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元器件命名规范及布线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6925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元器件命名规范及布线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路元器件命名规范及布线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路元器件命名规范及布线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路元器件命名规范及布线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路元器件命名规范及布线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路元器件命名规范及布线规范.docx

《电路元器件命名规范及布线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元器件命名规范及布线规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路元器件命名规范及布线规范.docx

电路元器件命名规范及布线规范

元器件命名规范:

注意区分大小写

电阻:

R?

阻值:

10R,10k,10M

电容:

C?

容值:

1pF,1nF,1uF,如果属于有极性电容,需在原理图与PCB图上标注正极性标号

电感:

L?

感值:

1nH,1uH,1mH

集成电路:

U?

PCB封装要求:

如为双排引脚,需用半圆形缺口指示第一脚,如为四方型引脚,应在第一脚的丝印框外加圆点,且丝印框做切脚处理,丝印框应比元器件的塑封壳略大,保证芯片焊接后依然能从丝印层分辨出第一脚的位置

接插件:

J?

原理图信息描述要求:

标注出接插件的特性,例如是插针还是插座,插针的数目,间距等信息,如M-16*2-100mil

PCB封装要求:

应能从丝印层上明确第一脚,

晶体/晶振:

X?

标注:

10MHz,10kHz

排阻:

RP?

阻值标注如电阻,并注明所包含电阻个数,如10R*4

测试点:

T?

三极管:

Q?

二极管:

D?

需要在PCB上进行标注正极性标号

开关、继电器:

K?

输出连接器(如BNC,SMA):

P?

原理图:

标注连接器的特性,如BNC母头,直插,标注为BNC-F-S,如果为90度,则标注为BNC-F-R

磁珠:

FB?

标注100M时候的阻抗值,如100M-600R

 

电气网络的命名规范:

采用英文命名,可采用缩写,但意义应尽量明确

如:

本地地址线:

LA

本地数据线:

LD

本地读:

LRD

本地写:

LWR

数字地:

DGND,模拟地,AGND,输出地:

OGND,电源地:

PGND

电源:

应明确标明电压值,分清模拟和数字电源,模拟电源用A开头,数字电源用D开头,如A+5V,D+5V,如属于芯片专用电源,还应注明芯片名称,如9739A+5V

参考时钟输入:

RCLK_IN

采样时钟输入:

SCLK_IN

触发信号输出:

Trigger_OUT

项目设计初期准备:

1、明确电路原理,确定电路的框图,应结合本模块所要完成的功能技术指标逐项的分析

2、说明各模块的作用、模块间的连接线、电源需求,对功能模块的命名应该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命名采用英文

3、说明本模块与整个系统中其它模块的接口(包括接口的电气参数和物理参数)

原理图设计:

1、按照项目设计中所分的模块进行原理图设计

2、设计时,原理图图纸大小采用A4尺寸,一张原理图不完成一个以上模块功能,如一张A4图纸放不下,请对元器件进行分part设计

3、对元器件的命名请严格按照命名规范进行,对元器件的封装的命名也严格按照pdf资料上的命名进行,部分电气网络的命名也按照规范进行

4、对部分有特殊要求的信号线应在原理图上进行标注,如阻抗、电压范围、电流大小、电压大小等

5、分原理图的输入输出接口应在图上进行标识,并采用不同的端口符号以明确信号的方向

封装设计:

1、检查哪些封装是教研室元器件封装库中已有的,如已有封装,请沿用

2、对于没有的封装,按照pdf资料设计相应的封装,并进行命名,相应的封装设计完成后,提交讨论,合格后放入封装库中

PCB设计:

布局阶段

1、载入器件,并检查是否所有器件均正确载入

2、进行预布局、设置板框尺寸、设置安装孔大小及位置、接插件等需要定位的器件位置,同时将左下角的定位孔定义为参考点,按工艺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尺寸标注

3、规划电路板层数及层定义,预布局完成后提交讨论,并阐明布局和层数安排的考虑

注意事项:

1.布局遵照“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的布置原则,即重要的单元电路、核心元器件应当优先布局.

2.布局中应参考原理框图,根据单板的主信号流向规律安排主要元器件.

3.布局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

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与小电流,低电压的弱信号完全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分开;高频元器件的间隔要充分.

4.相同结构电路部分,尽可能采用“对称式”标准布局;

5.按照均匀分布、重心平衡、版面美观的标准优化布局;

6.器件布局栅格的设置,一般IC器件布局时,栅格应为50--100mil,小型表面安装器件,如表面贴装元件布局时,栅格设置应不少于25mil。

7.同类型插装元器件在X或Y方向上应朝一个方向放置。

同一种类型的有极性分立元件也要力争在X或Y方向上保持一致,便于生产和检验。

8.发热元件要一般应均匀分布,以利于单板和整机的散热

9.元器件的排列要便于调试和维修,亦即小元件周围不能放置大元件、需调试的元器件周围要有足够的空间。

10.BGA与含界面相邻元件的距离>4mm。

其它贴片元件相互间的距离>0.7mm;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有压接件的PCB,压接的接插件周围5mm内不能有插装元、器件,在焊接面其周围5mm内也不能有贴装元、器件。

11.IC去耦电容的布局要尽量靠近IC的电源管脚,并使之与电源和地之间形成的回路最短。

12.元件布局时,应适当考虑使用同一种电源的器件尽量放在一起,以便于将来的电源分隔。

13.用于阻抗匹配目的阻容器件的布局,要根据其属性合理布置。

i.串联匹配电阻的布局要靠近该信号的驱动端,距离一般不超过500mil。

ii.匹配电阻、电容的布局一定要分清信号的源端与终端,对于多负载的终端匹配一定要在信号的最远端匹配。

布线阶段

1.确认板上的关键网络,如电源、时钟、高速总线等,了解其布线要求

2.布线时关键信号线优先:

模拟小信号、高速信号、时钟信号和同步信号等关键信号优先布线

3.密度优先原则:

从单板上连接关系最复杂的器件着手布线。

从单板上连线最密集的区域开始布线。

4.尽量为时钟信号、高频信号、敏感信号等关键信号提供专门的布线层,并保证其最小的回路面积。

必要时应采取手工优先布线、屏蔽和加大安全间距等方法。

保证信号质量。

5.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的EMC环境较差,应避免布置对干扰敏感的信号。

6.有阻抗控制要求的网络应布置在阻抗控制层上。

7.在PCB的右下角标注PCB的版本号,版本命名的原则:

隶属项目代号+电路功能+版本,如ES6981ddsver1.0

布线相关注意事项:

1.地线回路规则:

环路最小规则:

即信号线与其回路构成的环面积要尽可能小,环面积越小,对外的辐射越少,接收外界的干扰也越小。

针对这一规则,在地平面分割时,要考虑到地平面与重要信号走线的分布,防止由于地平面开槽等带来的问题;在双层板设计中,在为电源留下足够空间的情况下,应该将留下的部分用参考地填充,且增加一些必要的孔,将双面地信号有效连接起来,对一些关键信号尽量采用地线隔离,对一些频率较高的设计,需特别考虑其地平面信号回路问题,建议采用多层板为宜。

2.窜扰控制

串扰(CrossTalk):

指PCB上不同网络之间因较长的平行布线引起的相互干扰,主要是由于平行线间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作用。

克服串扰的主要措施是:

1)加大平行布线的间距,遵循3W规则。

2)在平行线间插入接地的隔离线。

3)减小布线层与地平面的距离。

3.屏蔽保护

对应地线回路规则,实际上也是为了尽量减小信号的回路面积,多见于一些比较重要的信号,如时钟信号,同步信号;对一些特别重要,频率特别高的信号,应该考虑采用铜轴电缆屏蔽结构设计,即将所布的线上下左右用地线隔离,而且还要考虑好如何有效的让屏蔽地与实际地平面有效结合。

4.走线的方向控制规则:

即相邻层的走线方向成正交结构。

避免将不同的信号线在相邻层走成同一方向,以减少不必要的层间窜扰;当由于板结构限制(如某些背板)难以避免出现该情况,特别是信号速率较高时,应考虑用地平面隔离各布线层,用地信号线隔离各信号线。

5.走线的开环检查规则:

一般不允许出现一端浮空的布线(DanglingLine),测试点除外。

主要是为了避免产生"天线效应",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辐射和接受,否则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结果。

6.阻抗匹配检查规则:

同一网络的布线宽度应保持一致,线宽的变化会造成线路特性阻抗的不均匀,当传输的速度较高时会产生反射,在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在某些条件下,如接插件引出线,BGA封装的引出线类似的结构时,可能无法避免线宽的变化,应该尽量减少中间不一致部分的有效长度。

7.走线终结网络规则:

在高速数字电路中,当PCB布线的延迟时间大于信号上升时间(或下降时间)的1/4时,该布线即可以看成传输线,为了保证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阻抗与传输线的阻抗正确匹配,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匹配方法,所选择的匹配方法与网络的连接方式和布线的拓朴结构有关。

A.对于点对点(一个输出对应一个输入)连接,可以选择始端串联匹配或终端并联匹配。

前者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延迟较大。

后者匹配效果好,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B.对于点对多点(一个输出对应多个输出)连接,当网络的拓朴结构为菊花链时,应选择终端并联匹配。

当网络为星型结构时,可以参考点对点结构。

星形和菊花链为两种基本的拓扑结构,其他结构可看成基本结构的变形,可采取一些灵活措施进行匹配。

在实际操作中要兼顾成本、功耗和性能等因素,一般不追求完全匹配,只要将失配引起的反射等干扰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即可。

8.走线闭环检查规则:

防止信号线在不同层间形成自环。

在多层板设计中容易发生此类问题,自环将引起辐射干扰。

9.走线的分枝长度控制规则:

尽量控制分枝的长度,一般的要求是Tdelay<=Trise/20

10.走线的谐振规则:

主要针对高频信号设计而言,即布线长度不得与其波长成整数倍关系,以免产生谐振现象。

11.走线长度控制规则:

即短线规则,在设计时应该尽量让布线长度尽量短,以减少由于走线过长带来的干扰问题,特别是一些重要信号线,如时钟线,务必将其振荡器放在离器件很近的地方。

对驱动多个器件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何种网络拓扑结构。

12.倒角规则:

PCB设计中应避免产生锐角和直角,产生不必要的辐射,同时工艺性能也不好。

13.器件去藕规则:

A.在印制版上增加必要的去藕电容,滤除电源上的干扰信号,使电源信号稳定。

在多层板中,对去藕电容的位置一般要求不太高,但对双层板,去藕电容的布局及电源的布线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有时甚至关系到设计的成败。

B.在双层板设计中,一般应该使电流先经过滤波电容滤波再供器件使用,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由于器件产生的电源噪声对下游的器件的影响,一般来说,采用总线结构设计比较好,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由于传输距离过长而带来的电压跌落给器件造成的影响,必要时增加一些电源滤波环路,避免产生电位差。

C.在高速电路设计中,能否正确地使用去藕电容,关系到整个板的稳定性。

14.器件布局分区/分层规则:

A.主要是为了防止不同工作频率的模块之间的互相干扰,同时尽量缩短高频部分的布线长度。

通常将高频的部分布设在接口部分以减少布线长度,当然,这样的布局仍然要考虑到低频信号可能受到的干扰。

同时还要考虑到高/低频部分地平面的分割问题,通常采用将二者的地分割,再在接口处单点相接。

B.对混合电路,也有将模拟与数字电路分别布置在印制板的两面,分别使用不同的层布线,中间用地层隔离的方式。

15.孤立铜区控制规则:

孤立铜区的出现,将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因此将孤立铜区与别的信号相接,有助于改善信号质量,通常是将孤立铜区接地或删除。

在实际的制作中,PCB厂家将一些板的空置部分增加了一些铜箔,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印制板加工,同时对防止印制板翘曲也有一定的作用。

16.电源与地线层的完整性规则:

对于导通孔密集的区域,要注意避免孔在电源和地层的挖空区域相互连接,形成对平面层的分割,从而破坏平面层的完整性,并进而导致信号线在地层的回路面积增大。

17.重叠电源与地线层规则:

不同电源层在空间上要避免重叠。

主要是为了减少不同电源之间的干扰,特别是一些电压相差很大的电源之间,电源平面的重叠问题一定要设法避免,难以避免时可考虑中间隔地层。

18.3W规则:

为了减少线间串扰,应保证线间距足够大,当线中心间距不少于3倍线宽时,则可保持70%的电场不互相干扰,称为3W规则。

如要达到98%的电场不互相干扰,可使用10W的间距。

19.20H规则:

由于电源层与地层之间的电场是变化的,在板的边缘会向外辐射电磁干扰。

称为边沿效应。

解决的办法是将电源层内缩,使得电场只在接地层的范围内传导。

以一个H(电源和地之间的介质厚度)为单位,若内缩20H则可以将70%的电场限制在接地层边沿内;内缩100H则可以将98%的电场限制在内。

20.五---五规则:

印制板层数选择规则,即时钟频率到5MHz或脉冲上升时间小于5ns,则PCB板须采用多层板,这是一般的规则,有的时候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采用双层板结构时,这种情况下,最好将印制板的一面做为一个完整的地平面层。

 

自检项目

设计完成后,先自行检查以下项目。

1.检查高频、高速、时钟及其他脆弱信号线,是否回路面积最小、是否远离干扰源、是否有多余的过孔和绕线、是否有垮地层分割区

2.检查晶体、变压器、光藕、电源模块下面是否有信号线穿过,应尽量避免在其下穿线,特别是晶体下面应尽量铺设接地的铜皮。

3.检查定位孔、边框尺寸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4.检查器件的序号的摆放规则,无丝印覆盖焊盘;检查丝印的版本号是否符合版本升级规范,并标识出。

5.报告布线完成情况是否百分之百;是否有线头;是否有孤立的铜皮。

6.检查电源、地的分割正确;单点共地已作处理;

7.填写PCB设计(归档)自检表,连同设计文件一起提交

 

布线注意事项:

1、参照布线规则进行

2、对于FPGA这种可配置引脚的,一定要注意引脚的重分配,最好的方法是打出引脚分布图,将可用引脚尽量引出,注意层次的安排,再根据所要连接的引脚重新对引脚进行分配

3、对于电阻、电容等较小封装的器件,禁止在两个引脚之间进行打孔

4、对于方形芯片,引脚打孔尽量打在元器件的外围,而不要打在元器件的内部

5、高速信号,尤其是模拟信号布线时,要注意阻抗问题,先联系印制板生产厂家,询问特征阻抗下,线的宽度应该是多少,投板的时候也需要说明

6、去耦电容一定要靠近芯片的电源引脚,接地端直接打孔接地,一般情况下不用连接到芯片的地引脚上,切忌离芯片很远去放置去耦电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