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地潮流学案非常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714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地潮流学案非常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地潮流学案非常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地潮流学案非常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地潮流学案非常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地潮流学案非常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地潮流学案非常好.docx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地潮流学案非常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地潮流学案非常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地潮流学案非常好.docx

专题二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地潮流学案非常好

专题二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

2015年历史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

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要点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五年考情统计]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5年30考)

鸦片战争(8)

第二次鸦片战争(7)

甲午中日战争(8)

八国联军侵华(7)

鸦片战争的影响

史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中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会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史料二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史料三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结合以上史料,分析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运用多种史观理解近代通商口岸的开辟

革命史观

现代化史观

整体史观

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自主梳理知识点】

 

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

(2)辛亥革命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五年考情统计]

太平天国运动(5年4考)

辛亥革命(5年17考)

太平天国运动(4)

背景(4) 经过(6) 影响(7)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史料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农民千百年以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而且以磅礴的气魄,明确的主张规定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空前的第一次。

所规定的关于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分配法,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

……这显然是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分配方案是错误的,空想的,指的就是它不可能实现,即令短暂的实行了,也会昙花一现,迅即消逝。

——郭毅生《〈天朝田亩制度〉的经济背景及其性质》

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据史料试从其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等方面做出分析。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史料一 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成功地将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

民国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史料二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史料三 民国建立后……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根据以上史料,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没有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就不可能在一九一一年取得最终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的巨大成就。

——桑兵:

《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领导者的影响》

[问题设置]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此观点的合理性。

 

运用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题源材料] 摘自2011年福建高考T38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

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问题设置] 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原则

史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问题:

(1)史料一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

 

史料二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问题:

(2)从史料二中可以看出《临时约法》赋予国民哪些权利?

它体现了什么原则?

 

史料三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问题:

(3)从史料三画线部分能够看出中华民国的国家权力结构是如何分配的?

它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

 

【自主梳理知识点】

 

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五年考情统计]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大革命及国共十年对峙(5年24考)

五四运动(5)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

国民大革命(8)

国共十年对峙(8)

五四运动的特点

史料 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

五四运动时期的对联: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五四运动时期的漫画:

根据上述史料,分析五四运动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史料一 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而现时工人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

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年1月12日)

问题:

(1)从史料一特别是画线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之间是何种关系?

说明了什么?

 

史料二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问题:

(2)史料二画线部分“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根据地”在中国革命中有何历史意义?

 

史料三 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问题:

(3)史料三特别是画线部分反映了什么问题?

 

史料四 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

一切企图拿党的正确路线来为军事领导上的错误路线做辩护(如××同志的报告、华夫同志的发言)是劳而无功的。

——《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1935年2月8日)

问题:

(4)从史料四特别是画线部分可知遵义会议的哪一内容?

 

【自主梳理知识点】

 

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

(4)新民主主义革命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五年考情统计]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大革命及国共十年对峙(5年24考)

五四运动(5)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

国民大革命(8)

国共十年对峙(8)

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

国民革命歌

史料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

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

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齐欢唱。

透过歌词,可以看出国民大革命有什么突出特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史料一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取得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史料二 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

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或者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史料三 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如何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自主梳理知识点】

 

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五年考情统计]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5年24考)

抗日战争(16)

解放战争(8)

抗日战争的特点

史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问题:

(1)根据史料一分析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

 

史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问题:

(2)史料二中对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斗争是如何认识的。

 

史料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在抗击外国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全面胜利。

——王建郎等《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问题:

(3)根据史料三分析抗战胜利的意义。

 

史料四 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王建郎等《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问题:

(4)史料四反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史料五 “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办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

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

”“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

——蒋百里论抗战

问题:

(5)根据史料五分析抗日战争的特点。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史料一 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

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中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问题:

(1)根据史料一分析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

 

史料二 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

……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

问题:

(2)根据史料二,指出二战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及影响。

 

参考答案

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

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经济: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

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总体促使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多种史观理解近代通商口岸的开辟

革命史观

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现代化史观

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经济的现代化

整体史观

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却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史观

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转向工业文明的地方

社会史观

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1)革命性:

表达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2)落后性:

纲领只能反映农民阶级迫切的现实愿望,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3)空想性:

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空想性。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1)政治上: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

(2)经济上:

提高了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颁布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思想上:

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促进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4)社会生活:

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封建专制政权,促使统治阶级内部力量的组合发生新的变化,促使辛亥革命所要打击的直接对象清王朝走上末路。

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经济,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运用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1)革命史观: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2)现代化史观:

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现代化。

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

(3)整体史观:

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相连,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伟大智者。

(4)文明史观: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

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

(5)社会史观:

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原则

(1)主权在民;

(2)自由平等原则;

(3)三权分立原则;

(4)责任内阁制。

五四运动的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国主义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五四运动是由学生首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5)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1)探索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①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

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中国的社会现实。

②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挫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③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国民革命运动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错误,国民党右派窃取革命成果。

为此,中共领导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成熟期:

土地革命时期。

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在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理论,探索出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参与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

(1)革命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2)群众基础:

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

(3)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4)革命军队:

组建国民革命军,并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

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含义: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关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物质基础。

(3)意义: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

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两个战场并存:

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3)以弱胜强:

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4)世界性: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5)双重性:

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6)持久性:

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

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进步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