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实验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6410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酶工程实验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酶工程实验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酶工程实验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酶工程实验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酶工程实验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酶工程实验论文.docx

《酶工程实验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酶工程实验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酶工程实验论文.docx

酶工程实验论文

 

吉林农业大学

 

酶工程实验

实习报告

 

实验名称:

α-淀粉酶的固定化研究

小组成员:

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职称:

 

2014年6月26日

α-淀粉酶的固定化研究

葛明昊常颖崔龙何晓敏孟凡琨

指导教师:

朱学军

摘要:

本实验比较了以卡拉胶和海藻酸钠为载体对α-淀粉酶进行固定化的效果,经试验最终采用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α-淀粉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优的固定化α-淀粉酶的条件。

利用戊二醛作为再固化交联剂,进一步探究了包埋交联法进行固定化酶的条件,制备性质更为稳定的固定化酶。

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海藻酸钠3%,氯化钙4%,戊二醛5%,交联时间2h。

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固定化酶的温度稳定性、pH稳定性以及底物浓度适应性均优于游离酶。

关键词:

海藻酸钠;α-淀粉酶;固定化;戊二醛

α-淀粉酶(α-1,4-D-葡萄糖-葡萄糖苷水解酶)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它能以随机作用的方式切断淀粉、糖原、寡聚或多聚糖分子内的α-1,4葡萄糖苷键,产生麦芽糖、低聚糖和葡萄糖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粮食工业、乙醇工业、发酵和纺织业等多种行业,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酶制剂之一。

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具有热稳定性高、保存稳定性好、对变性剂耐受性强等优点,可重复或连续使用,且易于与产品分离,是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依据酶的性质和用途,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4种:

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和共价结合法。

酶的固定化可以使用多种载体,其中海藻酸钠是一种从海藻中提取的亲水性胶态多聚糖,它是由β-(1,4)-D-甘露糖醛酸和α-(1,4)-L-古罗糖醛酸组成的线性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含有自由的羧基和羟基,可溶于不同温度的水中,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无毒、成膜性或成球性好,是常用的囊材与载体材料,也常被用作固定化酶的载体。

本试验采用海藻酸钠包埋交联法制备固定化α-淀粉酶,得到最佳的固定效果,并对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比较。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材料

仪器:

恒温水浴锅、抽滤装置、电子天平、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容量瓶50ml、容量瓶100ml、容量瓶250ml、三角瓶、烧杯、量筒、吸量管、洗耳球、玻璃棒、注射器、刻度试管

材料:

海藻酸钠、卡拉胶、α-淀粉酶、淀粉、麦芽糖、磷酸氢二钠、柠檬酸、去离子水、CaCl2、3、5-二硝基水杨酸、NaOH、戊二醛

1.2方法

1.2.1麦芽糖含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25ml刻度试管7个,编号,分别加入麦芽糖标准溶液(1mg/ml)0,0.2,0.6,1.0,1.4,1.8,2.0ml,然后于各管加蒸馏水达2ml,再加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2ml,置沸水浴中准确煮沸5min,取出冷却,用蒸馏水稀释至25ml,用722型分光光度计在520nm的波长下进行比色,记录消光值,以消光值为纵坐标,以麦芽糖含量为横坐标制标准曲线。

1.2.2利用卡拉胶进行α-淀粉酶的固定化

将0.5g酶溶于50ml蒸馏水中,搅拌溶解后,分别取10ml酶液加入90ml2.0%的卡拉胶溶液中,用玻璃棒混匀。

将卡拉胶-酶混合液移入注射器中,适度加力,将卡拉胶-酶液滴入2%KCl2溶液中。

滴完,将三角瓶移入20-22℃水浴中放置30min,倾去溶液,加入100ml无菌去离子水冲洗2-3次。

过滤,用滤纸适当吸干沉淀中的水分,,储存于4℃冰箱中备用。

1.2.3利用海藻酸钠进行α-淀粉酶的固定化

将0.5g酶溶于50ml蒸馏水中,搅拌溶解后,分别取10ml酶液加入90ml2.0%的海藻酸钠溶液中,用玻璃棒混匀。

将海藻酸钠-酶混合液移入注射器中,适度加力,将海藻酸钠-酶液滴入4%CaCl2溶液中。

滴完,将三角瓶移入20-22℃水浴中放置30min。

倾去溶液,加入100ml无菌去离子水冲洗2-3次。

过滤,用滤纸适当吸干沉淀中的水分,储存于4℃冰箱中备用。

1.2.4吸附交联法固定α-淀粉酶

将利用包埋法固定化α-淀粉酶的小球取出置于烧杯中,加入2%的戊二醛溶液,交联2h后滤出小球,用去离子水冲洗2-3次,过滤,用滤纸适当吸干沉淀中的水分,,储存于4℃冰箱中备用。

 

1.2.5α-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取6个试管,编号,前5只为试验管,第6只为对照管。

向各管分别加入1ml1mg/ml的游离酶液。

向6只试管分别加入1mlpH为7的柠檬酸缓冲液。

向对照管内加入4ml0.4mol/L的NaOH溶液,以钝化酶的活性。

将各管置40℃(±0.5℃)恒温水浴中保温15min,再分别向各试验管加入40℃下预热的浓度为1.0%的淀粉溶液2ml,向对照管加入40℃下预热的浓度为1.0%的淀粉溶液2ml,摇匀,立即放入40℃水浴中准确保温5min后取出,向各测定管中迅速加入4ml0.4mol/L的NaOH溶液,以终止酶活后准备下步测定。

取出以上各管中酶作用后的溶液及对照管中的溶液各2ml,分别放入具塞刻度试管中,再加入2ml3,5-二硝基水杨酸混匀,置沸水浴中准确5min,取出冷却,用蒸馏水稀释至25ml,混匀,用722型分光光度计在520nm的波长下进行比色,记录消光值,从麦芽糖标准曲线中计算出麦芽糖含量,用以表示酶活性。

酶的相对酶活是指在同一组试验中,以活性最高的一组为100,其余的酶活力与之相比,计算百分数。

酶的固定效率=(固定化酶的活力/加入的总酶活力)×100%

1.2.6单因素试验确定固定化酶固定方法

以固定化酶的相对酶活为考察指标,探讨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戊二醛浓度和交联时间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①不同浓度海藻酸钠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当氯化钙浓度为4%,戊二醛浓度为2%,交联2h,考察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1%、2%、3%、4%、5%)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②不同浓度氯化钙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当海藻酸钠浓度为2%,戊二醛浓度为2%,交联2h,考察不同浓度的氯化钙(2%、3%、4%、5%、6%)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③不同浓度戊二醛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当海藻酸钠浓度为2%,氯化钙浓度为4%,交联2h,考察不同浓度戊二醛(3%、4%、5%、6%、7%)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④不同交联时间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当海藻酸钠浓度为2%,氯化钙浓度为4%,戊二醛浓度为2%,考察不同交联时间(0.5h、1.0h、1.5h、2.0h、2.5h)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1.2.7游离酶固定化后性质的对比

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确定了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最适反应温度,并进行了比较

①最适pH取6个试管,编号,前5只为试验管,第6只为对照管。

向各管分别加入1ml1mg/ml的游离酶液。

前5只试验管分别加入1mlpH为5.0,6.0,7.0,8.0,9.0的柠檬酸缓冲液,向对照管加入1mlpH为7的柠檬酸缓冲液。

向对照管内加入4ml0.4mol/L的NaOH溶液,以钝化酶的活性。

将各管置40℃(±0.5℃)恒温水浴中保温15min,再向各试管加入40℃下预热的1%的淀粉溶液2ml,摇匀,立即放入40℃水浴中准确保温5min后取出,向各测定管中迅速加入4ml0.4mol/L的NaOH溶液,以终止酶的活性后测定酶活。

②最适底物浓度取6个试管,编号,前5只为试验管,第6只为对照管。

向各管分别加入1ml1mg/ml的游离酶液。

向6只试管分别加入1mlpH为7的柠檬酸缓冲液。

向对照管内加入4ml0.4mol/L的NaOH溶液,以钝化酶的活性。

将各管置40℃(±0.5℃)恒温水浴中保温15min,再分别向各试验管加入40℃下预热的浓度为0.5%,1.0%,1.5%,2.0%,2.5%的淀粉溶液2ml,向对照管加入40℃下预热的浓度为1.0%的淀粉溶液2ml,摇匀,立即放入40℃水浴中准确保温5min后取出,向各测定管中迅速加入4ml0.4mol/L的NaOH溶液,以终止酶的活性后测定酶活。

③最适反应温度取6个试管,编号,前5只为试验管,第6只为对照管。

向各管分别加入1ml1mg/ml的游离酶液。

向6只试管分别加入1mlpH为7的柠檬酸缓冲液。

向对照管内加入4ml0.4mol/L的NaOH溶液,以钝化酶的活性。

将各管置40℃(±0.5℃)恒温水浴中保温15min,再分别向各试管加入40℃下预热的浓度为1.0%的淀粉溶液2ml,摇匀,立即将各试验管分别放入35℃,45℃,55℃,65℃,75℃水浴中,将对照管放入40℃水浴中,准确保温5min后取出,向各测定管中迅速加入4ml0.4mol/L的NaOH溶液,以终止酶的活性后测定酶活。

固定化酶的试验方法是将上述方法中的α-淀粉酶溶液替换为等游离酶量的固定化酶颗粒,其余条件不变进行试验。

2结果与分析

2.1固定化α-淀粉酶载体选择

本实验拟采用卡拉胶和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对α-淀粉酶进行固定化,但在实验进行中发现,用卡拉胶对α-淀粉酶进行包埋时,随着卡拉胶浓度的提升,其凝结温度也随之提高,当配置卡拉胶浓度为2.5%及以下进行包埋时,其凝结温度可以控制在65℃以下,但在该浓度下,固定化酶无法成球,在滴入氯化钾溶液后呈絮状,很难提取出来;当配置卡拉胶浓度为3%及以上时,为保证不凝结需保持温度在80℃及以上,此时酶活性会明显降低,且在固定化过程中很容易凝结在针管中,导致卡拉胶难以挤出,因此,我们选用海藻酸钠进行α-淀粉酶的固定化。

2.2固定化α-淀粉酶的单因素试验

2.2.1不同浓度海藻酸钠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分别取浓度为1%、2%、3%、4%、5%的海藻酸钠溶液进行试验,结果见图1由。

图1可知,随海藻酸钠浓度的升高,固定化酶火星随之升高,当海藻酸钠浓度为3%时,固定化酶活性最大,当海藻酸钠浓度继续增大时,其黏度增大,难以挤压成球状,并且所形成的凝胶小球体积过大,影响酶与底物充分结合。

图1不同浓度海藻酸钠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2.2.2不同浓度氯化钙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分别取浓度为2%、3%、4%、5%、6%的氯化钙溶液进行试验,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固定化酶活性在氯化钙浓度变化范围内先增加而后逐渐降低。

当氯化钙浓度为4%时,固定化酶相对活性最高,固定效果最佳。

当氯化钙浓度逐渐增加时,固定化酶的直径随之减小。

推测可能是海藻酸钠中的α-(1,4)L-古罗糖醛酸结构与钙离子交联形成蛋盒(egg-box)结构,氯化钙主要影响的是交联程度,其浓度越高,固定化酶结构的致密程度越高,因此浓度大的氯化钙会降低固定化酶的活性与直径。

图2不同浓度氯化钙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2.2.3不同浓度戊二醛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分别取浓度为3%、4%、5%、6%、7%的戊二醛溶液进行试验,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当戊二醛浓度为5%时,吸附交联效果最佳。

固定化酶活性随戊二醛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当戊二醛浓度超过5%时,固定化酶活性降低。

图3不同浓度戊二醛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2.2.4不同交联时间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将包埋固定化酶小球放入5%戊二醛溶液中1h、1.5h、2.0h、2.5h、3h进行交联,结果见图4。

由图4可知,当交联时间为2h时,吸附交联效果最佳。

固定化酶活性随交联时间增加逐渐升高,当交联时间超过2h时,固定化酶活性降低。

图4不同交联时间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2.3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酶学性质比较

2.3.1pH对固定化酶与游离酶活性的影响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取pH5、6、7、8、9,测定游离酶与固定化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见图5。

由图5可知,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pH均为6.0,与游离酶相对活性相比,固定化酶的相对酶活变化幅度不大,即固定化酶在pH变化范围内能够保持相对较高的酶活,相比游离酶具有更宽的适应性。

图5pH对固定化酶与游离酶活性的影响

2.3.1底物浓度对固定化酶与游离酶活性的影响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取底物浓度为1.5%、1.0%、1.5%、2.0%、2.5%的淀粉溶液,测定游离酶与固定化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见图6。

由图6可知,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最适底物浓度均为1.5%的淀粉溶液,与游离酶相对活性相比,固定化酶的相对酶活变化幅度不大,即固定化酶在底物浓度变化范围内能够保持相对较高的酶活,相比游离酶具有更宽的适应性。

同时,由实验结果可见,低浓度底物浓度范围内,随底物浓度的升高,酶活也随之提升,但当底物浓度升至一定程度,酶活反而降低,推测可能是高浓度的底物会对酶促反应的产生抑制作用。

图6底物浓度对固定化酶与游离酶活性的影响

2.3.2反应温度对固定化酶与游离酶活性的影响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分别于35℃、45℃、55℃、65℃、75℃测定游离酶与固定化酶活性,试验结果见图7。

由图7可知,游离酶被固定化以后,其最适反应温度还为原来65℃,当反应温度继续提高时,固定化酶活性明显高于游离酶,这可能是因为固定化载体提高了酶空间结构对热的稳定性。

图7温度对固定化酶与游离酶活性的影响

3小结

本试验采用海藻酸钠包埋交联法制备固定化α-淀粉酶,探讨了最佳的固定化条件,并对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比较,正交试验的优化组合为海藻酸钠3%,氯化钙4%,戊二醛5%,交联时间2h。

在酶学性质方面,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最适反应温度相同,但适应范围更大,两者最适反应pH相同,且固定化酶具有更宽的适应性,两者最适底物浓度也是相同的,且高浓度底物均对酶活有所抑制,但对固定化酶的抑制程度明显降低。

海藻酸钠包埋交联法制备的固定化α-淀粉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与游离酶相比,这种固定化方法有利于酶与底物的分离,也便于酶的重复或连续使用,更加节约成本,是一种很好的固定化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富科,马浩.混合酶的固定[J].石油化工应用.2011(11)

[2]何熙,钟丽琴.糖化中麦芽淀粉酶系热稳定性的研究[J].啤酒科技.2011(11)

[3]李向阳,单守水,徐世艾.固定化真菌α淀粉酶在海参饵料添加剂方面的应用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1(04)

[4]高尚欣,周冰如,周锦丝,李燕菲,赵力超.海藻酸钠-壳聚糖共固定化菠萝茎蛋白酶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05)

[5]张驰宇,贺高红,焉晓明,段志军.pH敏感型海藻酸钙多孔凝胶微球的制备及溶胀性能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0(12)

[6]唐鹏程,焦士蓉,耿向荣,唐远谋.海藻酸钠、卡拉胶联合固定化α-淀粉酶特性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6)

[7]汤鸣强,陈颉颖.海藻酸钠固定化米曲霉产果胶酶及其性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09)

[8]曹阳,相姝楠,甘芝霖,刘萍,胡雪芳,李淑燕,陈芹芹,姜莎,倪元颖.响应面法优化海藻酸钠-淀粉固定化蒜氨酸酶[J].食品工业科技.2010(07)

[9]李鸿玉,厉重先,李祖明.海藻酸钠固定化果胶酶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0(04)

[10]王红艳,朱建星,张万忠,杨颖.多胺柔性链改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木瓜蛋白酶[J].食品工业科技.2010(03)

[11]赵林果,李丽娟,王平,余世袁.海藻酸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J].生物加工过程.2007(04)

[12]潘利华,罗建平,查学强,王贵娟,李想.海藻酸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

[13]王家东,姜子明,曹彬,毕韬韬,侯红萍.固定化糖化酶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06(03)

[14]崔月明,樊妙姬,栾桂龙,凌云,韦莉莉,蒋艳明.枯草芽孢杆菌XY1905木聚糖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J].饲料工业.2005(06)[5]毕金峰,李春红,陈天金.海藻酸钙固定化α-转移葡萄糖苷酶研究[J].食品科学.2004(S1)

[15]李晔.酶的固定化及其应用[J].分子催化.2008(01)

[16]朱祥瑞,徐俊良.家蚕丝素固定化α-淀粉酶的制备及其理化特性[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01)

[17]李伟,孙建中,周其云.适用于酶包埋的高分子载体材料研究进展[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1(03)

[18]王洪祚,刘世勇.酶和细胞的固定化[J].化学通报.1997(02)

[19]李欣,陈立仁.不同粘度的海藻酸钠制备海藻酸钙凝胶粒子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20]张琛,张宽朝,章琛,缪伟.海藻酸钠包埋法制备固定化菠萝蛋白酶[J].生物加工过程.2009(06)

[21]覃建军,刘璇,柳畅先.壳聚糖固定化乳酸脱氢酶的制备及酶学性质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9(05)

[22]夏春森,韦史利,钟艳红.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黄芪多糖的含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08)

[23]王瑾,李默馨,李红玲,王腾宇,于殿宇.壳聚糖/海藻酸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03)

[24]谢进金,蔡炳炎,李实攀.金鱼淀粉酶性质的初步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06)

[25]玄光善,聂红艳,吴效楠.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其在邻硝基对甲基苯酚还原反应中的应用[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10)

[26]王富科.α-淀粉酶固定化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21)

[27]徐国英,朱启忠,董学卫,吕新萍,于涛,曲悦闻.海藻酸钠-壳聚糖固定化漆酶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28]周静,张宿义,胡承.海藻酸钙固定水生假丝酵母生产耐酸性α-淀粉酶[J].中国酿造.2008(11)

[29]BLANDINOA,MACIASM,CANTEROD.Glucoseoxidasereleasefromcalciumalginategelcapsules.EnzymeandMicrobialTechnology.2000

[30]MajetiNV,KumarR.Areviewofchitinandchitosanapplications.ReactiveandFunctionalPolymers.2000

[31]LeeEo,KimJD.Palmitoyllysozyml-inducedstabilizationofPElipsomesandtheirinteractionwithcandidaalbicans〔J〕.BiochemTokyo.1995

[32]KimJK,,ParkJK,KimHK.SynthesisofSilicaSupportforBiocatalystImmobilization.StudiesinSurfaceScienceandCataly-sis.2003

[33]Naganagouda,K,Mulimani,V.H.GelatinBendswithAlignate:

GelFibersforGalactosidaseImmobilizationandItsApplicationinReduc-tionofNon-digestibleOligosaeeharidesinSoymilk.ProcessBioehemi-try.2005

 

致谢

我们对在本次实验中向我们提供了无私帮助和指导的各位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特别是对我们的指导教师朱学军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本次实验能够顺利完成与老师的悉心指导是分不开的,虽然老师平日对我们要求严格,但我们深知这对我们意义重大!

同时也对向我们提供帮助的实验员老师表示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