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检测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596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检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检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检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检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检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检测二.docx

《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检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检测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检测二.docx

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检测二

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检测二

第一单元测试(B卷)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据图完成1~2题。

1.图中A与C的界线大致是()

A.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50毫米等降水量线

解析图中A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是东部季风区,则A与C的界线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

答案B

2.图中B与A的界线大致是()

A.昆仑山—祁连山—贺兰山

B.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C.喜马拉雅山—祁连山

D.昆仑山—阿尔金山—贺兰山

解析读图识记可知,应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答案A

读图回答3~4题(图中的数字表示经纬度)。

3.有关甲、乙、丙、丁四区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西北地区,境内的植被自东往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乙属于南方地区,都位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作物一年一熟

C.丙是我国北方地区,区内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等能源资源

D.丁是青藏高原,出产的葡萄特别甜,是由于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气温日较差大而积累的太阳辐射能多

4.四个地区中,位于季风区且有大面积商品谷物农业区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及轮廓可判断:

甲为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植被受降水影响,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乙图表示的是中国的湿润地区,属于南方,大部分地区作物为一年三熟;丙区域内水能资源不丰富;丁是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气温低而不适宜葡萄生长。

甲、乙、丙、丁四个地区中,位于季风区的有乙、丙两地,乙地处我国南方,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主要为内部自己食用,而丙有大面积的东北平原,地广人稀,生产的粮食主要为商品粮,供应全国市场。

答案3A4C

5.长江干流穿越了()

A.三大自然区和两个经济地带

B.三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

C.两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

D.一个自然区和一个经济地带

解析长江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东部季风区,不经过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长江流经西、中、东三个经济地带,故C对。

答案C

6.关于三大自然区的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常年受海洋季风的影响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不受夏季风的影响

C.青藏高寒区海拔很高,不受夏季风的影响

D.三大自然区或多或少都受到夏季风的影响

解析东部季风区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季风的影响,故A错。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东部受夏季风影响,故B错。

青藏高寒区东南部受夏季风影响明显,故C错。

答案D

7.关于中国内、外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流区面积最大

B.中国没有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C.雅鲁藏布江属于印度洋水系

D.东部季风区没有内流区

解析我国外流区面积大于内流区面积,故A错。

我国的额尔齐斯河流出国境向北即俄罗斯的鄂毕河注入北冰洋,故B错。

东部季风区内有两片内流区,读教材“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一看便知,故D错。

答案C

8.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人类对东部季风区自然环境产生深刻影响的产物是()

A.东北山区的针叶林

B.华北地区的春旱天气

C.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解析A、B、C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只有D中的水稻土属于人类影响而形成。

水稻土可发育在任何自然的土壤上,只有年复一年按水稻种植的方式耕作即可形成水稻土。

如中国江南有,华北有,东北也有。

答案D

下图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三大地带三大产业比重图,读图后完成9~10题。

9.图中A代表的经济地带为()

A.东部经济地带B.中部经济地带

C.西部经济地带D.都不是

解析图中A点表示第一产业占23%左右,第二产业占46%左右,第三产业占31%左右,应是中国的东部经济地带。

答案A

10.下列三大地带的比较顺序正确的是()

A.包括省、市、自治区数:

东部>中部>西部

B.面积:

西部>中部>东部

C.人口:

西部>中部>东部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西部>东部>中部

解析根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该题应选B。

答案B

11.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差异B.降水量差异

C.植被差异D.土壤差异

解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从东到西离太平洋越远降水量越少,造成了东西差异。

由降水差异引起了C、D。

东西部热量差异不大,故A错。

答案B

12.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东至西: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由东至西: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小

C.由东至西:

农业—牧业

D.由东至西:

地形由山地到盆地

解析由东至西大陆性逐渐加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故B错。

C项描述不准确,本区东部边缘可发展旱作农业,向西发展牧业,再向西的一些山麓平原和盆地边缘有冰雪融水的地方,可发展绿洲农业,故C错。

西部是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故D错。

答案A

13.下列地理事项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解析本区地热资源丰富,是因为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下热能容易从这里释放出来。

地热属于内能的释放,和地表的“高”“寒”无关,故选C。

答案C

14.青藏地区的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

A.三江源地区

B.横断山及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

C.藏北高原和昆仑山南麓

D.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解析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所以农田、村镇、城市主要选择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布局,因为这里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

另外,河谷地区水源也相对充足。

答案D

15.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的界线大致是()

A.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1000米等高线

C.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3000米等高线

解析了解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界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是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的。

答案D

读图,完成16~17题。

16.有关B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

B.能源、水源不足

C.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不好

D.产业结构转型困难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判断B地区是环渤海地区,该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多,且困难较多;重工业较多、人口密集导致水源、能源不足;由于沿海地势低平、临着内海渤海,而利于修筑港口和船舶停靠,又由于经济较发达、有广阔的经济腹地,该区港口区位较好。

答案C

17.A地区与90°W同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A.同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B.都有大河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同处在本国最大的工业区

D.都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解析A是长江三角洲地区,90°W同纬度地区是美国南部农业带,在密西西比河口地带;美国没有温带季风气候,美国南部也不是其最大工业区,其最大工业区应在五大湖沿岸的东北工业区;长江三角洲的农业主要是亚洲水稻种植业,由于人多、经济较落后而机械化程度低。

但两者都是大河三角洲。

答案B

18.下列属于中部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A.能源、原材料不足,淡水资源短缺

B.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环境问题突出

C.交通运输滞后,铁路运输不能满足能源大省煤炭外运的需要

D.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

解析中部经济地带具有能源和资源优势,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低于东部,大于西部。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铁路运输能力不适应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需要、黄土高原的大量水土流失、东北森林的过度砍伐、黄河中下游河床不断淤高所潜伏的洪水决口泛滥危机、长江中游的洪涝问题,以及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等。

答案C

19.我国西部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重的问题是()

A.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

B.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沿边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C.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

D.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地退耕还林还草

解析中西部地带今后经济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发挥资源优势,改善生态环境,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而绿洲农业只在西北干旱区分布。

答案D

20.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解析东部正处于产业升级换代之中,劳动密集型工业、高耗能工业市场不大,而西部资源能源丰富,故选A。

答案A

21.新疆和西藏两个自治区相比较,地理特征的不同点是()

①新疆的面积比西藏大,但人口比西藏少②新疆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西藏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③新疆和西藏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④新疆为绿洲农业,西藏属于河谷农业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新疆的面积比西藏大,人口也比西藏多。

新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而西藏为高原和山地气候。

答案C

22.长城是中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哪些现象的分布以此为界()

A.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

B.大陆性气候与季风气候

C.春小麦与冬小麦

D.内流区与外流区

解析长城是中国的象征,同时它也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北方两大高原的分界线,故A错;冬、春小麦的分界线,故C正确;长城以北有季风区,也有外流区域,故B、D错。

答案C

23.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

B.从东往西植被为草原—森林—荒漠

C.东西部的界线为六盘山

D.从东往西地形从高山、盆地过渡为高原

解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非常显著,从东往西,降水逐渐减少,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地形从高原、山地到高山、盆地。

东西部的界线在贺兰山一带。

答案A

24.为了加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联合,实现协调发展,可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有()

A.劳动密集型

B.技术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

D.严重污染型

解析利用中西部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可把部分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工业转移到中西部。

中西部没有技术、资金优势,更不能把西部大开发变为西部大污染,故B、C、D不正确。

答案A

25.东部地带今后发展应注重的是()

A.充分发挥沿海的劳动力优势

B.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

C.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D.充分发挥工矿业的优势

解析东部地带应充分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

发展集约化农业以缓解缺水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故选B。

答案B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5分)读下列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

城市代号

1月平均气温

(℃)

7月平均气温

(℃)

年降水量

(mm)

-4.0

4.6

500

-4.7

26

641

3.3

27.9

1220

-12

20

81

(1)图中A、B所在的区域同属____________区,C为_________区,D为___________区。

(2)C、D区的交界线上有__________山脉、_______山和____________山。

(3)A、B间以_________为界,自然环境差异明显。

(4)A与C相邻处的温度带为__________带,B与C相邻处的干湿地区属________地区。

(5)表中数据分别为我国四大地区四城市的气候资料,其与图的对应关系是:

A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__。

(6)C区与其他地区比较,夏季气温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气候特征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读图、表的能力。

首先在读图的基础上,明确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及东部季风区内的另一界线秦岭—淮河,第

(1)

(2)(3)题不难作答。

A与C相邻处的温度带即秦岭以北的暖温带。

再分析一下气候资料:

夏季全国从南到北普遍高温,唯独①处气温仅达4℃,可推断①位于青藏高原;③城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可推断它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即B区;根据年降水④处仅达81mm可推断它位于干旱的D区。

抓住特点,就容易判断。

答案

(1)东部季风青藏高寒西北干旱半干旱

(2)昆仑阿尔金祁连

(3)秦岭—淮河

(4)暖温湿润

(5)②③①④

(6)低温地势高

27.(10分)读下列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地带

国内生产总值(%)

人口总量(%)

人均GDP(元)

东部

59

41.1

10.089

中部

27

35.7

5.407

西部

13

23.2

4.217

(1)三个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方面是_______和_______。

(2)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

西部经济地带未来产业结构的变化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五个方面写出三个经济地带最显著的经济特征。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经济的地区差异,前两个小题通过图表可读出答案,关键是对图表的正确分析,最大限度挖掘其潜在信息。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

(2)有所扩大第一产业比重减小,第二、三产业比重增大

(3)东部地带:

①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对外贸易发达;②技术水平高;③农业发达;④交通发达;⑤能源、原材料不足。

中部地带:

①能源丰富;②矿产资源丰富;③牧业发达;④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⑤内河航运发达。

西部地带:

①水力资源丰富;②能源、矿产资源丰富;③旅游资源丰富;④工业基础薄弱;⑤农业基础比较薄弱。

28.(5分)读“中国三大自然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部季风区气候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这个自然区的植被以为主___________。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大致以贺兰山为界,请在图上适当的位置画出贺兰山(图例为

)。

(3)青藏高寒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自然区是___________。

解析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发育了森林景观,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人类生存,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地区,所以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刻。

答案

(1)雨热同期森林

(2)略

(3)高寒

(4)东部季风区

29.(10分)阅读有关我国畜牧业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东部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西部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

西部牧区主要分布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大多在400mm以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自然植被主要为草原和荒漠。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西部牧区畜牧业主要是利用天然牧草放养马、牛、羊、骆驼、牦牛等牲畜。

(1)根据你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图文提供的地理信息,试确定我国西部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和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__—阴山—____________。

(2)图中牧区①受自然因素影响,畜种的分布主要呈___________地带性变化。

限制牧区②和③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中,牧区②是_________,牧区③是___________。

(3)东部农区牲畜头数约占全国总数的80%,其饲养和放牧牲畜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东部农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鸭、鹅数量和放养规模远远大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其自然方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无论东部农区和西部牧区,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的畜牧业都为当地居民供应__________等禽畜产品,其生产布局主要受__________因素影响。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仔细阅读材料,注意材料中提到我国牧区与种植业区分界线为400mm等降水量线。

由此可知第

(1)题答案应为大兴安岭—阴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

(2)题看图可知,在①牧区内,自东向西畜种从牛、马、羊过渡为骆驼。

畜种越来越耐干旱,应为经度地带性变化。

牧区②地处新疆内陆,气候干旱。

牧区③地处青藏高原,高寒是其主要特征。

第(3)题则要具体分析我国东部种植区发展牲畜饲养业的有利条件。

要注意秦岭南北在降水方面的差异。

第(4)题则考查了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大中城市及大型工矿区周围,由于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多分布以肉、乳、蛋为产品的饲养业。

答案

(1)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东缘

(2)经度气候干旱高寒

(3)饲料丰富南方山区山地草坡众多河网稠密

(4)肉、乳、蛋经济地理位置(或消费市场)

30.(10分)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4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湖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是我国中部边界相连的5个重要省份。

它们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在东西南北的区域发展中形成了举足轻重的中部区域经济体系,是中国粮仓和现代工业的摇篮。

中部拥有长江、黄河和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黄淮平原等,农业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中部水电资源丰富,具备比西部水力资源更便于开发的优势,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工业基地。

中部传统工业密集,是中国重要的汽车、钢铁基地。

加快中部发展,有利于发挥中国经济的整体效率,增强国家的内在竞争力。

材料二:

我国沿29.5°N部分区域地形剖面图。

(1)根据材料一,总结中部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2)A山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其自然带的基带类型是_________。

(3)图中B地区是我国农业的________生产基地,该地以南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简述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及改善当地生态问题的具体措施。

(4)随着我们国家梯度发展战略格局的逐步推开,东部很多产业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为中部地区工业发展和工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机。

但是,在中部地区加快工业化的过程中,包括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部在交通、农业、能源、钢铁工业等方面具有优势;A为庐山,是断层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为江汉、洞庭湖平原一带,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以南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1)交通便利;是重要的农业商品化基地;具有便于开发的水力资源,是重要的水电工业基地;拥有重要的钢铁、汽车生产基地。

(2)断层(或地垒)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商品粮、商品棉水土流失

主要原因:

①人多地少;②毁林开荒;③能源短缺;④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具体措施:

①退耕还林、封山育林;②解决农村生活燃料问题(推广省柴灶、开发沼气、营建薪炭林等)。

(4)从避免出现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