵向分割形式。

衣片的纵向分割线设计在背宽线上。

2.四开身:

象我们裁制的衬衣、外套、风衣等,就是四开身的纵向分割形式。

衣片的纵向分割线设计在侧缝线上。

3.公主线、刀背缝:

公主线、刀背缝分割都是以人体胸高点和肩胛骨为设计重点,多用在合体服装上,因为设计在人体前后面与侧面的分界线上,可以更显现人体的曲线美。

公主线、刀背线设计位置如果偏离人体前后面与侧面的分界线过大,则影响服装的造型,使人有偏瘦、编胖之感。

(三)衣片上分割线的应用

衣片上的分割线有横向、纵向、斜向、直线、曲线分割线之分,按其性质有造型性分割线和功能性分割线,造型性分割线多用于茄克衫等宽松型服装上,功能性分割线多用于合体的服装上。

1.造型性分割线示例:

这是一款夹克衫,是男装,如图示。

2.功能性分割线示例之一:

这是一款覆肩式女衬衣。

如图示。

3.功能性分割线示例之二:

这是一款公主线分割的女式夏季套装上装。

见图。

(四)相关结构线吻合

无论哪种分割线都将衣片分为二片,其两片相对应的分割线是相关结构线,在结构设计中,相关结构线必须形态上要吻合,数量上也应吻合。

1.相关结构线的形态吻合

衣身上相关结构线的形态吻合分二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造型性的分割线,其相关结构线的形态吻合是曲率相同,曲线凹向也相同。

在结构制图上分割线基本重合。

如图26。

第二种就是功能性分割线,其相关结构线的形态吻合是曲率相同,曲线凹向相反。

在结构图上其分割线在设省处分家。

如图27。

2.相关结构线的数量吻合:

相关结构线的数量吻合也分二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单纯性分割线,其分割分出的二条相关结构线长度完全相等。

第二种情况就是分割线与褶、裥等工艺形式相结合时,其相关结构线一方需将展开量进行工艺加工后使其长度改变以达到与另一方相关结构线长度相等,

(五)连省成缝

1.连省成缝适合的面料:

宜使用有一定强度和厚度的面料。

细薄柔软的面料容易产生缝皱。

2.连省成缝的原则:

(1)连省成缝时应尽量通过人体胸、背部隆起处曲率最大的工艺点或附近,有效的发挥省的作用,使服装面料适应人体几何块面的曲面形态。

(2)当横向和纵向二个省连接成缝时,从工艺加工上考虑,以最短的路径相连,但也考虑造型、贴体、美观。

(3)连省成缝时,应使分割线光滑美观。

(4)连省成缝应先做省的转移,然后再将省连接成缝。

(5)连省成缝的缝子两侧的结构线属相关结构线,应注意形态吻合,长度相等。

二、衣片上展开变化应用

衣片上同样有褶、裥、波浪、环浪等工艺形式的运用,使服装款式更丰富多彩。

(一)衣片上褶、折裥的应用

围绕衣片胸高点的四周任一位置所打的褶、裥都统称胸褶裥。

而围绕肩胛骨的四周任一位置所打的褶、裥都称背褶裥。

1.胸、背褶裥的作用:

适应胸背部隆起需要,扩大胸、背部周围的放松量。

2.胸、背褶裥应用示例:

见图,这是较有代表性的胸褶例子,结构处理见图。

一般结构设计时,先进行省的转移,再进行展开处理。

见图典型背褶例。

三、衣片上展开变化应用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衣片展开变化的处理方式与原理。

2.掌握典型的衣片展开变化处理。

二、课程类型与教学方法

1.课程类型:

理论教学。

2.教学方法组合方式:

讲解式、模拟训练、案例研究。

3.学时:

4学时。

第五次课。

三、教学内容

见图32,这是较典性背褶例子。

见图33,二款折裥变化的例子。

a图是背部裥的变化,其结构设计特点,是先确定覆肩分割线,然后展开衣片。

b图是胸部曲线裥,结构处理的特点是先将省转移到侧缝处做为一个裥展开量。

而另二个裥则用展开处理,按曲线裥的位置、形态确定剪开辅助线,展开量按折裥大小自定。

(二)衣片上波浪的应用

衣片上也存在波浪的设计,波浪的形成从结构设计角度来看,可以分为有折叠起浪和无折叠起浪。

见图34(a)、(b)、(c)、(e)、(f)。

其中图(a)(e)属无折叠起浪。

图(b)(f)属有折叠起浪,而图(c)属混合型起浪。

1.波浪的结构设计

(1)一般设计波浪的服装款式应采用悬垂性、柔软性均好的面料。

(2)波浪的结构处理必须通过在原型上剪展的方法,按以下四个要点去进行结构上的处理:

根据波浪的起浪部位在原型上确定剪开线的位置;

根据波浪的数量在原型上确定剪开线的数量;

根据波浪的形成趋势在原型上确定剪开线的形状;

根据波浪的大小和深度在原型上确定展开量。

(3)波浪展开处理方法有平行展开、扇面展开、混合展开。

选择什么方法进行展开处理,应从具体款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