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电力局送电工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344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电力局送电工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某市电力局送电工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某市电力局送电工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某市电力局送电工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某市电力局送电工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市电力局送电工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市电力局送电工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电力局送电工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市电力局送电工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市电力局送电工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市电力局送电工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需求分析

第三章场址选择和建设条件

第四章建设规模和工程方案

第五章总图布置和公用工程

第六章节能、节水、环保、消防、安全

第七章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实施进度

第八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第九章经济评价

第十章结论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XX电力局送电工区建设项目

1.1.2承办单位概况:

·承办单位:

XX电力局

·承办单位概况:

XX电力局,国有企业法人单位,注册资金8000万元,注册住所浙江省XX市区荷花新村。

经营范围主营电力供应,兼营电力工程设计。

XX电力局属国家大型二类供电企业,下辖4个县(市)供电局和一个用电管理所共5个直属单位。

2004年部属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34座,变电容量217.59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879.89公里,固定资产原值21.33亿元,企业职工956人。

随着XX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求和电网建设不断扩张,XX电力局急需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维护基地,适应发展需要。

·法定代表人:

1.1.3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XX市城市总体规划

·项目业主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相关法律、法规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1)项目建设是实现XX市“十一五”发展目标和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动纲领,夯实发展基础的需要。

电力指标列“城市综合实力评价表”基础设施总指标中一项重要内容。

在全国百强城市评价指标中,我市每万元GDP耗电列第250位。

2003年,我市每万元GDP耗电为全省平均的147%,位居全省“榜首”;我市的人均居民用电量,也位居194位。

在降低每万元GDP耗电指标上,XX电力局要当好政府的管电参谋,在努力优化配置电力生产资源要素,做到最大限度发挥可调电能的效率。

不断加大投入,加快电网改造步伐,切实解决居民用电制约瓶颈问题,提高居民生活用电总量。

因此,本项目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是夯实发展基础,提高承载力,实现全市“十一五”总目标的需要。

(2)项目建设是供电部门应对我市用电量快速增长的重要措施。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用电增长普遍快于经济增长,在人均用电量1000千瓦至4500千瓦时,普遍存在用电量十年倍增的特点。

我市经济目前正处于人均GDP1400美元的工业加速发展阶段,人均用电量已逾1500千瓦时,因此未来耗电量将面临一个快速增长阶段。

按照2010年XX市发展目标GDP值要达到560亿元,用电总量将达到90.00亿千瓦时,在这一发展阶段,全市计划实施电源和电网项目17项,总投资26亿元。

XX电力局面临全市用电量快速增长、送电工区拥挤不堪、布局落后的局面,组织实施送电工区建设,使送电线路的运行,检修,大修、技改工作适应用电量快速增长的要求。

(3)项目建设是电力部门改变送电工区落后状况,适应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

XX电力局目前送电工区始建于1986年,在当时全市用电总量只有13.79亿kwh时,较为适用。

但XX市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期,用电总量翻了两番后,送电工区和其承载的供电,维护,修理量极不相称。

到2010年全市用电总量就更加无法承受和维持。

因此,组织实施本项目工程,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否则,就会影响全局,贻误安全供电。

(4)项目提出的过程

根据XX市第五届第一次人代会通过的XX市“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XX电力局提出了建设XX电力局送电工区的意见,由XX电力局下属的送电工区

提出初步规划方案,在此基础上形成XX电力局送电工区初步的建设方案,以此作为项目的建设性意见,进行项目用地预审,项目规划选址和立项受理审批等前期工作。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

XX市柯城区,世纪大道以北,浙赣铁路以东,凯旋西路以西。

1.2.2建设规模与目标

(1)建设与500千伏九龙输变电工程的超高压线路和高端电气设备运行、维修相配套的送电工区。

(2)项目建设用地:

34637.8m2(合52亩)

(3)总建筑面积:

25700m2,其中:

·普通仓库:

5200m2

·二期厂房:

8000m2

·送电技术用房:

12500m2

(4)总建筑占地面积:

9100m2

(4)项目投资总额:

4500万元

(5)建设工期:

18个月

1.2.3主要建设条件

(1)政策支持条件:

本项目是为XX市“十一五”总体发展目标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服务,为电源、电网工程建设和用电量快速增长服务,体现电力先行的基本原则,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对发展以电力为主体的能源支持和保障体系关系极为密切,是求真务实,加快电力建设与发展的好项目。

(2)城市规划与建设用地条件

本项目拟建设在XX市柯城区,符合我市经省政府批准的2002-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项目拟建场址属工业用地范围,已列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项目拟建场址已纳入XX市区新新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范围,征地、拆迁政策、保障机制较为合理,当地农民对征地、拆迁政策持支持态度。

(3)公用基础设施工程条件

该区块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快速道、主干道、支路和供水、供电、通讯设施配套齐全,公交车线路已经开通,社会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和其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4)社会经济条件

能源尤其是电力是多年来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是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因素。

特别是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大型项目不断落户XX,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全社会对发展电力供给能力,安全供电保障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因此,本项目建设会得到政府部门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关切和支持。

1.2.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项目投资总额4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00万元。

资金来源项目业主自筹。

项目业主自筹资金作项目资本金,符合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政策要求。

项目建成后,XX电力局送电工区供电保障及维修能力可满足从2004年实际用电总量50.84亿kwh提高到2010年的90.00亿kwh的要求,满足全市用电量快速增长的需要,为实现XX市跻身全国百强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值

建设规模与目标

1.1

项目建设用地

m2

34637.8

1.2

总建筑面积

m2

25700

①普通仓库

m2

5200

②二期厂房

m2

8000

③送电技术用房

m2

12500

1.3

室外物资堆场

m2

1500

1.4

建筑物占地

m2

9100

2

建筑密度

%

26.2

3

容积率

0.74

项目投资总额

万元

4500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4500

资金筹措

万元

3.1

项目业主自筹

万元

4500

1.3问题与建议

·本项目建设是为了适应XX市“十一五”期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跻身全国百强城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2004年的基础上全面实现翻番的战略发展要求,适应对全市未来五年用电量快速增长所采取的措施。

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为实现XX市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动纲领提出的电力发展目标,同时也是建设与500千伏九龙输变电工程的超高压线路和高端电气设备运行、维修相配套的送电工区。

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本项目建设必将得到政府与社会公众的重视、关心、支持,有利条件较多,主要建设条件具备。

·建议项目业主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成项目前期工作小组,抓住机遇,加快进度,扎实工作,积极争取各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大力支持,争取早审批,早开工,早建成,为实现XX市“十一五”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第二章需求分析

2.1送电工区现状容量严重不足:

送电工区承担110KV及以上送电线路(共49条计879.89公里,其中220KV线路10条315.32公里,110KV线路39条461.54公里和用户自备线)的运行、检修、大修、技改工作。

目前生产及仓库用房拥挤不堪,生产管理用房租用其他单位房屋,与生产区相隔较远,严重影响生产工作。

2.2需求分析

2.2.1需求分析依据

1、XX市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动纲领。

2、XX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3、《XX市制造业基地建设基础性要素配置规划》

2.2.2未来五年电力设施建设和用电量需求分析:

(1)根据XX市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要重点建设500千伏九龙变、三期电网和巨化热电九号机、东港热电联产电厂等17项,总投资26亿元的重大电力项目。

(2)XX市今后五年将新增500KV九龙变,新增太真变、定阳变等5个220KV变和10余个110KV变。

新增用电总量39.16亿kwh。

(3)XX市今后五年将新增送电线路700公里。

2.2.3新需求提出新任务

·综上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

XX市未来5年中,新增电源建设项目65个,新增电源装机总容量26.79kw;新增500千伏变1个、220千伏变5个、110千伏变10个,新增送电线路700公里,新增用电量39.16亿kwh。

这些数字和2004年实际相比,增加一倍以上。

·XX市电力供用方面的快速增长,给XX电力局送电工区承载容量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

·由于XX电力局现在送电工区场地狭小、拥挤、且处于市中心区,无法进行原地改造、扩建,拟异地选择场址新建生产基地。

 

第三章场址选择和建设条件

3.1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3.1.1地点与地理位置

·地点:

浙江省XX市柯城区

·地理位置:

世纪大道以北,凯旋西路以西,浙赣铁路以东的条状地块。

3.1.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项目拟选建设场地土地权属类别为XX市国有工业用地,占地面积34637.8m2,合52亩。

3.1.3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拟建场址现为农用地,用城市道路围合成条状地块。

土地由XX市国土资源局依法征用,划拨给项目业主使用。

3.2场址建设条件

3.2.1地形地貌条件

XX电力局送电工区场址,南侧紧靠世纪大道,东侧紧临凯旋西路,西侧和浙赣铁路相邻,处于凯旋路和浙赣铁路之间的条状地块。

地势平坦,场地高程与世纪大道和凯旋西路一致。

东、南两侧面向城市主干道,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3.2.2工程地质条件

XX市区地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高程为82-164米(黄海高程系统)。

市域全境横跨北东—南西的江山—绍兴深断裂,分属杨子淮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地质环境复杂,构造形态多样,地层及岩浆发育良好,境内地壳经历了地槽—地台—陆缘活动三大发育阶段。

市区地质属河套积层,由白噩纪红色砂岩、泥岩、泥质砂岩、细—中粒沙岩、余砾砂岩和砂砾岩组成,长期经受风化,形成残坡积物,厚度不等。

地基承载力可达15-20号/平方米,力学强度和承载力较高。

地震烈度属≤6度地震烈度区。

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前,应进行地质勘探,查明地质情况。

3.2.3水文条件

该地块的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性流水,地下水受自然降水和河流水位控制,地下水水位与河床水位基本保持一致,并且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衢江两岸城市五十年一遇的防洪工程已建成,防洪堤顶部标高与五十年一遇洪水水位一致。

该地段无洪涝和自然灾害的历史记载。

3.2.4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

17.3℃

年极端最高气温:

40.5℃

年极端最低气温:

-10.5℃

年平均降水量:

1666.7mm

年平均相对湿度:

80%

年平均风速:

2.8m/s

基本风压值:

0.4kn/m3

基本雪压值:

0.5kn/m3

无霜期:

258d

主导风向:

东北风

3.2.5基础设施条件

1、该地块距市区中心地带较近,已有市水厂供水管网,可从该管网直接供水。

2、本项目所在地目前已设有110KV变电站,供电电缆沿世纪大道和凯旋路敷设,因此,可从附近的城市电网供电。

3、交通:

本项目场址位置紧临世纪大道和凯旋西路这两条城市主要干道,世纪大道是XX市贯穿东西市区的中心通道,连接着市区重要纵向干道,联系市区对外公路如杭金衢高速公路、320国道和46省道。

距新火车站和铁路货场很近,距XX民航机场2公里。

交通条件非常优越。

4、通讯:

本项目的各类固定电话和信息网,可由市区引入的光缆线接入。

5、燃气:

本送电工区可采用天然气。

中压天然气管道可由世纪大道或凯旋西路进入本项目生产、生活区域内。

3.2.6本项目的政策支持条件、城市规划与建设用地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建设资金筹措条件已在本研究报告总论中作了阐述,本处不作重复。

3.2.7施工条件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电力方面的法律、法规,符合XX市“十一五”规划目标,场址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施工用的水、电、道路建设条件具备,项目建设资金落实,施工中不受相邻建筑物影响,场址内无文物保护区(点),无高压电线和地下陈旧管线制约。

施工条件具备。

3.3场址评价

项目场址位于巨化、城东、西区和老城区四个片区的中心区域,有利于为用户服务,符合XX市城市总体规划,场址交通便利,公共配套设施齐全,地块为紧靠城市干道的条状形地块,有利于电力局基地多个生产单位布局,减少相互干扰。

本可研报告不作多方案比选。

 

第四章建设规模和工程方案

4.1设计依据及说明

·《XX市供用电规划》。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

·建设规模应满足XX市“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要求,并适度具有前瞻性。

4.2建设规模及功能布置:

·送电工区承担全市110KV及以上送电线路的运行、大修、技改及事故抢修等工作内容,加强线路架设、运行、基建作业、带电测试、高空作业、检修、大修、抢修、特种工位器具管理与安全保障等功能建设。

·建设普通仓库5200m2;二期厂房8000m2;送电技术用房12500m2;室外堆场1500m2。

4.3工程方案

4.3.1设计依据

·《工业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荷载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4.3.2建设标准

1、建筑等级:

三级;

2、建筑耐火等级:

二级;

3、用电安全等级:

二级。

4、区域抗震烈度≤6度,不设防。

5、合理使用年限:

50年。

4.3.3建设方案

1、土建工程方案的选择和原则的确定

(1)贯彻“适用、经济、美观”和“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

(2)建筑平面布置及空间处理除满足设备安装、生产操作、检修等功能要求外,根据送电工区特点,还满足安全、卫生等要求;

(3)结构造型上,在满足生产使用要求的条件下,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建筑工程方案:

建筑工程一览表

序号

结构形式

层数

项目名称

建筑面积(m2)

占地面积(m2)

1

框架

2

仓库

5200

2600

2

框架

2

厂房

8000

4000

3

框架

5

送电技术用房

12500

2500

合计

25700

12500

2、构筑物工程

室外堆场宜采用泥结碎石路面。

3、用电负荷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面积

(m2)

照明

(w/m2)

负荷

(KW)

备注

2

仓库

5200

20

104

物资供应处

4

送电技术用房

12500

20

250

8

厂房

8000

20

160

合计

25700

514

 

第五章总图布置和公用工程

5.1设计依据、原则

5.1.1设计依据

·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16-87;

·《公共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给排水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137-87;

·项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5.1.2基本原则

·资源的有效利用

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驱动,集约用地已成为共识。

因此本项目建设应根据使用功能的特点,进行项目布局的统一策划、综合开发,使土地资源能够达到最有效的利用。

·新区形象的塑造

首先新送电工区西靠浙赣铁路新线,大量南来北往的旅客经过此地,为展示XX城市的新形象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契机,其次基地南接城市世纪大道,同时又属柯城区新新街道,该项目作为一个大型项目,理应承担起新区形象塑造的责任,这对新区的发展和XX市电力局形象的提升将是双赢的结果。

·生态理念的借鉴

“自然渗透”的理念。

规划绿色生态走廊,将自然引入基地,使基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城市生长”的理念。

充分尊重基本形成的城市道路格局,使基地的主要道路、公共设施、绿带等可以生长延伸,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规划在绿地构筑、建筑空间设计方面必须很好地与周边环境相结合。

5.2总图布置

5.2.1总平面布置

·严格执行规划用地红线,建筑控制红线和城市道路建筑物后退红线,不得超出、突破。

·建筑风格与周边建筑风格相协调,确保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相统一。

·将送电技术用房、室外堆场、二期厂房、仓库按功能要求相对集中布置,规划沿南北向的交通主轴线依次布置,同时由于基地西侧为浙赣铁路新线,考虑到火车振动的影响,尽可能将仓库等所受影响较小的建筑置于交通主轴线的西侧。

5.2.2竖向布置

·XX电力局送电工区注重各建筑物,各个外立面的风格与色调上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在不提高装修标准的前提条件下,采用线、面和色调优化组合,注重各个外立面与周边的协调统一,构建简洁干练的现代建筑风格,塑造XX电力部门良好的风格和印象。

·基地内绿化应以常青的乔、灌木和绿色植皮为主,层次分明,座落有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基地标高与周边城市干道和浙赣铁路路基排水系统高程进行科学、合理衔接,室内地坪标高±0.0000,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标高差为-0.15m,基地中央大道与室外地坪标高差为-0.15,同时做好区块内道路与周边路面标高衔接,使区块内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与城市排水系统连通,顺畅排放。

5.2.3总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备注

项目总用地面积

m2

34637.8

合52亩

1.1

室外堆场面积

m2

1500

项目总建筑面积

m2

25700

2.1

普通仓库

m2

5200

2.2

二期厂房

m2

8000

2.3

送电技术用房

m2

12500

建筑占地面积

m2

9100

绿地

m2

6890

容积率

0.74

建筑密度

%

26.2

绿地率

%

19.9

5.3公用配套工程

5.3.1本项目公用配套工程,必须根据本项目综合性、多功能特点,遵循总平面布置原则,统一规划,全面考虑,合理安排层次、走向,管线排列有序、整齐,方便使用和维修。

5.3.2给水系统

1、给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准》GB5749-85要求,管道布置、安装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2、本项目水源取自XX市自来水厂管网,从世纪大道或凯旋西路供水管供水。

该管网可以保证供水安全可靠。

3、本项目建筑最高层为5层,而管网水压为0.3MPa,供水压力能保证用水的需要,故不需建造水塔,可直接供各建筑物使用。

基地内供水管网沿中央大道两侧布置道路、绿化用水与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合用。

4、用水量按照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量指标0.4万m3/100公顷.天测算,本项目日平均用水量为139m3,年用水量预测为5万m3/年。

5.3.3排水工程

排水采用分流制系统,污废、雨水分系统排出。

1、污水

生活污水量按用水量80%计,最大日污水排放量约为111m3/d。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干管,并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输送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2、雨水

屋面及道路雨水采用有组织收集,就近排放的原则,由延伸到各建筑物的雨水口收集后,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暴雨强度按XX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167×15.303(a+0.567tgT)

G=

(t+10.000)0.78

T=1年;t=20分钟;g20=180.027t/s.ha

3、管材

①、消防给水管材采用厚壁镀锌钢管。

②、室外给水管管径大于DN100mm时采用球墨铸铁管,小于或等于DN100mm时采用钢塑复合给水管。

室内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给水管。

③、建筑物室内排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设专用通气气管。

室外排水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加筋管。

5.3.4供电

1、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THJ/T16-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TB50057-94

2、供配电系统

·负荷等级:

用电属三级负荷等级。

·用电负荷:

本项目总负荷为514KW,利用系数采用0.6,总计算容量为308.6KW,负荷估算按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清单(见16页)。

·供电方式:

本项目采用1路电源,由城市电网供电。

3、防雷接地及电气安全

·本项目属三类防雷建筑,在各幢房顶设置避雷装置,利用基础内钢筋形成的自然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

各建筑采取总等电位接地措施。

卫生间等潮湿部位采取局部等电位接地措施。

·本项目配电系统保护接地方式采用TN-S系统。

5.3.5电话与信息网络

·市区电话通讯光缆引至项目所在地配线箱,然后联接到各幢建筑物内开通使用。

·信息网络:

利用广电的宽带网为接入使用。

5.3.6安全防范和巡逻系统:

·在大门主出入口安装红外线传感器,在保卫值班室设置监控主机,接收报警信息,采取防范措施,同时安装巡更系统。

5.3.7燃气:

·设计依据: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

·燃气气源由市政燃气管道供应。

管网采用中压一级系统,进入基地经调压后,低压送入食堂等用气点。

第六章节能、节水、环保、消防、安全

6.1节能措施

(1)根据国务院《节约能源暂行条例》,在项目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着力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特别是在工艺技术、设备的选择上,在对其性能、价格进行比较的同时,对能耗进行比选,选用低能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2)总图布置和基地内部生产工序和环节的布置和组合科学、合理,减少重复搬运,节约运能。

(3)用电方面要选用低损耗变压器和电容补偿器,提高功率效力,推广节能型灯具。

(4)努力做好生产能力和生产负荷之间的安排和匹配,推广满负荷工作法,充分发挥能源效率。

(5)项目建设期间要积极采用和推广节能型建筑材料如空心砖等先进墙体材料。

(6)切实加强能源管理,对各部门,车间与大能源消耗工序安装水、电、燃气计量表实行考核。

6.2节水措施

·对较大用水的生产部位,实行水消耗计量考核。

·尽可能选用节水型的生产、生活装置、设备,减少用水量。

·对管道、阀门经常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安全运行,减少跑、冒、漏、滴现象发生。

6.3环境保护

6.3.1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19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2875-1996

6.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