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常识判断110题附答案123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7723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常识判断110题附答案12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常识判断110题附答案12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常识判断110题附答案12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常识判断110题附答案12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常识判断110题附答案123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常识判断110题附答案1234.docx

《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常识判断110题附答案12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常识判断110题附答案123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常识判断110题附答案1234.docx

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法律常识判断110题附答案1234

专项训练:

法律常识判断110题附答案

常识部分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公共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考查应试者在这些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常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请根据题意作出选择。

           1.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 )。

             A.相互渗透                 B.相辅相成

             C.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2.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的总称,在法学上,称

             为(   )。

             A.法律体系   B.法的历史类型

             C.法系       D.法律制度

           3.委任状、逮捕证、营业执照都属于( )。

             A.规范性法律文件   B.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C.司法机关公文     D.证据

注:

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对不特定的人,反复适用的,如我国的法律,行政法规等;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也有法律效力,但是它仅仅对特定的个人适用,而且不是反复适用的,如各种判决书,它只对特定的人适用一次,对其他任何人没有效力。

           4.法系的分类标准是( )。

             A.法的历史类型   B.法的历史传统

             C.法律体系       D.法律部门

           5. 以判例作为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的有(   )。

             A.罗马法系             B.社会主义法系

             C.罗马法系和普通法系   D.普通法系

又称英法法系

           6.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 )。

             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C.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   D.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7.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是( )。

             A.自然法     B.习惯性

             C.不成文法   D.习惯

           8.大陆法系在法的形式主要采用(   )。

             A.判例法   B.习惯法

             C.法典     D.不成文法

           9.在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纪律检查委员会

           10.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11.司法解释是指( )。

             A.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法所作的解释

             B.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C.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对法律的解释

             D.各级人民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12.划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标准为(   )。

             A.法律效力范围的不同

             B.法律关系的主体的不同

             C.法律规定的内容的不同

             D.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

           13.违法客体是指法律所保护的而为违法行为所侵害的(   )。

             A.人和物       B.违法对象

             C.社会关系     D.社会秩序

           14.法律事实包括:

一法律事件,二( )。

             A.法律后果   B.法律制裁

             C.法律行为   D.法律责任

           15.社会主义法产生的特点是(   )。

             A.在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B.在已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c.最初以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D.不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

           16.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   )。

             A.调整范围相同   B.规范内容相同

             C.要求相同       D.历史使命相同

           17.法典编纂是指( )。

   。

             A.是对原有全部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    

             B.是在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文件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加工    

             C.是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加工,编制成新的系统化的法

                律文件因而是一种立法活动  

             D.不是一种立法活动    

           18.根据法律效力的强弱程度,可将法律规范分为(   )。

     

             A.确定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B.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C.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D.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19.法律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

               灭的属于(   )。

             A.法律解释   B.法律事件注:

法律事实

             C.法律行为   D.法律部门

           20.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之一的国际条约是指(   )。

             A.国际宣言

             B.国际公约

             C.国际协定

             D.我国同外国缔结或我国加入并生效的国际规范性法律文件

           2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法律所作的解释属于(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审判解释   D.行政解释

           22.社会主义法同一切剥削阶级法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法体现了(   )。

             A.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B.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C.阶级性与强制性的统一   D.阶级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23.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为(   )。

             A.权利能力   B.行为能力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

           24.在我国,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应视

             为(   )。

             A.限制行为能力人   B.无行为能力人

             C.完全行为能力人   D.部分限制行为能力人

           25.法律对社会发展能否起进步作用,决定于(   )。

             A.是否适用一切经济基础的需要

             B.是否能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法律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的需要

             D.是否适应国家的需要

           26.最高人民法院对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   )。

             A.对下级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   B.没有普遍约束力

             C.对下级法院没有约束力       D.有普遍的约束力

           27.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

             A.客观标准         B.唯一标准

             C.唯一的客观标准   D。

首要标准

           28.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原则,适用法律时( )。

             A.不应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B.应该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C.有时也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D.法律应无条件地服从党的政策

           29.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如无明文规定时,其生效时间应是(   )。

             A.法律通过之日    B.法律公布之日

             C.法律批准之日    D.法律签署之日

           30.允许法律关系参加者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具体内容的规范,属于(   )。

             A.任意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委任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31.监察机关有权对下列哪种对象实施监察活动?

(   )

             A.国家司法机关。

             B.国家立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C.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D.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32.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开,未经公开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

               据,这属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原则中的哪一项?

(   )

             A.处罚法定原则。

           B.处罚公正公开原则。

             C.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保障相对人权利。

           33.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行政处罚决定前,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

               关告知后几日内提出;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前几日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

               地点?

对此,依次两个日期都正确的选项是哪项?

(   )

             A.5日,10日。

   B.7日,15日。

             C.3日,7日。

     D.5日,7日。

           34.部委规章可以创设行政处罚的范围是下列哪个选项?

(   )

             A.警告与罚金。

  

             B.警告与一定数额的罚款。

             C.警告、罚款与没收财产。

    

             D.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35.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

    

             A.只能由法律设定    

             B.只能由行政法规设定    

             C.可以由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设定

             D.可以由地方性法规设定

           36.下列关于行政裁决特征的表述,( )是不正确的。

             A.行政裁决的对象是特定的民事、刑事纠纷注对象为特定的民事纠纷

             B.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授权的特定行政机关

             C.行政裁决在形式上具有准司法性

             D.行政裁决在效果上具有强制性

           37.下列有关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公务员就是我国行政机关的一切工作人员

             B.国家公务员包括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报中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C.国家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

             D.国家公务员分为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公务员和一般公务员

           38.行政制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依其行政责任所实施的强制性惩罚

             措施。

行政制裁不包括( )。

             A:

行政处罚   B.行政处理

             C.行政处分   D。

劳动教养

           39.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法律案审议的结果不可能是(   )。

             A.签署公布     B.终止审议

             C.进一步审议   D.提请表决

           40.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一般是( )。

             A.原告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

             B.原告是国家机关,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原被告均是国家机关行政工作人员

             D.原告是国家行政机关,被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4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1954年宪法 ‘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

1957年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42.欧洲大陆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91年法国宪法

             C.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D.1919年法国《魏玛宪法》

           43.新中国成立后,从(   )起宪法以根本法形式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政权组织形式。

             A.1954年   B.1975年

             C.1978年   D.1982年

           44.将宪法划分为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和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这种分类的科学性,

             是因为它(   )。

             A.指出了宪法的内容       B.总结了宪法形式上的特点

             C.揭示了宪法的本质属性   D.指出了国家的不同类型

           45.1954年宪法所确认的基本原则是(   )。

             A.政治协商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本国经验和外国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D.人民民主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

           46.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C.1787年美国宪法           D.1791年法国宪法

           47.我国现行的宪法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   )部宪法。

             A.2    B.3    C.4   D.5

           48.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宪法实施的保障,其根本原因是(   )。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宪法确认、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C.宪法有严格的修改程序

             D.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9.《共同纲领》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当时的(   )。

             A.最高国家政务机关   B.最高国家管理机关

             C.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D.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50.《宪法》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

             A.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B.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1.《宪法》规定,我国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全国人大法工委

           52.把宪法划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依据是(   )。

             A.是否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B.是否有最高法律效力

             C.是否容易修改           D.是否是书面形式

           5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称为(   )。

             A.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B.爱国统一战线

             C.民族统一战线       D.广泛的统一战线

           5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

             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C.平等原则                 D.集体行使职权

           5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   )原则。

             A.首长负责制   B.少数服从多数

             C.民主集中制   D.议行合一

           56.全国人大开展工作的基本形式是(   )。

             A.组成代表团视察工作   B.组成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C.召开全国人大会议   D.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

           57.全国人大代表按照(   )组成代表团。

             A.民族   B.选举单位

             C.地域   D.职业

           58.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由( )处理。

             A.专门委员会   B.委员会

             C.委员长会议   D.秘书长

           59.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

               额的(   )。

             A.少数民族代表   B.妇女代表

             C.华侨代表       D.军队代表

           60.(   )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A.设区的市   B.县级

             C.自治州    D.省级

           61.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   )负责。

             A.上级人民法院

             B.本级人民法院

             C.本级人民代表团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62.我国现行《选举法》规定,选区划分的原则(   )。

             A.可以按地区人口划分

             B.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

             C.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或工作单位划分

             D.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或工作单位划分

           63.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 )。

   .

             A.一切公民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选举

             B.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

             C.所有公民都享有选举权

             D.全国人民都有选举权

           6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   )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

               物质帮助的权利。

             A.有病           B.年老

             C.丧失劳动能力   D.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

           65.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   )召集。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主席团    

             C.委员长           D.委员长会议    

           66.下列哪项内容不属于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   )    

             A.收容审查。

   B.劳动教养。

    

             C.行政拘留。

   D.逮捕犯罪嫌疑人。

    

           67.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下列哪个人民法院管辖?

( )

             A.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

    

             B.复议机关所在地。

    

             C.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复议机关所在地。

  

             D.c选项中人民法院共同的上一级法院指定的。

    

           68.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攻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由下列哪个法院受理执行?

            )

             A.申请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B.被执行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C.一审人民法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