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6764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5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表1为我国不同地区2010年粮食生产效率表。

读表完成1~2题。

项目

资本投入量

人力投入量

自然资源效率

资本效率

人力效率

化肥量

(千克/公顷)

劳动力

(劳动日/公顷)

粮食/耕地

(千克/公顷)

粮食/化肥

(千克/千克)

粮食/劳动日

(千克/日)

全国平均

264.53

199.5

4377

16.55

21.94

西北省份

197.25

213.5

2833

15.75

13.86

西南省份

186.60

312.3

3979

21.44

12.69

东南省份

317.18

169.4

5665

18.61

36.56

东北和新疆

235.65

119.4

4908

21.78

42.25

1.下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最低的地区是()

A.西北省份B.西南省份C.东南省份D.东北和新疆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状况,考查阅读图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西南省份人力投入量最大、人力效率最低即可得出西南农业机械化水平最低。

2.东南地区粮食单产最高,下列因素与之影响最小的是()

A.水热状况B.劳动力数量C.化肥投入量D.农业科技水平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我国区域农业生产状况,考查综合分析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东南省份自然资源效率最大,说明水热状况对粮食单产高影响大;资本投入量最大,说明化肥投入量影响大;人力投入量较小、人力效率较高,说明劳动力数量影响小,科技和机械化水平影响大;综合以上分析即可得出B正确。

图1为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3~5题。

3.影响M、R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B.地形C.土壤D.热量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农业差异,考查准确理解、判读和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图中M地位于北方地区,R地位于南方地区,两地之间的热量差异使M地冬小麦的收获期晚于R地。

4.N地与R地相比较,收获时间差异及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比R地收获早—季风环流B.比R地收获早—地形因素

C.比R地收获晚—距海远近    D.比R地收获晚—地势高低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通过等值线判读考查区域农业差异,考查读图获取正确信息进行准确判断的能力。

【解析】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根据等值线判读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N地冬小麦的收获日期早于5月1日。

N地位于四川盆地,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其冬季的热量条件比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R地优越,因此冬小麦收获较早。

【微拓展】等值线判读之“大大小小”规律:

两条相邻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区域,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其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其小值。

5.下列地区冬小麦生长期最长的是()

A.江苏东部B.江西北部   C.河北南部D.四川西部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区域位置与区域农业的关系,考查准确理解、判读和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生长期是指农作物正常生长的时间长短。

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可知,N地西部冬小麦收获期为8月1日最晚,生长期最长,等值线延伸方向为南北方向,可推出受山地地形影响大,地理位置为四川西部。

道路密度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道路网的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

平均车行速度是指某地区各种汽车的平均行车速度。

读某特大城市道路密度和平均车行速度等值线图(图2),完成6~8题。

6.甲地的值可能为()

A.3.1B.4C.4.7D.5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等值线判读,考查准确理解、判读和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根据等值线判读的“大大小小”规律,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可知,甲地道路密度数值应该大于4,小于5,故答案为C。

7.若该城市位于印度半岛西侧,且城市布局合理,甲处最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是()

A.湖泊B.草地C.化工厂D.批发市场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以道路密度和平均车行速度等值线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南亚季风和等值线判读规律。

考查学生读图获取正确信息进行准确判断的能力。

【解析】根据等值线判读的“大大小小”规律,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可知:

甲地道路密度大,平均车行速度慢,不可能是湖泊和草地,有可能是批发市场。

印度半岛西侧属于南亚季风区,冬季东北,夏季西南,甲地位于城市东北,若城市布局合理,不可能是化工厂,因为化工厂有大气污染,应位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故答案为D。

8.下列措施,能有效提高大城市中心区行车速度的是()

A.禁止外地机动车辆入城B.控制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C.把市区工厂全部迁往郊外D.积极发展公用交通和轨道交通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考查调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积极发展公用交通和轨道交通是提高大城市中心区行车速度的有效方法。

禁止外地机动车辆入城、控制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把市区工厂全部迁往郊外都是治标不治本、片面极端做法。

正确答案选D。

读我国东部地区某鞋厂旅游鞋产销流程示意图(图3),完成9~10题。

9.该鞋厂的优势区位是()

A.技术、气候B.原料、能源C.劳动力、地价D.市场、交通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工业优势条件分析,考查读图获取正确信息的能力。

【解析】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鞋厂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所以有劳动力廉价地价低的优势。

10.今后,该鞋厂提高利润的有效措施是()

A.科技创新B.放弃自己商标C.降低工人工资D.扩大生产规模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工业的发展方向。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没有自己的品牌,缺乏科技创新是该鞋厂获利少的主要原因,故选A。

湖水中含盐量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和气候变化,图4为青海湖距今1.2万年来含盐量变化,完成11~12题。

11.青海湖近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A.3700年  B.3900年   C.6900年   D.8300年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读图分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析】湖水含盐量一般和湖泊水位成反比,故最低水位对应含盐量最高,读图可知大约为距今8300年左右,答案为D。

12.在距今7500~5000年间,青海湖水位变化特征是()

A.逐渐上升B.波动上升   C.逐渐下降   D.波动下降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读图分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析】距今7500~5000年间,含盐量呈波动下降趋势,水位变化就呈波动上升趋势。

读长江口分流沙洲洲头年平均5m等深线变化图(图5),完成13~15题。

13.2004~2007年等深线位置不断变化,原因最可能是()

A.上游过度砍伐  B.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库  C.中游围湖造田  D.全球变冷,海平面下降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等深线判读、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考查准确理解、判读和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等深线是从水底到水面的高度值,一般而言,越靠近陆地,等深线的数值越小,离陆地越远,等深线数值越大。

影响河底深度的因素就是泥沙的淤积程度,泥沙淤积越少,等深线数值越大。

看图得知,5米等深线是越来越靠近陆地(沙洲)部分的,说明泥沙淤积程度是越来越少,中上游大量修建水库可拦蓄泥沙,使下游泥沙淤积减少,故答案选B。

14.下列产业,不宜在图中沙洲发展的是()

A.旅游休闲B.生态农业C.船舶制造D.火力发电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发展方式和方向,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区域发展应该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由图中可知沙洲缺乏煤炭,不适合发展火力发电。

故选D。

15.2014年2月,长江口遭受史上最长时间咸潮影响。

下列应对咸潮措施,最合理的是

A.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B.申请三峡水库增加下泄流量

C.在入海口修建拦海大坝D.投放化学药剂降低海水盐度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应对咸潮的措施,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由咸潮成因可知三峡水库增加下泄流量是应对咸潮的合理措施,故答案为B。

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气温的垂直变化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关。

图6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16~17题。

16.读图可知()

A.甲为阴坡B.乙坡纬度低C.甲为迎风坡D.乙坡降水多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考查准确理解、判读和分析所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以山麓气温进行比较,读图可知山麓地带同海拔甲坡温度较乙坡高,故甲坡为向阳坡;山地在北半球,甲坡应该是南坡,纬度偏低。

向阳坡雪线应该高,但图中雪线高度甲坡偏低,故甲坡可能是迎风坡降水多,造成雪线偏低。

所以答案选C。

17.关于全球雪线海拔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越往北,海拔越低         B.同一区域,7月高于1月

C.同一区域,南坡高于北坡     D.同一区域,降水多的区域海拔低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考查准确理解、判读和分析所获取信息的能力【解析】题干是全球雪线高度,而A、B、C只有在北半球才成立,故A、B、C错;降水多,雪线低,没有半球限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图7甲中OM、OL分别为北半球某地树木一年中正午投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ML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

图乙为P、Q两水文站测得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18~20题。

18.该地纬度为()

A.23°26′NB.46°52′NC.43°08′ND.66°34′N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地理计算的能力。

【解析】据最短影长不为0,可以判断出此地无太阳直射现象,应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由一年中正午投影最短可知夏至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α,由一年中正午投影最长可知冬至正午太阳高度为α,由于北半球某地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6°52',等于2α,α为23°26'。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即为23°26',根据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与南回归线的纬度差)=90°-(当地的纬度+23°26'),即可算出当地的纬度为43°08'N。

答案为C。

19.图甲中河流PQ段的流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地理方向判断和湖泊对河流的调蓄作用,考查准确理解、判读和分析所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OM、OL分别为北半球某地树木OO1,一年中正午投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那么L指示的是北方,由于ML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判断,Q为西,P为东。

根据该河流的P、Q两水文站测得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Q流量平缓是经过湖泊的调节作用,就可以判断,P位于湖泊的上游,Q位于湖泊的下游,河流的流向由东向西流。

答案为B。

20.当该树木正午投影为OL时,江南丘陵()

A.天干物燥B.阴雨绵绵C.烈日炎炎D.山花烂漫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为区域气候特征分析,考查准确理解、判读和分析所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由题意可知树木投影为OL时,应是北半球冬至日,江南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低温少少雨,A选项符合题意。

图8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完成成21~22题。

21.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原因最可能是()

A.自然灾害增多B.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C.劳务输出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考查阅读图表获取正确信息的能力。

【解析】人口数量变化,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状况,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二是人口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迁移。

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虽降低,但仍为正值,人口数量应增加。

因此导致该省常住人口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应为人口迁出。

故C正确。

22.2000年至2010年,该省()

A.人口数量下降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C.人地矛盾日趋缓和D.城市人口比重提升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人口、城市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读图分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

该省10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不等于人口数量下降;人口增长率为正值,表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应该依靠经济发展,和人口自然增长无关;常住人口减少表明该省人口有迁出,能够缓和当地人地矛盾,故C正确。

二、综合题(非选择题,共56分)

23.(15分)西班牙是当今太阳能发电最为普及的地方,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沿岸是欧洲西部冬季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读“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图9),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蔬菜生产的自然区位优势。

(5分)

(2)分析西班牙的太阳能发电场多分布在南部地区的原因。

(4分)

(3)比较里斯本和巴伦西亚两地冬季气候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6分)

【答案】

(1)(纬度较低),光热较充足,降水较多(2分);地势平坦(1分);土壤肥沃(1分);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1分)

(2)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2分);(受副高影响大),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分)

(3)差异1:

气温里斯本高于巴伦西亚(1分)

原因:

里斯本纬度较低(1分),受来自大西洋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较大(1分)

差异2:

降水量里斯本多于巴伦西亚(1分)

原因:

里斯本位于海洋气流的迎风地带(1分);巴伦西亚位于海洋气流的背风地带(1分)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农业优势条件分析、太阳辐射能强弱影响因素、区域气候比较及成因分析,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

(1)由材料“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沿岸是欧洲西部冬季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可知应该是地中海沿岸与欧洲西部地区进行比较,地中海沿岸纬度相对较低;根据设问得知比较自然区位优势,调动农业区位相关知识,自然条件分析一般包括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再根据图中纬度位置和巴伦西亚气候资料总结气候优势条件,从示意图归纳地形、土壤、水源特征就可得出答案。

(2)分析太阳能电场分布应该考虑太阳辐射能的强弱,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一般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和纬度相关,日照时间和天气状况有关;南部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3)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比较两地气候差异从这两点展开比较,从气候资料图上可看出气温里斯本高于巴伦西亚,原因和纬度较低,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有关;降水里斯本也高于巴伦西亚,主要和里斯本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巴伦西亚背风坡有关。

24.(14分)图10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图11为M河段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4分)

(2)简析乙段和丙段河床沉积物颗粒大小差异的成因(6分)

(3)近百年来,甲和丁两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请你选择一地分析其原因。

(4分)

【答案】

(1)内流河(1分);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1分);(夏汛),水位季节变化大(1分);有结冰期(1分)

(2)乙段为河流出山口,流速较快,流水沉积作用较弱,较大颗粒的沉积物在此沉积,沉积物颗粒较大;(4分)丙段水流较缓,流水沉积作用较强,沉积物颗粒较小(2分)

(3)甲地: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过度放牧,过度樵采(4分)

丁地:

气候变化;上游地区过度用水(4分)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流水沉积的分选性、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考查准确理解、判读和分析所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

(1)图例中显示有冰川,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可以推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该地河流为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位有季节变化,夏季气温高为汛期,有结冰期,为内流河。

(2)河床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和水流速度正相关,水流速度大,流水沉积作用若,颗粒大的能够沉积;水流速度慢,流水沉积作用强,小颗粒会沉积。

(3)分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一般应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展开分析,自然原因都和气候变化有关,人为原因则有所不同。

甲地海拔高,等高线密集,起伏大,植被为灌木草甸,主要和人类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有关;丁地海拔低,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时令河有断流,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上游地区过度用水有关。

25.(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飞地经济”是指发达地区(“飞出地”)与欠发达地区(“飞入地”)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材料二图12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图,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

(1)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

(6分)

(2)指出山东半岛产业聚集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建设各种产业聚集区的好处。

(4分)

(3)列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4分)

【答案】

(1)影响:

(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2分),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地区产业结构)(2分)。

吸引农村人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或缩小城乡差距)(2分)

(2)沿海分布(1分)

共用基础设施(1分);降低生产成本,获得集聚效益(1分);增强交流与协作(1分)

(3)三面临海;(大陆架海区),资源丰富;沿岸地带经济发达;(距韩日等发达地区近),地理位置优越;政府政策的扶持(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共4分,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工业集聚的意义、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

(1)产业转移的影响一般采用多角度分析,如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合题目设问回答对迁入地的积极影响,经济影响: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

社会影响:

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生态影响是带来污染物转移和扩散,这是负面影响,不可写。

(2)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半岛产业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这种沿海集聚的格局可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加强集聚效益。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位优势,可从区位、资源、交通、市场、政策、工业基础等展开分析。

26.(13分)滇中地区是云南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但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40%的区域属于极旱、重旱区,47%的区域属于中旱区。

图13为滇中调水工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角度分析滇中地区缺水的原因。

(4分)

(2)简析滇中引水总干渠选线的理由。

(4分)

(3)分析云南省西北部开发水能的优势(5分)

【答案】

(1)地处内陆,四周高山环绕,夏季风相对较弱,降水较少;低纬度高原,晴天多,蒸发强;地表崎岖,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人口稠密,城市和工业集中,需水量大;河湖污染严重。

(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共4分)

(2)水源地海拔高,可自流引水(1分);可引水量较大(1分);水质清洁(1分);为沿线城市供水(1分)

(3)水量丰,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2分);多峡谷,筑坝条件好(2分);人口稀少,淹没造成的损失小(1分)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水能条件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

(1)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一般分析降水、蒸发、保水能力;人为原因一般分析需水量、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等。

结合滇中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字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展开叙写即可。

(2)引水渠一般考虑引水长度、能否自流、引水水量、水质和供水能力等方面,结合图中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3)水能优势条件分析一般从水量、落差、筑坝条件、移民成本、淹没损失等展开分析。

西北部横断山脉,地形起伏大,落差大,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水能丰富;峡高谷深,筑坝条件好;山区人口稀少,移民成本、淹没损失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