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课.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4277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课.docx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课.docx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胡嫣嫣永康五中13758978268

一、概述

本单元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主题,都是用具体的事情说明一

个道理。

《寓言两则》中的《亡羊补牢》为一课时,告诉我们: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课文寓言朴实生动、含义深远。

在教

学本课时要以读为本,运用已知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练习生活体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的音形义。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会写“窟窿”等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4.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体会寓意。

2.结合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寓言这种文体,即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本课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学生们应该能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师生的互动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但表述起来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及时引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本课,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让学生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

在赏析语言中让学生明确寓意,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3.以疑为线索,以思考为核心,以拓宽创新精神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把时间放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自助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由乐学到学会,最终达到会学会用。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课

1.游戏:

看图猜故事

师:

读书使人聪慧,看来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

仔细观察,这些成语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寓言。

出示总课题“寓言两则”。

2.师:

什么叫寓言?

寓,寄托;言:

讲道理。

寓言:

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3.师:

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历史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寓言两则》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齐读课题。

4.师:

从题目的字眼里,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为什么丢羊?

为什么补羊圈?

理解:

亡:

死亡。

古代指逃跑,文中指丢失。

牢:

羊圈。

关牲口的圈。

5.再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刚才大家提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看黑板的读书要求。

出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做上记号并多读几次。

(2)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亡羊补牢:

养羊人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

)2.检查生字词。

diāo

叼走

quàn

劝告

huǐ

后 悔

饿

láng

规则

kūlong

窟 窿

jiē fang

街 坊

juàn

圆圈

jiē

结结实实

中国结

多种形式读。

3.将词语带入课文中再读,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亡羊”,哪几个自然段写“补牢”?

生再读课文。

反馈。

三、梳理学文

(一)亡羊

1.检查预习表情况

丢羊次数

原因

做法

结果

2.师: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呢?

(不听街坊的劝告。

出示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

3.指名分角色朗读。

师:

如果你也是养羊人的邻居街坊,你会怎样?

递进式多生劝读。

师:

羊圈破了,养被狼叼走了,我们真替他着急呀!

让我们一起再劝劝他

——(齐读)

4.你们都是一群关心邻里街坊的有心人,可养羊人呢?

指名读,评议。

(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5.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丝毫不领情,不听劝告。

真是让人着急!

你对养羊人的这种想法怎么看?

(养羊人的想法不对。

因为他不修羊圈,羊还会再丢。

他只想到已经丢的羊回不来了,却没有想到还会再丢羊。

……)

师:

同学们分析得对,养羊人没有认真分析丢羊的原因,考虑问题不全面。

6.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

回到文中找找相关句子。

出示: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养,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

为什么要重复出现两次“又”字?

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两次丢羊的过程是一样的)7.小结: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什么呢?

(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

(二)、补牢

1.经历了两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讨论交流:

你从哪里看出他很后悔?

(1)“赶快”“结结实实”(发现错误后,马上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2)不该不:

教学双重否定句式随堂练习:

你不会不知道这件事情。

我不得不咬紧牙关追上他。

没有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

(3)指导读句,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2.师小结: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四、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些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

3.从这则语言中,你学到了什么?

五、总结延伸

1.出示资料《亡羊补牢》历史渊源。

师:

生活中人们不免会出现各种错误,但只要及时认识错误,赶快改正,就会避免更大的损失。

“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晚也”。

2.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3.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我们的周围有没有“亡羊补牢”或“亡羊不补牢”的人或事。

六、作业超市

1.出示:

硬、狼、叼、劝;寓、窟、窿;则、街。

观察字形及占位。

2.师范写,着重强调写法。

硬、狼、叼、劝:

左窄右宽。

则:

左右占位均等。

街:

左中右结构。

窟窿:

字理。

3.生书写生字。

4.评议,修改。

第一阶段:

趣味猜寓言,揭题释义

1.100%的学生回顾已学寓言,并理解“寓言”含义。

80%的学生理解“亡”“牢”的意思。

2.多媒体、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教师评价、小组竞赛

《亡羊补牢》教学流程图

第二阶段:

初读感知,生字词教学

第三阶段:

梳理学文(亡羊、补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故事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课本

3.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小组竞赛

第四阶段:

体会寓意

1.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课本、课外资料

3.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第五阶段:

作业超市

1.多媒体

2.教师评价、自我评价

7、教学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表

课前预习到位

做得非常好:

做得 一般:

需要 改进:

积极主动发言

做得非常好:

做得 一般:

需要 改进:

理解课文内容有自己的见解

做得非常好:

做得 一般:

需要 改进:

认真完成

学习任务

做得非常好:

做得 一般:

需要 改进:

( )

给自己的评语

8、帮助与总结

抓住重点词句,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互相讨论、解答。

学习《亡羊补牢》,可以抓住“后悔、接受”这两个词,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想想从“后悔”一词了解到什么?

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

从而悟出这则

寓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再也”强调了养羊人修补羊圈后的结果,说明了有错就改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再也”,就不能起到强调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