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词赏析训练题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6548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诗词赏析训练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诗词赏析训练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诗词赏析训练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诗词赏析训练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诗词赏析训练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诗词赏析训练题1.docx

《中考诗词赏析训练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诗词赏析训练题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诗词赏析训练题1.docx

中考诗词赏析训练题1

诗词赏析专题训练

说明:

本训练题所选材料均出自八年级下册及九年级上下册课本,同学们答题时如需要参看诗作原文,请自行查阅教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2.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转为。

这两句诗描写了的景象,蕴含的哲理是:

               

3.这首诗是对白居易给自己赠诗的酬答,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赤壁》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

为什么?

答:

3、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是什么意思?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是一首借物兴感的怀古咏史之作。

从表达方式上看,先后

5.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过零丁洋》

1、诗的首联回顾了作者经历的哪两件事?

、。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它的意思是什么?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中颔联,运用的修辞方法,将与紧密联系在一起。

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

4.诗中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从抒情方法上看是的方式。

《山坡羊•潼关怀古》

 1、本文的主旨句是?

此句妙在何处?

2、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

试说明理由。

(举出两例)

3、此曲写景对咏史有什么作用?

4.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

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

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

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饮酒》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3.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和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阅读者的眼光和情怀。

请运用下面提供的符号作标记,在《饮酒》诗旁写出2个批注。

(语言要简明流畅.能让读者知道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并能欣赏它。

   ○关键词语                佳妙句

   批注:

4、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

为什么?

6.。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借饮酒抒写情怀,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

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7.古人往往以所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

你觉得诗中的“菊花”与“真意”之间有什么联系?

《己亥杂诗》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

既有,

又有,更有。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

整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3.诗歌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烘托“离愁”,以“”映衬“离愁”,写出了自己的断肠之念。

4选出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

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

“东指”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

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5.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含义有三:

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②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6.请写出一句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相同含义的诗句(或名言,成语)。

《渔家傲》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3、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4、本词中“四面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的塞下之声让你联想到什么?

5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6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2个字)。

7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8、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江城子•密州出猎 》  

1、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

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4.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5、对这首词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选择、两件典型事物,分别从和(感觉方面)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

的场面。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1)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

、、、

、,这些都是积极勇猛、雄健。

(2)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

(3)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所以叫做“赋壮词”。

3、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仍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绪从词中、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作用。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6.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8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关雎》

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3.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4.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5简要分析本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

《蒹葭》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

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思考:

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

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3.这首诗每章的前两句属于《诗经》民歌的哪种表现手法?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读完这节诗,你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

请将其用散文的语言再现出来。

《武陵春》

1、在《武陵春》上片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

2.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创意出奇,请说说它奇在哪里?

3.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4. 对这首词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

《水调歌头》

1这首词上片写了,下片写了。

2这首词上片问,下片问,实则问。

3这首词上下片的过渡句是,。

4、找出《水调歌头》中蕴涵人生哲理的句子并说说其含义。

5、找出《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行路难》

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②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

谈谈你的看法。

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什么?

3.诗中哪些典型的动作细节揭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5诗人此时“停杯投箸”的原因是什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写出诗歌的主旨句,并作简单赏析。

2“ 归来倚杖自叹息”一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3此诗所用的比喻形象生动,请举一个例子,说说它的妙处?

4诗歌第三段通过一连串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在、上所遭受的痛苦,为下面的抒情张本。

(每空限填两个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话好在哪里?

2、“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3另写出一句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类似意境的诗句。

4从内容上看,全诗可以分为和两部分。

5诗歌最后四句勾画出了一幅空旷寂寥的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离愁别绪?

《梦江南》

1词中一词写出了女子形单影只的情态,一词写出了女子已久久等待。

一词看出女子是满怀希望在盼望归人。

2词中“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表面写悠悠的流水,实则暗喻,这是

的表现手法。

3这首词描写了的情景。

4这首词抒发了的情怀。

5全词的主旨句是。

6简要分析“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句在诗中的作用。

   诗词赏析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1D 2积极乐观(或:

慷慨激昂)  描写的景象略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3最后两句

1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3意思略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

)4记叙议论5火烧赤壁

1①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②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响应号召起兵抗元。

2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但要死的其所,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

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民族气节。

3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

比喻。

4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5直抒胸臆

四   

1——此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这个结尾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较强感染力。

2“聚”“怒”用得好。

运用化动为静的表现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阔景象和险要地势。

其中,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的汹涌澎湃,“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3极写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的险要地势,正是为下文的“望”而“意踌躇”提供抒情的“诱发点”,使作者更好地抒发感情。

4A

1B2B3批注举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

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4心远

5写出了陶渊明宁静安详、安逸恬淡的心情那个。

“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

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

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6C

7菊花”一方面说明作者爱菊,追求菊花那样高尚的品格;另一方面“采菊”这种自得其乐的悠闲生活正体现了诗人的清高自洁、不慕荣利。

诗人认为具有菊花般品格的人和拥有爱菊这种闲适生活的人,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1离别的忧伤回归的愉快积极的人生态度

2“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

作者以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的人生态度

3诗歌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写出了自己的断肠之念。

4.D 5.A6略

1D2D3C4边塞之声让我们联想到边塞的荒凉、战事吃紧的肃杀以及入夜后悠悠羌管声中流露出的乡恋之情、归心似箭的感伤之意。

5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6雁去7C

8描写抒情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

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可

1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气氛热闹的狩猎场面。

虽鬓已微霜却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欲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2引用典故和比喻的修辞。

抒发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感。

3C   4C5C

1快马、强弓听觉和视觉  紧张激烈的战斗 

2

(1)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

(2)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4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5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6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苍凉沉郁的思想感情。

7可怜8D

1A2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起兴手法3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重章叠句

十一

1A 2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3起兴

4金秋之际,拂晓之时,路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

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飘渺朦胧之感,主人反复去寻找“伊人”,而“伊人”只在水中央,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及。

主人公并没有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

一会逆水而上,一会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

十二

1词人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愁苦2奇在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说自己的愁沉重到连船都承载不动,比喻新颖而奇巧。

3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用新奇的比喻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比喻(设间、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4C

十三

1词人欢饮时的想象对月怀人,词人对人生哲理的探求2天月人生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4略5略

十四

1

(1)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

(2)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2消沉苦闷     满怀壮志    2不是写实。

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3“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4.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

意思是:

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5因为作者为自己人生旅途的不顺而苦闷

十五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2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3比如“布衾”一句,说明被子时间很长,又冻又硬,失去了取暖的功效,诗人只能用它遮挡寒冷,写出了条件、环境极其恶劣。

4生活精神

十六

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比喻新奇,格调豪迈。

字句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

表现出作者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2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

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4咏雪送别5雪中送别图

十七

1独倚梳洗

2思妇的脉脉含情和对心上人的思念(愁绪)  借景抒情

3登楼远眺,盼望归人4孤独失望怅惘5肠断白蘋洲

6此句是全词内容和情感上的转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