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四校协作体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202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四校协作体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四校协作体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四校协作体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四校协作体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四校协作体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四校协作体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docx

《辽宁省沈阳四校协作体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四校协作体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四校协作体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docx

辽宁省沈阳四校协作体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2011-2012学年度(上)四校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考试分数:

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

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

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

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

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

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

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

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

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

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

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1.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

2.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

  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了官营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

  B.茶叶在藏区可谓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

  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

D.“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

(19分)

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

每暮夜樵采,独行山中,不避蛇虎。

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

人或讶问之,髯曰:

“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

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

吾力倍蓰①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

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

”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

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

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

众咸惊救。

髯曰:

“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

”众曰:

“此戏也,非真桧。

”髯曰:

“吾亦知戏,故殴,若真,膏吾斧矣!

”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洞庭有孤子陈学奇,聘邹氏女为室,婚有期矣。

女兄忽夺妹志,献苏宦某为妾。

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无如何也。

学奇讼女兄,宦并庇兄不得伸。

学奇窘甚。

一日,值髯于途,告之故,且曰:

“若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

”髯许诺:

“然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

”学奇感泣。

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

显者以其多力而勤,甚信爱之,得出入内闼。

邹女果为其第三妾。

髯得间,以陈情告。

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昆仑②。

髯曰:

“毋迫。

”一日,显者夫人率群媵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

髯嘿贺曰:

“计行矣!

”于是密具舟河干。

众妾登舆,髯舁第三舆,乃邹氏也。

出门,绐③其副,迂道疾行,至河干,谓女曰:

“登舟!

”舟遽开,帆疾如驶。

群仆骇变,号呼来追。

髯拳三人仆地,不能出声。

徐去,则女舟已至陈门矣。

学奇得室忻感,谓古押衙④不是过也。

髯谓学奇,亟宜鸣之官以得妻状。

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询知义由于髯,赐帛酒花彩以荣之。

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

自是义樵名益著。

  (清·顾彩《髯樵传》,选自《虞初新志·卷八》)

【注】①蓰:

五倍。

②昆仑:

即昆仑奴,唐传奇《昆仑奴》中的义士。

③绐:

欺骗。

④古押衙:

唐传奇《无双传》中的义侠,押衙为官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樵子者,貌髯而伟伟:

身材魁梧

B人或讶问之讶:

惊讶,奇怪

C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赡:

赡养

D迂道疾行,至河干干: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部与髯樵设计搭救邹女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3分)

①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

②女泣如雨,诉失身状

③髯曰:

毋迫

④于是密具舟河干

⑤出门,绐其副,迂道疾行

⑥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髯樵胆量过人,常常在夜间独自上山砍柴,不怕碰上毒蛇猛虎。

B髯樵低价出卖自己的柴草,主要是为了更容易把柴卖出去,这样也照样能获利。

C以砍柴为生的髯樵,虽然目不知书,但有勇有谋,疾恶如仇。

D营救邹氏、帮助陈学奇夫妇团圆的义举,使人们对髯樵刮目相看,褒奖有加。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

(3分)

(2)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4分)

(3)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及背景材料,完成8~9题。

(11分)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

……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

“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

“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

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

8、

(1)上面的背景材料表明:

唐代绝句是可以与__________艺术结合在一起的。

(2分)

(2)红豆又叫相思子。

王维诗歌中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唱曲里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

(4分)

9、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

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界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⑴命令很明确:

禁止下河洗澡!

同时规定沿岸200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⑵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为“那边的人”。

⑶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⑷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

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

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⑸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

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⑹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

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

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⑺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

没有能再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⑻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⑼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

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

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

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⑽“这该死的命令!

”那天夜里他愤愤地诅咒道。

⑾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⑿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⒀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

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

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

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

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⒁这是一场噩梦。

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⒂他终于站到河边。

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

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⒃天气多好啊!

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遭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

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记。

⒄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

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⒅左右两岸,鸟儿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⒆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

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

他真的抓住了!

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在30米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⒇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

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

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21)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22)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

他怎么认得出来呢?

只凭一个脑袋?

(23)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

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

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也飞速向岸边游回。

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

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24)他举起枪,瞄准。

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

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25)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

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

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26)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

两个人都赤裸着!

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27)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28)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29)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

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仆在地。

(1)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篇作品写战场交锋,没有枪林弹雨和弥漫的硝烟,代之以双方的对峙与两个人的交手,读来却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可谓别出心裁。

B.年仅23岁的“他”,将“河”想象成恋人,对其神往之情就不再是洗去污秽这般简单,同时寓有对爱的渴望、对家的思念,作品流露出士兵在特定环境中真实的心理。

C.界河曾夺去了三个人的生命,以“他”为代表的士兵们,甚至怀疑这条河是否真的存在,作品通过大兵们的想象与普遍的幻觉,表现出界河带给将士们的痛苦与折磨。

D.作品善于将人物置于复杂的矛盾中去塑造,以“他”为代表的士兵,徘徊在军纪与人愿之间,既有普通人的情感,又须履行军人的职责,人物形象丰满,富于感染力。

E.这篇作品最大的悲剧性在于,一个战士的心中若是人性占了上风,给了对手以喘息之机,必会为自身酿成灾难。

在对敌斗争中,这是一个我们应当记取的教训。

(2)文中画线句子,属于     描写,简析这些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6分)

(3)作品第(13)段写了一个梦,这是一个怎样的梦?

这个“梦”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4)有人说,这篇作品的结尾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去掉结尾一段更耐人寻味。

哪一种结尾更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高贵的灵魂

1贝多芬-----世界上无数的人被他的音乐所感动,所震撼,不仅仅是他的音乐,还

有他的高贵的灵魂。

②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

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

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

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

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

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

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

贝多芬1810年5月2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

“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受着毒害……。

”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

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

——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③罗曼•罗兰曾这样赞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什么样的征服可与之相媲美?

波拿巴的哪一次战役、奥斯特利茨娜哪一天的阳光达到了这种超凡努力的光荣?

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最辉煌的胜利?

一个贫困、残疾、孤独、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个世界不给他欢乐的人,竟创了欢乐带给人间!

正像他用一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样,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

在那句豪言壮语中,浓缩了他的人生,并成为一切勇敢的心灵的箴言:

用苦痛换来欢乐。

④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

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

贝多芬说:

“君王们和亲王们完全可以造就一些教授和机要参议;他们可以给后者以各种各样的头衔和勋章;但是他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这帮大人先生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伟大。

”歌德,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思想家,也是受人们爱戴的。

但是他比贝多芬高贵的灵魂却显得逊色。

贝多芬曾讲述他与歌德一起散步的情景:

“在归来的路上,我们遇见全体贵族。

我们老远就看见他们了。

歌德便掐开我的手臂,立于大路旁。

我白费口舌地对他说了我想说的所有的话。

但我就是未让他多走一步。

于是,我把帽子压得很低,扣上外套上的钮扣,倒背着手,钻进密集的人群中去。

亲王们和朝臣们排队恭迎;……我觉得好玩地看着皇家车马在歌德面前经过。

他立于路边,低低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

”事后,贝多芬毫不留情地把歌德狠狠地训斥了一通。

对此歌德耿耿于怀,永远不原谅贝多芬了。

⑤18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显赫贵族的客厅里,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

所以贝多芬也就经常处在贵族及头面人物的包围之中。

可他总是

高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的大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显示出比贵族还要高贵。

⑥有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正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

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的庄园里,当军官们从主人那里得知后,公爵便请求贝多芬为他们演奏一曲。

贝多芬绝不愿为侵略者演奏,断然拒绝,猛地推开客厅大门,在倾盆大雨中愤然离去,回到住处,他把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给他的胸像摔个粉碎。

并写了封信:

“……公爵,你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出生;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⑦是的,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

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的。

诚如贝多芬所言,由于偶然的出身,世界上有无数的公爵,而历史无情,这些曾显赫一时的公爵一个个都灰飞烟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贝多芬没有高贵的出身,却有不朽的作品、高贵的灵魂。

在人们心中铸起一座丰碑。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二段用比喻修辞形象的告诉我们贝多芬战胜苦难并创作《第九交响曲》的过程,第三段告诉我们这一过程就像波拿巴的战役、奥斯特利茨娜的阳光那样,让人心灵获得了辉煌的胜利。

B.贝多芬之所以训斥歌德一通,是因为他认为歌德就像君王们和亲王们一样,只是拥有地位和头衔,没有超脱庸俗社会的心灵。

C.贝多芬拒绝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请求,是因为贝多芬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对公爵向入侵者阿谀奉承的行径感到愤怒。

D.“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贝多芬对权贵的不屑,对自我独特个性的肯定。

E.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兼有描写、抒情、议论,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思想深刻的贝多芬形象。

(2)结合文本,概括贝多芬的“高贵的灵魂”体现的那些方面?

(6分)

(3)文章第四段有两处引用了贝多芬的话,请简要分析这两处引用的作用。

(6分)

(4)“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

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的。

”这段文字可谓是思想深邃,让人深思,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愧对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

B.“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C.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D.抗战开始不久,土匪司令王老虎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成了日寇的忠实走狗。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今中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

B.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C.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D.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来到村南,眼前展现出一条碧绿的南北大川,顺川向南远望,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

①川道中间是湍急流淌的河水,河水清澈见底

②川道东西两边山坡沟岔树木茂密,青翠欲滴,郁郁葱葱

③雨后艳阳高照,树木随高低起伏的山脊起伏酷似汹涌的绿涛

④水流冲击顽石,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⑤川尽头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山峰,那就是临城县一千四百多米高的三峰山

⑥河水两边的层层梯田是村民赖以生存的耕地,田地里玉米穗昂首吐须,笑迎金秋

A.①④②③⑤⑥B.⑤②③①④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16.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

(5分)

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

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

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

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

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

⑴研究途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4个字)

⑵最终成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

17.仿照下面所给例句,以“母爱"开头再写两个句子。

(6分)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心灵的灯

在寂静中光明

在热闹中熄灭

——冰心《繁星》

要求:

选准角度,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2011-2012学年度(上)四校协作体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每小题3分

1

2

3

4

5

6

13

14

15

B

D

C

C

B

B

D

A

B

7.

(1)再说价钱压低了,我的柴又容易卖,这难道不是有好处吗(“售”“庸”各1分,句意顺畅1分)

(2)髯樵不识字,但是喜欢听别人谈论古往今来的事情,常常被正义激励去争辩是非,就是读书人也没有办法难住他。

(“书”“激于义”的句式“难”各1分,句意顺畅1分)

(3)你做丞相,奸恶成这样,不打死你还等什么?

(“若”“何待”的句式各1分,句意顺畅1分)

附参考译文:

明朝末年,吴县洞庭山的乡村中,有个打柴的人,满脸大胡子并且身材魁伟,姓名不为人所知,极有力气。

常在夜间打柴,独自一人在山中行走,不怕碰上毒蛇猛虎。

打的柴草,别人只能背一百斤,髯樵独自能背二百四十斤,但是卖给别人,只收取百斤柴的钱。

有人惊讶地问他,髯樵说:

“柴取自山中,人们都是自食其力罢了。

他们不是不想多背,而是力量没有那么大。

我的力量是别人的五倍,但吃饭并不比别人多,所以把价钱压低了。

再说,价钱压低了,我的柴又容易卖,这难道不是有好处吗?

”因此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奇异的人,更加刮目相看他了。

髯樵不识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