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7讲城市化学生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6987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8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7讲城市化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7讲城市化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7讲城市化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7讲城市化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7讲城市化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7讲城市化学生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7讲城市化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7讲城市化学生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7讲城市化学生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7讲城市化学生版

第17讲城市化

【归纳梳理知识】——学生课前填写落实基础

一、城市化

1.概念: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___________、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水平衡量指标:

3.影响:

带来了的变化及生产、生活方式和等的巨大变化。

【注意提示】为什么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

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特点:

其变化曲线为一条。

(2)表现:

①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

②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

【注意提示】

1.图表法记忆城市化标志

2.两类国家的城市化的区别?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区别,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城市化水平不同: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多在50%以下。

(2)城市化速度不同:

发达国家较缓慢,甚至停滞,发展中国家较快。

(3)所处城市化进程的阶段不同:

发达国家处在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多处在加速阶段。

(4)产业结梅不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多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多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5)发展趋势不同:

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表现阶段。

郊区城市化:

二战之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

据统计,几乎4000万(占全美人口1/5)的美国人因变换工作及其他原因,每年至少搬家一次,而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改变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1)减少。

(2)水质、水量和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

(4)出现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包括、水污染、和噪声污染。

3.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注意提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两个方面

 

【课前基础练习】——学生课前基础知识检测

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1~2题。

1.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乡差距扩大

2.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

A.D时段B.B时段C.E时段D.F时段

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3~4题。

3.按城市发展过程,上述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

A.a—c—d—bB.a—d—b—cC.c—d—b—aD.d—b—c—a

4.该城市在图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城市环境得到改善B.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得到缓解

C.商业中心多分布在城区边缘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图①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②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①中甲地价变化的原因和图②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

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

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6.图②反映了该市(  )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突破核心考点】——老师课堂讲解重点突破

考点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分析

【知识归纳总结】

1.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如图所示:

2.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起步

早(自产业革命开始)

晚(自“二战”结束后开始)

目前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较低,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

发展趋势

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止;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

合理性问题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方法技巧心得】

1.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

郊区城市化:

其形成过程及影响如下图所示:

逆城市化

(1)形成:

逆城市化是郊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如下图所示:

(2)产生原因

①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

②城市产业因地租不断上扬,而迁往郊区或其他地区;城市中心区房价太昂贵,人们迁向房价较便宜的郊区和小城镇。

③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导致人口流向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较好的郊区和乡村。

④新商业区在郊区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2.应用“推拉理论”说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

【典型例题分析】

【例1】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图甲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乙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1)读图甲、图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图甲反映的是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变化和东、中、西部城市化速度的差异,图乙反映的是我国城市等级的变化,据图总结出城市化的特点即可。

【答案】

(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2)答案一:

合理。

理由:

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答案二:

不合理。

理由: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课堂针对练习】

1.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

读图,回答

(1)~(3)题。

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知识归纳总结】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评 价

地形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气候

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

水文

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

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

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

生态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系统。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深刻的地方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

影响

成因

措施

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工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方法技巧心得】

利用关联图记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典型例题分析】

【例2】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

(1)~

(2)题。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臭氧洞”

(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城区人为因素影响大,植被覆盖少,人为废热排放多,易产生“热岛效应”,所形成的城郊热力环流会将其范围内郊区的大气污染物带入城区,造成城区的再次污染,为避免这一问题,可行而正确的做法是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答案】

(1)C 

(2)A

【课堂针对练习】

2.《碧水蓝天——展望21世纪的中国环境》研究报告中称:

“从1995年到2020年,最大城市的大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北京申奥的一句响亮口号是“绿色奥运”。

根据城市发展,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铁路约450千米;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铁路约900千米;到2050年,将建成4500千米共300条的城市轻轨铁路。

回答

(1)~(3)题。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正致力于改善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下列问题中的(  )

①环境污染 ②绿地面积少 ③交通拥挤④就业困难 ⑤社会治安差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2)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不能呈现“碧水蓝天”的原因是(  )

A.城市“热岛效应”时多雨天,少晴天B.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流

C.沙尘暴时的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大

D.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排出废气(尾气)与生活、生产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

(3)修建城市轻轨铁路,除了能改善城市交通,还可以(  )

A.改善城市的景观B.提高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

C.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D.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

3.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并回答问题。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    、    。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乙的a、b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线。

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其原因是存在    、    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

②对气温:

③对降水:

④对地下水:

(5)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考点三城市规划

【知识归纳总结】

1.分析城市规划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城市的布局形式,这是城市规划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

第二个层次是合理布置各功能区。

城市的功能区有多种,彼此间的相互关系都应协调,但最主要的莫过于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层次是对多种布局方案进行比较。

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后,再从中选出一种最佳的方案。

2.城市中工业区布局的一般方法:

①从风向角度考虑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

对大气有污染(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的工矿企业(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等)应布局在下风向的郊区。

如果当地为一个主导风向,应布局在下风向;如果当地为季风区,则应布局在与冬夏季风向相垂直的两侧。

②从河流流向角度考虑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

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厂等)应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

③从环境综合效益的角度考虑居民区的合理布局:

居民点可以和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多的工厂企业交错分布(如电子装配厂、家具制造厂等),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矿企业应当与居民点有一点的距离,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应远离居民区,并有卫生防护带加以隔离。

【典型例题分析】

【例3】读图3和图4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中,Q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A.客货物流区B.高新技术区C.旅游度假区D.行政办公区

(2).如果该城市的工业布局是合理的,那么该城市的风频图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

(3).该城市大气SO2地面浓度最大的区域,其污染物来源可能是()

A.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B.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C.矿产开采带来的废气D.冬季取暖排放的废气

【解析】该题考查城市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和城市规划布局的基本原理。

(1)读图可知,Q地是最宜建设高新技术区,因为该区附近有科研机构和大学城市。

(2)读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可知,工业区分布在城市的南北两侧,则主导风向为东西风。

(3)读图可知,该城市大气S02地面浓度最大的区域是居住区,所以污染物来源可能是冬季该城市取暖排放的废气。

【答案】

(1)B

(2)A(3)D

【课堂针对练习】

4.读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信息,说明城市气候的两种效应及其成因:

一是效应,其成因是。

二是效应,其成因是。

(2)上海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请从乙图中找出其中的两条:

一是:

二是:

 

【剖析高考真题】——学生熟悉高考命题特点

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

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2011年高考山东卷)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

读图回答7-8题。

甲城市乙城市

图3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8.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1年高考天津卷)1.图12010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

图1

A.空间形态、道路格局B.耗能状况、商业区分布

C.空间结构、经济水平D.人口密度、功能区分布

(2011年高考广东卷)3.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平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的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2011年高考浙江卷)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

完成1-2题。

表1

国家

城市化水平(%)

90

83

66

32

1.甲、乙、丙、丁一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11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题。

(双选)

2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

(2010天津卷)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图中所示状况。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7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2)伴随图中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C.交通用地减少D.工业用地扩大

(2010江苏卷)图l9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l9a到19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有和。

(2)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3)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AB、AC、AD)方向最快。

(4)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2009广东卷)右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1)~

(2)题。

注:

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

(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年约为50%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年超过80%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2009浙江卷)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

读下图,完成

(1)~

(2)题。

(1)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  )

A.中期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高级阶段D.衰落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