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推荐资料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213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推荐资料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名师推荐资料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名师推荐资料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名师推荐资料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名师推荐资料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推荐资料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名师推荐资料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推荐资料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推荐资料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名师推荐资料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

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

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税改革初步取得成功。

这主要得益于(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企业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

D.企业所有制的重大调整

2.荷兰独立后不久,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地发展起来,当时荷兰掌握着世界(  )

A.海上霸权        B.商业霸权

C.文化中心        D.政治霸权

3.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4.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了四大经济特区,下边珠三角地区示意图中甲、乙两处分别是(  )

A.甲——深圳,乙——珠海

B.甲——汕头,乙——厦门

C.甲——汕头,乙——深圳

D.甲——珠海,乙——深圳

5.斯大林时期,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采取的措施有(  )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余粮收集制

③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④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

”下列结论与材料信息相符合的是(  )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迅速发展

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革命

③国际关系更趋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

④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国语·齐语》载:

“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

A.齐国以铁器做农具        B.齐国手工业发达

C.铁器最早用作农具        D.农业的精耕细作

8.胡佛总统之所以被美国选民抛弃,是因为(  )

A.他是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B.他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加剧

C.他提出的竞选纲领不得人心

D.在他总统任期内发生了经济危机

9.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私营工业企业的加工订货情况。

以下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私营工业被逐步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

C.加工和订货是国家对私营工业的主要政策

D.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逐步确立起来

10.有的学者认为:

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

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11.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12.1921年春,农村和城市的饥荒表明国民经济已面临崩溃的边缘,经济危机引起的社会动荡积聚着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情绪,最终导致了反苏维埃政权的骚乱和暴动。

这一状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导致农业歉收

B.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C.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D.同盟国对苏俄武装干涉

13.“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

”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苏俄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颁布《四月提纲》

B.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斯大林模式

14.19世纪中期的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完成,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15.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

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  )

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外国贡品

16.1944年7月在美国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本次会议决定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该银行通常被称为“世界银行”。

关于“世界银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成立初期主要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B.今天主要是帮助世界经济的发展,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C.成立以来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D.成立时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

17.1994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入总量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占40%,可是到1999年这个比例却仅为25%,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

A.经济独立日益加强

B.剩余资本大量存在

C.经济发展处于劣势

D.投资环境改善

18.1909年发行的《图画日报》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

当时的票价还比较低,是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

以下叙述你认为没有正确反映当时情况的是()

A.“电光影戏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

B.“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

C.“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

D.“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

19.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下列有关美国“新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②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③“新经济”是由美国一家杂志提出的

④“新经济”就是第三产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下图是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所记载的凤梨、马铃薯、木薯的插图,它反映出世界地理大发现(  )

A.促使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促进了洲际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C.为欧洲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使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22.观察下列《外国在华产业资本控制中国主要产品比重(1936年统计)》表

材料表明(  )

A.清朝政府完全放弃了中国工业化的主导权

B.民族资本企业沦为西方殖民主义的附庸

C.外国资本控制了近代中国重工业的主导权

D.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的重工业资源

23.《左转》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

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注:

“”部分为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土地日渐私有化

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24.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工部奏准:

“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所司类赍勘合,赴部批工;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

”这表明此时(  )

A.手工业技术人才过剩

B.工匠一律以银代役

C.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D.官营手工业市场化

25.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作用和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

A.在美、加、墨投资上,各成员国均可从自由贸易区内获得经济利益

B.促进了美、加、墨三国的经济发展,对三国经济发展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C.加快了北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D.为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组建开辟了道路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0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自由竞争。

……

(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

……(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

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50年代经济……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服务。

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

1960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

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

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

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

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叶蔚、袁清文《网络金融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的相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出现“新经济”的历史条件。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曰……又曰:

“广南(广东南路)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番商(海外各国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 诏行中书省唆都、蒲寿庚等曰:

“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寨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

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元史·世祖记》

材料三 (乾隆二十四年部覆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议)据称夷商在省住冬,应请永行禁止也……夷人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也……借领外夷资本及雇佣汉人役使,并应查禁也……外夷雇人传递信息之积弊,宜请永除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广南市舶”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2)上述材料中称外国商人为“番商”“夷人”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统治者怎样的心态和思想?

(3)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

此政策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由于经济中已产生强有力的资本主义部门和1688~1689年革命中取得的新自由,英国必须和能够以空前规模的技术革新回答日益扩大的市场的挑战。

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著名科学家牛顿与戴维曾先后任该会会长。

这时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英国的创造发明,在17世纪90年代已蓬勃开展,不久就出现第一批成果,如纽可门蒸汽机、达比焦炼熔炉。

——徐吉贵《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 瓦特研究蒸汽机一览表

材料三 工厂让大批工人集中在一个屋檐下操作复杂的机器,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工人负责单一工序,到19世纪中期,标准化批量生产成为工业社会的特征。

工业化的机器和厂房是非常昂贵的投资,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

同时,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为了适应股份公司的需要也纷纷兴起。

博尔顿在索霍工厂设立了害病工人救助基金,开设一个图书馆,并且慷慨地资助该地区公共学校的创办——他并未忘记自己也曾亲手劳动过。

1782年,英国政府制订了“吉尔伯特法”,要求济贫税管理人员为贫民在农场里找工作,如工资不够维持生计,就应该从济贫税里抽取补贴。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进行技术革新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瓦特研究蒸汽机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工业革命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创新之处。

29.棉纺织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材料一(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二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削减大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

材料三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

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

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

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

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

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反映的经济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主要体现在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故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时间是198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利改税核心内容是将所得税引入国营企业利润分配领域,把国营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改为交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所以材料所述现象出现是因为分配关系的改革,故C项正确;企业所有制改革是改变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式,故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荷兰独立后,号称“海上马车夫”,明确其掌握的是商业霸权,商业霸权不等于海上霸权,A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史实。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

从材料看,该学者认为,在今天,资本主义达到了全球范围,整个世界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架构内运作。

这是突出强调资本主义的核心作用,所以正确选项为A。

4.【答案】D

【解析】本题须抓住地图提示“香港、澳门和珠江口”,厦门和台湾对望,汕头远离港澳和珠江口,故B、C项可以排除。

珠海与澳门毗邻,深圳与香港毗邻,故A项错误,D为正确选项。

5.【答案】C

【解析】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列强包围下,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③;而②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符合新经济政策。

6.【答案】A

【解析】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成为新能源,推动石油工业、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发展起来,故①正确;内燃机的发明推动轮船、汽车、飞机的发明,故②正确;“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说明③正确;内燃机的发明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7.【答案】A

【解析】“《国语·齐语》载”反映了描述的内容是关于齐国的,“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说明了铁农具的出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提及齐国的铜、铁铸造业,但是没有说到其他诸侯国同行业的发展情况,无法对比,也就无法确认是否发达,故B项错误;题目中看不出来“最早”,故C项错误;题目没有涉及精耕细作方面的工具改进、耕作方法、耕作制度、水利灌溉等内容,故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仍然推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导致经济危机的加剧,这是他在后来的大选中被选民抛弃的最主要原因。

9.【答案】A

【解析】国家加工订货的产值越来越高,说明国家在逐步改造私营工商业,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被改造,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加工订货的变化趋势,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逐步建立的标志,故D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危机的爆发表明原有的经济理论和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了,因此必须进行调整,客观上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会,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故答案为B。

11.【答案】D

【解析】抓住材料“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来分析,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工业化特点,但不能体现农业与工业化的关系,不符合材料内容,故A项错误;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不能反映“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信息,故B项错误;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说明农业为工业化付出巨大代价,故D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苏俄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反苏维埃政权骚乱和暴动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苏俄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是在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之后,晚于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期苏俄政权没有及时调整,忽略了工农群众的切身利益,导致苏俄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是反苏维埃政权骚乱和暴动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1920年底,同盟国对苏俄政权的武装斗争基本结束,早于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

13.【答案】C

【解析】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形式,但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决定调整政策,这种政策的调整就是实施新经济政策。

14.【答案】A

【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这使大量长期处于社会从属地位的女性成为工厂中的工人,曳地长裙不便于生产劳动。

妇女社会角色的转变促使其裙子由长变短。

15.【答案】B

【解析】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且供贵族、皇家消费。

16.【答案】D

【解析】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稳定国际汇率是另一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

17.【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数据所反映的内容和变化趋势。

从数字所反映的内容和变化趋势可以判断,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差,说明其经济发展处于劣势。

18.【答案】C

【解析】1909年清帝并没有退位,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

故选C。

19.【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口号可以判断它出现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这不能说明②④,故可排除。

20.【答案】B

【解析】“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④说法不正确。

21.【答案】B

【解析】促使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的是商业革命,与插图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所记载的凤梨、马铃薯、木薯的插图”信息可知,材料反映出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洲际间农业物种的交流,故B项正确;插图只是提及地理大发现带来一些物种,并没有说为欧洲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故C项错误;一些物种的插图并不能体现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故D项错误。

22.【答案】C

【解析】解题依据时间“1936年”可以直接排除A;再分析表格数据,从外国在华产业资本在生铁产量、钢产量、机器采煤量与铁路运输量所占比重看,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选项D错在“完全控制了中国的重工业资源”。

23.【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夺田”“争田”反映出春秋时期,井田制日益瓦解,土地日渐私有化。

A是政治方面,排除;C出现在封建生产关系中,D不能体现。

2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工部奏准”及奏章的内容,可见材料说明的是明朝官营手工业以银代役的情况。

材料并未体现人才过剩,故A项错误;“一律以银代役”的说法过于绝对,在材料中未能证实,故B项错误;“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正体现了南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官营手工业产品面向市场,故D项错误。

25.【答案】B

【解析】A、C、D三项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性表现。

B项过于绝对。

26.【答案】

(1)特点:

将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三者结合起来。

(2)相同:

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侧重:

①日本政府侧重对经济的计划指导;②德国侧重市场调节。

(3)条件:

①二战后,尤其是6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②80年代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滞胀危机,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

(1)保护自由竞争。

……

(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

……(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

”即可得知“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将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等三方面结合起来。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再结合材料便可知道二战后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政策相同点是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而根据材料一中“

(1)保护自由竞争。

……

(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以及材料二中“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60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可知日本政府侧重对经济的计划指导,德国政府侧重市场调节。

(3)根据材料三中“……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出现的历史条件一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二是80年代后美国政府采取里根经济学缓解了滞胀危机。

27.【答案】

(1)管理对外贸易。

(2)妄自尊大,排斥和鄙视外国人和外来文化。

(3)宋元时期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清初实行闭关政策。

宋元时期的开放政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我国同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而清初的“闭关锁国”政策则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经济落后于西方,导致清朝后期出现被动挨打的局面。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一中“庶番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可判断出“广南市舶”的主要职能是管理对外贸易;第

(2)问结合清朝的有关史实可看出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态;第(3)问可比较材料一、二、三中统治者的态度和宋、元、清时期的史实组织答案。

28.【答案】

(1)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不断扩大的市场的推动;英国科技研究世界领先。

(2)因素:

利用了前人研究成果;适应了工厂发展的需求;20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风险投资人的资金支持;政府重视科技,鼓励创造发明。

(3)①生产模式:

工厂制大机器生产,标准化批量生产。

②企业形式:

股份制公司大量出现。

③投资金融:

风险投资行为、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兴起。

④社会救助保障机制:

既有个人慈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