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经济常识知识点整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349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知识点整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知识点整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知识点整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知识点整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知识点整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知识点整合.docx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知识点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经济常识知识点整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知识点整合.docx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知识点整合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知识点整合

经济常识知识点整合

一、经济常识基础理论(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关于物价上涨的原因、影响及措施分析【重点掌握】

1、原因分析(从原因中可以得到启示/做法):

(1)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是:

①价值决定价格,(注意:

要分析出是成本还是附加值的变化引起了价值的变化)例如:

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资本、土地资快速向城市流动,农村生产资相对减少,今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农产品成本增加,价值增大,价格上涨;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注意:

要分析出是什么引起了供求关系的变化,比如:

季节、气候、政策、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最好能够讲出是引起了供给的变化还是引起了需求的变化。

今年的蔬菜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今年的灾害天气引起的供不应求所导致的)③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在竞争当中形成的。

竞争激烈,价格降低。

没有竞争,价格可能会提高。

④货币(纸币)的升值或贬值都会影响物价。

货币(纸币)发行过量会引起货币(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货币(纸币)发行不能满足需要,则会引起货币(纸币)升值,物价下降。

⑤热钱炒作也会引起物价上涨。

例如:

今年上半年我国绿豆、大蒜、棉花等都出现了价格上涨,其中资金炒作也是原因之一。

2、影响分析:

(1)价格的变动对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具有影响。

①价格变动影响人民的生活。

A、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变化影响程度不同。

第一,生活必需品由于需求弹性小,因而价格的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小;第二,高档耐用消费品由于需求弹性大,因而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大。

B、商品需求量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影响,还受与该商品相关的产品的价格影响。

替代品的需求之间呈负相关的关系,比如:

火车与汽车;而互补品的需求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比如汽车与汽油。

②价格变动影响生产。

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③价值规律的作用(既可以是原因,又可以从中得到影响和启示(做法))

第一,调节作用:

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作用:

刺激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优胜劣汰的作用。

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3、措施分析:

第一,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给予农民适当补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障粮食、生猪、蔬菜等基本消费品的供应;

第二,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低收入群体适当补贴,使他们生活水平不因为物价上涨而降低;

第三,采取一些宏观调控的手段,发挥财政和税收在调节资配置中的作用;收缩银根,上调银行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以抵制投机性贷款;使用行政手段加强市场价格监管,防止游资进行炒作等。

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数英缩写为PI,是衡量物价总水平的指数,通常把PI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PI越大,物价越高,若收入不变,则生活水平下降。

练习:

1、气候.地域.政策以及宗教信仰.习俗等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它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归结起都是因为改变了

A.该商品的价值量B.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该商品的使用价值D.该商品生产的劳动生产率

2、福州至厦门调整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

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

由此可见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3、今年以,我国各种生活用品不断涨价,很多居民纷纷采取囤集生活用品的做法应对物价的不断上涨。

戏称:

又要涨价了,多囤点,做一回“海豚”吧!

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①消费者受通胀预期的影响②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③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大④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A、①②B、②③、①④D、③④

4、现在我们越越熟悉一个词就是“房奴“,房价过高,是催生”房奴“的直接原因。

对于“高房价”,下面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①供不应求是房价过高的根本原因②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助长了房价的上扬

③要抵制高房价就必须增加商品的供应量④要抵制高房价就必须对炒房行为进行有效制约

A、①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D、②③④

、目前,国家发改委公布居民阶梯电价征求意见稿,按照多用电者多交费的原则,分为每月用电超过110度与140度加价两种方案,并将居民用电量分为基本生活电量和非基本生活电量电价,实行三档递增,引导用户特别是用电量多的居民用户调整用电。

实行阶梯电价

①表明价格形成应以政府定价为主②是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

③有助于引导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④有利于缓解能供需矛盾和环境污染压力

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②④D、①③④

6、2010年以,河北某地外销的无公害蔬菜价格比普通蔬菜高30%~40%。

全市已有13个蔬菜品种获河北省无公害蔬菜资质认证,2万亩达到A级绿色食品标准。

河北省的无公害蔬菜以其优良的品质热销北京,无公害蔬菜价格比普通蔬菜高30%~40%。

问:

上述材料中的做法对蔬菜生产企业有何启示?

 

7、高考押题训练专题五/12

(1)、

(2)

二、分配(市场经济、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和税收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等)【重点掌握】

(一)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就是节约资和增加社会财富。

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强调效率的提高,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条。

2、公平

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坚持公平原则,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3、实现措施

(1)承认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2)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以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走共同富裕之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4、基尼系数:

是衡量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重要指标。

基尼系数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基尼系数越小,则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其数值在0与1之间。

市场经济国家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3至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04以上表示差距偏大,超过06表示收入分配收入差距悬殊,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我国的基尼系数标准低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合理区间为03至03。

(二)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1、为什么?

(经济学依据、原因、必要性、重要性、作用、意义)

(1)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然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平等劳动、平等获取劳动成果。

(2)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规范和原则,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3)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

(4)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2、怎么做?

(如何进行收入分配改革、建议、要求)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精神财富。

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3)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使收入分配结构由“三角形”转变为“橄榄型”。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以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加大财政、税收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创造条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6)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化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

加快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7)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使人民的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使经济发展的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

(8)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以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有益补充。

(9)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

完善监管办法。

(10)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分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练习:

收入分配改革成为中国“十二五”改革的焦点和热点,回答以下1-3题:

1、“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收入分配改革纳入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之中,使其具有了全局性改革思路。

下列说法中,与这一做法蕴涵同一哲理的是

①一叶落,而知天下秋②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③智者千虑,必有一失④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A、①③B、②③、①④D、②④

2、“十一五”规划提出: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①能完全实现社会公平②意味着国强民更富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④有利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③④D、①②④

3、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橄榄型”分配格局的有

①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③对垄断行业过高的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进行调控④增加居民消费信心,降低居民储蓄率

A、①③④B、①②④、①②③D、①②③④

4、2010年6月6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是第一资,但从现实情况看,不少地方的人才“没用好”,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要使人才资得到充分利用

①允许人才凭借自己的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②坚持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维护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③坚持按劳分配,提高人才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重

④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和执法保护力度,保护知识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②④D、①③④

、材料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公平正义”,并首次提出了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要与劳动生产率提高保持同步。

问:

为什么要实现社会公平?

并为实现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12分)

 

6、材料一林则徐说: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

禁海几亡,开海则强。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材料三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警戒线,2009年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是333倍,最富裕的地区和最穷的地区之间的差距是268倍,行业之间最高和最低的收入相差11倍;在不同群体之间,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群体相差23倍,而且这种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抑制。

为此,在特区成立30周年的背景下,除了要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等方面继续走在前列,更实现公平正义上走在前列。

(1)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什么经济学道理?

(4分)

 

(2)结合材料三,说明深圳特区如何引领社会公平?

(12分)

 

7、材料包容性增长有多种内涵,包括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等。

但它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涉及平等与公平的问题。

问:

从分配角度说明如何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12分)

 

三、消费与生产

(一)消费的内容

1、按内容:

分为物质生活消费、精神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目的:

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二)家庭消费是从低级开始逐步向较高的层次递进发展的。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有【重点掌握】

1、从根本上说,家庭消费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要提高消费水平,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其他的因素:

第一,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的影响。

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增加收入。

第二,物价水平。

一般说,在居民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生活水平)下降;消费品价格降低,则家庭消费水平(生活水平)提高。

第三,人口数量。

在收入总量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下,家庭消费水平与供养人口成反比。

(三)恩格尔系数:

是指家庭消费中食物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例。

恩格尔系数越高,人们生活水平低,质量越差。

相反,则表明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越高和质量越好。

(四)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为什么要努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重点掌握】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③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调节生产,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②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④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五)怎样扩大内需?

【重点掌握】

第一,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扩大消费首先要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第二,完善分配制度,扩大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第三,培育新的消费点,加快消费结构的升级。

第四,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消除消费的后顾之忧;

第五,转变思想观念,以新的思维方式对待消费行为;

第六,建立信用消费制度,促进个人信用的发展。

(六)消费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重点掌握】

1、必要性:

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改善人民的消费结构,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健康、合理、明的生活消费,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发展,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的社会需求的创造,以及新的市场的开拓。

因此,消费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首先,要坚持适度原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其次,要坚持协调原则。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再次,要坚持科学原则。

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倡绿色消费。

最后,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七)要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1、安全权2、知情权3、自主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求偿权6、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7、消费者还享有获得消费方面的知识的权利,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八)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立法和组织机构

1、立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

2、机构:

①行政机构(工商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②执法、司法机构(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③社会团体(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④舆论监督工具(大众传播媒介:

报刊、广播、电视等)。

3、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的解决途径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协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请求行政部门处理;(4)提请仲裁机关仲裁;()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练习:

1、2010年政府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浙江不仅动工新建杭金衢、杭长、杭黄高铁,也续建搞甬、沪宁、宁杭高铁。

不久的将,全省将形成两小时高铁交通圈。

无论横穿还是纵贯,走出浙江都只需要120分钟。

这主要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方式B、生产决定消费水平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D、消费调节生产

2、全国有3%的工薪家庭都有房贷消费的经历,贷款消费是作为市场经济发的一种新型消费方式。

①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②能够促使资金的流通③能刺激消费,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④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A、①②③B、②③④、②④D、①③

3、人们通常把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称为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离我们很近,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使用环保购物袋、教材循环使用、废物再利用等都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这说明

①消费行为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②家庭要超前消费,防止消费滞后③要改变消费习惯,提倡绿色消费④低碳生活会导致消费水平降低

A、①②B、③④、①③D、①④

4、2004年以,全国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22%,比同期GDP增速高36个百分点,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

化产业的快速增长,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这表明

①生产消费提供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A、①②B、③④、①④D、②③

、材料:

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攻方向,在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中,把消费放在了第一驾马车的位置。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并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权宜之策,而是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

问:

(1)简要说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

 

(2)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6、材料农业现代化是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方针。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消费层次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近两年,国家实施家电下乡政策,不仅农民受益,企业也活了。

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最大的潜力在农村。

问:

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7、材料农村是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实施,特别是取消农业税等惠农措施的落实到位,农民税负显著减轻,收入稳步增长,具备了一定的消费条。

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启动了农民的消费需求,促进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

但据有关统计,占全国总人口70%以上农村人口的消费占全社会消费比重还不到40%,可见,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还很大。

问:

(1)简要指出推动农村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性。

 

(3)你认为应如何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与开拓?

 

8、材料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扩大内需重点应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增长率和居民消费率,增强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问:

我国应如何促进居民消费并简要说明原因。

 

9、高考押题训练一/13

(1)请你谈谈如何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四、发展低碳经济,调结构,转方式,节能减排。

【重点掌握】

(一)低碳经济含义: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二)调整经济结构的原因

现阶段我国经济中大体有如下一些主要结构性矛盾。

一是产业之间的矛盾。

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二是城乡之间的矛盾。

城乡二元化结构没有根本性改变,城镇化水平低。

三是地区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东南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扩大。

四是产品结构不合理。

质量低劣的产品供过于求,优质高效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五是消费结构矛盾。

我国城镇居民出现了低层次消费过剩、高层次消费不足的“消费断层”现象。

在农村,也存在着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使某些消费难以实现的问题。

六是产业组织结构矛盾。

其中突出的是行政性条块之间的重复建设。

一些年在引进竞争的同时,也出现了过度竞争与行政性垄断并存的现象。

企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较低。

七是金融结构矛盾。

八是所有制结构矛盾。

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功能错位的问题在某些领域仍很突出,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任务仍很艰巨。

其他所有制形式也存在着规范、提高等问题。

(三)如何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经济结构的调整,首先是内外需结构的调整。

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与稳定外需结合起,使得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2、而扩大居民消费的背后,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问题。

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3、产业结构调整更加迫切。

(1)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加速发展服务业,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2)进一步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4、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应当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6、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道路。

7、产品结构调整。

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技术,生产优质、高效产品,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多种需求。

8、地区结构调整。

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9、城乡结构调整。

实施小城镇战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

10、“促转变”一方面要调整旧有的不合理的结构,另一方面要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和新的发展空间。

(四)财政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可发挥以下作用:

1、大力支持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完善,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2、合理运用财政贴息手段和税收政策,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3、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重点解决资金缺口的问题。

4、加紧解决制约消费结构升级的一系列体制和政策问题。

财政要鼓励人们消费,引导消费,以消费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

、对衰退行业和地区实施必要的财政援助,从税收等方面加强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

6、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强国有企业技术改造能力。

7、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就是财政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实行均等化为标准的转移支付制度。

五、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环境保护的原因(必要性)

1、环境保护既关系经济发展,也关系社会明,

2、是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深圳市。

3、加强生态环保,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二)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

1、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等,从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2、要调整能消费结构,合理控制能消费总量,抵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利用效率。

3、大幅降低能消耗强度和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